《爱的教育》的全民误读·和《小王子》一起旅行 作者:董学仁


 

《爱的教育》的全民误读

现在想起来,《爱的教育》是我在二十岁以前读到的最好的书之一。为了这一点,我应该庆幸。那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废品收购站的一捆旧书里发现它,把它带回家去,没有让它化成纸浆。

我读《爱的教育》时觉得奇怪:眼睛里为什么是湿的,鼻子里止不住发酸,呼吸细长,像是叹息。那种被感动的感觉,让我觉得自己变得陌生。

有一篇写的是12岁男孩叙利亚。他的爸爸白天在铁路干活,为了多挣一些钱供养全家生活,夜里为杂志社抄写封条。等到每天爸爸半夜睡了,叙利亚偷偷爬起来帮着抄写。这样一来,他做功课时经常打瞌睡,经常受爸爸责骂,最可怕的是一直爱他的爸爸,现在对他冷淡了。

叙利亚默默承受了三个月,直到有一天,爸爸发现了儿子困倦和瘦弱的真正原因。叙利亚说,“父亲!原恕我!原恕我!”爸爸咽了泪吻着他儿子的脸:“倒是你要原恕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我真对不起你了!”那一天爸爸把孩子抱回床上,还靠在床边看护他,直到天亮。

还有一篇故事名叫《爸爸的看护者》,写的是一个乡下少年赶到医院里,看护他从国外回来中途生病的父亲。父亲患了丹毒不省人事,少年日夜照顾他,多次把他从昏迷中唤醒。

到了第五天,少年才知道搞错了,患了丹毒的老人不是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在另一个病房里,治愈了正要出院。那一天,少年没有跟着爸爸走,他说:“我不能回去!那个爸爸啊!我在这里住了五日了,将他当做爸爸了。我可怜他,你看他在那样地看着我啊!什么都是我喂他吃的。他没有我是不成的。他不知是什么地方人,我走,他就要独自一个人死在这里了!爸爸!暂时请让我再留在这里吧!”爸爸自己走了。少年一直到那位老人去世才回家。

还有《六千英里寻母》。一个贫困人家的13岁儿子,独自从意大利的热那亚到南美洲去寻找母亲。孩子的母亲想多赚些钱,两年前到遥远的阿根廷去做女仆,在那里生了病,与家里的通信中断了。接下来的故事描述了孩子怎样找到母亲,千辛万苦的经历犹如一个悲辛的童话。

让我感动的还有很多。

比如少年马利阿乘船回意大利,认识了同船回国的一个女孩,担负起照顾她的职责。后来遇到船难,唯一一个活下来的机会,他让给了那个女孩。沉船的时刻,“马利阿在船侧高高地举起头,头发被海风吹拂,泰然毫不在意,平静地、崇高地立着。”亚米契斯写到了那少年的最后一个动作,“马利阿突然跪下,合掌仰视天上”。

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出版于1886年。几十年后有了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一百多年后有了一部彩色宽银幕电影,最后的结局像是《爱的教育》的翻版,感动了世界上的数亿观众。

《爱的教育》也感动过世界上的数亿读者。

它是一本以小男孩口吻写成的日记体小说,其中有些是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有些是老师安排的每月阅读故事,有些是父母写给孩子的劝诫书信,合起来约一百篇故事。虽然篇幅不长、文字通俗、内容浅显,但那些文字善于煽情,在它出版后的一百多年里,读过它的人几乎都流了泪。

关于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这本名著,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作者亚米契斯以他小儿子的日记为基础写了这本书,一种是作者写这本书用了十年时间。

但作为一个读书人,我更看重的是以下两点:

一是,作者写它之前,参加反抗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那场战争胜利了,意大利得到统一。读《爱的教育》好多年以后,我看到采访一个军火专家的电视采访,虽然他没有去过任何战场,但二三十年研究枪械子弹的经历,让他面孔板结,眼光凶猛,仿佛已同他研究的杀人武器合而为一。那时候我又想起亚米契斯,从战场上凯旋,很快心境平和,转身成为作家,传达着人性中的宽容、谅解、博爱以及其他美好的东西,这其实并不容易。

二是,意大利得到统一后,原本只为贵族子弟开放的小学教育,渐渐普及到平民。当时小学教育的宗旨,不只是传输文化知识,还有贵族精神的培养。这让亚米契斯感受很深,顺势做了这份把贵族精神推及到平民的重要工作。他心目中的读者,其实是已经过了受教育年龄的平民。

亚米契斯觉得,他身为作家的职责,是把平静与崇高的贵族精神推广到意大利各个阶层,影响他们,让他们变成合格公民,这会让他的民族更有尊严。

《爱的教育》的核心并不是爱。爱,仅仅是人类精神的一个方面,它包括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人类的爱,以及更宽泛的爱心、同情和善意,但还是远远不够。

此外,我们与我们的孩子,至少还需要下面列举的优秀品质:

交往、理解和快乐;勇气、责任和担当;坚毅、忍受和崇高。亚米契斯的原书名是《心》,说的是人的心性、心态、心理、心灵以及高尚精神的各个方面,而他写在书中的内容,则是在所有的方面培养高尚精神。

这本书引入中国的最早时间是大清时代,通俗小说家包天笑的编译改写本,取了原书一半内容,名为《馨儿就学记》,再版18次。民国时有了一个接近原作的中译本,知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翻译的,取名为《爱的教育》,重印上百次,影响也更大。

翻译别人作品,对原作者的书名不要改动太大,也是对原作者的一种理解,一种尊重。

在我个人来看,两个中译本的书名都不算好,《馨儿就学记》不得要领,《爱的教育》以偏概全。这会让读者与评论者的目光,齐刷刷地凝聚在“爱”的狭小方面,忽视了书中更重要的东西。

这本书在1950年至1980年间没有出版中译本。这30年间发生过让人痛心的事情,扰乱了少年儿童的正常成长。他们缺失了爱心、同情和善意,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缺失了交往、理解和快乐,缺失了勇气、责任和担当,缺失了坚毅、忍受和崇高。

对于这本书,我们至少需要再读一遍。

 

和《小王子》一起旅行

没有一本书能像《小王子》那样为我们喜爱。它自1943年出版后,翻译成一百多种语言,销售了5亿本以上。它的读者可以是儿童,可以是成年人,也可以是老年读者。

它是那样一本书,无论你什么时候第一次翻开读它,都不会嫌早,事实上你识字后读的第一本书,就应该是《小王子》。

它是一本关于孤独的小说。

书中的叙述者“我”是孤独的。6岁时的“我”画了一幅被吞到蟒蛇肚子里的大象,没有想象力和理解力的人们,看到的只是顶帽子。“我”长大后学会了开飞机,在生活中跟许多严肃的人接触,“我只得迁就他们的水平,和他们谈些桥牌呀,高尔夫球呀,政治呀,领带呀这些。于是大人们就十分高兴能认识我这样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我”就这样孤独地生活着,没有一个能真正谈得来的人。

小王子是孤独的。但这个孩子特别有天份,他感觉灵敏,尊重直觉。小王子离开他的小行星,访问了那些只住着一个居民的星球,在他的眼里,那个目空一切的国王,那个爱慕虚荣的人,那个消磨光阴的酒鬼,那个唯利是图的商人,那个循规蹈矩的点灯人和那个学究式的地理学家,都生活在寂寞之中。作者以小王子的眼光,透视出这些大人们的空虚、盲目和愚妄,写出了人类缺少爱和理解、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

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瓦评论说,“《小王子》在其诗意的淡淡哀愁中有一整套哲学思想。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象征意义,隐含其中又清晰可见,因此也就格外的美。”它是一本关于学习的小说。

成年人要向儿童学习,保持一颗童心和一份单纯。与小王子的巧遇,使“我”发现,“我可能有点象那些大人了,想必我是老了。”但仅仅写了这些,还不会是一本伟大的作品。

儿童要从经历中学会成长,用小王子的经历来说,先要学会欣赏和爱。他生活的中心,曾经是他的那枝玫瑰花,第一次看见她时,沉醉在她那美的光彩,但她有缺点:爱虚荣、骄傲、疑心重还有点说谎。于是小王子离开了他的星球。这里,作者说出的是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离开了一定的距离和时间后,小王子知道错了,“我本来不该听她的,永远不该听那些花儿的话。只应该闻闻她们、观赏她们。”需要向自然界学习的更多,比如学会担当责任。责任是爱的理性表现,是我们成长的目的。小说中的狐狸,一个很好的老师,它说,一个生物,哪怕一个普普通通的小生物,如果它驯养了你,或者“你被他驯养了”,它在你眼里就是独一无二的了,互相之间就有了责任。狐狸还向小王子泄露了它的秘密,这秘密如同一切伟大思想,与谎言为敌,通俗又简洁,用不着装饰:“本质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应该用心灵去看这个世界,而书中的小王子和“我”,正是靠心灵才发现了沙漠中的水井,这象征的生命之泉。

世间百态,形形色色,物欲横流,迷失本性。这就是我们的环境和我们的遭遇,爱它谈何容易,离开它很艰难,我们的困境就在于此。当权利、虚荣、贪婪、懦弱,渐渐滋生在我们的心里时,我们就真的老了,老态龙钟,苟延残喘。

“人们一点想象力都没有。他们只是重复别人说的话。”《小王子》说。这句话在描述大多数人,以及我们的大多数时间。

“人们从来不会满意自己所在的地方。你这里的人在同一个花园中种植着五千朵玫瑰。可是,他们却不能从中找到自己所要寻找的东西。”《小王子》又说,“然而,他们所寻找的东西却是可以从一朵玫瑰花或一点儿水中找到的。”《小王子》有比较多的中文译本,作者的译名也比较多,比较乱,这显示出我们各行其是、自以为是的弱点,像书中的大人一样空虚、盲目和愚妄,那是因为我们站立的位置太低了,离天空太远。

《小王子》的作者,是一名飞行员,不是一名专职小说家。我读过他写的《日月星辰》,还记得小说里的一段,他开着当时先进的邮政飞机,每小时飞90公里,在南美洲的山口遇到大风,风速也是90公里,一个多小时里没动地方。《小王子》篇章结构和语言描述方面,已经好得不能再好,高于同一个世界的一流二流作家。他是他那个时代飞得最高、看得最远的人,也是经历过生死考验最多的人,这一点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是谁,哪些事情是他必须做的,不能躲避,不能放弃。在《小王子》轰动美洲后,他仍然要驾机飞上天空,与纳粹法西斯作战。他的最后一次飞行,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了,一百年一千年后,不会消失。

他在那本书中写到的猴面包树,也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不会消失,但我们又必须让它消失。“在小王子的星球上就象其他所有星球上一样,有好草和坏草。”他在《小王子》中写道,“在那里的泥土里,猴面包树的种子多得成灾。而一棵猴面包树苗,假如你拔得太迟,就再也无法把它清除掉。它就会盘踞整个星球。它的树根能把星球钻透,如果星球很小,而猴面包树很多,它就把整个星球搞得支离破碎。”认真读过《小王子》,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读过,你会知道小王子回到他的星球去了,他必须得回去,清除猴面包树,保护自己的家园。你还会想到,其实在我们地球上的人类中,也有一些极为糟糕的东西,比如《小王子》的作者宁可付出生命代价,也要清除的纳粹思想,比如想要盘踞整个星球的其他思想,都是一棵又一棵疯长的猴面包树。

前面说,什么时候第一次翻开读《小王子》,都不会嫌早。

                   
董学仁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72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