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轻视中国的人文学者? 作者:明 人


谁敢轻视中国的人文学者?
——也说“人文学科的被轻视”现象和原因

我本想引用黑格尔的一段话——一时手边却无法查到,大意是说,由于时代艰苦,有用人材都转到实用方面去了,“愚妄和空疏就支配了哲学”……

其实,中国的人文学者,当他挺直脊梁,认真严肃地研究学问,勇敢抒发真知时,是一直受人民尊重的。比如马老坚持人口理论,又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例子是不胜枚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嘛!

自命人文学者而要求人民认可的人,他可否扪心自问,他的研究是不是反映客观而非响应大官?他的结论是否来自独立研究而非抄袭?等等。我知道几位号称“人文学者”的人,其见解以和报纸高度一致又能略微超前著,谓之晴雨表而不假,“学者”?“政治气象学”的?

新时期还有一种现象,把国外一些不痛不痒的所谓新学术,主要是用了一些数学工具打扮的普通常识当成“新(最新)”的XX学,加上一些作者本人似懂非懂的“辨证语言”佐料,然后再通过行政渠道(及手段)“热锅快炒”成为“重大成果”,独家享受。既得名又得利,如若批评一概置之不理。此辈如今也颇得位置(什么“享受XX待遇的专家”等),另一边,当然就是普通民众(特别是知情者、知识界)的嗤之以鼻、无言轻蔑。现在“既要当XX,又要立XX”的,心虚胆怯的,有些就是此辈了。他们自有一些个圈子,颇为封闭,相濡以沫,互相标榜。用一个术语,是学问上的“无源场”,政治(官场)的“有势场”。

由此及到考试中的难以言状的容易——“自学成才”的捷径,“管理学硕士”的泛滥等等,人文学科的“含金量”自然就大大下降了。请注意,还是有金子的,不过确是少了点。引用一句语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就以政治学而论,一直是学生的必修课程,考研或者什么,都要专门占一个位置的,但是那些政治老师或者说“教授学者”又有几成是学问人?他们在中学生大学生心目中地位又如何?如今要提高位置,你要靠自己——假如你是搞真正学问的,又何惧之有?

讲个笑话,鄙人当年曾在学校混饭,由于没文凭被打发教政治(足见主事者之“政治观”),好在学生倒还认可,相安数载。后考上大学,某旧学生来访,突诘曰“你以前怎么跑去教政治”。一时语塞,相对大笑。

2001年5月9日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