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华西协合大学学生王浴生从军记 作者:为之60


 

老兵不死——华西协合大学学生王浴生从军记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每一个奔赴抗日前线的普通士兵都是英雄。华西协合大学从军学生王浴生就是其中一个。

第一次知道王浴生,是几年前在搜寻华西协合大学的资料时见到下面这张照片。

“欢送王同学浴生退伍复学摄影纪念”,时间是民国三十五年,即1946年,地点是东北的长春。王浴生是前排正中那位帅哥吧。

1944年年底,成都华西坝“五大学”共有200多名青年学子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当时知识青年志愿从军征集办法规定:从军学生服役期为两年,保留学籍,期满后退伍复学,免试升学,优先录取。

没想到的是在国共内战已经开始、国军已调至东北前线之际仍然履行了这个承诺。当时的形势是共产党方面先于1946年4月在长春建立了政府,5月,国民政府调来的远征军(新一军)又进占长春。所以,才会有上面那张摄于当年9月17日的照片。

这张照片的故事似乎到此为止,后来却在《成都日报》2015年8月1日《华西坝五大学热血青年投笔从戎》一文中看到大段有关王浴生的文字,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他的从军经历:

1943年,在福建协和大学(1)医学院读了两年的王浴生转学到成都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就读。1944年11月26日,王浴生获知中国驻印远征军教导二团正在招募赴印知识青年,他与同学一起到了皇城(2)。得知教导二团28日就要启程。王浴生与同学回校与室友道别后就回到皇城报名参军了。第二天早晨,他与华西坝及其他学校的学生共600多人在皇城上了汽车,来到四川大学,黄季陆(3)校长与同学在此欢送青年学子参加赴印度远征军。随后汽车开到新津机场(4),第二天上午,王浴生他们入机场待命,黄昏才登上C—47运输机直飞昆明,次日晚飞越驼峰航线(5)抵达印度汀江。王浴生等被分配入新一军和新六军,接受严格的正规步兵训练。他与华西协合大学和齐鲁大学医学院的30多位医学生同时还接受了一个月强化军医训练,包括战伤、传染病和热带病等救治知识。

王浴生结束在教导总队的新兵训练后,被分配到新一军军部直属通讯兵营担任军医。1945年7月初随新一军回师国内,奉命开赴前线攻击广州与广州湾的日军。8月15日夜获悉日军无条件投降时,王浴生他们正在向广州挺进。新一军在广州接受了日军的投降,听说新一军将代表中国与盟军共管日本,大家都非常高兴,觉得是光荣任务。但他们等来的是开往东北参战,不愿参加内战的王浴生于1946年7月退伍离开长春,返校复学,1951年从华西大学医学院毕业,留校从事药理学工作。

……

1944年,华西协合大学从军学生王浴生等30位同学,从印度寄给学校老师和同学一封信。

全体师长同学:

离别校园,瞬逾三周,虽身赴国外,而心常想念祖国。本月一日,飞抵印度汀江招待营,换上全武装,即陆续分散在各种部队受训,如医院服务、充任译员,及骑兵、炮兵、步兵、宪兵,均有本校同学。受训期满,得依成绩及特长,再酌情分派工作,我们受训营房在雷多附近之野人山,领受森林教练,学习射击,或开行战车。常见盟军日夜工作之紧张,真令人钦佩万分!又见战车,飞机大炮,川流不息,往前线运输,一面开山,一面修造铁路公路,因我军反攻密支那及八莫(6),有这样之迅速,交通之便利,军备之充实,可说罕见,也许不久我们由缅甸打回祖国,敬盼!

诸位同学,暂时摆开一切,继续参加抗战任务,共同努力,争取胜利早临,咱们兄弟姊妹,凯歌回校,光荣无上。刻在汀江招待营,已成立华大远征军同学会,当时参加有29位同学,兹列表附呈。母校存查,其余当设法登记再呈报,本会成立之宗旨,以发扬作战情绪,解决同学们之疾危,联络同学们之消息,并公推丁崇甫同学为本会会长,主持一切进行,负责母校之缄件往来。

……

华大远征军同学会启12月20日寄于印度军营……

无独有偶,2013年8月17日的《福州日报》也有王浴生的信息,出现在一位名郑国贤的远征军老兵口述的《我的远征军岁月》中:

又遇同学在密支那、八莫一带,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气候恶劣。热带丛林里瘴气弥漫,虫蛇横行。还有一种蚊子,会传染痢疾,许多人因此得病。

一天我在医院里照常工作,忽然听到一个伤兵用微弱的福州话叫着:“我要喝水!”我一惊,循声过去,只见一个伤兵处于半昏迷状态躺在篷布床上,翕动着嘴唇,小声地叫着。我走近细看,这人面目变形,脸色苍白,我不认识。我俯下身看他胸前的符号,不禁惊叫起来:“王浴生!”他努力睁开眼,望着我,说不出话,流下两行眼泪,似乎示意认得我。我知道,人处于半昏迷状态,多会说家乡话,他刚才说的福州话,让我断定,他是我的福建协大同学王浴生。

我赶紧叫医生,先予处理。原来,他因不适应缅北丛林的恶劣气候和环境,得了细菌性痢疾,发高烧拉肚子,严重脱水。当时他的血管已没有弹性,几乎无法输液。医生说,再迟两个小时就没救了。幸好医院有磺胺胍这种药,王浴生才得救。

王浴生与我同岁,古田县人,父亲是牧师。他于1941年入福建协大医学预科读书,我俩是上下铺,他在上,我在下。他聪明好学,成绩优秀,1943年转到四川成都的华西医学院读本科。1944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加远征军。因是医学院的学生,后被抽调去学习军医的急救。受训才一个多月,得痢疾,被送到我们医院。真没想到,我们自协大分别几年后,居然会在印缅战区前线相逢。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浴生的身体逐渐康复,可以出院。但我看他身体还很虚弱,便让他再调养一两个礼拜,等身体完全恢复后再回原单位。行前我还送给他几件衣服,王浴生很感激我的关照,日后我们一直保持通信联系。那时医院每天都有不少伤兵死亡,死里逃生的浴生,真是在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一次浴火重生!

为战胜日寇,远赴异国他乡,身负重病,“浴火重生”,真是可歌可泣!

我极想知道这位王老前辈后来的人生。据网上资料,王浴生退伍复学,于1951年从华西协合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校工作,是药理学方面的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有个民间的《关爱抗战老兵网》,更是提供了王老的详细资料和近照:

姓名:王浴生出生年月:1921年10月25日籍贯:福建古田县文化程度:大学参军时间:1944年11月从军经过地点:成都-新津机场-昆明-印度汀江-雷多(利多,列多)-新平洋-密支那原属部队:前期驻印军新一军教导总队,后期军部独立三营。

长官姓名:军长孙立人,副军长贾幼慧,教导总队队长易敏秋参加战斗:

使用武器:步枪汤姆逊,60炮负伤情况:

……

王浴生近照。他胸前佩戴的带“V”字的纪念章是《关爱抗战老兵网》颁发的,见下图。纪念章周边装饰花纹来自八个人手挽手的形象,文字是“谨献给为我中华独立自由抵御外敌的民族英雄”。三色带代表蓝天、红日和黄土地还是黄河?

把“二战”名将麦克阿瑟引用过的一句歌词作为王浴生故事的结尾: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凋零。

 

博主注:

1、福建协和大学:创建于1915年的一所教会大学,与华西协合大学类似。

2、皇城:成都市中心的明代蜀王府,后成为科举考试的贡院,还一度成为四川大学校址。

3、黄季陆(1899-1985.05),四川叙永人。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硕士。曾任成都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校长、国民党四川省党部主任委员等职。

4、新津机场:美国援华空军指挥部所在机场。

5、驼峰航线:1941年底,日军攻占缅甸,切断了滇缅公路这条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中国和盟军开辟了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进入中国的云南和四川省的航线,全长800多公里。该航线沿途山峰起伏连绵,海拔4500~5500米,最高达7000米,犹如骆驼的峰背,故名“驼峰航线”。这条航线上气候恶劣,非常危险,先后有近六百架中国和盟国的飞机坠毁,超过一千人牺牲在驼峰航线上。到战争结束时,有65万吨物资经由驼峰航线抵达中国。

6、密支那、八莫:缅甸北部城镇,当年中国远征军与美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场。


相关图片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1344f00102vviz.html


为之60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4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