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访鲁迅故里,重读先生文章 作者:余 杰


 

再访鲁迅故里,重读先生文章

又是一年的三八妇女节,我们活动的目的地是绍兴。还是我带队,又当了一回"洪常青"。

绍兴是一个历史文化浓重深厚的城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主要的原因是这里诞生了鲁迅。当然还有周恩来等等。

我多次来过绍兴,每一次都要去看看鲁迅的故居。被誉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鲁迅的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童年、青少年、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在这里可以看见他的足迹。

从1970年到云南农场去上山下乡,我就开始阅读鲁迅的书。因为那时在中国,除了领袖的"红宝书"以外,几乎所有的书都成为"封、资、修"的作品。唯有鲁迅是除外的。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我只好读着鲁迅的书打发时光。渐渐地由不懂到了稍稍能够理解,一直到今天才刚刚有点明白。

我们崇拜这位前辈,但是不能盲从。正确地看待每个历史人物,吸取他们所创造的精华,去其糟粕,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看见了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里的描述

鲁迅的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据导游介绍它建于清嘉庆年间。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深宅大院: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显得有点肃穆。在那间普通的泥地平屋看见了当年的水上的交通工具,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绍兴这座被誉为"东方威尼斯"城市的陆上交通工具。"桂花明堂"也就是当地人称之为天井的地方,鲁迅小时候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听着他的继祖母蒋氏则一边打扇,一边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童年的记忆,我们在鲁迅先生写的《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能够看到。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童年的生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以及世界观的发育有着启蒙的作用。我们也是这样,只要看看今天,就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留下的对于未来人生轨迹的影响。此时,我也想起了自己的奶奶在我小的时候给我讲的那些故事。


看见了《怀旧》、《闰土》里的原型

鲁迅是1909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后回到故乡的。他曾经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故居里那间卧室是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在这里备课、写作,他的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据介绍,当年鲁迅家里还是比较富裕的,请得起帮工。鲁迅在以后的作品里也反映了这一点。其中就有帮工章福庆的儿子运水。这个运水与鲁迅相处后,两人结为好朋友。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文学的创作还是来源于生活。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能够看到作者生活的影子和轨迹,这是一种规律。有时看见一些胡编乱造的作品,真有点啼笑皆非啊。


跟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解鲁迅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在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中他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这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是12岁时到三味书屋读书,据说是当时绍兴城里最严厉的私塾。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这是鲁迅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三味书屋的老师寿镜吾,鲁迅对他的评价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老师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记得小时候母亲对于我们的教育是很严格的,她有一句宁波土话"三岁样子能看到老。"意思里包含从小要好好做人。从小立志,对于人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可惜,我们这代人在应该读书的时候,没有书可读。真是一个悲剧啊!


在《孔乙己》里懂得流传百世的作品何其难也

"绍兴鲁迅纪念馆"是我每次到绍兴必去的地方。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到了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直至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最后是鲁迅在上海的十年。

到绍兴品品绍兴酒,嚼嚼茴香豆,在咸亨酒店里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这要归功于鲁迅的功劳。一篇《孔乙己》名扬四海,一家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家喻户晓。最主要的是我们记住了先生的一句名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今天呢?我们呢?值得好好思索。

                                                                      (2012年3月11日)


余 杰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1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