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随想 作者:铁字405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随想

从小到大受到正统教育根深蒂固,在信息化的时代,许多固有观念受到挑战。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反思了许多问题,将其记录在博客上与大家分享。这些问题大而复杂,岂是俺这个不懂历史不懂政治的人所能涉足的?俺只是想把自己的认知整理清楚,(俺一向喜欢刨根问底儿!)并非要得出什么结论,(估计俺也得不出什么结论!)仅是个人看法而已,难免有许多错误。所以关闭了评论,俺怕当众挨板砖哈。但欢迎朋友纸条交流。

(1)

9月4日“真正的中国梦”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110205533)就同篇转载了马英九和习近平在两岸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讲话。互联网时代真好,使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听到、看到不同观点,再不是一统天下,再不是一言堂!

马英九的讲话用了很大篇幅和一长串数字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和中流砥柱作用,并且抛出共产党的“七分扩大,二分应付,一分抗日”发展策略,指责共产党在抗战中真扩张假抗日。

对这个讲话,俺很赞成他歌颂国民党坚持抗战的部分,尤其是那些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进攻的将士们,值得为他们讴歌,永远,何时何地!指责共产党的部分,俺认为在这种场合有失风度,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两岸统一。

历史是史实写就的,在网络发达的今天,一切真相会大白于天下,历史将不再是胜利者可以随意改写的专利。抗战过去70年了,日本军国主义又在抬头,国家还没有统一,可谓内忧外患;70年前两党并肩抗战,70年后两党还在为谁在抗战中的贡献大而争论不休,真要被人取笑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相比较而言,习近平的讲话就比较智慧,“领导权”、“中流砥柱”之类原来定的调调并未在讲话中出现,体现了大家风范!

但是这次关于抗战老兵5000元的“补贴规定”大大地伤害了人民对抗战老兵的感情,也暴露出当今领导骨子里的固有观念。隆重纪念抗战胜利,却对抗战英雄区别对待,无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牺牲和贡献。一位博友说,想着那些抗战老兵,他都不好意思把自己老爸的抗日纪念章在博客中亮相。为什么连最普通的老百姓都知道该怎么做的事,堂堂中国的领导们会反其道而行呢?

如果说纪念抗战70周年能给俺留下什么印象的话,不是天安门前雄壮的阅兵,而是那些没有资格领5000元补贴的打过内战的抗战老兵。呜呼,难道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应超越阶级和政党的利益?难道我们不觉得把杜聿明等抗日名将和那些日本战犯、溥仪等伪满战犯关押在同一所监狱一起接受“改造”是我们的耻辱?难道我们还不接受阶级斗争、政治斗争带给我们的教训?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回归人性?尊重历史?

俺认为任何对抗战史遗忘和歪曲都是真正的国耻。一个政党的党史可以由他们自己的宣传机器把关,而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需要真实作为基础。要作为信史而不能演绎和编造。

这是俺2013年在西湖边拍的“一二八淞沪战役国军第88师阵亡将士纪念碑”。浙江国民革命军88师在淞沪战役中牺牲将士1421名。此碑建于1934年,是我国第一座表现抗日题材的纪念碑,毁于60年代,于2013年重建。希望在中国能看到更多这样的纪念碑。


(2)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领导权的归属问题,各界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琳琅满目,也算是天下奇观,列出供大家观赏。

A、共产党领导说B、国民党领导说C、国共两党共同领导说D、国共两党分别领导或分别领导合作进行说E、领导权转移或消长说F、不笼统提谁领导谁而具体分析各方作用说G、H、I。。。不一而足。

不仅如此,每种学说里还分出许多不同的观点,足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俺认为各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不论你是何种观点,都不一定是唯一正确的,因为任何观点都有其局限,持观点的人也受着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俺的观点“抗日战争名义上是国民党领导,实质上是国共两党分别(或共同)领导。”(从中国是战争的一方来说,或者从中国战场是一个统一的战场来说,也可以说是两党共同领导的。)

可能有人会说俺是中庸之道,其实信奉中庸之道之人是不会在这里发声的。俺这些观点肯定会同时收到“毛粉”和“果粉”的板砖,不是不得罪,是两面不讨好哈。

说国民党是领导中心,是因为当时国家权力和军队掌握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手中。这个政府是民族战争所必需的、国际国内承认的唯一政权,它指挥200万军队,担负着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抗日战争必须要有蒋介石、国民党领导,才可能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动全国抗战的开展,才可能有全民族的抗战。没有蒋介石、国民党的参加,单凭共产党的力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以独立支撑全国抗战大局的。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与国际联系作用也不可忽视,他们代表中国与苏联、美国、英国等发生国际关系,谈判废除《辛丑条约》和治外法权,蒋介石作为中国首脑出席开罗会议,做出了从日本手中收回台湾等地的决定以及参与建立联合国,这些成绩离开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权也是不行的。毛泽东在多次讲话和文件中也是首肯蒋委员长和国民政府的领导地位的,这是俺们必须要尊重的历史事实。

既如此俺又何必加上“名义”两个字,还要注明国共两党分别领导?这可能是个人认知问题。首先俺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不信任,看不起蒋介石始终在向侵略者寻找可能的妥协之道,看不起蒋介石把希望寄托在国际援助上的投机心理。甚至俺认为他的抗战都是被逼的,不仅国共两党逼,全国民众逼,美国主子逼,就连日本鬼子也在逼。倘若鬼子只为了消灭红军,消灭其他军阀,而与老蒋合作分一杯羹,他会不会抗日呢?

人人都知道,与邪恶的法西斯谈判,这本身就是个疯狂的念头,是承认法西斯的合法性。日本法西斯是冷酷无情、桀骜不逊的杀人机器。无论战事是多么令人绝望,无论机会是多么渺茫,无论结果是多么确定,日本人都战至最后一人。俺想蒋介石曾在日本留学,该更有体会。

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以2万多人突袭东北。尽管当地有十几万中国正规军,但无论南京政府还是东北军都采取“不抵抗主义”,很快丢掉80万平方公里土地。国民党当局及其辩护者为此辩解说,是因当时“未准备好”而不能对日作战。且不说这种背弃了军人卫国守土基本职责的理论荒谬至极,单从军事角度看,日军不战而得富饶的关东大地后,5年间其经济产值便增长1倍,对华的实力优势又进一步加大,中国拖延再战岂不是更不利吗?

俺更不理解的是,日本已经攻占了东北,蒋总统却置民族利益不顾,联合东北军和西北军剿共,枪口不是对着东北而是转向西北;甚至镇压手无寸铁的一二九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在蒋公心中,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再看在东北沦陷后蒋公的言行:“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政府可同意与日本谈和,或可在不损我国尊严之前提下让出东北。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七七事变后,蒋在1937年8月7日的国防联席会议上讲话:“有人说将满洲、冀察明白的划个疆界,使(日本)不致再肆侵赂。划定疆界可以,如果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之行为,这我敢做。可以以长城为疆界。”蒋就这样把“以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对日谈和的交涉条件。这就是蒋公所谓“抗战”的底线。可惜日本人没有成全他。

日军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在其12月13日日记里关于南京保卫战的记载:“我们还没有发动攻击,敌军已无心恋战,过来投降。我们未费一枪一弹便解除了几千人的武装。傍晚把俘虏押往南京的一个兵营,不料竟有一万多人。”日军第十六师团士兵东史郎在其战地日记中也有相应的记载:“大约七千俘虏被解除了武装,正坐在田里。他们的长官扔下他们逃跑了,只留下一个大尉军医。……如此之多的兵力一定有相当数量的军官,但他们却一个也没留下,全狡猾地溜掉了,这实在不得不令人佩服。”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元凶之一石原莞尔,在中国搞化装侦察,穿着破烂扮作苦力,几次被当地警察扒光搜身,抄走最后一个铜板。石原从切身体验中得出结论:中国官府对民众苛刻,一旦有事,民众不会站到官府一边共同担当。此人一到东北就口出狂言:“我不用拔剑,只用竹刀就足以吓退张学良!”没想到连竹刀都没用。

侵略者早已明火执仗了、在南京屠城了、大半个中国被侵占了,竟然还未使国民政府痛下决心与侵略者彻底决裂、撕破脸皮正式宣战,始终没有放弃私下接触与调停,始终在寻找可能的妥协之道。直到美国对日宣战,才看到有胜利希望,最终鼓足勇气于1941年12月9日“对日正式宣战”。如果日本不偷袭珍珠港,如果美国不对日宣战,中日之间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又该怎样了结?

当然应该理解当时中国独立抗击日本法西斯的困难局面。也不能说与对方接触不包含权益之计而都是出卖与叛变——毕竟国民政府苦撑到了最后日本投降,毕竟抗日战争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面对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讲话,1900字文稿6次提到“弱国”。当时所说的“弱”,是指国力弱,军力弱、装备弱,训练弱。至于精神弱、意志弱、心理弱、斗志弱,他则未曾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也不愿承认。

马英九说蒋公指挥国军歷經重大會戰22次。俺看了资料,国军损兵折将牺牲那么多人基本没打赢过。这让人看得很沮丧。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是胜利。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才叫打仗。俺不懂军事,但对淞沪战役和南京保卫战持怀疑态度。

首战,蒋介石把主战场从华北转移到上海。为什么选择利于日本海空作战的平地上海?难道仅仅因为上海是个租界城市,在上海交战可以引起世界强国关注?压上最优秀的三个德械师(87、88、36)面对五千的日本海军陆战队,把淞沪战役打成了消耗战,最后把整个国军打残了,几乎赔光了起家的老本,却没有达到令欧美列强援华的战略目的。陈诚回顾上海围攻未胜的教训,认为“以5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效,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

再看南京保卫战,蒋介石并非没有预料到南京之战的结局,但他当时还在做国联调解之梦,期待日本能悬崖勒马。他甚至还抱有这样一种幻想:只要保卫南京的国民党部队能守上一到两个月,国际形势就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包括苏联在内的声援中国的国家就有可能出兵迫使日本收手。蒋介石的投机变成了赌博。于是在国民政府已秘密转移,大批空军战机与大量的通讯器材已运往后方,国民党内部几乎一边倒,主张放弃这座孤城的情况下,仍拼凑起十几万大军死守南京,结果仅5天就全军溃败,惨遭涂炭。

中国战场抗战八年,想守的城市几乎没守住一个,唯一的胜利是台儿庄,也只是个击溃战,不是真正的歼灭战,而且兵力是15:1。其他要么失败,要么僵持而不了了之。俺不想说这些伤心事,因为不是国军将士不英勇,正像傅斯年评价淞沪战役“这次战争打了三个月,表现最好的是国军士兵,表现最差的是南京官僚。”牺牲在上海和南京周围的战斗中的差不多都是精英,其中有中央军官学校接受过高等训练的一万人。这种牺牲固然能表明蒋介石把实力全部压上,向世界表明我们的抗战决心,但这样孤注一掷、以一己的意志来统兵作战,也说明蒋介石在军事韬略上不是很高明。难怪军事家评说蒋介石这个黄埔校长只是个初中一年级水平。俺甚至认为,除去政治因素,蒋介石蹩脚的军事指挥水平也是导致三年内战惨败的原因之一。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这就像班主任给俺们任命了个班长,俺心里不服,可他又是班长,所以俺就说他是名义上的班长。


(3)

有人说,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最初才有四五万人,抗日战争结束达到百万,由此证明共产党在抗战中不是积极抗战,而是趁机壮大自己的力量。何以能担当敌后战场的领导?

说得不错,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不仅人少,而且武器如同烧火棍,这样的队伍开赴正面战场如同白白送死,只有选择到敌人后方去开展游击战。中共要发展就只有一条路——从日本鬼子手里要地盘、要人口。因为国统区有《限制异党活动法》,中共军队只有向被日寇占领的沦陷区挺进,他们占一个村,日本鬼子就少一个村,他们占一寸土,日寇就少一寸土,他们解放一个中国人,日寇就少一个亡国奴……1937年冬至1944年,为建立和保全山东抗日根据地,罗荣恒、陈光二位将军率领的八路军115师一部和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在抗战中,日军对中共军队创建的抗日根据地投入兵力15000人以上的扫荡有上百次之多。投入50000以上兵力的扫荡作战也有近20次。其中,1941年扫荡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动用了100000多人。

在这样艰苦的战斗中,中共军队以“积小胜为大胜”的原则,提出每县每天消灭一个鬼子的口号,200个县一个月就消灭6000个,一年就是72000个,令日本人胆战心惊。至1945共从日寇手中收复失地近百万平方公里,解放人口一亿多人。关内中共军队先后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华中、苏北、苏中、苏浙皖、淮北、淮南、皖江、浙东、河南、鄂豫皖、湘鄂、东江、琼崖……等抗日根据地;东北抗日联军也一度建立了哈东、珠河、东满、南满、九顶子山等抗日根据地。这些地盘在中共军队发展之前都无一例外地是日寇占领的沦陷区,也是“以空间换时间”国军丢失的土地。每一个根据地的建立都是和日寇及敌伪势力反复争夺,都是中共将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可以说有一分发展就有一分抗战,要在日军眼皮底下发展,肯定不是国民党所谓“游而不击”就可以做到的。

关于敌后战场日本史料《华北治安战》有如下记载:

“中共游击战”是一场“不分昼夜、连续不断、永无休止的战争”,是使日军“深陷泥潭里的浴血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力量,有时一天与日军交战次数达到数十次,甚至近百次,让日军陷入极大的惶恐不安之中。

“敌后战场开辟之时,正是日本预备南下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山西所在的黄土高原,地理上俯视整个华北,使严重依赖后勤的日军非常顾忌。”《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萨苏展示了一份标有“极密”的1942年日军“北支方面敌情要图”,其中标注有敌后战场的徐向前集团、聂荣臻集团、刘伯承集团、贺龙集团等军事力量。“日军在华北密密麻麻地画出八路军各种武装力量的分布,这足以证明敌后战场对日军的影响之大。”萨苏说。

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示,“毫无疑问,正面战场是决定性,敌后战场只是一个补助性的。”而且从比例上来说,“抗战正面战场95%,敌后战场5%”。郝柏村强调,“八年抗战是蒋委员长领导的,没有第二个人”。我相信有不少人赞同他的观点,可是俺不认同。俺承认,每个人都会因自己的经历而派生出自己的立场。郝先生在抗战期间是一名炮兵,曾经参加过1938年的广州战役和1939年的皖南战役,后来还随中国远征军开赴印度,对于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兵,俺很理解他的立场。但是俺老爸和姑父及牺牲的舅舅都是37年参加抗战的土八路,俺的祖籍就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电视剧《亮剑》就是俺们那里八路军抗战的故事。俺不承认他们对抗战胜利的贡献只占5%。

在敌后游击战中,中共真正发现全新取胜的资源。毛泽东说:“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抗日战争中的民众动员,是中国历史上从未经历过的民众动员。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战争使中日民族矛盾尖锐化,大大超越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为动员各阶层民众开辟了全新的广阔空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大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小儿子是青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各自分工合作,为抗日救亡努力。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刚刚懂事的儿童,都积极投身到抗日根据地的政治体系中来。这是中国社会前所未有的景象,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血肉筑起的钢铁长城,这是真正的抗战胜利之本。俺也曾设想过,假如没有美苏援助,没有美国在日本投下的原子弹,最终我们能否打败日本?俺坚信只要小日本陷入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无根的草头王早晚会被淹死。

抗日战争是中国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打的一场战争,加之国力贫弱脱离不开被动的局面,难免要看大国的脸色行事,难免要调整自己的战略“以空间换时间”等待国际救援。尽管蒋介石有种种的不如意,但他毕竟没有叛国卖国,且“指挥国军歷經重大會戰22次,大型作戰1,100多次、小型作戰3萬8千多次;官兵傷亡322萬人,共有268位將領殉國,百姓死傷更在2,000萬人以上。”(见马英九讲话)最终国共坚守抗战拖住了日军,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这些全国人民有目共睹,尤其是互联网的今天。

回看这场8年之久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为依存,这是历史事实,不是宣传,也不是曲笔。在日军大兵压境的背景下,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是必须的,无论从战略上还是民心士气上,都不可避免地要和日军展开正面对垒,阻遏日军的前进步伐。离开了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八年抗战能够持续进行是无法想象的。

敌后战场的存在也绝对不可轻视。应该说,这的确是中共在抗战时期为民族生存做出的巨大贡献。正是因为中共在日军后方的持续生存发展,有效牵制了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并使其始终存在后顾之忧,难以放手进攻大后方,大大减缓了正面战场的压力。

如果说国军的正面战场在牵制了日寇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场做出了贡献,那么共军在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寇为全国抗日主战场做出贡献是同一个道理。俺想“彼”能接受,“此”也该认可。

当然,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际战场的一部分,日本置身中、苏、美这样的多角关系中,其称霸亚洲乃至世界的欲念使其作茧自缚,中国最终的成功,有自身艰苦奋斗的努力,也和国际对德、日的协力反制密不可分。


(4)

其实废了那么多口舌说什么抗战领导权的问题似乎有些无聊,我们这些人有几个生在抗战时期?对那时情况一无所知,就算有点认识还不是从书上网络上趸来的?无异于瞎子摸象!

前几天看到一篇北大历史教授王奇生的专访,王说,整个中国近现代的历史,没有一个时间段的历史评价能够像抗战这段错综复杂。专业史学、民间史学和官方史学高度扭结在一块,声音完全不同,官方史学有它的一套话语,民间史学在很多话题上完全不讲理性,完全跟共产党的官方话语对着干,你说是黑我就说是白,倒是他们搞专业史学的人夹在中间很为难,不光受到官方史学的干扰,也受到民间史学的干扰。

看,史学专家都左右为难,何况俺?不知天高地厚了不是?

其实这个问题没什么复杂的,只要执政党从国家的角度反省抗战,而不是囿于党派角度的反省,就可以获得一部真实的抗战史。民间史学为什么不够理性,还不是官方史学不够客观导致?

可有时想想,咱老百姓闲来没事唠着玩儿,可两党之间争来争去实在没这个必要。都争当这个“中流砥柱”,显然从心里把打赢抗日战争当成了一件伟业。可仔细想想,那场抗战胜利是一次耻辱多于荣耀的胜利,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有什么可争功诿过的?

从抗日战争的结果看,中国经济损失不论,仅牺牲军民就达到了3500万人;彻底失去了外蒙古;虽然光复了台湾,却错失再得硫球的机会;对日本没有派驻占领军;没获得一分钱战争赔偿;一个战胜国,损失超过战败国,付出二战中最高昂的代价,却还是一个丧师失地的结果。综合考量,面子里子都没有得到补偿,真真正正的“惨胜”!也许有人无动于衷,中国的抗打击能力强的很,牺牲了3500万人,还有4亿5千万;沦陷了400个县,还有400个县,何足挂齿?

当然我们还有最大的收获,那就是出了超过美奸、日奸、德奸、法奸、英奸、俄奸总和还要多的近200多万汉奸和日本人比肩杀害自己的同胞。这是中国人永远的奇耻大辱!全世界绝无仅有!有人居然对汪精卫也要重新评价,说他是勇敢的投降派,做出了当时许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唉,如今这年代,舆论放开了就什么怪论点都出来了。

所以俺主张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时候,不要忙着给自己贴金,而要去反思有什么问题,寻找问题根源,使中国的复兴之路少些曲折,抗日志士的热血不至白流。不但要有对日寇的仇恨、对先烈的敬仰、对死难者的哀悼和对胜利的喜悦,还要有进行自责的勇气。

俺常想,若是国共两党能放弃彼此恩怨精诚团结全力抗战,我们的抗战史会不会改写?如果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成立联合政府而不是打内战,我们的国家是否更昌盛?人民更民主?

回答是肯定的,但没有如果。因为我们始终不团结,始终在搞分裂,直至今日祖国还没有统一。所以我很反感马英九的讲话,无非是隐性搞台独。俺也对官方很有看法,为啥就不能实事求是地承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虽然近年来有些转变,不再提共产党是唯一领导,但是“中流砥柱”却独揽不放。俺认为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争来争去,有个博友说得好,在制服对手的过程中,左手和右手谁的作用大,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何必成王败寇?

中国抗日战争有与其他反法西斯战争不同的特殊性,主要是在抗战爆发时中国仍处于非统一的分裂状态,在国内存在着不同阶级基础和不同政治目标的各种政党和势力,各地军阀借机扩充自己地盘,保存实力;尤其是作为实力派的国共两党,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到达陕北,蒋介石决心除去心头之患,把红军消灭在摇篮里。有人说共产党应该感谢日本军,是他们的进攻才使蒋介石不得不收手剿共,使共产党有了喘息的机会,否则中国也不会是共产党的天下。其实抗日何尝不是成就了国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使蒋介石顺利结束了军阀割据完成了统一大业,国民政府成为了一个在政治上能控制全国的政府,蒋介石因之成为了人民公认的领袖,连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时都高呼“蒋委员长万岁”呢。当然正是民族统一战线这面大旗,从此共产党有了合法的地位,陕甘宁边区也成了合法的根据地。

然而,在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从未承认过“国共合作”一词,只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说“允许共党输诚”,在内部又强调“抗敌除奸”,“敌”指的是日本,“奸”指的就是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对待共产党军队的态度,就如同宋朝招安梁山再让其打方腊,想用“收编”方式让其到前线借助日本的飞机、大炮消灭之。

蒋介石在南昌宣称:“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仍能当亡国奴,尚可苛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奢言抗日,而不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蒋介石对剿共高级将领训词外寇不足为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围剿红军将领训话 至于共产党的抗战指导路线,美国记者斯诺有清楚记述。斯诺在《我在旧中国十三年》一书中说,毛泽东与他彻夜长谈时便谈到抗战的规划──“他要我预先设想到日本将赢得所有重大的战斗,占领了主要城市和交通线,而在战争初期,就摧毁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继后产生的是一个持久斗争的局面,在这个局面中,红军游击队将起主要的作用”。斯诺又总结毛泽东谈话宗旨说:“他决不隐瞒这样的事实:中国共产党就是一心要最后完全夺取政权。抗日战争不过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罢了。”“有的人认为我们应该多抗日,才爱国,但那爱的是蒋介石的国,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世界共产党人共同的祖国即苏维埃(苏联)。我们共产党人的方针是,要让日本军队多占地,形成蒋、日、我,三国志,这样的形势对我们才有利,最糟糕的情况不过是日本人占领了全中国,到时候我也还可以借助苏联的力量打回来嘛!”“要冷静,不要到前线去充当抗日英雄,要避开与日本的正面冲突,绕到日军后方去打游击,要想办法扩充八路军、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要千方百计地积蓄和壮大我党的武装力量。。。

“为了发展壮大我党的武装力量,在战后夺取全国政权。我们党必须严格遵循的方针是“一分抗日,二分敷衍,七分发展,十分宣传”。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违背这个总体方针。”看看蒋和毛的讲话何其相似!(政治就是这样黑暗、丑恶、残忍、甚至流氓。)这样完全敌对的两个政党,不但要消灭对方,还要借日本人消灭对方。他们是在为民族而战,更是在为各自的政权而战。因此在抗战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两条路线即:国民党一面抗日一面限制打击共产党;共产党一面抗日,一面是冲破国民党的限制与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力量。国共之间的局部磨擦也就因此一直持续未断,以致升级为历史悲剧“皖南事变”。双方合作几度濒于破裂,勉强捱到1945年日本投降,两个党军之间即刻就爆发了大规模的、你死我活的内战在所难免。

有人以毛泽东的言论来否定共产党真心抗日,我觉不妥。和蒋介石有那么多妥协、媾和、剿共的言论我们不否定他抗日,不否定他成为抗日的领袖一个道理,听其言,重要的是观其行:

“西安事变”把蒋介石推上了抗战的领袖地位,而“皖南事变”“实难挽回人们的信赖”(冯玉祥语)。

徐永昌在日记里写道,只有两方是真心抗战的,一是中共,一是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其他人说抗战,多口是心非。

共产党不真心抗日,为什么那么多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奔赴延安?

关于共产党对抗日做出贡献在第三篇已经阐明,在此就不在赘述。

至于两党的立场,俺已经不像以前会用“什么主义”和“什么阶级”来诠释,我只知道国民党之所以失败,政府腐败无能,军民关系恶劣,是重要因素。河南民谣有“水、旱、蝗、汤”祸害中原之谓,山东苏北有“三鬼子来了”之称,1944年汤部败退时“豫西民众到处截击军队”。。。国军在本土作战反而没有群众支援,如此不得人心的政权和军队,就是举着抗日旗帜也无力对日军进行大反攻。1950年1月12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全国新闻俱乐部讲话时也解释说:“蒋介石并不是为军事优势所击败,而是为中国人民所抛弃。”看看抗战期间正面战场和大后方的情况,便可知道这个“抛弃”是必然的,人心向背既决定战争胜负也决定着政权兴亡。

说道后方战场,蒋介石也提出过搞游击战、建立根据地,还在衡山举办了训练班,但留在后方和派往后方的数十万大军,分散则溃败、集中则投降,一块根据地也没有建立起来。正如国民党有的官兵所说,“我们学不了,就官兵一致,一律平等这一条,就学不来。”自从发这组文章以来,收到许多博友支持、鼓励、帮助的纸条,俺都一一做了回复表达了感谢。

博客是个畅所欲言的地方,自知选题强我所难,但还是斗胆写完了。虽然写得不深不透,但能看懂我的观点就知足了,我没想奢谈给大家什么帮助或启迪,只想表达我的看法,更主要是通过表达进行学习。我的文章不是用来发表,但也是极其认真,若与您的观点相左或表达的理由不够充分,希望得到您的谅解,有的是博文篇幅所限,有的是本人水平所限,但绝不敢有半点轻佻。

我想说的是,近代史上的好多事,对于我们来说,只能通过阅读来了解。书上写什么,我们就知道什么。虽然未必全信,但这就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

我还想说,哪怕是几千年前的事,好像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反而是眼前的历史,仅仅隔了几十年,倒说不清楚了。那是因为我们身在其中,现实的政治冲突你撇不开。假如内战失败的是共产党,抗战的领导权之争还存在吗?

我再想说的是,至于后来新中国建立后发生的一些令人遗憾和痛心的失误,那是另一个思考方面,不是一回事。因为后来发生的事情不可能回头否定1949年以前发生的历史事实。


铁字405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3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