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人生由此起航 作者:震亚


 

中学:人生由此起航

人的一生,总有一个阶段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

通常,这个阶段,是指学生时代,尤其是中学时代。因为小学,年龄还太小,懵懵懂懂;而大学呢,已将与社会接轨,多了些功利的因素。惟有中学时代,情商、心智都已开启,却还保留着少儿时期的真纯。

在这样的阶段,除了家庭,对其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学校。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校风;有什么样的校风,就会给予学生以什么样的教育。这教育,往短了说,影响其一时;往长了讲,甚至决定其一生的走向。

因此,很多人都会在成年之后,常常回忆起中学时代的母校、师长。即使岁月过去了几十年,那往事的记忆仍很清晰,感恩的情怀更是浓重。于是,这记忆与情怀,就有可能浓缩成篇篇文章,汇聚成本本文集。

近几年,我就陆续收到了几本这样的文集。

一是北京四中1960届文科班于毕业50年后出版的纪念文集《与子同袍--从北京四中"白屋"走出来的人们》(2010)。这里,所谓的"白屋",是当年该班同学用一筐白灰将教室刷得内外皆白而赋予的雅号。既是纪念文集,自然少不了对母校、师长、同学的种种描摹与追忆。同时,又因为撰写者都是学文的出身,所以文笔的生动、老到自不必说,文体的形式更是多样,如诗歌、散文、评论等。而且,由当年的同班同学、如今的知名画家描绘的诸多插图、补白,也为该书增色不少。以古稀之年,仍精心酝酿、编写、装帧、出版这样一本纪念文集,其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之浓、之深,可见一斑。

二是北京二中1967届高二(3)班于毕业46年后撰写完成的回忆录《脚印儿--老三届北京二中高二(3)纪念册》(2013)。该班44人,从初中到高中,大多数同窗七年(赶上"文革",推迟了毕业)。在对自己班级的回忆中,他们充满了自豪:因为,这是一个有着"勤奋刻苦"学风、"质朴包容"作风、"永不服输"班风与"豁达自信"雄风的集体。全书共有四部分,除了第一部分是追忆当年"书生意气风华正茂"的校园生活外,其余三部分是讲述文革期间上山下乡当兵务工的经历、文革之后"壮岁拼搏"的"喜怒哀乐"和"花甲之年"的"随心所欲"。虽然后三部分似乎已经远离了校园,但与第一部分一样,文章中无不渗透着母校对其一生产生的积极影响。

三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为庆祝百年校庆编辑印行的《百年回首》(2014)。书分六章,由不同届别的校友分别讲述了学校的创建和发展,校园的往事见闻与师生教学相长的故事。显然,较之前两本,此书的时空跨度要大许多。它所展示的,不止于一个班级的风貌,而是整所学校的历史沿革:从1914年由北洋政府陆军部次长徐树铮创办"正志中学"始,历经成达中学、三十八中、四十二中、师院附中,直到1992年正式定名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整整一百年间,薪火相传、教泽绵延、英才辈出、名噪京城。所有这一切,都通过书中的一篇篇文章,得以呈现。

行文至此,我突然发现,这三所中学,不仅都是北京的重点中学(现在叫"示范性普通高中",虽然提法不同,都强调的是它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而且恰好分布于西城、东城、海淀--教育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的三个区域。我相信,绝大多数曾经上过中学的人,都会对母校保有一份感情的。可是为什么,恰恰是这三所重点中学的毕业生用出书的形式来纪念母校呢?

我还发现,无论是一个班级,还是一所学校,三本书都为我们展示了这些重点中学出来的毕业生在其离校后的人生轨迹--不管是否赶上特殊年代、遭受过何种磨难,多能勇敢地闯将过来,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毫无疑问,世事是复杂的,教育就个体而言,其成功与否,具有不确定性。但是,教育又具有统计学上的确定性。三本书所反映的三所学校的毕业生的总体状况表明,"经过良好教育的群体有可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贡献也相对较大"(四中校长刘长铭语)。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已经喊了上百年。翻翻这三本书就会发现,这三所学校的成功就在于,它们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始终坚持这一方向的。亦即,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教育,是完整的、丰富的、充满情趣的(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设置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多项文艺体育活动,组织学工学农的劳动锻炼与观看影剧、展览等)。而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不仅收获了科学的知识、经受了严格的训练,也懂得了责任、良知和开掘潜能,并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与生活的趣味。尤其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学校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亦是成功的关键。比如北京四中,一向以数理化见长,但是当学生中出现了一批酷爱文史、艺术的孩子时,校方尊重了他们的兴趣爱好与发展意愿,不仅成立了四中历史上第一个文科班,而且在1959年底,市教育局一度下文解散文科班时,仍给予了支持,使之成为当时北京市惟一存活下来的文科班。四中是如此,二中、首师附中亦然,都尽可能地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方便。

因此,即使过去了几十年,大家在回顾中学时代时,都充满了深情,视之为值得一生去眷恋和回味的最美好阶段。

如果说,当年,这批学生曾以考上重点名校而自豪;那么今天,我想,他们的出书,既是感恩,也是汇报,内中也隐含着以此让母校为有这样的毕业生而欣慰的意思吧!


震亚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6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