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往事——记我的领导和师傅们 作者:张思云


 

难忘的往事
    ——记我的领导和师傅们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转眼间云维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已度过了四十二个春秋,我已由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小伙子变成了老职工。回想起在云维股份公司化工分公司工作的日日夜夜,许多往事时常涌上心头,难以忘怀。这些事情虽然小,但却体现了当时领导班子和全厂职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回忆往事,有许多难忘的经历,但让我最怀念的仍然是建厂初期我的领导和师傅们。

我是1978年9月份由昭通市上山下乡插队知识青年招工到云南维尼纶厂动力车间工作的,17岁的年龄充满了对珠江源头这片红土地的无限向往。在随后的日子里,我逐渐认识和熟悉了在这里工作的领导和师傅们,通过朝夕相处使我了解到,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有东北人、山东人、山西人、河南人、北京人、上海人、重庆人、四川人、云南人……,心中只有一个梦想,为了祖国的化纤事业,深情扎根在这片热土上,转眼间就是40多年啊,42年的苦与痛,欢笑和泪水,是激情在燃烧着他们的青春,燃烧着对云维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分公司建设事业的忠诚。

我的领导和师傅们在建厂初期,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在厂区工地上搭建帐篷住了大半年后,1972年才陆续搬到厂区用石头修建的宿舍里。因当时云南维尼纶厂的建设工作已全面铺开,为了尽快开展工作,他们便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从荆刺丛生的荒山搬来石头做地基,用石头夯实做墙,厂区内建起了几栋称为宿舍的房屋,解决了部分人员的办公和居住问题,那时能在这样的房子里工作和居住已经相当满足了。大部分领导和师傅们则住在帐篷里,到夏天苍蝇到处飞,被蚊虫叮咬已成家常便饭,一到冬天,住的房子、帐篷四处漏风,拿些报纸糊一下勉强遮挡风寒,冻得实在受不了,干脆钻到被窝里保暖。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很艰苦,但我的领导和师傅们对此看得很淡,也很少抱怨,每天总是显得那样乐观,对工作充满了无限的激情。

记得七十年代中期冷冻站厂房刚封顶,窗户和门框都没装上,有些机械设备就到厂了。为了尽快投产,在现场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立即开始了设备安装,打地角螺栓,用水泥浇注预埋,连接电源和水源,对设备进行开箱检验,按要求安装调试。中午累了,就在厂房里找些草垫子躺一下。听我的师傅沈庆宪讲,他有一天中午躺在没有安装好的设备旁休息,感到身上一凉,似乎过去一个东西,起来抬头看时,才知道一条蛇从他身上爬了过去,真让他虚惊了一场。通过连续奋战,仅几年的时间,特别是机修车间就具备了车、刨、铣、铆、电焊、翻砂、锻工、热处理等生产能力,开始承接来自各方面设备的加工任务。

动力车间是由全国各地调过来老师傅最多的单位,也被称作是政治素质最好,技术力量最强的单位。建厂初期,抢建云南维尼纶厂的使命,时刻牢记在每个领导和师傅的心中。那时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全部的施工队伍都投入到厂区的建设当中,为了改善职工生活,建立了露天电影场、中心食堂、幼儿园、蓝球场,组织职工开展各项活动。同时,还建立了洗澡堂、开水房、理发室等各种服务设施,辛苦劳动必将换来幸福的成果,当我的领导和师傅们搬进刚盖好的楼房里时,感觉才算真正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岁月流逝,在记忆的海洋里,有些事是难以忘怀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清晰……,建厂初期的领导和师傅们先后离休、退休,许多认识和熟悉的领导和师傅也相继离开了我们,但他们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知识、技术留在了云维,把忧患促勤奋,进取则日新的精神传承给了年轻人,他们为云维建设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将永远铭记在我心中。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