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也不要轻易秀文化·何江在哈佛发言的启示 作者:井民


 

大学也不要轻易秀文化

大学校庆,秀是必须的。秀校友,多少院士,多少省部级以上官员,多少500强企业CEO等等。秀历史,“双甲子”、“六十大庆”、“七十华诞”之类。

大学是培养人的,是制造智慧成果的,因而过生日期间秀校友、秀成果,是最合大学身份的动作。这时看到“院士”、“CEO”、“省部级以上官员”密集出现在校园,要么是真身,要么是影像,要么是文字,都能鼓舞人心,提振军心。

其实,不在校庆期间,大学秀自己的牛人,也是经常的,随时随地的,中外不分的。去过剑桥、牛津、耶鲁、莫大等,他们那儿的名人堂,秀出的名人,名气远在我们的“院士”之上。那是他们有,我们暂时还没有。比方秀诺贝尔奖得主多少、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多少,前者我们暂时还没有没法秀,后者我们多数高校也秀不出几个。更无法比拟的,是他们那儿一般的诺贝尔奖得主,还没资格进入名人堂,须得是那些经过历史证明,其贡献深刻影响了人类思想文化进程,或在人类思想文化进程中烙下深刻印记的主。

曾天真以为徐志摩肯定能进入剑桥名人堂,因为他在中国的名气足够大。结果很失望,大半天的现场找寻最后得到个丧气的结果:剑桥对这个当年的中国旁听生,似乎早就不再记得。

秀成果,在我们的高校,目前最具权威的,当然是盖了国徽的证书。如果有级别最高那个,即中央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发的证书,肯定会秀在最醒目的位置。可惜,这也并非每个高校都有,或都有很多。尤其证书上的第一人得是该学校,获奖等级是特等或一等的,在中国的地方高校中,真还非常少见。不过,即使拿不出多少盖国徽的证书,秀出中央或地方领导视察的照片、领导的题词等,还是相对容易的。我们各级领导尊师重教,喜欢视察高校,但凡办了几十年的大学,都会留下几幅某级领导的视察图。

不过,这种秀成果的做法,近年被发现风险极大。因为“领导”,从中央到地方,十八大后倒下的很多,个别学校才把某领导的巨幅照片喷绘挂上,就传来该领导变“老虎”了,赶紧撤换。最震惊是某校某次校庆的合照,十多年后回头看,赫然发现前排一溜,从上级领导到学校负责人,最终能平安着陆者稀稀拉拉,以至整幅照片被彻底弃用。

随着新媒体的走俏,高校开始了新媒体秀。各校最爱是秀高大上的宣传片,一个比一个炫技,一个比一个花哨,一个比一个不好好说话。虽然也有叫好的,可惜多属小众,影响也就校友圈内转悠。

其间有性子急者,苦于欲突破而不得,不惜向国外高校同类作品“致敬”,结果就闹出复旦那种事先高调预告“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即将来袭、事后奋力挣扎了几下如咬死“独立制作”、最终一夜之间从官网官微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下线的尴尬。在该片里,110岁的中国复旦,与长它二三十岁的日本东大,实在是太像了,像得东大不爽了,也像得复旦校友不安了。一次被嘲为“毫秒级”的精准抄袭,把中国名校的脸给浅浅地丢了一次。

警觉的高校于是另辟蹊径。今年的两岸五所交通大学共庆建校120年,就先秀了个文雅:请楹联专家撰写《交通大学赋》。该赋作为五所交大共庆120岁生的重要举措,在各大媒体隆重推出,自是吸引到不少眼球。可惜,仅井民这种半吊子瞟一眼,就发现此篇五校是否真正满意尚且不知,但其共同决定推出则可肯定的“大作”,实在是有些欠文化。说难听点,欠最不该欠的大学文化。比如开篇这句“夫交通大学者,天下之名校也。交通为名,天地交而万物通;大学以道,才德明而行止昭。交通成和,万物生化;明昭翕合,诸家立标。”如此解释“交通”,学科得哭;这样理解“大学”,古人当笑。前者是在学科门类间做任意跨越,后者是在古今“大学”寓意上行随意穿越。

一篇看似文绉绉的赋,把科学和逻辑、古代和今天一锅煮了,可有违背大学精神?这里的“大学”,说的是现代大学,真正的大学,亦即五所交通大学那个“大学”。

秀得出格的,还有不久前浙大为庆祝120岁生,所发的文言文公告。估计公告的拍板者认定,天下浙大校友无论当初所学专业属何,都擅长文言文,其他关心浙大120年校庆的各界人士,亦是文言文的爱好者。要不为何放着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不用?莫非真是觉得公告那样的应用文体,也非得用文言文撰著才显得有文化?

不幸的是,真就有擅长文言文的专业人士,以严肃认真的专业角度,指出了该篇公告的若干硬伤。“这一篇公告作为文言完全不合格,病句比正常的句子还多”,且还“属于知识层面,还达不到文化层次,如果拿文化讲,槽点更多”。(参见程羽黑《为什么说浙大校庆公告的文言文不合格?》)

结果于是尴尬。这篇浙大罗副校长事先在圈里自诩公告“体现了浙江大学人文学科的雄厚历史底蕴,集中展示了中文系古典文学学科的风采”,以及“四位古代文学专业的教授合力创作,历时数月,几易其稿,每个字眼都细细推敲”的佳作,现在看来,至少是他人的感觉远不如他们的自我感觉。甚至,擅长文言文的网友亦看出,该赋有“多处硬伤破绽:有不文的问题,有出韵的问题,有偏枯的问题,有赘词的问题”,“看来,这篇被浙大寄予‘改变人们对浙大有知识无文化的偏见’的厚望的‘雄文’,不仅不能实现其美好的愿望,反倒有可能成为坐实‘偏见’的又一力证。”(参见陈心尘《浙大文言文校庆公告暴露的问题》)

此事给人以启示:中国确实是文化大国。任何人,包括大学这个传承文化的高地,在打主意秀文化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瞒得过寻常看不见的专业人士和民间高手不。

还好,经浙大这一弄,今后别的大学校庆,多半不敢轻易秀文言文了。就像经复旦那一弄,其他高校也不敢轻易向国外高校“致敬”了。

会否有高校转秀甲骨文或英文俄文?难说。只要秀心不灭,就有的是人按捺不住。

                                                                      2016-05-31

 

何江在哈佛发言的启示

中国大陆留学生何江,5月26日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言。新闻在美国时间典礼尚未开幕之际,就迅速登上中国大陆各类媒体。

当然是自豪,惊喜,夸赞……必须的。

因为此事确实有料:1.大陆中国第一人;2.与名导斯皮尔博格同台;3.哈佛给优秀毕业生的最高礼遇。仅此3点,就足够得到中国媒体青睐了。何况,何江登台之前也有料:1.上大学才第一次“进城”;2.长期“农村英语”音难改;3.中国科技大学毕业;4.哈佛大学硕博连读;5.经层层选拔与激烈竞争才被最终确定代表毕业生发言。

有述8条,如果中国媒体都还无动于衷,那就只有两个可能:1.中国媒体丧失了媒体功能;2.何江那样的留学生即使在哈佛也多如牛毛。

不过,个人还是觉得,何江此次给中国人拿脸之事,尚有值得国内高校关注处:1.哈佛大学毕业典礼是怎样挑选发言者的;2.何江童鞋在典礼上是怎样讲的。因为时下临近各高校的毕业季,校长、老师、毕业生和在校生,都在准备着在毕业典礼上讲话。

先说哈佛是怎样挑选发言者的。据说该校是用竞争的方式,来挑选毕业典礼上的学生代表的。此过程经三轮选拔:第一轮,递交个人学习、科研材料和演讲初稿;第二轮,从10名入选者中挑选4人,入选者须拿着自己的演讲稿照念;第三轮,从4人中选出1人,此轮所有人都必须脱稿模拟演讲。经如此3轮层层选拔,用我们的话来说,品学兼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同时还演讲效果突出的那位,才有资格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登台。

不难看出,经过如此苛严的选拔,最终的胜出者何江,就不再是校方指定的发言者,而是竞争上来的优秀代表了。这似乎不如“校方指定”有份量,更不如那样做省事,但含金量绝对更高也更足。狗日的老外,到底是玩市场比我们早,玩得比我们熟,连大学毕业典礼上的学生代表发言,也让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把关。

据悉,也正因为竞争十分激烈,在何江以前,中国留学生少有参与者。何江本人也是在教授的大力鼓励下,才鼓起勇气试一把的。可以想像为此他的智力付出,未必逊于写一篇论文。

临毕业还让学生体验一把竞争,并借以彰显公平和保证发言质量,如此看似举轻若重的做法,实际是十分理性与智慧的考虑。正像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致辞,已成为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和大学风格的重要组成一样,想必哈佛大学早就认定,此时的毕业生讲话,也与校长致的作用殊途同归。

显然这与我们中国大学的玩法差别有些大。在中国大学,类似何江童鞋那样的学生代表,也会从优秀毕业生中挑选,但挑选的方式就是用看得见的手了:通常是由学校学生处或党委学工部,向某个院系提出人选要求,必要时甚至直接点名。任务下达后,被定下的毕业生就自己去撰写初稿。此后得经由院系老师、学校相关部门领导修改和审核。最终,这位学生代表登台时,严格地说,已经不能叫演讲了,叫“字正腔圆地照本宣科”更合适。

如此选拔发言者,虽不会丢失发言者的业绩优秀,但却不能保证典礼上的发言质量。有意思的是,似乎国内高校也不在意毕业生代表的发言质量。好像能让某人代表毕业生发言本身,就已是校方对此人的莫大褒奖与恩宠了。与之相匹配的,是此时的发言者,当然也就不能脱稿演讲,因为那将导致过程中的逐级审查实质上被架空。

再说何江是怎样讲的。《凤凰网》上刊登了他的演讲中文译稿,从译稿来看,这是篇典型的小切口、大纵深的构思。演讲从自己读初中的一个亲身经历开始:不幸被毒蜘蛛咬伤了右手,母亲“在我的手上包了好几层棉花,棉花上喷撒了白酒,在我的嘴里放了一双筷子,然后打火点燃了棉花。热量逐渐渗透过棉花,开始炙烤我的右手。灼烧的疼痛让我忍不住想喊叫,可嘴里的筷子却让我发不出声来。我只能看着我的手被火烧着,一分钟,两分钟,直到妈妈熄灭了火苗……”一个原始的治疗方式,想必能立即俘虏听众的耳朵。再听还会发现,它远不是单纯为了猎奇或俘虏听众的耳朵,内中还含有朴素的科学道理,于是故事直接与自己的专业挂上钩来,“高热可以让蛋白质变性,而蜘蛛的毒液也是一种蛋白质”……往下,演讲提及自己的命运怎样被教育改变,最后点点融入普世的价值观,“改变世界可以非常简单。它可以简单得变成作为世界不同地区的沟通者,并找出更多创造性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像我母亲或农民这样的群体。”……

个人的故事,中国的故事,世界的故事,不知不觉混杂在一起。相信对台下的各种肤色听众,这些很中国,也很世界的故事,是独到的,新鲜的,也是深刻的。再说何江此前曾恶补英语口语,想必此番演讲,一定会打动听众,甚至征服听众。

而在中国高校,此等场合上的优秀学生代表,多半发言的一部分是感谢学校,感谢老师,感谢同学,另一部分是立誓言,表决心,“今天我们以母校为荣,将来母校以我们为荣”之类。当然,政治真理更是必如红线一根,从头贯彻到尾,三个自信,四个全面,五大发展,马列毛邓三,科学发展观,系列重要讲话,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多半会出现在今年的发言中。至于个人的亲历,个人的故事,个人的感受,则要么不讲,要么即使讲,也只是花絮,成不了主旋律。换言之,肯定都比何江童鞋的演讲高大上,哪怕不如他的演讲接地气。

                                                                    2016-05-27


井民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9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