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味年夜饭·乙未年腊月感怀 作者:黎燕


 

浓味年夜饭

羊年的除夕就要到了。连日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公公婆婆一起吃年夜饭的浓浓年味儿,不容分说地又在心里回旋。

那时候,公公婆婆和小叔小婶住在辽阳,1975年2月海城地震后自建的三间瓦房里。那时候,除夕还没列入法定假日,遵守企业制度少有弹性的我,即使除夕这天,仍较晚离开公司。急急忙忙地和先生带着两个孩子,裹在如潮的人流里,从鞍山坐有轨电车,再坐火车,到辽阳换乘公交车,在除夕天黑前赶到公公婆婆家,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过个团圆乐和年。

刚走进南门外的自家院子,喜融融的年味儿迎面而来,暖人心扉。庭院打扫得平整溜光,红红的灯笼、春联和福字红红火火,流光溢彩,凸现着吉祥与喜气。听到我们的声响,公公婆婆、小叔小婶与小侄子,满面笑容地走出屋子。两个孩子像小鸟儿,咯咯笑着扑到爷爷奶奶的怀里。大人之间的问好声连成一片,好不热闹。一家9口人在年三十聚齐了,美不胜收的年味儿更浓了。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年夜饭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老爸老妈早就构思好了菜谱,积攒下所需的钱款。腊月二十三前后,公公天天到商店、集市,反复比较猪头、猪爪、猪肘、猪下水的品相……用一双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且不惜破费,将那些色鲜、质优的年货买到家。经婆婆仔细审查验明后,老爸便把它们次第装进小缸里,再用铁盖板封实,让它们在小仓房里的天然大冰箱里,安然无恙地待上几天。

自此,年夜饭这台大戏就正式开演了,主角就是老两口。特制的猪头肉是一个重头戏。老爸在灶房地炉的火上,用旧铁辊做烧烤架,把事先拿进屋化去冰冻的猪头仔细烧烤。灶房里焦皮味儿刺鼻,他们浑然不觉。待边边角角都烤得焦黄,老妈戴上老花镜里里外外看个遍,发话“好了”,老爸就将它放入开水盆里,泡上一阵子。之后,笑咪咪坐在矮凳上,用片刀一点一点地刮剔烤焦的表皮,直到深凹处都露出晶亮的光泽,用温水洗净,再放入铁锅里,放齐调料后,用慢火烀得熟透而不过火,捞出,放在案板上。剔除骨头,再用干净的白花旗包布裹好,放上重物压上几天几夜。这道精心特制的猪头肉,切成片状,作为凉盘,肥瘦相间,花色妩媚,香而不腻,入口即化。吃起来那个神啊,那个爽啊,就别提了。

腊月三十这天,通常是早早吃过晚饭,就大张旗鼓地蒸炒烹炸、剁饺馅、和面,做年夜饭了。锅碗瓢盆叮叮咣咣,与满屋的喜气和香气交融辉映。大铁锅在东屋火舌正熊的站炉上咕嘟咕嘟地炖着小鸡、红蘑和土豆块。家养的小公鸡炖熟的香气四溢,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流溢。伴着滚沸的年味儿,三个男孩子快活地吃着花生、糖果,屋里屋外欢实地蹦蹦跳跳。大人们兴奋不已,在热炕头放上面板,负责擀皮的男人站在紧挨炕沿的地上,包饺子的女人围着饺馅盆散落坐在热炕上。大家欢快地,擀皮的神速地擀皮,包饺子的包出花样来。饺子很快包好了,整整齐齐地放在盖帘上,等待时辰下锅水煮。此刻,公公婆婆满脸放光,笑容如花,忙活得更起劲了,老迈的腿脚比平常灵活轻巧多了。

鱼更是戏眼了。先是老两口必定一同出动选购,他们边看边议,直到两人同时相中,才买下。婆婆是解放脚,加上大跃进时,在街道用人力拉大板车,右腿受过伤,采购、烹饪走路多了腰酸腿疼,却其乐陶陶。刮鳞、剖膛、清洗、刺口、煎制,非她一人主打不可。经她用心酱炖的大黄鱼一上桌,金灿灿的,诱人的鱼香直往肺腑里钻,大人孩子的筷子,不约而同地往鱼盘里伸去。这时,婆婆黑亮的眼眸已装不下那么多的快乐了,满心的喜悦飞上她的眼角眉梢,绽放成绒绒的菊花儿。看着心肝宝贝们聚在她的身旁,畅快地吃着喝着;一桌子浓香的,自家风味的菜肴和水饺,所有的牵挂和辛劳,在这一刻化为和暖的春水,汩汩地流淌。

年过的就是大人孩子齐全,平安和美啊。撤桌时,盘里仍剩有大块的鱼段,丰盈的水饺。老人心中熨帖极了,嘿,年年有余,日子越过越红火啊!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就听戏匣子播送的文艺节目。吃过年夜饭,快到半夜了,大人和孩子一个个精神头足着呢,听戏匣子的,唠闲嗑的,玩花灯的,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和院子里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按老规矩守岁,牢牢地守住一年的好时光,守住吉祥的福气和财气。

接神的时候到了。男人和孩子跑到院子放鞭炮,女人坐在火炕上贴着玻璃窗边看边喊:“注意,保护好孩子!”“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夜空,古城沸腾了。

回到屋里,一个新仪式开始了。

晚辈们依次给爷爷奶奶、父母亲鞠躬拜年。长辈喜盈盈地掏出事先准备好了的压岁钱,揣进孩子们的兜里。满屋吉祥富贵的祝福声与星光璀璨的欢笑声,将年味儿推向了新的高潮。

此刻,春之神正携着幸福和欢愉,载着梦想和期许,向人间飞奔而来。

那时的浓浓年味儿,多年以后,还在我的心里萦回。那样的欢聚一堂,慈祥仁孝;那样的虔诚隆重,极富仪式感;那样的费时耗力,精雕细刻,满溢着一家一户独有的风味儿。色彩纷呈的年夜饭,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年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底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年夜饭里,我们团聚喜庆,辞旧迎新,吸取情感和热能的滋养,消解乡愁和郁结。以此走向新的一年,分明多了底气与力量。

一双双翅膀欣然起飞,向着美好的未来轻逸起舞。

 

乙未年腊月感怀

我与《论语》的缘起第一次接触《论语》这部书,是全国大肆批林批孔的时候。1973年9月,知青回城一年多,我从基层工程队(车间)调到公司宣传组(全国都效仿中央文革小组,单位的宣传科称为宣传组)。不久,组长将北京大学大批判组编辑出版的《论语》,作为批判资料发给我。白皮,简装,32开本。因里面批判文章远远多于孔子与弟子的语录,书就很厚。那时,我还不知道书的薄厚以书脊为论。

我与《论语》一见钟情,第一次看到有文字记载,流传下来的孔子与弟子的全部言行,就被迷住了。翻开书页,开篇是《学而》1章,我的眼前顿时一亮。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乎?”三个诗性排比句,将孔子认为人生的大快乐传递给弟子及后人。用今天的语言理解,就是:学习的知识,按时地温习,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不是很快乐的事情吗?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了解,自己不生气,不就是谦谦君子吗?孔子对学习,对朋友,对处理好自己与外界的关系,说得多好啊,人生的快乐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精神的愉悦与激荡。沉潜于这样的生命体验里,一种禅定的况味将我笼罩,如火如荼的大批判声浪亦然遁去,世界与我的内心同时静谧下来,格外的安然宁馨,这在那时,是少有的际遇呢。

暗自认定,这部书,哪里是什么大毒草,分明是引度灵魂修持的至宝啊!

本应是捧接的经典,却作为反面教材沦陷于批判者的手里,不由悲从中来,为孔子与传统文化的凄惨命运而哀叹。这样大动干戈地铲除中华的文脉,颠覆国人的精神根脉,后患无穷矣。本是善良温和,讲究礼仪的同胞,有些竟变成了愚昧好斗的歹人,谁之罪?所幸的是,上下讨伐的同时,《论语》却得到了传播。否则,在那个只有马列著作、毛选,被冠名为革命书籍的少数读物,书海几近荒芜的年代,我如何能拥有它?

40多年过去了,这本书一直没离开过我。每年都要抽出一段时间,从头至尾,逐篇逐章地精读一遍,做些心得笔记,这是临水自照,反观察省,梳理灵魂的必要时段。每每这时,至圣先师孔子与弟子的话语,如明媚的阳光,晶莹的星索,抑或清澈的泉水,照耀,洗濯我的内心,让我对心底的疑难与纠结,有所认知与破解,柔弱的心就一点点强大了起来,在风云变幻的尘世,也有了风吹不动的定力。

说来也怪,别的名著,尤其是文学方面的,比如,喜欢的《红楼梦》《聊斋志异》《约翰·克里斯多夫》《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日瓦戈医生》等,我最多读过十几遍。而《道德经》《论语》《庄子》《中庸》《世说新语》,《小王子》等经典之作,我百看不厌,常看常新,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不可否认的是,其精髓已融入了成长的年轮里。

近些日子,应朋友之约,借打工的空挡,我将《论语》细读了一遍,又有了新的学习体会。如《颜渊》第十二篇21章: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孔子构建理想国与理想人生的基石,是仁义礼智信,而切入点有二,即做与得。做,是身体力行;得,是收获,是辛勤耕耘的感悟。这样的看似简单的二条路径,也不是人人能走通的,走到底的。消除邪恶的切入点就是善于批评自己,能够反思自省,而不是动辄批评别人。一个人一时的忿怒,忘掉自身的安危还不算,甚至还会连累父母及其他亲人,这不是迷惑吗?

洞悉人性弱点的孔子,对国人的劣根性,深恶痛绝。如:他对爱徒子贡当面批评别人,很不看好,立即对子贡说,你就做得那么好吗,说别人的不是,我可没有这个闲工夫。

仔细地品味这段话的内涵,心窗豁然洞开。如果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努力去崇德、修慝、辨惑,多修持自身,善于自我批评,少去抨击他人,那么,社会上的怨气、戾气就会逐渐减少,平和与友爱等美好情愫,就会弥漫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人文氛围,是美丽人间的支撑,值得眺望与期待。

由东晋高僧支道林相马想到的《世说新语》是我的枕边书之一,时常品鉴。就感到,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也是最浪漫,最有风骨的时代。

喜欢的人物里,就有东晋高僧支遁(字道林,也称林公)。他是《世说新语》里的风流人物,是书圣王羲之的莫逆知己。支道林相马是我最喜欢的故事了。话说支道林来到剡山,优游于林泽之间。别人送给他几匹骏马,他很喜欢,就把骏马养起来,有人指责说:“出家人养马,很不得体。”他却回答说:“我只是爱它的神气俊迈,才养它的。”支道林对神骏一往情深,不外出的时候,每天,都要到马厩待上多时。凝神细看他的爱马,眼神里满是欣赏,喜爱与关切。一个情种凝望自己爱人,也不过如此吧。万物有灵。那些神骏天天享受这种激赏、宠爱、滚烫的目光,不禁为之舒爽、振奋,大而黑亮的马眼越发星光闪烁,神采盈盈;毛色也越发熨帖光亮,如上等的丝绸润泽华贵;力量也在身体里凝聚激增,若放牧原野,必风驰电掣,神箭飞矢。

在这种深情的凝视中,神骏感受到了温暖与熨帖,支道林也感受到了快乐与幸福。他曾对朋友说,你看这神骏的神情气象,多么高贵和爽朗啊。在支道林眼里,骏马不再是坐骑与宠物,而是心心相印的知己与亲人。那么,在神骏的眼里,它们的主人支道林,也必是丰神俊逸,颇有格调的高人吧。

原来一个人的目光是否有情,是否有爱,是否有暖,对于被注视的对象来说,可是关系到生存的品质与成长呢。

原来一个人能否有过这样的深情凝视,不仅关系到自身是否快乐与幸福,也是个体是否有大的格局,有高的格调之外化呢。

就想到了法国飞行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小王子》。小王子发自肺腑地说:“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儿,夜晚你仰望星空,你就会感到很温馨,所有的星星仿佛都盛开鲜花。”不容分说地感到,长久以来,我对心爱的人,心爱的花草、树木、飞鸟与文字,每每凝望时,用的就是支道林与小王子看神骏,看星星的眼神吧。

从中,我与这些最爱之间,彼此都有了非同寻常的幸福感。这样一来,这一天,就不同于其他的日子;这一刻,就不同于其他时刻。每每这时,尘嚣远去,内心一片清爽宁静,整个人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与蔚蓝的清泉之中,这是灵魂深处的洗礼与净化。

现在,我在新浪博园看博友的美文美拍美画时,用的也是这种眼神,不知隔屏的博友们,是否感知得到。


题外话:

因我手笨,拙得一塌糊涂,简单的拍照都端不上台面,更别说绘画,墨书了,因而我的博客空间,一如我本人,素面朝天。所幸的是,众博友对我赏识有加,不时光顾,留评,表示喜欢,有的还馈赠金笔,使我受到激励与鼓舞,感受到博友传递的温暖与友爱。这是我最看重的人生收获了。

为了保持每天必要的阅读书籍,做笔记的习惯,博友的美好点评我就不再逐条回复了,我会细致品鉴的。为让我心安理得,也恳请众博友对我的留评不再回复。

因我崇尚“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古训,只要是博友留评,喜欢,我都会认真回访,拜读佳作,留评,表示喜欢的。这是我立足博园不可更改的习惯。

让我们以辛勤耕耘与仁善待人,在新浪博园种下美丽与芬芳,愉悦我们的视野与心灵,传递欣欣向荣的明亮与温馨,好吗,我亲爱的博友们!


黎燕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5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