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并不遥远】:第十四章——正打歪着
作者:郑德鸿
|
|||||
【那里并不遥远】: 第十四章——正打歪着 白晓梅终于把那一堆白灰翻拌均匀了。她擦了一下额前的汗水,拄着锄头站着直喘粗气。她的脚上、裤子、衣服,沾着斑斑点点的灰浆,而那些斑点仿佛也在发出能量,令她感到一身灼热,刚擦去的汗水很快又布满了前额,并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强烈的阳光照在眼前这堆白灰上,看上去有点刺眼,她把头扭向一边去。她的前面,一排快要完工了的房子在骄阳下傲然挺立着:石砌的墙看上去坚固无比,红红的瓦片鱼鳞般的整齐,高大的门,宽畅的过道,平整的台阶,与附近那些低矮而零乱、陈旧而灰暗的房子比起来,整个建筑便显得气派非凡。如果把它的作用与地位再与其它房子做一番比较的话,那它无疑可算是这大山里的宫殿了。 原来,供销社设在这里的代销店实在太小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需求,所以,供销社便盖起了这一大排的房子,以扩大经营规模。这样,一些以前必须到公社供销社才能买到的东西,在这里就可以买到了。因此,这次扩大规模受到了全体社员的欢迎。另外,由于规模扩大,原来代销店的两位代销员是照看不了这么大的一间店堂的,所以,这次将招收两名代销员,而什么人进来,便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白晓梅用锄头把白灰装进铁桶里,提着走上台阶,来到房间里面,放在正往墙上抹白灰的泥水师傅边。然后,她来到过道上的一个小陶缸前,想喝点凉开水,可一拿起盖子,里面却没有开水。这时,吴莲英也走过来,见没开水,便对白晓梅说:“走,到大队部那里喝点。”到大队部找开水喝?白晓梅不由一阵踌躇——大队部离这里只有百十米,走过这片空地也就是了,况且,在这赤日炎炎的时候,那在大榕树阴影下的殿堂,显得格外的清凉与幽静。能到那里喝上一口水,凉快一会儿,对于喉咙干渴,汗流满面的她,应该说是一种难于抵挡的诱惑。 可是,对于这座已成大队部的庙宇,白晓梅却从心底对它产生一种本能的抵触。尽管她知道那里掌管着全大队一千多人的生生死死,她一家人的命运更是在这只无形的大手掌握中;尽管她知道许多人正想方设法从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而几乎什么也没有了的她可以说什么都需要。只是,以她目前的处境,她又能得到什么呢?她不敢奢想,她只祈望能平安地送走每一天。 当然,对于白晓梅来说,机会并非完全没有,甚至可以说是唾手可得。早在建桥工地,兰忠林似乎对她格外垂青,数次提出要留她在大队部;这次盖供销社房子,他又问她想不想当个代销员。对于这些别人求之不得的好差事,并非她完全没有动心,可是,她也敏感到他的一番好意中包裹着一种企求,他的言行中流露出一股轻薄,所以,她每每一拒了之,防患于未然。也因此,她尽量不到大队部去。但此时?她咽了一下干渴的喉咙,用迟疑的眼睛看着吴莲英。 “走呀,站着想什么?”吴莲英说着走下台阶。 白晓梅见吴莲英走了,便也跟了上去。想来也不必忌讳什么,只要自己凡事稳重,也没想得什么便宜,只不过去喝些开水,就是兰忠林在那里也不要紧。这么一想,她的心里便觉坦然了。 偌大的屋宇里一片幽静,代销店里的代销员正在柜架打盹,大厅里空无一人,吴莲英见旁边作为党支部办公室的厢房的门开着,便与白晓梅走了进去。 房间里,兰忠林正独自一人无聊地喝着茶,抽着烟,以打发这一天中最为燥热的时光。见白晓梅与吴莲英进来,他顿时来了精神,笑着问:“什么风把你们吹进来?”“快热死了哪来的风。”吴莲英走到桌子前拿起热水瓶便往杯上倒,“讨点水喝,不然快渴死了。”“那你尽管喝,尽管喝。”兰忠林见白晓梅还站着,便指着桌子边的椅子,“坐下来,慢慢喝。” 吴莲英倒好开水,也坐了下来。她端起杯子,轻轻地吹了一下,稍稍喝了一点又放下。开水还烫口,得慢慢来,再说,趁此机会,打探点消息,或者说是联络感情,未尝不好。 原来,程强回城这件事,在知青中引起强烈的震动,吴莲英更是冥思苦索,想找出一条解脱的路。虽然,程强是仗着他的父亲得以回城,可总的来说,干部子女毕竟是少数,只要回城的门开着,程强们走完之后,总会有其他人跟上,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努力了。这种努力除了积极劳动,与贫下中农建立较好的关系外,更主要的是能让大队干部有一个较好的印象。 那么,怎样才能使干部们对她有个较好的印象呢?吴莲英觉得最好的途径是多接触。她从那几个在大队走红的知青身上看到,入团的,当先进积极分子的,尽是一队的,原因是大队部就设在一队的地方,而且兰忠林、张畚箕都是一队的。所以,一队的周艳玲被选为知青代表参加县里的先进、积极分子大会,成为大队团支部副书记,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这一次被叫来盖供销社的房子,对她来说,是一次与干部们接触的机会,只要有时间,便到大队部走走看看,有时也帮着抄抄写写。来的次数多了,彼此熟络了,有些事情她也便会比别人早一点知道。 “兰书记,听说学校要叫个代课老师,是吗?”吴莲英看着兰忠林问。 “哦,你怎么知道的?”兰忠林张大眼睛,作出一副不知就里的样子。 “这有谁不知道呀!连小孩子都知道了。”吴莲英明知兰忠林假糊涂,便笑着说,“就你一个人被蒙在鼓里了。”“这么说,还幸好我不知道,不然的话,我又麻烦了。”兰忠林也笑着说。 “这有什么麻烦的?”吴莲英眨了眨眼睛。 “你想,供销社那边要两个人,谁都想去,可叫我给谁好呢?”兰忠林把眼睛转向白晓梅,意味深长地说,“这次又加学校的事,你叫我怎么摊得平?”白晓梅听出兰忠林话里的意思,一来对她旁敲侧击,再来也吊吴莲英的胃口。但是,即然她决意不去当什么代销员,也不想去学校当代课教师,那别人想要是别人的事,兰忠林要把这个机会给谁与她不相干。她慢慢地把水喝了,又起来重新倒了一杯,放在桌上等水凉。 “这可是你说反了。”吴莲英看着兰忠林,“这又不是分口粮,人人有份。还不是你的决定?兰书记,说真的,代销员我不敢想,但代课的事情,如果真的让我当,我想我还是会干好的。就是你……”她的语气突然缓了来,眼睛里像是掉进什么似地眨了眨。 “这可是你逼我了?”兰忠林似是责怪地看着吴莲英,又看了看白晓梅,“这事我可作不了主。不过,你的情况……到时再考虑。”兰忠林嘴上虽是这么说,心里却已经认可吴莲英的位置了。以吴莲英的条件,当个代课教师是没问题的,而且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对他所交付的事,总是办得有条有理。另外,她的模样也让他感到非常顺眼,如果让她来学校,同她开开玩笑,也是一种乐趣,说不定……当然,也不能现在一口就答应,那岂不是太便宜她了?他在心里盘算着。 吴莲英心里有点不安起来,她知道兰忠林所说的不过是一种推辞,她不想就这么的放弃这次机会,她更相信自己的努力。不过,她也知道兰忠林做事总爱留一手,但只要不逆了他的意,这事情还是有希望的,便说:“兰书记,这里就是你作的主嘛,只要你把我考虑进去,也就是了。晓梅,你说是不是?”“那还用说?”白晓梅显得有点淡漠地说。 “嗯,兰书记,这事什么时候考虑?”吴莲英有点急切地问。 兰忠林笑了笑:“看你,事情八字还没一撇,就急了。你看晓梅,哪有像你这样?”“我怎么可以与她比。”白晓梅端起杯子,“不过,既然兰书记要考虑,也就是说已经同意了,你还急什么?”听白晓梅这么一说,吴莲英心里感到有点希望了,而且,她从兰忠林的脸上分明看到了肯定,不由一阵欣喜:“那我就耐心等。”白晓梅把杯里的水喝完了,站了起来:“走吧,不然那边师傅要等了。”吴莲英跟着站起来,把杯子里的水喝了,有点不舍地看了看兰忠林。毕竟,兰忠林没有真正答应她的事。她把杯子放下:“我们先走了。”“再坐一会儿嘛。”兰忠林也显得有点不舍地说。 “不啦,等有时间再过来。”吴莲英说完,与白晓梅一起走了出去。 “那……要喝茶尽管来。”兰忠林站起来,对着她们的背影说。 “小河轻轻流微微泛波浪,树叶也不再沙沙响,夜色多美好,令我心神往,在这迷人的夜晚上……”吴莲英轻轻地哼着歌,她的心情也像那曲调一样的轻盈而舒畅。 自从兰忠林答应吴莲英到学校当代课教师后,她到大队走动得更勤了,也许是她的条件,也许是她的努力,也许是干部们真的要培养她,总之,新学期开学时,她果然站在了教室的讲台前。虽然当代课教师也是记工分的,可却再也无需在大田里日晒雨淋,更不用整天抡着锄头修理地球了。相比之下,这工作可算是轻松多了。 而且,当代课教师每个月还有八元钱的补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因为今年粮食减了产,建桥又花去不少钱,队里的工分值大降,即使最乐观的估计,年终分红时,一个工能分到四角钱,也就是万幸了。要是以她每天五个半工分来计算,就是天天出工,还挣不到这个数,何况,这仅是补贴,工分还满打满算地记上三十天呢。 当然,当个代课教师绝不仅仅是为了这些。还有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诱惑,在吸引着那些想早日脱离农村的知青们。也许,这是一座通向彼岸的桥?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能够当上代课教师,就等于在希望的路上迈了一步。 当然,学校不同于生产队,不能像在生产队那样,想不出工就不出工,想回家拍拍屁股就走,因此,吴莲英这一段时间一直呆在学校里。但后天就是国庆节了,学校放假,她要趁此回家一趟,所以,吃过晚饭,她就回到生产队,看看有谁明天也要回家,好结伴同行,或是有什么要交代家里的。 吴莲英走进祠堂,只见昏暗的大厅上,游清池与马聪明各端一碗饭站着,显然是在谈论着什么,而其他的人也似乎正饶有趣味地听着,以至没有注意到她的到来。 “你们在开什么会,这么认真?”吴莲英走到王莉莉身后,问。 王莉莉回头一看:“莲英,你什么时候回来?”“这不刚进来。”吴莲英看了大家一下,“我想明天回去一趟,看你们有没有要交代什么?你们在谈什么?”“没谈什么,杞人忧天罢。”游清池笑着说,“聪明说战争很快就要打起来了,我认为根本没那事。别制造紧张。”“谁制造紧张?”马聪明一副认真的样子,“你呆在这山沟里,简直是井底蛙,不知天下事。我这次回去,听的见的多了,到处都是备战的样子,有些人还买了很多盐,不然打起战来,没盐可不行。听说部队都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现在街上根本就看不到一个军人。有些人怕原子弹投到城里,到山里找亲戚去了。”“所以你也赶快跑回来,躲原子弹?”游清池幽默地说,引得大家都笑起来。 “你是说我怕死?”马聪明微眯着眼,嘴角掠过一丝冷笑,“我是烦家里唠叨,更主要的是给带回信,因为你们的家里都怕你们回家。我可是特意为大家服务的,不然,我真想看看原子弹是怎样掉下来的。”原来,每逢节日,知青们总要回家,国庆节一到,知青们更是要回去看看热闹。每年的这一天,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城市里更是热闹非凡,各种各样的集会、游行、文艺演出、宣传栏目、标语口号,以及中央两报一刊例行的社论,无一不充满喜庆的气氛。在这光辉灿烂的日子里,人们热情讴歌共和国在毛主席、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形势一片大好;极力赞美社会主义祖国在各条战线上所取得的前所未有的卓越成就,表彰为人民立下新功的英雄模范人物;盛赞各族人民空前的团结,同心协力,为争取更大的胜利所做的贡献……所有这些,组成了一幅全国各族人民欢庆祖国生日,展望美好未来的壮丽图景。 然而,这一年的国庆节,所有的这一切都将没有了,人们只被告知,为了战备的需要,一切从简。可是,如此简单的理由,怎能消去人们心中的疑惑?人们不由回想起:在朝鲜战场上硝烟弥漫,志愿军勇士浴血奋战的时候,国庆节照常举行;当中印边界烽火连天,边防战士爬冰卧雪,保疆卫国的时候,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也没改变;即使在不久前,为了中苏边界上一个小小的珍宝岛主权,全国人民同仇敌忾,狠狠地教训了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可侵犯,中国人民是无所畏惧的。就是在这些严峻的日子里,年年的国庆节都是极其的隆重而热烈。可眼下,国际形势并没有发生针对中国的战争威胁,国内形势也相对稳定,却因战备的需要而把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从简,这便成为人们心中一个难解的谜团。 虽然人们不太相信会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也找不到有关战争的迹象,但从全国军队均处于一级战备这一非常现象看,某种巨大的威胁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人们猜测着,议论着,继而紧张,甚至惶恐,共和国的天空,笼罩着一片不祥的阴云。 但是,善良的人们怎么也想不到,所有的这一切,均是出于一个响亮的名字,那个在全国亿万人民“早请示,晚汇报”中被祝愿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的林副主席、被无数次高呼过要永远忠于的林副统帅、在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一致通过,作为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和接班人而写进党章里的林彪,在谋害毛主席的阴谋败露后,坐飞机叛逃,摔死在蒙古国的温都尔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 只是,这一事件作为国家重大机密被严格封锁起来,普通百姓根本无从知晓。马聪明虽然这次回家听到不少传闻,但实际上并不清楚事情的真象,不过,听得多了,便也觉得真的会打起仗来了。而且,在他心里,不但不害怕战争,反巴不得早点打起来呢。 “你是说,叫我们不要回去?”吴莲英显得有点困惑地看着马聪明。 “是呀,你妈也交代你不要回去。”马聪明回答说。 “不,我明天一定要回去。我已经两个多月没回家了。”吴莲英断然地说,“再说,真的掉了个原子弹,看一下也是好的。你们有没有也想去看?要就明天一起回去。”她的脸上现出一种既急切又从容的神色,同时,在她的心里,一份执着在涌动——要是能在一团混沌迷茫之中看到一点真切,不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傍晚最后的一抹亮光在不知不觉中从天井上消失了,但是,祠堂里的议论与猜测仍然还在继续着。只是,知青们的议论并无法消除他们心中的疑惑,而猜测又加重了他们心里的忧虑,就像那越来越暗的天空一样,他们感到事情的真象正被一层又一层的黑布紧紧地包裹着。 一盏小小的煤油灯放在桌子上。灯头上,那灯芯燃烧后留下的灰,随着捻子的转动,逐渐向上伸展,变成一段暗红的灯花。尽管它只是残灰,却仍在耀眼的火焰中直立着,把下面的灯芯挡着,使得火焰逐渐小了,也不那么的亮。随着捻子的不断转动,残灰越积越高,但它毕竟只是残灰,连自已这微小的重量都支撑不住,逐渐地歪向一边,终于悄然倒下。火焰似乎因挣脱了那沉重的负担,蓦然亮了许多。 黄中泛白的火焰,放射出柔和的光芒。光线从玻璃囱的圆口上直冲屋顶,在那里投出一个暗淡的光环,从玻璃囱透出的光,照着墙壁,照着蚊帐,也照在一屋子人的身上,以及那一张张显得既严肃又迷茫的脸。在这灯光中,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涂上一层薄薄的腊,更使人感到这里的气氛是那么的神秘,那么的不同寻常。 尽管已经很晚了,但屋里的人似乎丝毫没有感觉到时间在悄悄地流失,依然谈兴不减。只是,他们都显得格外的谨慎,尽量压低嗓门,唯恐哪句话被外面的人听去了。 “我真不明白,林彪已经做到副主席了,而且,他还年轻,只要毛主席一死,他就接班了。可为什么他还会出事呢?”王莉莉眨了眨眼,一副大惑不解的神态。 “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他也反对毛主席?”白晓梅看着那突然跳动了一下的灯火,脸上一片茫然。 “这不可能。他是毛主席最亲密战友,是毛主席的好学生和接班人,一贯忠于毛主席,始终跟毛主席,毛主席走到哪就跟到哪,他怎么会反对毛主席呢?”侯成宝一边说,一边探寻着其它人的反应,“再说,凡是反对毛主席的都没好下场,刘少奇、邓少平、彭德怀,不都一个个被打倒了吗?”“那你说,他会出什么事呢?”王莉莉显然不大同意侯成宝的说法,紧接着又问。 “这……”侯成宝不由也茫然了,不知怎么回答。因为这确是无法回答的,他根本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求助似地看着李卫东。 李卫东并没有马上回答,尽管有关林彪出事的消息是他带来的。 国庆节已经过去十多天了,尽管有关战备的风声还在流传着,但人们已经不再那么紧张了。因为,原先最为担心的灰色日子是节日期间的突发事件,现在,被人们认为最危险的时刻已经过去,人们的心态便也日趋平稳了,所以,这几天,知青们便也陆陆续续地回家,一来向父母再要点钱,带些吃的上来,顺便也打听下一消息,毕竟城里消息来源多。李卫东也回家住了几天,今天刚刚上来,同时也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林彪出事了! 自从九月战备风声紧张以来,人们虽然并不了解真正的原因,但各种猜测从来没有停止过。一些政治嗅觉特别敏锐的人,发现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突然从广播、报纸上消失了,像水被蒸发掉似的,无声无息,不见踪影。人们私下里议论,暗地里推测,难道是他出事了?但这些推测与议论又是十分危险的,因为林彪的地位在某种程度上是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相提并论的,万一说错,被作为政治事件追查下来,再打上个“现行反革命”,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尽管如此,有关林彪的议论与猜测仍然悄悄地流传着,特别在知青中,流传的速度更快,那些从城里上来的人,更是成了各种消息的传播者。所以,晚饭过后,大家便不约而同地来祠堂听李卫东所带来的最新消息,并且,为防意外,把祠堂的门也关上了。 李卫东看了一下屋里的人,他看到大家都用一种期待的目光看着他,等待着他对这事的看法,毕竟,这事情他知道的最多。他想了想,缓缓而慎重地说:“我看,这事情也许与权力有关。历史上有些太子、宰相,虽然他们的权力已经很大了,但还得听皇帝的,所以,这些人也想当皇帝。但皇帝只有一个,问题也就复杂了。”“这怎么讲?”王莉莉忍不住又问。 “怎么讲?事情明摆着的嘛。虽然太子迟早也会当上皇帝,但只有等皇帝死了他才能当上。但问题是,如果皇帝命很长,或者是哪一天突然把太子的名份给废了,那太子就永远当不了皇帝。”李卫东依然慢慢地说着,像是在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所以,林彪虽然是毛主席的接班人,可他那么瘦,身体也没有毛主席好。你们记得吗,前几年曾经发表过一个特大喜讯,根据毛主席的健康状况,估计毛主席可以活到一百五拾岁,到时世界也都红遍了。所以,你们想想,林彪虽然比毛主席年轻,可到那也是一百多岁,他能不能活到那时候,这就难说了。也许他死在前面,那接班人岂不是白讲?”“那他又会怎么样呢?”白哓梅也忍不住地问。 “这我也说不准,我只不过是从逻辑上推测罢了。不过我想,总有一天,人们会知道这件事情的真像的。”李卫东说完,用手一顿,做了一个肯定的手势。 虽然李卫东没有说出具体的结论,只能算是点到为止,但大家却也觉得,这样的推论很有道理,感到了一种满足,值得细细回味。屋里顿时又是一片静默,每一个人都在思考着。 “那么,这件事对我们今后会有什么影响呢?”白晓梅探询地看着李卫东,问。 “影响肯定会有的。他原来站得那么高,又是国防部长,突然倒下来,没有发生战乱就算好了。不过,我们也用不着过于担心,即使情况有变坏,我看也坏不到哪里去了,因为我们是知青,已经没有什么好怕的了。你们说是不是?”李卫东坦然地说。 “是呀,有什么好怕的,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马聪明有点激昂地说。 “我知道你不怕死,但你还怕一样东西。”侯成宝对着马聪明诡秘地一笑,“你怕饿,是不是?”“那还用说,饿比死还难受。”马聪明也笑着说,“对了,我们今天谈了这么多,要是再谈下去,真的又要难受了。还是早点睡觉吧,不然,谁再跟我到地‘借菜’?”经马聪明这么一提,大家才觉得时间确实很晚了,而且,即使谈到天亮,也不见得会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倒不如早点睡觉。于是,在一阵哈欠声中,油灯熄灭了,祠堂又归向寂静。 “开会了,开会了。”天刚一擦黑,张瑞祥的大嗓门和尖锐的哨子声又随着他的步伐满村响起。他来到小庙前,见边上的厨房亮着灯光,便径直走过去。 端着饭碗蹲在门口正吃着饭的白基兴见张瑞祥来了,连忙站起来:“队长,你也来吃饭。”“吃过了。”张瑞祥停住脚步,“你吃完就去养猪场。今晚你们几个‘四类分子’就自已组织学习,由你给他们念毛主席语录,到十一点结束。”“好,好。”白基兴连连点头,“刚才金发已经给我讲过了。我吃完马上去。”张瑞祥见白晓梅正在厨房里洗刷着铁锅,便又催促说:“晓梅,你也快点。”“知道了。”白晓梅回答说。 “小松和卫东呢?”张瑞祥又问。 “刚刚去祠堂那边。”白晓梅说着走了出来。 张瑞祥听了,也不再说什么了,掉头走了去。白基兴仍然站着,继续吃他的饭。白晓梅回到灶前,拿起抹布又擦起灶台来。 原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关林彪反党集团罪行的材料及中共中央的有关决定,一级一级地传达下来,林彪失事死亡的事情,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而且,报纸电台也开始了对林彪的批判,虽然没有公开点名,而是称其为“刘少奇一类政治骗子”,但谁都明白那指的就是林彪。 昨天,有关林彪事件的文件与材料终于传达到大队一级。按照文件精神,要让全体人民知道真象,所以,大队又将文件材料传到各生产队,并停工两天,组织全体社员集中在各生产队听取传达,学习讨论。 虽然文件材料一经传达便人人知晓,但由于文件定为“秘密”级,只能让革命群众知道,而作为阶级敌人的“黑五类分子”却是无权直接听的。所以,传达实行封闭性管理,参加的人整天都在仓库里呆着,不得缺席,不得请假。而白基兴与几个地主富农,则被指派到养猪场,白天整理那些菜地,晚上学习毛主席语录。 白基兴吃完饭,便向养猪场走去。白晓梅收拾完厨房,掩上门,来到晒谷场边的仓库里。 专门腾出来做会场的仓库里,一些先来的人正东一堆西一簇地闲聊着,人声嘈杂,烟雾弥漫。他们或站着,或蹲着,甚至席地而坐,但也有自已带来椅子。一些女人带来毛线织针,正专心致志地编织着手中的衣服。一盏煤气灯挂在屋梁下,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摆在一边。 看着人基本上到齐了,张金发站了起来:“大家安静,现在开始开会。林彪所犯的罪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现在,继续接下去批判揭发,大家要踊跃发言,揭发林彪的反党罪行。哪一个先起来发言?”他巡视了一下屋里的人,最后把目光停在李卫东脸上,示意李卫东做好记录的准备。 李卫东坐在桌子后面,他的前面摆着一本笔记薄和一支笔。他把笔拿起,在手指上捻了捻,神情严肃地等待着人们的发言,随时准备把那些发言记下来。 原来,按公社布置的要求,这两天除了听文件传达外,还要结合实际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要做记录,汇总以后上报公社,以便下一步的大批判活动。所以,今天下午,就开始要大家发言了。 可是,由于发言要记录,这便使得大家谨慎起来。山里人平时讲话大大咧咧,信口开河,总是直来直去,少有拐弯抹角的。即使偶尔说几句过头话,但彼此不用开发票,过后也就不当一回事。可今天,讲的话要被记在本子上,那白纸黑字的,万一哪句讲错了,想改口也来不及。与其冒多舌之险,不若少说为佳。而且,这种封闭式开会对他们来说是头一回,便也使人感到气氛不轻松,所以,一个下午过去,李卫东也没记上什么有实质性的批判发言,只不过记上几条诸如“林彪是复辟资本主义的头子,”“林彪罪该万死”,“贫下中农坚决要打倒林彪”一类口号式的话。然而就是这么的几句话,也是在张金发反复催促劝说下,一些人才勉强说出来的。 此时,张金发的动员算是结束了,但却无人响应,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或是挠头或是抽烟,那些织毛衣的人更是手不停,就是没谁开口。 “嗯,大家说说嘛,说说各人的感想。有什么就说什么嘛。林彪要暗害毛主席,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万万办不到的。大家也可以用自已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势,开展批判。谁先发言?”兰忠泽看着一屋子的沉闷,便站起来做动员。 兰忠泽也就是兰忠林,只不过是又将名字改了。试想,林彪一倒台,这“忠林”二字该做何种解释?万一被谁扯住,上纲上线,落得个追随林彪的走狗什么的,那该如何是好?所以,早在风闻林彪出事的时候,他就把改名的事想好了。但想归想,改可不敢贸然改。万一传闻有差错,自已却先把名改了,岂不变成恶毒攻击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为这事,他曾大伤脑筋。直到那天去县里开会,正式传达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他才赶快把名字改了,改为忠于毛泽东的“忠泽”,这回应该说是最为保险了。幸而这次改名没有引起上级领导的过分关注,也没有谁来追查他以前为何要“忠林”。惴惴不安几天后,他心里的这块石头才落地,照样颐指气使地当着一片土地上的书记。由于此次传达中央文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为了掌握各生产队传达讨论的情况,兰忠泽这两天每天早、中、晚各到一个生产队的会场,今晚是最后的集中讨论,他便来到第六生产队。 尽管张金发、兰忠泽动员大家起来讲,但大家依然不吭声,照此下去,这发言记录薄也就不用了。李卫东看着那空无一字的笔记薄,把笔轻轻地摆下,然后,稍稍碰了一下坐在旁边的张瑞祥,并用手做了个卷烟的动作。张瑞祥会意,马上从口袋里掏出烟盒,递了过来。 坐下没多久的兰忠泽又站起来了,他不能忍受这么地干坐着。如果不是因为这讨论要的是众人的说法,那今晚上他一个人说一晚都行,他扫视了一下,想找个突破口,便指着坐在前面的刘瑞发:“你先来说说。”“我……我真的不会说。”刘瑞发摆摆手说。 “随便说什么都行,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一句也行。”兰忠泽耐心地启发着。 “我……我真的不会说。”刘瑞发再次摆摆手,一脸的窘态。 “你又不是哑巴,一句也不会?打倒林彪!会不会?”坐在一旁的马聪明轻轻拍了一下刘瑞发的肩头说。 “打倒林彪?会。”刘瑞发握紧拳头,把手高举过头喊了一声,“打倒林彪!”“打倒林彪!”一些人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喊。 “林彪罪该万死。”“应该千刀万剐。把他批倒批臭。” “万炮齐轰。……”大家杂七杂八地喊着,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只是,显得有点嬉戏的味道。 “要批倒批臭,万炮齐轰还不够,要万屁齐轰。”马聪明站起来,神情激奋地说。大家听了,不由都笑了起来。 “一屁就是一炮,一人送一炮。”侯成宝笑着大声嚷起来。另有几个也说起有关放屁的话,会场更显得乱哄哄的一片。 面对这杂乱无章的场面,兰忠泽开始还觉得有趣,是他动员的效果,可后来越听越觉得不对味,批判讨论哪有这样说说笑笑的?他不由板起面孔,面带严肃地说:“大家都给我严肃点。开会是讲政治,不是开玩笑。”他看了一眼马聪明,“什么放屁?要贫下中农放屁?这是立场问题,是原则问题。”会场马上又沉静起来,谁也不想在这立场原则上犯错误。于是,抽烟的抽烟,织毛衣的织毛衣,甚至有人闭上眼睛打起顿来。 “现在继续讨论,要从本质上对林彪进行批判。林彪要复辟资本主义,我们贫下中农能答应吗?”兰忠泽看了一下前面的人,想再找个人起来回答,正好坐在墙边的张歪狗原来佝着的身子突然挺直起来,似乎要干什么,便指着问:“歪狗,你说一下,能答应吗?”张歪狗感到肚子里有一股气在蠕动着,想松动一下身子把它排出去,冷不防被兰忠泽这一叫,竟站起来,张口结舌了一阵子。突然,“不”的一声,一个响屁从他的屁股眼喷出,引得满屋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哇,重型大炮!”“林彪吃上这一炮就够了。”这突如其来的一声响屁,以及那些肆无忌惮的笑声,使兰忠泽感到一阵恼怒,然而却又无从发作。他等笑声过后,再次指着张歪狗:“你说说,林彪要复辟资本主义,你是雇农,能答应吗?”“不……不能答应。”张歪狗面带羞愧地说,同时,也为自己那不合时宜的响屁而懊悔。 “这点就要记录下来。”兰忠泽看了李卫东一眼,又回过头看着前面,“林彪要复辟,我们广大贫下中农是决不会同意的,我们决不走回头路。歪狗你再说说,解放前你有房子吗?”“没有,连一片瓦片也没有。”张歪狗大声地说,并且显得理直气壮。 “这一比,就看出来了,过去哪有现在好?这就说明,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来,大家继续说下去。”兰忠泽进一步启发说。 经兰忠泽这么一说,又有张歪狗那几句话做榜样,大家都觉得说过去的苦日子总不会错,便也跟着诉起苦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讲述起自已的不幸,甚至连祖宗三代以前的繁杂琐碎,鸡毛蒜皮,也被当作林彪的罪行给抖了出来,气氛也越来越活跃了。这一来,忙得李卫东应接不暇,记了这边漏那个。 这一切,使兰忠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尽管批判会几乎变成了忆苦会,但他觉得,这群木头似的群众总算被自已给发动起来了。趁着大家兴致正高的时候,他再次加以鼓动:“大家说的都证明,林彪攻击今不如昔,是有恶毒的野心。大家再发言,有什么比较苦的事都讲出来。”几句话,撩拨得那些还没开口的人也跃跃欲试,生怕自已被拉下。 “我也发言一下。”已经六十多岁,满口没有半颗牙的“五保户”叶招娣忍不住也站起来,“要说苦,我可真苦。那时一人一顿还吃不到一两米,那稀饭稀得能见到桶底。饿得连锄头都拿不起,可还得出工,不然就不给你吃。实在太饿了,连草都拔起来生吃了,我丈夫就这样死了。留下我一个人,真惨啊。”她越说越激动,那毫无遮挡的嘴口沫横飞,说到后来竟指天跺地哭起来。 李卫东不停地记着。由于叶招娣说出来的话有点含糊不清,他便问:“你是说你丈夫是饿死的?”“是真的饿死的。他得了水肿,肚子胀得这么大。”叶招娣用双手在腹前比划着,“那天下午,锄着锄着,就倒在地里死了。”李卫东把叶招娣的话记下来,抬头又问:“那是哪一年?”“哪一年?”叶招娣虽然对丈夫死的情景记忆犹新,可又一时想不起是什么时候,“很久了。嗯,对了,想起来了,就是那一年,大炼钢铁,连锅都交给队里炼钢。家里没有锅,就是有东西也没法煮……”李卫东心里一琢磨,大炼钢铁?那可是公社化、大跃进年代。尽管当时自已年纪还小,可多少知道点,加上以后报纸、书刊的宣传,对那时的情况基本是了解的。但这是解放后的事,怎能与旧社会相提并论,并当成苦来诉?他急忙打断叶招娣的话:“停下来停下来。你怎么能说这种事,这事情不能说。”“怎么不能说?人都饿死了还不能说?不信你问大家。”叶招娣一副委曲的样子,大声地嚷起来,“你没饿着哪里知道惨,那时……”“住嘴。”李卫东又一次打断叶招娣的话,“再说下去你就变成替林彪说话了。”叶招娣果然停住了嘴,有点惊恐地看着李卫东,其它人也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他。显然,他们还没有查觉到叶招娣所说的事牛头不对马嘴,以及这事情将会产生的后果。 李卫东站起来,接着说:“我们今天控诉的是解放前剥削阶级的罪恶,可她讲的却是大跃进饿死人。这是根本不同性质的两回事。所以,这种事不能说,说了要犯政治错误。”李卫东短短几句话,说得大家面面相觑,哑口无言。谁都清楚,在批判林彪的会上,说出新社会饿死人的事,这完全可以当作是一起恶意攻击社会主义的政治事件。而由于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就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事比比皆是,如果认真起来,那叶招娣这回定是遭殃了。大家不由暗暗为叶招娣担心,同时也再一次领悟到言多必失的真啻。于是,一个个噤若寒蝉,缄口不语,甚至连咳嗽也因怕声音太响而用手捂着嘴。那些织衣服的女人也停下手中的活。叶招娣更是被“政治错误”吓昏了,一下子瘫坐下去,一只手不停地捶着自己的脑门,嘴里“嘟嘟”地不知说什么。 兰忠泽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给怔住了。这事如果传出去,叶招娣的罪是免不了,这只能是她自作自受。可在自己面前公然冒出个“反革命”,并且叶招娣还是他的婶婆,牵连过来,叫他如何解释?但如果把事情掩盖下去,这么多的嘴,能保不出声?弄不好,把自己也牵进去,那就不妙了。他的头脑在快速地转动着,他决定先把事情稳住,然后再看情况决定进退。他走到前面,对已是鸦雀无声的人群说:“刚才招娣的话是错误的。这件事由大队处理。但这事情也不能向外说,谁说了谁就是传播错误,也要追究谁的责任。好了,现在继续发言,知青也起来说说。林彪攻击‘五七’干校,上山下乡是变相失业、变相劳改,这一点,知青可以谈谈你们的看法。”然而,不管兰忠泽怎么说,人们就是无动于衷,似乎刚才的事是无形的封条,把大家的嘴都封上了。看来,就是坐到天亮,也没有谁会再开口了。 “这样吧,时间也不早了,今天的会就开到这里。”兰忠泽说着,把桌上的笔记本拿起来,卷成一卷装进口袋,“你们几个知青,明天每人写一篇批判文章,结合自己当前的实际。统一交给卫东,最后由大队向公社汇报。好,散会。” “行了,这一天的工分赚来了。”吴莲英站了起来,轻松地说。 “你这么快就写好了!”坐在桌子一边的王莉莉用赞叹的口气说。 “这有什么好写的?照着材料与报纸上的东西,凑起来就是。小菜一碟。”吴莲英不以为然地说。 事情的确也是这样,写一篇批判林彪的文章,对于大多数知青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前几年那铺天盖地的大字报,那满街飞舞的传单,大多出自这些当年的红卫兵们的手上。所以,区区一篇文章对于笔锋犀利的吴莲英,更是不在话下,信手沾来就是。因此,队里今天让知青们每人写一篇文章便记一天工分,无异于他们捡了个便宜。 当然,文字上的发挥比较容易,但对事物本质上的认识,却是令人颇费周折,还真不是那么好理解。这不,石兰捧着笔记薄与报纸,走了过来。 “你也写好了?”白晓梅抬起头问。 “还没好。”石兰说着在竹床上坐下,“我对这‘变相劳改’的‘变相’,总感到很不好理解,为什么要说‘变相’?”“这有什么不好理解?‘变相’就是变着花样的意思。”白晓梅回答说。 “也就是说,实际上是劳改。”吴莲英补充说。 “可劳改是有罪的人才劳改,我们又不是犯人,怎么把我们也牵扯进去呢?”石兰那略带稚气的脸上满是疑惑。在她的心里,那戴着手铐的罪犯被押送监狱,与戴着红花的知青上山下乡到农村,怎么会被林彪说成是一样的呢? “这……怎么讲呢?”吴莲英感到这个问题有点不好回答,便把石兰手中的报纸拿过来,看那上面刊登的文章。然而,那报纸并没有也不可能有这类的解释。 白晓梅同样被这个问题难住了。她想到了父亲,如果把“变相劳改”与遣送“黑五类分子”挂在一起,也许并不为过,因为,父亲确是没有什么权利自由可言。可知青毕竟不可等同于“黑五类”们,更不能说是罪犯。林彪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人与事划等号,除了报纸上所说的属于恶意攻击社会主义外,显然还有更深沉的用意,即最大限度地撩拨起人们心中的不满。而这不满却正是人们想说又不敢说的,因为对现实状况不满可视为对社会主义制度不满,并引伸为对共产党的领导不满,直至被定性为反革命。如果林彪政变成功的话,那他提的这些口号是能够吸引相当部分的人跟他走,因为按逻辑,被攻击最强烈的事最后肯定要被推翻,那么,上山下乡必然被彻底否定,而知青的回城也会成为必然。只是,由于林彪的覆灭,有着这种想法的人嘴上却不敢明说,只是按着上级的口径讲,以免出错。 “这也并不是说上山下乡便是有罪,你就把它当成是反革命煽动就行了。有些事情,确实是很难硬性区分的,只好按实际需要加以理解,需要什么就说成什么。”白晓梅想了想,还想再做进一步解释,正好李卫东与马聪明走到门口,便朝他们喊:“卫东,你们过来一下。”李卫东走了进来:“什么事?”马聪明也跟着走了进来。 “我们正在讨论一个问题,林彪为什么要提出‘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白晓梅说。 “这有什么不好理解?材料上不是写得清清楚楚,林彪要复辟,反对毛主席,所以,凡是毛主席提倡的,他都要反对。”马聪明不以为然地说,“这正应了毛主席说过的,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你们说,是不是?”“你只说对了一半。”李卫东接过话头,“这个问题,我也想了好久。林彪要搞政变,必然要反对毛主席。如果政变成功,必然要先取得民心。上山下乡是牵涉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同时又是最敏感,最头痛的问题。虽然现在一直鼓励大家扎根农村,可又有谁真正想在这里住一辈子?”“傻瓜才住一辈子。”马聪明冷冷地笑着说。 “我也不愿意,谁也不愿意。但如果明天让你回城,你走不走?”李卫东又问。 “要是能回去,那就太好了。”石兰的眼睛闪动着神往的光芒,然而很快又暗黯下来,“可惜并不能。”“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李卫东深沉地说,“没有谁愿意一辈子住在这里。可现实又明摆着,你只能住在这里,不然,你能到哪里?再说,这样无限期地住下去,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呢?虽然看起来我们是很自由的,没有谁禁止我们什么,也没有谁强迫你做什么,可是,你又能做什么呢?所以,林彪正是抓住了人们心里暗藏的不满,在这个问题上做文章,他提出的这个‘变相劳改’,其根本的用意就在于这里,让你觉得自已像个劳改犯。”“甚至还不如。”马聪明有点悲愤地说,“我家隔壁的歪头,照说也是要上山下乡的,因为偷东西,被关了几年。去年回来,还进了街道办的工厂上班,每月工资三十多元,最近又要结婚了。”“这么说,你是有点眼红了?那你也赶快去找个老婆嘛。”王莉莉感到这种对比实在无奈,便打趣地说。 “找老婆?自已都顾不来了还想找老婆?”马聪明摆摆手,“你就是白送给我我也不要。”“你说什么?”王莉莉瞪着眼睛逼视着马聪明,“白送给你?你想得美!”马聪明猛然查觉自已无意中说漏了嘴,忙向王莉莉作揖:“我不是说你,我不是说你,我就是一辈子打光棍也不敢找你。”他陪着笑脸,一副诚惶诚恐的滑稽样子,把大家都逗笑了。 “你以后说话给我小心点。”王莉莉笑过之后又板起面孔,“不然你可真要打一辈子光棍。”“那又有什么呢,我还想当和尚呢?”马聪明油腔滑调地说,“敲着木鱼,拿着钵子,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无思无欲,那多快活。”“那你赶快把头发剃光,当和尚都是光头的。你也不用去出工了,端着钵子化缘就是了。”王莉莉伸手敲了一下马聪明的头说。 “这么说,我这和尚可是做定了。不过,我把头发剃了,你们拿什么让我化缘?”马聪明歪斜着头,一副超脱的神色。他见大家没回应,便对着王莉莉说:“你叫我剃头,要拿什么给我?”“头还没剃就先想吃?先把头剃了再说。”王莉莉把手又抬起,似乎又要敲马聪明的头。 马聪明稍稍往后缩了一下头:“有话好说,有话好说。这样,我现在马上去剃光,你就施舍一斤酒,一包烟,再来几个鸡蛋,另加一角剃头钱就行了。”“和尚是吃素的,哪有吃鸡蛋的和尚?”石兰笑着说。 “我已经吃了这么多年的素了,当和尚打打牙祭也不过份吧。”马聪明也笑着说。 “这么说,你这可是野和尚。”李卫东摸了一下马聪明的头,似乎那上面已经剃光了似的。 “管它什么野和尚,有吃就是真和尚。既然你们都认我和尚,那这顿缘我可化定了。”马聪明说着在竹床上坐了下来,架起二郎腿,悠然地晃动着。 “你这和尚可是走错了庙,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一群穷光蛋!”吴莲英说完,大家不由一阵大笑。 “再穷也不能不给一点。”马聪明不由站起来,盯着王莉莉说,“男子汉大丈夫,说剃就剃,哪像你?这样,来包烟,行不?”“拿去。”王莉莉说着,从箱里拿出一张五角纸币,“马上给我变个和尚来。”说完,忍俊不禁又笑起来。 马聪明急忙接过钱:“走了,跟我买烟去。”说完,乐颠颠地走了出去。 (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