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祠 作者:小马


 

留侯祠  

留侯,即汉宰相张良,是中国统一大朝的第一位名相。从宝鸡出发经凤县、留坝向南,有紫柏岭,满山松柏,郁郁葱葱,留侯祠便座落其中,青砖青瓦,古气森森,相传已是唐代建筑。

张良父亲、祖父都曾任韩国宰相,侍奉过五世韩王,张良自己成为汉朝开国宰相,可谓宰相世家。

山门紧靠路边,正中题“汉张留侯祠”。转过山门,是一座廊桥,名“敬履桥”,取张良与黄石公的故事。张良生于秦始皇兼并六国时,作为韩国贵族后裔,仇秦之心可想而知。张良当时有家仆三百人,死后都自愿不葬,省下丧葬费以图报仇。张良时年二十余,血气方刚,求得力士,制成铁锥重一百二十斤,准备行刺秦王。始皇帝东巡至河南博浪沙,张良使力士锥击秦王,误将副车砸个粉碎。秦王震怒,大索天下,张良从此隐名埋姓,亡命天涯。

逃至下坯时,偶遇一老人,老人在桥上故意绊掉脚下鞋履,让张良为他穿上。张良长跪在地,为老人穿鞋,老人大喜,说:孺子可教,遂约张良五日后天亮时分在桥上相见。

五日后张良如约前去,却见老人已先他而至,老人面有愠色,说:那有老人等小人的事,你五日后再来。张良再去,不料又后发后至。老人不发一言,只说:五日后再来。这回张良不敢怠慢,半夜即起,到桥头恭候,终于迎到老人。老人见他温良恭俭,喜从心来,便送他“太公兵法”一表三卷,张良拜谢之后问老人是何人,老人说:济北谷城旁有黄山,山下有黄石,那便是我。史书上没有记载老人来历,司马迁称其为黄石公。

十三年后,张良随刘邦征战项羽,路过谷城,果见有黄石,遂取来随身携带,时时祭拜。张良死后,将黄石随葬,终不知老人为谁。

过“敬履桥”,有一天井,鼎炉整肃,青烟缭绕。天井后一座大殿,当中坐着金身张良,道家装束,眉清目秀,儒雅斯文,一派仙风道骨。

张良得“太公兵法”,恰逢陈胜吴广反秦,六国残部纷纷响应,天下汹汹。张良投笔从戎,准备投靠楚王景驹,走到河南,却碰上沛公刘邦。沛公慧眼识珠,说服张良加盟,从此奠定两汉四百年根基。

陈胜称陈王以后,号令天下反秦军阀。刘邦带沛县人马,项羽率江东子弟,都投到陈王麾下,与秦军作战。陈王与各路人马约定,谁先攻入秦都,谁为关中王。

当时项羽正与秦军主力章邯恶战,项羽率八千江东子弟以一当十,凶悍无比。项羽杀卿子冠军宋义,催动楚军与秦军决战于钜鹿。楚军破釜沉舟,吼声动地,如狼似虎,与秦军拼死苦斗数日,终于生俘章邯,击溃秦朝最后一支禁卫军。楚军名震天下。战后项羽召见诸侯,诸侯膝行进门,不敢仰视。其时陈胜已死,项羽遂自称上将军,号西楚霸王,号令天下诸侯。

张良此时已随沛公西攻长安。沛公率两万人马兵临城下,用张良之计,贿赂秦兵于城内,布置疑兵于华山。秦军处于大军压境和重利诱惑之间,斗志全无,一战败于函谷,再战大败于蓝田,秦王子婴(秦三世)出咸阳投降沛公。沛公取得关中,奠定了汉王基础。

张良熟读太公兵法,理应身挂帅印,却因体弱多病,从未带兵打仗,只时时伴随刘邦,谋略策划。张良不施小计,只在大事上用心。

刘邦攻占关中后,准备掠取秦宫中珍宝美女,樊哙力劝,不听。张良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再劝,刘邦遂还军灞上,不再贪图小利。刘邦此举引起项羽谋士范增的警觉,认为刘邦志向不俗,是今后的劲敌,劝项羽乘势杀了刘邦,以绝后患。项羽便率精兵四十万,进驻鸿门,距刘邦军二十里,准备聚杀刘邦。刘邦当时有人马十万,与楚军对抗,无疑以卵击石。汉朝命运,悬于发丝。

刘邦用张良计,化解了此次危机,这便是著名的“鸿门宴”。

项羽有个叔父,叫项伯,年轻时杀人潜逃,被张良收留,救了一命。项伯得知鸿门危机后,赶到刘邦军中,通知张良。项伯原意是劝张良逃走,不料张良认为背主而逃有失宰相世家风范,不但不逃,反将项伯引到刘邦处,贿以重金,晓以大义。项伯回见项羽,称刘邦攻占关中,保存财物,等待项羽,是有功之人。如杀刘邦,天下人都会认为项羽不义。项羽是刚勇之人,经此一说,便犹豫不决。第二天与刘邦会于鸿门,项羽谈笑风生,全无杀意,范增频频示以眼色,项羽装作不见。范增无奈,以舞剑助酒为名,招来项庄,准备在席前刺杀刘邦。项伯见势不对,也拔剑起舞,保护刘邦。一刹时酒席前兵器铿锵,杀气弥漫,项羽大惊,急忙喝退二人。刘邦乘机不辞而别,龙归大海。范增气得以剑击石,对项羽怒吼“竖子不可与谋”。

后人谈“鸿门宴”,只知项庄舞剑,不知张良谋划,殊为可叹。

鸿门宴后,项羽封刘邦为汉王,统辖巴蜀,目的是将刘邦封锁在盆地内。张良出于对军事大局的深刻理解,重贿项伯,请项羽将汉中也划归汉王。从此汉军进可下潼关,夺取关中;退可越秦岭,据险自守。楚汉相争,汉王屡败屡起,最终夺取天下,汉中是最为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支撑。

项羽虽将汉王闭锁在巴蜀,但仍放心不下,又封章邯等秦朝降将,三分关中,各自为王,监视汉王,史称“三王守关”。

张良审时度势,劝汉王进入巴蜀时将栈道全部烧毁,给人以“永不出山”的假象。项羽果然放心,率大军北上山东,征战田荣。张良却教刘邦暗渡陈仓,杀三王,再夺关中,据潼关自守。从此揭开楚汉相争的大幕。

汉王与项羽抗衡,屡战屡败,自己身中项羽一箭不说,连妻儿老小都落入项羽手中,被绑在鸿沟上作为人质,弄得狼狈不堪。有人劝汉王分封六国后裔,以敌楚军。张良知道后,告诉汉王:一旦分封,则天下人才都会各归旧主,人才流散,谁还聚在汉家旗下,为汉家打天下?有一个项羽已经够了,怎么还要树敌?汉王听了,急得连嘴里的饭都吐出来,连声说:几误大事,几误大事!再不提分封之事。

汉王向张良请教如何击败项羽,张良说:汉军中能独当一面领兵作战的,只有韩信,但单凭韩信还是无法击败项羽。黥布、彭越都是猛将,割据一方,兵强马壮。二人都与项羽不和,如能联合这两人,则项羽可败,天下可定。汉王听从张良之计,联合黥布彭越,东西夹击项羽。楚霸王捉襟见肘,疲于奔命,汉王终于看到天边日出。

黥布攻击项羽老巢,将楚军逐出彭城。张良急劝汉王亲率大军出击,同时令韩信、黥布、彭越参加会战。汉王大军先到,那三人却不见踪影,汉王又败。张良说:赶紧封地。汉王于是封韩信为齐王、黥布为九江王、彭越为梁王。封令一到,三王雷厉风行,与汉王一道攻击项羽,九战九胜,将项羽围在垓下。

项羽兵不满千,美人虞姬自杀身亡,四面楚歌。

项羽率残部奋力突出重围,本可逃回江东,到一岔路,却被一老农欺骗,误入沼泽,水草烂泥,纠缠不清,爬出泥淖,仅剩十八骑。被汉军赶上一路追杀,项羽自刎于乌江,天下尽属汉王。绵绵四百余年,是为汉朝。

建朝后就要定都,有说洛阳,有说长安,莫衷一是。汉高祖刘邦嫌长安遭项羽焚烧破坏,倾向于在洛阳建都,问张良,张良说:洛阳狭小,地处平原,一有战争就四面受敌,不是用兵之地。长安地处渭河平原,沃野千里,诚为天府之国。黄河三面环绕,秦岭雄踞南方,形成天然屏障。潼关扼守大门,进可取中原,退可保关中。长安北邻蒙古草原,骏马无数,兵战农耕,都绝对不可缺少,长安是天赐都城。高祖听从张良之言,建都长安。

从此开始,长安成为历朝首都,持续千余年,辉煌在大西北。直到成吉思汗的后代建立元朝,蒙古人难离草原,才将都城建在了北京。

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按功封赏大臣,张良无军功。高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全是张良的功劳。让张良自选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选“留”作为封地,后人称“留侯”。

高祖立刘盈(吕后长子)为太子,后又嫌刘盈懦弱,总想废刘盈,改立刘如意(戚夫人次子)为太子。吕后惶恐,问计于张良,张良说:无计。吕后说:皇帝每有大事,都问计于你,总有良策,怎么会无计?张良说:若问军国大事,我当然有计,你现在问家事,我不便插言。吕后强求,张良说:现有四位老人,为避战乱,隐居在深山,若得他们辅佐,太子就无虑了。吕后将信将疑,派人请到四位辅佐太子。高祖一次让太子侍酒,见四人立于太子身后,衣带鲜明,童颜鹤发,一派神仙气度。刘邦惊讶之余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不可再废。戚夫人大哭而去。吕后恍然大悟,方知张良妙计。

高祖死后,张良厌世,曾学辟谷术,想追随赤松子云游天下。《神仙传》记载赤松子能出入烈火,随昆仑风雨上下飞行。张良未寻到赤松子,辟谷之事却被吕后知道了,吕后劝他:人生短暂,你何苦如此,使人强迫张良进食。张良无奈,只好打消寻仙的念头。再过六年,张良去世,谥号“文成侯”。

留侯祠中有紫柏苑、辟谷亭,纪念此事。

后人谈到汉朝,大都知道诸葛亮,却不知张良。殊不知诸葛亮是汉朝关门宰相,虽然诡计多端,也只能维持小小蜀国,六出祁山,最终斗不过司马懿,不到二十年,蜀国灭亡,汉朝从此不复存在。

张良是开国宰相,辅佐刘邦,虽无奇计,但堂堂正正,都从大处着眼。先取汉中,再夺关中;一战破彭城,再战围垓下。逼死霸王,开四百年汉朝基业,定都长安,延千余年文化香火。诸葛亮多有小聪明,如荧荧灯火,张良富含大智慧,是明月之光,留侯、武侯,不可同日而语。

留侯祠正殿题“神仙宰相”四个大字,概括张良一生。宰相已去,神仙却长居紫柏岭两千余年,清风徐徐,仙气袅袅。民国元老于右任题:不随赤松子,难报黄石公,令后人暇思不断。

                                                                     2004.11


嘉嘉暨好友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54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