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之二:去云南的日记
作者:余 杰
|
|||||
【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之二: 去云南的日记 说明:这是我当年写的日记,2008年的时候做了修改在自己的博客里刊登的。在这个系列里再次刊出。
毛主席教导我们:"知青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毛主席教导我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汽笛一声长鸣,列车从上海的火车站出发了。 我不愿再向窗口探望。父亲和母亲早已哭成了泪人。弟弟一直拉着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叔叔和舅舅、一大帮亲朋好友、同学都来送行。挥挥手道别了。这个场景永生难忘。 不是说是去干革命吗?还是建设兵团,是解放军,我们哭啥?! 再见了,上海。 再见了,我的故乡。 何年何月我才能回到你的怀抱!
我们离开上海的日子是值得纪念的。 从昨天晚上的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中,我们得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了。广播中不断传来"东方红"的乐曲声。我们在火车上不断的听着广播,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自豪。 在这个"东方红"的乐曲声中,车厢里不断的传来不和谐的声音,我们的一些知青伙伴还在不停的哭泣。毕竟是离开家的第一天嘛。 我的几个好友在一起议论,中心的话题是干嘛要我们上山下乡?当然,这种议论只是局限于我们的小范围。谁都知道,传出去的话,是要挨批判的。 "东方红"的乐曲还在响着,而车厢里却是很沉静。
护送我们的老师找我谈话---- 注意,不要随便议论上山下乡。 我很惊讶,谁透露了我们的议论? 老师说,你真的不懂事。不要去问谁告诉我的。唉,孩子,路还很长呢,要小心。可能你们现在还不懂,等你们到了我们这个年龄的时候,你就会明白的。 老师说,许多事要心里多想想,但不要轻易说出来。我在前两年挨过批斗。要说敢讲,你们还差的远了。在学校里,你们是革命的动力,现在,你们是去接受再教育。不同啊。 老师说,我何尝不想在教室里传授知识。这辈子没想到会干起护送学生送到农村的事。唉!我看你啊,到了那里还是要好好学一点东西,不要荒废了自己。 老师说,我相信你,我的话供你参考。你也不会告诉别人。我是为你们好,为你们担忧。也不怕了,大不了就是挨斗。不会吧! 我一直低着头,默默的听着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师的话。我的心在颤抖!
列车停靠在贵阳车站。 我们纷纷下车,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忽然,一群衣着破烂的孩子向我们蜂拥而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她左手牵着一个头发很长、满脸污垢的小男孩,身上还背着一个小男孩。女孩身上的衣服破烂不堪,那张脸好像有许多天没有洗过。她的右手向我伸来,乞讨的目光注视着我。 我们一下子惊呆了。 从小,我们就知道"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劳动人民"受苦受难;"台湾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眼前的情景一下子在无情的撕碎我们的思想。 这就是我的祖国?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的革命? 我们连忙跑上车厢,把从上海带来的饼干、水果糖取出来。跑下车去给这些孩子们。 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把我们给的零食吃掉的时候,我们许多同学都哭了。 列车启动了。望着车窗外的这些可怜的孩子们,车厢里一片寂静。 哦,我的祖国,我们的孩子。 这难道就是我们的祖国? 第一次远离家门,第一次看见的世界就是如此令人震惊。 老师来了,他淡淡的说了一句----这就是真实的世界,书本上是没有的!
在昆明,我们成了"革命的对象。" 事情的起因是我们几位同学上街买香烟,与营业员吵了起来,最后发展到打了起来。一位知青把水果刀捅向一位路人。 马上,大批佩戴"工人造反队"袖章、头戴藤帽、手持铁棍的工人们把我们的临时宿营地包围起来。为首的对着我们的老师说,把凶手交出来。 谁是凶手? 我们被团团包围在学校的操场中。好几个同学被铁棍打了几下。女生们吓得哭了起来。就在僵持时,带队的老师来了。我们好像看见了救星。 老师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的指示,破坏上山下乡就是破坏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老师说,我是带队的,有啥事请对我讲。 老师说,都是爹妈生的,何必这样兴师动众。就是几个孩子的事,怪我没有教育好 老师说,行了吧,解散吧。 工人们散了。 老师笑了笑对我们说,你们啊,还不懂事。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一个个成了孬种。真不争气。 那天,我们的带队老师就好像我们的"守护神",就像父母一般在呵护我们。可我们要走向广阔天地了,这样行吗? 1970年4月29日 今天云南省的有关部门召开大会,欢迎我们上海知青。我们这一批知青中,我和闸北区六十中学的一位女生余静是知青的代表。我作为知青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一番豪言壮语以后,我和领导们一起合影留念。 明天就要启程到西双版纳了。据说要走四、五天的路程。真没想到路会这么远。云南省的领导说,现在我们的国家在海南有一个橡胶基地,西双版纳是建设中的第二个橡胶基地。我们感到很光荣。为了祖国第二个橡胶基地的建成,我们充满了信心。
一路的颠簸,到了玉溪。 我的父亲原来是在上海华美烟厂工作的。听他讲起过,解放后华美烟厂有一部分人支内到云南玉溪。今天我到了玉溪,真远啊。 在接待站的大通铺里,许多人在打扑克。我闲的无聊,就把带来的契可夫的小说拿出来看了起来。当我看得很入神的时候,忽然有人把我的书抽走了。我抬头一看,是带队的老师。他叫我出去一趟。 在一棵大树下,老师又骂我了:"你就是不懂事。这书能这样看吗。那里来的?" "家里带来的。" "封、资、修的书都要批判的。你懂不懂?" "我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的。" "批判的眼光?就你这点文化还批判的眼光。"老师说:"好了,快收好。就是喜欢看,不要在这样的场合下看。少给自己找麻烦。" 我点点头,接过书。 老师说:"多读点书不错的。可是,现在不行。到了兵团以后,小心点。我看你爱看书,在火车上就想说你了。注意一点。" 我很感激老师!
路过墨江是中午。我们停车吃饭。我再一次还看见了这样的一幕:当我们手捧起饭碗的时候,我们都周围是一大群的孩子。他们衣着破烂,一脸的乞讨的目光。伸出的小手上沾满了泥巴。我们实在不忍心看下去,一个个把自己碗里的饭扒出一些给他们。也许是一路上看得多了,心里反而平静了。就是我们接待站的几个工作人员一个劲的驱赶这些孩子。我们几位同学看不下去了,和他们吵了起来,还差一点打了起来。 唉,我的祖国啊!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五一节。 1970年5月2日 我们到了思茅(今天已经改名为普洱市)。 老师来找我,说是有三位知青找不到了。听同车的知青说,在墨江的时候就没有上车。这下急坏了带队的老师们。于是我们立即赶往邮局打电话。电话是那种摇把式的,这可是我在电影里看见的抗战时期的电话。一句"鬼子进村了",就可以勾起我们对那种摇把式电话的回忆。唉,真的是落后。 联系了好长一段时间,终于得知这三位知青已经搭乘路过的卡车往思茅赶来。 于是带队的老师们决定,留下我和老师等他们,大部队继续向西双版纳前进。 一直到晚上十点,这三位老兄才赶到思茅。老师也没有过多责备。安排好住宿后,老师又去联系明天的车辆。 一路从昆明下来,我感到所谓的县城,就是一条街。一家商店,一家邮局,一家小饭馆。在对于我们从上海来的知青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加上今天看见的摇把式电话,我真的感到,这就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繁荣富强"、"地大物博"的祖国?这难道是可以"支援世界革命"了?苍天啊!
今天到了一师师部,就是景洪县。 我们的大部队已经到二团去了。我和三位知青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师部住下。 美丽的西双版纳,这里是周总理当年过泼水节的地方。来到县城的大街上,看到了亚热带的风光,高大的油棕树格外醒目。大街上竟然有水牛在慢慢悠地行走,这是在大城市里看不到的。第一次看见了傣族、爱尼族等少数民族模样,很好奇。路上很少见到车辆,有时有一辆大卡车经过,路上就扬起一片灰尘。好像手扶拖拉机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 师部的人告诉我们,二团在大勐龙,离这里还要有70多公里。明天就要到目的地了。 1970年5月4日 今天到了二团团部,就是大勐龙。 老师把我们交给团部的一个参谋。他对我说,他要向领导上去汇报工作,过几天再到连队来看我们。说完就匆匆走了。 我被安排到五营六连。可我的同学大部分是在三连。我对那位参谋说了自己的想法,他一口答应了。 傍晚,我到了五营三连。 终于到了。 新的生活开始了。 (2008年修改)
离别的痛苦、路途的艰险、往事不堪回首 朋友们在《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后留言讲述的故事 (1)我们当时全然无知 吉言言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发表评论 离开上海的情景如你所说。在云南大学的情景如老黄牛所说。我要说的是,我们在云南大学睡的是地铺。原本体弱的我在火车上照顾同学后就病了。在云南大学又睡在风口里,结果肚子痛又发烧自己从包里拿了药简单吃了点(这是我第一次自己找药吃,在家有妈妈关心,到了那时根本就不知道找谁依靠),一个人眼泪悄悄地流了又流。坐上大卡车后就昏昏沉沉的,只听见谁在说:把我们当猪啊,挤得没有一丝缝隙?车子进入盘山路后颠簸得厉害,尤其在转弯时,好像要翻车一样车身往悬崖峭壁倒。我想,如不是人与人挤得这么紧,真有被甩出去的可能。弯弯曲曲的盘山路,车身后掀起的风尘,暗示着我们艰难的人生将这样度过,可我们当时全然无知。 更多的人是为现实所迫如歌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发表评论2011-02-11 14:06:47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北京有八千三百名学生下乡云南,他们中的第一批人在离开北京时,曾打着旗子,雄赳赳地走在长安街上,他们冒着寒风,举起冻得红红的手宣誓:"战争打响,做插入东南亚的一把尖刀;战争不打,十年改变西双版纳全貌!红心不变色,壮志不动摇!当然,也不全是这样的雄心壮志,更多的人是为现实所迫,怀揣着"头顶香蕉,脚踩菠萝"的憧憬,无奈地去到彩云之南。如我,既被迫于父辈问题,也有貌似的豪情满怀。 这是我写的一篇博文的开头一段,但对于我,去云南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之前还去过北大荒。 恶梦般的近十年生活历程开始了老黄牛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发表评论2011-02-11 12:35:27 我们是70年3月27号下午3.40分启程,火车走了三天四夜,整整80多小时,3月31号清晨6点火车停在昆明火车站。那时下了火车我们这些学生好可怜啊,男男女女大部分的脚都肿了,因为坐了那么长时间的火车,接下来把我们这批学生送到云南大学暂时住下。由于当时的交通工具跟不上,我们在云大一住就是六天。到4月6号来了一批带拖斗解放牌卡车,拖斗装行李主车乘坐25个学生。那时昆明至景洪的公路大部分是土路,颠簸的厉害,好得那时我们年轻,还能受得了,就这样一路风尘仆仆到了西双版纳州府景洪,景洪住了一晚4月10号继续我们的行程,最后到了我们"朝思暮想"的东风温泉分场。掐指数数经过整整15天颠簸的行程,就这样开始了我们恶梦般的近十年生活历程。 苦难的历程1315994791对你的博文《离开上海的那一刻(18)那一刻,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发表评论2011-02-12 09:37:10 我看了离开上海那一刻,我的眼泪就在眼圈里转,因为我有同感。我父母是在五八年带我一家三口从北京被迫去了内蒙古大草原,名叫开通县离县城有三十公里一个屯落户。每屯有北京下放的三四户,我家住在三家子屯。听父亲说还有四家子,还有靠山屯等等。当时我还不到一周岁,差一点没饿死在那里。五九年父亲逃回北京,原单位有位叫史英俊的处长很好,说小李怎么有回来了?父亲说小孩水土不服差一点孩子没死在那里。当时我和母亲还在内蒙,因没钱是父亲自己先回去的。史处长说共产党不会让人饿死,这样就给安置临时工干,一个月后把钱邮给母亲,我们才从内蒙回到北京。父亲说胆大的先回来了,最后上万的人慢慢的也就全回到了北京。我的父亲李占昌。最后给父亲的战友问声好!祝你们晚年幸福!
过眼云烟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发表评论2011-02-12 14:36:22 我家住在山阴路,离虹口体育场很近,文革中不上学,没事我就去虹口游泳池游泳。无意中发觉虹口体育场是知青到农村去的集中地点。那时候,我经常到那里看送走知青的场面,虽然锣鼓振天,口号响彻云霄,红旗,红花到处飘扬,可是,我却跟着哭声,叫声流泪。原来命中注定我也要加入其中。 刻骨铭心的经历nice对你的博文《离开上海的那一刻(1)》发表评论2011-02-12 15:42:08我也差点去了云南,后来学校取消了云南知青点,改去黑龙江。在一师一团21连队、三营、56团等三个地方呆了8年。你的文章拨动心弦哪。你所说的,能直切要害,直切主题。那时候,我才不愿意去呢,没办法,不去据说就是什么"社会青年",事实上,那些不去的社会青年老好啦。话又说回来,有了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倒可以看作是自己一生中的宝贵财富呀。有时间再继续讨论。 我69届初中去兵团,弟弟70届初中先跟父母去湖南干校,后留在北京工厂。要不是这次莫名其妙的迁徙,我和弟弟都是学校最好的学生,该读高中,上大学的,哎!!转了那么一大圈。 上山下乡是只有婶来送我新浪网友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2)》发表评论2011-02-12 21:10:31 唉,你们好歹还有父母亲去送啊,我走的时候父母早已被弄到湖北干校去了。是婶一个人去车站送的我。叔叔也早去三线工厂了。 原五营九连北京知青张长久(云南东风农场----注) 凄惨的告别场景我至今都无法忘怀吉言言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2)》发表评论2011-02-13 20:48:13 我不知什么原因,今天在哪都无法写评论。看到你更新了。这一篇描写的上山下乡当时的情景,让我联想到旧社会抓"壮丁"家家户户都被搞得鸡犬不宁,如出一辙。 走那天她哭了整整一天。而我当时没哭,离家远行的悲哀被虚无的荣誉感占领。走之前,工宣队关照我,要我带好头做好榜样,千万不能哭,因为那天杨富珍等市委领导要来,要拍照。在火车上,杨富珍是来了,陪同的还有其他什么人不知道。他们来到我的面前,连话也没说,只微笑着点了下头,就像烟一样消失了。如果真是烟,可能停留的时间还比这长呢~而我却为这个虚无的微笑,在车厢里傻傻等候。等他们走后,我再也无法将身子挤出窗口看我的爸爸妈妈。我不知道一个不大的窗口,到底能容纳多少个人探出身子向亲人告别。车厢里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在垂泪,所有的人都涌向窗口,把窗口填得满满的,有人尖叫啊哟哇,痛煞啦。哭声,喊声,尖叫声响成一片。我一个窗口一个窗口地去找,找到能把头探出去的空隙便使劲把头钻出去,竭力用眼光寻找我的亲人。总算看到妈妈了,妈妈伸长了手,在空中焦急比划着;看到爸爸了,爸爸在远处暗自垂泪。姐姐在火车下一跳一跳地要拉我的手。我的手根本无法伸出去,头被挤压得透不过气来。而车下的文攻武卫围成一道人墙,凶神恶煞地在撕扯车上和车下人紧拉的手。火车要开了,汽笛尖锐地鸣叫声和人群的哭喊声,夹杂在一起惊天动地。那极其危险凄惨的告别场景我至今都无法忘怀....... "充军"?听了这话,我们幡然醒悟。 笑容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发表评论2011-02-13 21:52:32 说起当年离家的事,多少年也忘不了。我们是1970年5月12日出发的,之前虹口区第一批是5月6日走的。当日,先到学校集合,然后坐上敞篷卡车,戴上大红花,一直行至宝山路北火车站的后门。车行四平路经过我们家,我还特意挤到车头,看看窗口有无熟识的人,内心有一种光荣感和自豪感。我们这一批还算不幸中的小幸,有卧铺睡。到达昆明后,坐了整整5天的卡车,才到孟定。当经过耿马大山时,被从来没见过的大山吓住了,全车上的同学都哭了。到了目的地,大家都不肯下车,说是这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没有部队的围墙、没有穿军装的解放军。后来一个湖南的排长、一个云南的青年干事,在卡车边好说歹说,我们才下了车。直到2000年,我们在三十周年纪念活动时,拍了一些录像,我去请一位朋友做光盘,他看了我们的内容后,对我们说:你们当时到那个地方去,实际就是"充军"去的。听了这话,我们幡然醒悟。
天使妮妮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发表评论2011-02-14 12:02:15 读了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打开了封存在我脑海深处的记忆闸门,70年3月27日下午火车站的情景,到昆明后住云大的情景你和老黄牛,吉言言己述说。我想说二件事: 一、在云大为什么住了六天,因为我们十七中学的男生在云大打架斗殴,砸了云大教室的玻璃。结果当地人对我们知青的印象极坏,坏消息传的很快。所以六天后当卡车拉着我们这批知青下去时,一路上的商店都提早关门不营业。一打听,说是怕我们知青"打砸抢",把我们当成土匪了。 二、在大卡车上真是把我们当猪一样,大家席地而坐挤得没有一丝缝隙,别想伸一下脚。同学们只能互相靠着尽量坐的舒服点。在弯曲的山路上一路颠簸,大家昏昏沉沉的闭目独自悲伤难受呀!不知卡车将把我们带向一个怎样的地方?我们命运又会如何?还是个末知数呀!几天坐下来人都"傻"了,就在离景洪还有二个多小时的路时我们十七中学女生乘坐的卡车差点翻车,那天我靠着同学昏睡着突然间一阵猛烈的撞击后灰尘石块纷纷砸向我们,同学们都倒在了一起。我睁开眼睛一看吓了一大跳,卡车斜了。只见卡车司机脸色苍白爬上车找人,然后又到车轮下又找,在我们大家还傻呆着不知出了什么事时,同学xxx爬上车来她已吓的说不出话来,用颤抖的手,指指下面。我们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跳下车一看,原来出车祸了,我们的卡车撞断了一颗大树,车身斜倒在悬崖边上。看了真是出了一身冷汗,好险啊!后面开上来的一辆辆卡车,那些司机下来一看都说我们命大,因为这一带就数这颗树大,如撞到别的树那早就翻下去了.我们也就莫名其妙地丧身异乡。等那个吓的直发抖的同学缓过气来才从她口中知道了原因。因为车厢太挤没地方坐,她就坐到车厢板上一双脚在驾驶窗前荡着,司机看见了就用一只手去打她脚,叫她把脚缩回去,坐到车厢里去。就这样一分神一下撞到树上了。她也从车上被甩到地上所幸她没受伤。等我们回过头来找司机时却找不到了,后来在山底下找到了卡车司机正躺在地上哭,他说:他从当司机后一直没出过什么事,记录都是优,这次送知青是政治任务不能出任何差错的,现在出事了,他要被抓起来的所以他不想活了。我们劝他上去,他死也不肯后来我们说:我们会联名帮你写证明,错不在你.他才跟我们爬上山。我们就在路边看着一辆辆满载知青的卡车飞驰而去,一直等到天黑才有卡车从景洪开来接我们。 后来到连队后又发生了一件事。因为这几件事我们到目的地后的第一封家信全被扣压。一直到四月低第二批来云南的同学到了八营五连,我去接他们问他们这么苦的地方你们为啥还来?他们却怪我们不写信回家。他们说:自从我们第一批走后就一直等我们的信,如果我们的信说云南不好,他们就不会来的。结果直到临走前一天还去了我家,家里还是说没来过信,家里人也急了。没收到信,害他们打听不到云南真实的情况,所以也糊里糊涂地来啦。这时我们才知道为了封锁消息我们的第一封家信被扣压了。 后来等上海第二批到云南的知青离开上海后,有的同学家里才收到了信,我们戏称是漏网的.那位从车厢上甩下命大没伤没死的女同学的家人听说了这事就哭闹到了区里,硬要来农场看看她们女儿是死是活,因为影响很大区里也只好派人护送她家人来云南. 这几句,在我的一生流倘不曾忘却! 野芭蕉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发表评论2011-02-14 16:13:12 临走的前一天,老父和我说,要有思想准备呵!云南是很远的,是以前犯人充军流放荒蛮之地,又有一使人致病的瘴气,第一次出远门,这几句印象深刻的言语在我的一生流倘不曾忘却! 一辈子给人家算计着过了 海阔天空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3)》发表评论2011-02-15 16:12:39 悠悠往事杯中物仿佛就在眼前,那段历史上的大迁徙的知青孩子们,现在已经是花甲之年了,更多的感慨回味着那时的无奈痛苦,我们安徽插队的不分男女车厢的,估计是路近,8个小时就到的路程,现在回忆起来也走了12个小时左右,估计慢车正好赶上清晨到县城,否则还无法安排我们的生活。一辈子给人家算计着过了,哈哈 上山下乡时,名字引起的尴尬 新浪网友(梅梅)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3)》发表评论 2011-02-15 00:47:46 第一次出远门那一天我遭遇了一次尴尬,起因是我的名字。 记得那天吃过午饭,我依依不舍的与住在一个院中的大伯大妈堂哥堂姐们告别,然后在爸妈哥的陪同下登上送我们去火车站的卡车。到了火车站一看,喔哟,已是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心还真有点莫名其妙的激动起来。在有关人员指点下,哥陪我登上了列车,当时男、女生分开安排在不同车厢,每个座位贴有名字,我们走进其中一节女生车厢(按来自学校地区我应该上这一节车厢)我和哥从第一排座位开始找我的名字,谁知道一直走到最后一排未见我的名字,再从最后一排走到第一排还是未找到,这时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多,我和哥心急火燎找到带队老师问,老师说:他们也搞不清楚。没办法我和哥抱着试试走进隔壁一节车厢,那里是安排来自我同一地区男生的,我和哥才走过两排座位,就看到我的大名贴在一个座位的靠背上,可把我气坏了,(但是我的名字确实太男人味了,从小就不喜欢)也不知道那个环节出了错,也不知是那位老兄太想当然,看了名字把我的性别改掉了,害得家人着急,搞得我很尴尬。 随着时间推移,经常有人问我家人怎么给你取了一个这样名字,还说从这个名字可以判断你的家庭很有文化.......云云,我说:也许吧。从此我慢慢喜欢上了这个有男人味、又很特别的名字。我在网上查过,好多还真没有与我同名的人。(梅梅) 一段往事 吉言言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3)》发表评论2011-02-15 14:51:12 读了梅梅的评论,揭开了我心中的一个谜。 那天火车启动以后,我的座位上坐着一个不认识的女同学。她双手趴在茶桌上,头深深埋在胳膊里,一直在哭不停地哭。我不敢叫她,就到其他同学那去聊聊看看,也不知火车开了有多久了,我几次回到自己的座位前,见她一直在那哭。好像听人说杭州(记不清哪里)要到了。她抬起头来朝窗外看了看,然后我们的眼光就对上了。看着她红肿的双眼,我小心地对她说,这位置是我的。她说我知道的,你就是某某对吧?我很惊奇她是怎么知道的。她告诉我某某是我小学同学是她中学的同学,从某某那听说了我很多小学里的事,很想认识我,她还说到了云南要求与我分在一起。当时好奇,只关注她说的话了,没问她,没见过我,怎么认识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她同学告诉她的这个人呢。原来座位上有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可我当时一点也不知道。我记得好像是按座位号的。 谢谢博主开辟了这么一个话题。填补了我记忆中的这段空白。 止不住的泪水 nice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5)》发表评论2011-02-18 08:46:33 记得,送行的人中,就我老爸最先流泪,然后就是我,怎么也止不住。上车后,一直就没人哭了,而且到了大站,还下车活动一下,听其它车厢几个非常漂亮的女孩说了一个觉得特高雅的词儿:"出来散散心"。
勐深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5)》发表评论2011-02-18 08:46:34 有节奏的钢轨和车轮撞击声、大同小异的窗外景色很快使知青们厌倦,想家的情绪在蔓延。火车在广西柳州换车头后,朝着从上海开来的方向倒走,车厢里一片欢腾,谣言在各车厢迅速传播,说接到上海方面通知,我们这批知青不去云南了,全部回上海重新分配工作.......车厢里一片欢腾。很快工宣队、护送人员前来辟谣,追查造谣者.....。后来才明白,这只是当时火车绕行广西正常的调车作业。 抽烟解愁啊 老黄牛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5)》发表评论2011-02-18 11:26:15 那段经历对于我们每个去过版纳知青,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记得火车下午从上海出发到第二天清晨进入江西,我们一帮人一整个晚上都是你来我去的在抽烟,第二天早上嘴痛的连早饭都不能吃了。 "两天半"的故事 匿名]新浪网友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5)》发表评论 2011-02-18 19:20:31 我们新建连队很苦的,70年11月开始创建的,71年3月来了批四川知青,记得当时有个女生看见连队那么个情况,一下子哭了起来,还说怎么会和说的不一样呢,这一哭就是2天半,还不吃,不喝,而且还不睡,再后来也没精神哭了,随后我们大家就送了个外号给她"两天半",可想而知那种情况下,没使人发疯就是幸运的了。 像脱离了樊笼小鸟一样 没米山岗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5)》发表评论2011-02-18 15:39:25 回想起我第一次出远门的心情,有点像脱离了樊笼小鸟一样。高兴了好一阵子。像博文中写的那样: "也许长这么大,口袋里还是第一次有点钱。......大家开始抽烟,跑到饭店里喝酒。"现在想来真是好气又好笑! 那个工宣队头头的嗅觉太好了井沿兵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9)》发表评论2011-02-27 18:41:19 上海的名烟多,飞马牌的算是中档水平。我们下乡劳动时候的工宣队头头很油,早晨突然紧急集合,他在男生队列前走了一趟,把晚上吸烟的一个不差的揪了出来,清晨,他那个嗅觉太好了! 荒唐年代毁了一代人啊! 老黄牛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9)》发表评论2011-02-27 16:52:26 那时学校不上课了,我们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有时从父母那里讨要到一点零花钱,就会跑到烟杂店3分钱买上两支飞马牌,7分钱买上四支大前门躲在旯旮里抽着玩。正式抽烟是70年3月27号离开上海的那一天开始的,同学们在火车上抽了整整一个晚上,所以弟二天嘴烧得连早饭也不能吃了。朋友你这点宝货是从那里搞来的,都快成收藏品了。 路途的见闻难忘啊! 过眼云烟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6)》发表评论2011-03-01 12:28:38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每次探亲来回的路上,在每一个破旧的饭馆用餐,都会遇到乞讨者和瘦得皮包骨头的饿狗围绕着我们,心里又怕,又腻心,又同情.稍微一离座,桌上的饭菜马上就不知去向了.也深切体会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还很广呢。 一封电报,差点惹祸远走高飞 龚龚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0)》发表评论2011-03-01 14:16:08 你说;记得我到了连队的时候,那个连长看见我后居然说,这样的人我才不要呢,能干活?扯蛋!当时我气得真想揍他,想告诉他,我才不愿意来到这个鬼地方呢!你神气什么,一个土包子!算了,这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说起来伤心啊,呵呵呵,我是到了连队后,就想方设法想离开,据说3个月内可以把户口转回去,然后,立即发给电报给家里,说;(速来报,说母病危)。谁知,半个月没有消息,然后文书给我一个电报,打开来,上面写的是,(该电报有问题请速查)。当时吓得我双手发抖,不敢想想后果,从此再也不敢了,还好是文书误给错了。 撕心裂肺的吐啊 春辉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0)》发表评论2011-03-01 17:55:23 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都有这痛苦的经历。我当时是晕车十分厉害,难受得要死,撕心裂肺的吐,我觉得我就够可怜的,可这个女孩子比我还可怜!唉! 讲真话的副连长 玉山云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0)》发表评论2011-03-01 21:54:46 我们在从昆明出发后,农场一个老工人搭我们的车,沿途他说了农场情况,我们听的胆寒心冷。学校带队老师见状就不让我们接近那个老工人,还鼓动爱打架的同学找茬和他打架,气得那个老工人后几天很少说话。到了农场,老工人回队里扛了支枪到分场部找我们,吓得那几个同学赶紧躲起来。后来农场领导出面把他劝回去了。后来我分到工程连,才知道他是我们的副队长,到昆明看病。以后发生的过程印证了那个队长的话,我们开始了人生最艰苦的过程。 落下了终身的疾病 [匿名]新浪网友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0)》发表评论2011-03-01 22:32:40 咳,博主,你又把这血淋淋的,已渐行渐远的真实得如同昨天刚发生的一切!无情地撕碎展现在大家眼前,今晚,我又要无眠了。记得那年同我一部火车去兵团的小符,由于伤心过度,到连队后第二天早晨起床钟敲后未见她动静,我跑近她床前一看:不由得呆住!床上不是水漫金山,是血!把被子都染红了。那张脸白得惨不忍睹!我和另一名知青章,小符三个吓得一起放声悲鸣!哭声把隔壁的老职工将我们的茅草房的木门踢开。叫来卫生员几个男职工把她抬到拖拉机上直奔团部医院。她的妇科病从此落下。好在,以后她就当了付一连的卫生员,原来卫生员张玲调六安汽车厂了。
(2)朋友们在《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后对上山下乡的看法 上山下乡留下的心理阴影 勐深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发表评论2011-02-11 18:53:08 我们走的是真正的"远门",而且是以前让人闻之色变的热带瘴疠之区。从地图上看,曲曲折折的从中国的东部沿海直至西南边陲。以前从历史记载、小说、或听说中内地人到云南去,是犯下了重罪的人犯才遣往云南"充军",由于路途遥远、劳役繁重、染上恶疫,一般有去无回。所以,尽管是"自愿"也好,"被迫"也好,从心理上,知青们的心中还是有阴影的。 纪念什么? [匿名]新浪网友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2)》发表评论2011-02-12 21:50:40 离开养育我们的父母,离开熟悉的城市,"被"去陌生的边疆,谁的心都象刀割的痛。竟然有人还在知青墙,打出纪念12.21XX周年纪念。(良田) 上山下乡,五味杂陈的感受 南定河对你的博文《离开上海的那一刻(19)反思上山下乡》发表评论2011-02-14 10:33:40 记下我们曾经的过去,不忘历史,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吉言言说的好:"无需自责,需要反思之后的清醒!"吉言言说的真好! "在那惨淡的年月过的惨淡的年,由于那个刻骨铭心的决定而注定了那是个惨淡之日,通篇文章读毕,留给人的也只有黯黯然的惨淡。余兄的系列文章就好比调料柜,五味杂陈。"这位老哥说的更好! 九年,这噩梦始终伴随着我们 勐深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2)》发表评论2011-02-13 14:38:06 难得好友收集了这么多知青时代往事,其细节真实全面。唤醒了沉寂的记忆。 老北站那简陋的候车室,因为和我们痛苦地与亲人分别搅和在一起,形成了条件反射。长此以往,有一段时间,听到蒸汽火车排气声色变,见到老式绿皮硬座车生畏。更别说那爬山越岭的昆明至大勐龙汽车路了。九年,这噩梦始终伴随着我们。 "我们没有自愿" 山人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2)》发表评论2011-02-13 13:50:42 今天,拿一千条冠冕堂皇的理由,一万种所谓积极的因素,想为那场运动辩护都是徒耗心力:判定那场运动是国家耻辱、青年灾难的性质,只需一句话:"我们没有自愿"。 非常认同,当知青不是我们的自由选择.我们大部份人是被发配到穷乡僻壤生活的,不可以选择的东西说不上悔与不悔. 那几年眼泪流干了 匿名]新浪网友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2)》发表评论2011-02-13 08:34:05 是啊,你老是让我们说,刚才我是含着眼泪看完这一段,啥滋味,只有当过知青的人,才会有这样的感受,特别是我们去版纳的人,几天几夜说不完,说是那几年眼泪流干了,可是每每想起这些不免还是让人伤心, 上山下乡,绝不是什么"满怀豪情""无怨无悔" 李勉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2)》发表评论2011-02-14 13:13:15 余兄好: 此番一连串的"回复"写的太精彩了,看的是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短短的几分钟里即能回出诸多如此有思想,有深度,有功力的"答复",实属不易,可见汝文思缜密,立意深邃的过人之处。虽说有些是转摘之语,但能用的如此恰如其分,也足见您用心搜集的苦心孤诣了。此外这位A知青当年真是位多愁善感之人,在我的印象里,从上海出发时自上车伊始,车上车下即哭声不断,直至发车铃声响起,犹如拉响了防空警报,亲人间生离死别柔肠寸断之情瞬间爆发,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汹涌情潮是在场的任何人都无法不动容的。多年后回想,依然会血脉贲张不能自己。也许是头脑简单年幼无知吧,开车后至多半小时,大家的情绪多半都会安定下来。而象A知青这样一直悲悲切切的,倒委实不多,我想原因一是其本人多愁善感;二是可能家庭比较溺爱;三是从未出过门,缺乏社会历练,对即将而来的新环境充满恐惧所使然吧。即便如此,却也明白传达了一个信息:上山下乡我们是被迫.被逼.实属无奈的。而绝不是什么"满怀豪情""无怨无悔"的革命壮举,如此而已。李勉 疯狂的年代,造就疯狂的人 野芭蕉对你的博文《离开上海的那一刻(12)》发表评论2011-02-15 14:47:58 疯狂的年代,造就了一批疯狂的人,三分之二受苦难的说教,确也让三分之一得意了一阵,文革期间,一批头戴红星八角帽,衣着军装,手持五星红旗的解放军冲入法国巴黎市政厅,上幅用法文写着,用毛思想去解放全人类,着实哄动世界,源由是法人在拍摄电影,片名是,让毛思想伟大红旗插遍全世界,虽很是搞笑,确真有其亊,我没编辑. "连中央电视台也不敢播的....."? 佐文Jorman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6)》发表评论2011-02-23 10:48:56 不要说当年,就是当今也还有很多如此的景象,我看过很多新浪朋友网志,也看到了,其中有些人转载了一篇文章和图片,写上"连中央电视台也不敢播的....."我以为是什么违法的文章,但打开网志一看,原来是一组图片,那是边远地区,在中国版图下的省份的人民生活,孩子没有孩穿,穿得褴褛,背着自己弟妹的六七岁的男女孩子,有些手脚被干燥的天气弄得爆裂,脸上葬脏兮兮的可怜孩子,但看看沿海的大城市,人们来了香港把最好最奢华的东西买了回家。这对比大强烈了。我的天呀!为什么会在这个制度里出现这贫富悬殊差距之大。哪你那时全国人民都贫穷,那不在话下。那时也有你们这些善心人的同情。现在中国境内的那些富豪的嘴脸让人看了真想揍他们一顿.....怎么了我的祖国.....又说香港是腐朽的社会,可每次也是香港最善心。救灾救人也是香港人最先出现的.....香港,我爱你..... 李勉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6)》发表评论2011-02-23 12:45:49 博主好: 楼上这位香港"佐文"网友的爱憎实在太分明了。正因为我们的社会状态不正常,以致那些生活在正常社会中的人们,把我们的现状看成如怪物一般。中国社会的最大矛盾其实就是三公,即"公开.公正.公平"。新政权建立已过半个多世纪,当初就自诩的"人类最先进的社会制度",由四个伟大组成的"无产阶级先进分子"领导的国家,时至今日,居然连社会最基本的法则都实行不了,还有脸去侈谈什么"壮丽的共产主义"?真让外人鄙夷和耻笑矣。李勉 上山下乡时的国情教育 玉山云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6)》发表评论2011-02-22 18:45:17 我们从北京出发,沿途看到的一切,也是我们的第一次国情教育,大家从窗外感悟到自己未来的命运,开始为自己担忧。统治者在我们这些青年人面前自己给自己一个响亮耳光。 雅萍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7)》发表评论2011-02-25 07:21:46 看了你的日记很多地方就像我们曾经的经历。我们去内蒙时,沿途停车,就会有许多贫穷的农民也包括小孩妇女,伸着肮脏的手讨要,我们也是很惊诧,中国还有这么穷的人?纷纷把父母带的零食送给他们。那一幕我没有忘记。 过眼云烟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6)》发表评论2011-03-01 12:28:38 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每次探亲来回的路上,在每一个破旧的饭馆用餐,都会遇到乞讨者和瘦得皮包骨头的饿狗围绕着我们,心里又怕,又腻心,又同情。稍微一离座,桌上的饭菜马上就不知去向了,也深切体会了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还很广呢。 时代特征的刻痕仲坪苍岩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8)》发表评论2011-02-25 08:46:48 列车还在前行。这件事情就像窗外的景色一闪而过。记得去年我们大家聚会的时候,我问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件事情?所有的回答是一样的,早忘了!但是我这个当事人是不会忘了的。因为这里面留下的是两个字:幼稚! 虽然是件小事,但是细想,里面有许多值得深思回味的东西;虽然是件小事,但是深思,里面有许多那个时代特征的刻痕...... 真诚·幼稚玉山云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8)》发表评论2011-02-26 15:50:00 年轻人的真诚、真心、真信,现在少见了。就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时代辜负了我们的真诚。真希望尽快找回人民的真诚和真信。 亭子间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8)》发表评论2011-02-25 21:15:34 好文章!"幼稚"两个字并不掩盖真诚,但是用在此处、用在结尾确实更发人深省! 网中人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8)》发表评论2011-02-25 19:55:47 现在还有不少人不肯承认这是一种幼稚,反过来说这样的反思是放马后炮。
李勉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8)》发表评论2011-02-25 16:31:53 博主好: 这位知青很坦诚,没有矫揉造作和掩饰,"我们就是一群小学生",哪是什么接受再教育的知识分子。记得在农场时,许多知青连个"请假条"都写不全。;写信更是半张纸,报流水账。如此而已。所以让我们背"接受再教育"的黑锅,实在是冤得很哪!李勉 天使妮妮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8)》发表评论2011-02-27 14:56:21 什么"知识青年",其实我们是没有"知识"的青年!其实我们是很可怜的,小学毕业碰上文化大革命,初中都是在学校混的这哪是上课呀.你就是想好好读书多增加点知识可形势也不允许哈!无奈呀! 春辉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8)》发表评论2011-03-01 17:47:03 这能怪我们吗?正是需要学习知识的时候,就像小苗等待雨露一样,就把大家轰了出去。否则,现在可能都是北大清华加复旦的莘莘学子。 远走高飞龚龚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8)》发表评论2011-03-01 13:45:19 你说,什么"知识青年",其实我们是没有"知识"的青年!给文革害的,罪魁祸首是谁呢?? 干活的骡与"红色江山" 乃成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0)》发表评论2011-03-01 13:44:49 记得我到了连队的时候,那个连长看见我后居然说,这样的人我才不要呢,能干活?扯蛋! 连长有连长的想法,毛主席有毛主席的想法。连长要的是一头能干活的骡,毛主席要的是"红色江山"! 如果历史重演,不惜重拳相搏 版纳荒草对你的博文《第一次出远门的故事(10)》发表评论2011-03-01 20:14:41 现在想起来,城市里的小毛孩下乡,就开始了"生死有命"的历程,不吹牛不撒谎不坑人的,很难走上"富贵在天"之路。 毫无愧疚之心,梦想趁机再度泛起的历史沉渣,我们会注视;如果历史重演,我们将会联手,并且不惜重拳相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