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酒
作者:小马
|
|||||
文化·酒 酒是好朋友。相传仓颉造字,杜康造酒,仓颉造字送给杜康,使人知道杜康所造为“酒”,杜康送酒给仓颉,使仓颉造更多的字,让知人道这酒是有字可证的。可见中国酒与文化从来就是相得益彰,息息相关。而且酒是中国人自己造的,不是泊来的,也不是抱养的,而是亲亲切切的家养儿子。 世界各国都曾有过禁酒时期,惟独中国没有,这与亲生儿子的身份很有关系。从秦朝开始,中国禁过商人从政,官员嫖娼,也禁过贩运私盐,贪污公款,禁过大烟禁过歌舞,就是没禁过酒。无论兵荒马乱,还是太平盛世,酒总是好朋友。文化革命算是禁忌最多的时期,可以说诸事不宜,可反资反右还是不禁酒,说奇怪也不奇怪,就因为这酒是亲生儿子。 这亲生儿子不仅受到世俗社会的宠爱,也受到上层建筑的青睐。梵底岗的教皇,耶路撒冷的真主都把酒视为邪恶的魔鬼,就连包容万物的佛祖,八戒之中也有酒。可你看咱们中国的道教儒教,都是国教,戒酒了吗。道教倡导顺其自然,想喝就喝,儒家讲究君臣父子,给喝酒排了个秩序,君臣喝了父子再喝,总之不禁酒。道家的洞天乳液,儒教的孔府家酒,至今还香飘万里,融化在中华臣民的生活中。 所以酒就像血液一样,汨汨漫漫地流淌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里,无处不在。帝王铸成大业,有酒才能庆功,百姓婚丧嫁娶,无酒不成宴席。 更让人称奇的,中国还无酒不成书。西方的莎翁,东方的泰戈尔,都是文学泰斗吧,皇皇巨著,婉约小集,字里行间都不沾酒,文章照样可以精彩。咱中国的四大名著,却不能离开酒。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豪气干云,景阳岗武松打虎,江州城李逵劫狱,没酒怎么写?《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最为传神,一起一落,全靠那杯酒撑起文章精神,勾勒出关公的神勇,去掉那杯酒,不说文章,连标题也成了“关羽斩华雄”,干巴巴地成了瘪茄子,全无神韵。就连诸葛亮这等文人,草船借箭时也要让他带上些花生蚕豆,小酌三杯,雍容大智,才能跃然纸上。《西游记》一路上的妖怪大王,哪一个不是好手段好酒量,没酒怎么行? 最有趣的是《红楼梦》,大观园里才女如云,应该和酒没什么关系,但里面最精彩的故事,都有酒陪着。“怡红院群芳开夜宴”,大家行令喝酒,暗合着各人的宿命,所以才雅,才热闹,才引出俞平伯来考证座次,看那酒到底怎么个喝法。吃蟹赏菊那段也好,可旁边必须放着十几坛花雕,才能激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这样的好句。王熙风醉打俏平儿,刘姥姥醉卧饴红院,全靠酒牵着线,人物才丰满,故事才灵动,哪一样离得了酒。 中国的高雅艺术非京剧莫属,梅兰芳一出“贵妃醉酒”,倾倒世界,靠的是酒为魂。中国的通俗艺术当数相声,侯宝林一段《醉酒》,笑翻全国,还是酒为魂。 中国文化沉积最深之处,是唐诗宋词元曲,可同样没酒就没佳句。杜少陵“把酒话桑麻”,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都要把着酒才能找到感觉。关汉卿的窦蛾,冤得惊天地泣鬼神,但一定要用酒祭了天地,才能引来六月雪。白乐天“添酒回灯重开宴”之后,才生出了“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文臣情趣突发,就相邀“能饮一杯无”,武将豪情涌动,就“醉里挑灯看剑”,谁也离不开酒。 所以中国的传世名作都在酒里泡着,不同程度地带着酒意,杜少陵的《饮中八仙歌》是大醉之作,句句都是醉态,精彩绝伦;欧阳修的《醉翁亭纪》是微醺的小品,全篇只一个醉字,却借酒抒情,醉中与民同乐,醒后述之以文,成为千古绝唱。把带酒的作品去掉,中国文库就会萎缩一大半,剩下的也是些萎靡不振,全无光彩之物。 不仅文章有酒才精彩,人也一样。民谚道:酒壮英雄胆,饭胀憨老三。以酒来画线站队,是中国民间独创,虽说不是很雅,但很准确,很能反映人心。喝酒就是英雄,雄赳赳气昂昂,不喝酒就是老三,鬼鬼祟祟,听起来好象荒唐,但平心而论,你心目中的英雄,哪个不喝酒。 当然也有喝醉的时候,这是酒的美中不足之处,但有文化保着,醉了也不怕。李白斗酒诗百篇,自称臣是酒中仙,先是酒仙,后是诗仙,醉得功成名就。苏东坡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醉得仙风道骨,风姿卓约。这是文醉,武醉也有,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武二郎醉打蒋门神,玉环步,鸳鸯腿,醉得酣畅淋漓,痛快之至,这就是武醉。 但文醉武醉,都不及周喻那惊天一醉。群英会上,周喻佯醉,先把身边的间谍蒋干弄傻,再把曹操八十三万人马弄垮,最后保住了江东九百座城池,可算醉得惊天动地,千古不朽。 也有不醉的,那就是相知的朋友,酸甜苦辣的各种琐事,推心置腹地娓娓叙说,那酒就像一只船,载起各种情结,在心海里漂来漂去,千杯不醉。成功之事,要有酒才能抒尽情怀,失意之时,要有酒才能振作,酒是好朋友。 是酒孕育了文化,还是文化升华着酒,已经不重要。端午中秋,新春佳节,只看家家扶得醉人归,你就会明白,中国怎能没有酒。 那只小小兰花杯,装的可是五千岁陈年老窖,不信你试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