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阿尔德·达尔的短篇小说《品酒》(外一篇)
作者:三叶虫
|
|||||
又读阿尔德·达尔的短篇小说《品酒》 偶尔重读了一遍英国作家罗阿尔德·达尔的短篇小说《品酒》,还是那么过瘾,真就如同品尝美酒般,回味良久,好玩儿得不得了。咱没有评价小说的能耐,就只凭一个私家标准:好的小说就是能掩卷后还能叫你有意犹未尽的继续咂摸,既反刍着过去的余味,又用自己无尽的想象高谔续红楼般地继续延续着小说的情节。 这个英国佬真是高明果断出人意外,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小说,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情节,甚至都不能算是故事,几个人一起吃喝品酒,主人与一个做作讨厌生就一张以湿漉漉嘴唇的大嘴为中心的丑陋的脸的五十岁左右的美食家宾客打赌,赌客人能否品出一瓶珍贵稀有的红酒的产地和出产年份。 有意思的是赌资:令客人垂涎的主人的掌上明珠18岁娇小美貌的女儿和客人的两所华丽的豪宅。 作品干脆利落决不拖泥带水却故意在品酒过程中煞有介事不惜笔墨,叫你一时对此美食家宾客的品酒水平绝对佩服得五体投地,暗自衬托出最后揭晓的丑恶嘴脸。 如同高明的侦探小说一样,暗埋伏笔,细展过程,无法收场之时,突然峰回大转折,几乎到了最后的一个字时才真相大白,酣畅淋漓如三伏天灌冰啤,直叫人既有瞬间宣泄的快感却又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要伏笔,即在小说开始处似不经意地介绍了此赌客以前曾建议主人开瓶醒酒时最好将其摆放在温湿度最佳的书房绿色的公文柜顶上(哈哈,最后忠心而渺小的老女仆揭示了也正是在这上面发现了客人的眼镜,也暗示了前几次主人的输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其二是小说直到最后都没有明说出不言而喻的原因和结果,叫你有种无须明示的会意快感,读者知道作者并把他们当聪明的明白人,这既是构思技巧也是一种对读者的尊重。 作者另一个高明之处也是显示出他不同于一般小说家的地方即:没有刻意描述刻画人物,只了了几笔无关痛痒的介绍,于是主人这个想趋风雅的暴发户心理及赌友宾客那油滑放浪阴险狡诈的嘴脸及女主人和女儿的对此赌博可能失误的极度害怕而厌恶却又心存侥幸想占便宜的矛盾心态还有单薄渺小小心谨慎却忠心执拗的老女仆的身影和脸部表情即刻跃然纸上,你若是画家都可当场将他们的头像画出来。 小说出乎意外却合情理的抖包袱美感,如同很早以前曾听过的一个广播剧《牧师的喜悦》(也是英国作家的作品,叫啥名儿我忘了),我喜欢。
因为喜欢插曲而观赏了一部电视剧 喜欢听交响性的音乐,喜欢听合唱,但更喜欢听器乐作品。在乐器中最最喜欢听的是木管类的乐器。 那天偶然看到电视里有个电视剧,刘威演的《老爸回家》,半半拉拉的,本是瞜一眼,可突然听见里面淡淡的背景音乐挺好听,是用单簧管吹凑出来的,一下子把我给定住了,这心里头一股美好的感觉直往上涌。 我就觉着吧,双簧管特宁静特田园特阳光,而这黑管却总是给人一种沉思的忧郁,它的音域和表现域似乎要比双簧的要宽要多样。你瞅这电视剧上的背景音乐挺伤感的哈,这里有人类所有美好的东西,同情,怜悯,爱以及所有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最美好的感觉,非常非常美好,静静的美好,让人止不住发呆。这乐器这音乐真没治了,现在那些恶心的烂歌烂音乐充斥国内的电视剧中,好的音乐歌曲几乎都是过去五六十年代的东西。这回听到这部电视剧中的音乐,真是出乎意外,这种雅致美好的静静独吟的感觉并不亚于老美影视中的辉煌震撼激荡人心的交响性插曲,也许未必不是泊来品。我想,如果现在的音乐家(指真正的科班出来的)能将诸如此电视剧中的该插曲作为主题而演绎成交响性作品一定非常好听感人,强于听那些遍及影视的嘶叫放P和某些靠撕扯成吨白纸来制造声响的狗P现代交响音乐(只有这些国内狗屁音乐家出了趟国好音乐憋不出来,就只靠浪费自然资源来挥洒所谓的灵感)。 现在咱国家别说出个柴科夫斯基了,连如同旧俄强力集团类的少许象样的民族特色(起码得好听)的作品的人都没有,一个个都掉钱眼里了,联想到影视制作人,最鄙视那个张艺谋,最喜欢充满理想主义且敢说敢当的冯小刚(可惜他生错了地方,偏就在这庸俗遍地的国度)。 噢对了,之所以从半拉处将这电视剧看完,除了情节确实引人外,重要的就是上面说的那个幽幽的认真的单簧管,特别还有一个苏格兰民歌《苏格兰蓝铃花》的插曲,一开始没注意,可看着看着,突然发现背景音乐中出现了这首歌的旋律,要知道,过去我曾特别喜爱听苏格兰爱尔兰民歌,并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凯尔特女人合唱团”的天籁之声,现在也爱屋及乌地关注起这部电视剧了。 苏格兰民歌中总给人一种热爱故乡的英雄主义情结,其中无处不渗出悲壮伤感却不屈的情感。听着这曾经那么熟悉的曲子,我不觉跟着轻轻唱着: 请你告诉我,高原的青年去何方? 苏格兰小歌都非常好听。 我非常奇怪,为何这部电视剧要用这支歌曲的旋律作为插曲之一?没有必然的内容联系呀?可能是将此歌曲旋律中的美好的感觉拿来一用吧?不过说明此电视音乐制作人有着不同于常人的音乐美学细胞,我很喜欢,至少比时下众多电视剧中的那些要多难听有多难听的原创噪音强多了。 音乐诗歌绘画等最起码要有美感,要能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的柔软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