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崮·马鞍山
作者:戎马小子
|
|||||
岱崮 沂蒙山七十二崮层峦叠障,群峰嵯峨。南北岱崮坐落在蒙阴县城东北部。南岱崮高,北岱崮稍低,两崮相距1000余米,中间有一道山梁相连,南北对峙,互为犄角。南岱崮南面的石壁间有一条陡峭的石阶小道,通往崮顶。地形易守难攻,只要用几条枪一封锁,石阶小道就是死路。北岱崮更为险要,四周没有上崮的路,仅在崮的西面有一道狭窄的石缝,要靠云梯才能上下。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南北岱崮山麓比较平缓,但接近顶端却拔地而起、兀然峭立,四周如刀削一般陡直,远远望去,仿佛两座巨大的堡垒。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日军第三十二、第五十九师团、独立混成第六旅团各一部及伪军共万余人,由兖州、莱芜、张店和沂水等地同时出动,分进合击,扫荡鲁中抗日根据地。鲁中区党政军机关及部分主力部队跳出包围转移到外线。鲁中军区十一团七连、八连奉命留在内线,牵制、吸引日伪军主力,配合外线主力部队进行反扫荡作战。七连守北岱崮八连守南岱崮,指战员在崮顶周边挖出一道交通堑壕,构筑好各种火力点和单人掩体阵地。并在崮顶挖掘三条坑道,用于指战员防空防炮隐蔽和储存粮食弹药等物品。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大力支持,向岱崮运送了淡水及粮食柴草等,以备长期坚守。 十一月中旬,日伪军在炮火掩护下,步兵开始分头对南北岱崮发起进攻。数路日伪军,节节向岱崮推进,我守崮部队严阵以待。为节约弹药,敌人未进入手榴弹投掷距离以内不打。当敌人小心翼翼地接近岱崮时,指挥员一声令下,战士们居高临下一齐开火,手榴弹像冰雹般投向敌群,打地敌人丢盔卸甲,尸横遍野。 日伪军集中兵力进攻南岱崮,尤其南面那条石阶小道成了敌人重点攻击的目标。八连集中主要兵力、火力英勇顽强地抗击敌人进攻。八连的一个班扼守南门,对敌人的每次进攻都沉着应战。一次,当三十余个鬼子紧贴南门下的石壁往崮上攀登时,班长指挥全班集中火力射击,打得日军不敢露头,退路又被封锁,敌人进退不得,只好躲在石缝的死角里罚站,直到日落西山才丢下十几具尸体,乘夜色狼狈的逃下山去。日伪军以步兵为主的多次攻击失败后,遂改变战术,集中大小口径的火炮分别对两个岱崮连续实施炮轰,还动用飞机实施轮番扫射、轰炸。顿时,南北岱崮上黑烟滚滚,弹片、石块四处横飞,剧烈的爆炸声不绝于耳。我军以少数几个哨兵坚守岗位,监视敌人动态,其余指战员全部撤进坑道,以保存实力。 敌人以飞机、大炮对南北岱崮进行连续扫射与轰炸,使我防御工事几乎全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储存淡水的水缸都被炮弹和航空炸弹震碎,饮用水告急。在这种情况下,为继续坚持战斗,十一团领导果断命令七连撤出北岱崮,由八连派一个排接替七连的扼守北岱崮。七连则担负起为八连运送粮水弹药的后勤保障任务。 七连撤下山后,敌人加强对两崮的封锁,日军一个大队、伪军一个团共两千余人把南北岱崮围得水泄不通。他们在南北岱崮周围每相距二百余米设一个点,夜间点燃篝火,形成一道封锁线。七连为完成向岱崮运送物资的任务,全连战士分成若干小组,由班长带领,将水桶用油布封口,粮食分成二十余公斤的小包,用绳索牢牢捆在战士脊背上,乘夜黑分头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将物资送上岱崮。 十一月下旬,久攻不下的日伪军将进攻岱崮的兵力全部换为第三十二师团的日军精锐部队,增派飞机和火炮,对南北岱崮狂轰滥炸,并施放催泪瓦斯,步兵架着云梯向南岱崮连续突击,步步紧逼。在处境极其艰险的情况下,八连指战员英勇奋战。由于与外界联系完全中断,弹药匮乏,战士们用刺刀挑、用石头砸,一次次地硬是把爬上来的日军打了下去。 经过十几个昼夜的激战,八连指战员胜利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十一月底的一个深夜,接到撤退命令的八连战士,掩埋好战友的遗体,束紧行装,抓着系在悬崖上的皮绳,悄悄滑到崮下,神不知鬼不觉地从两千余日伪军的纵深包围中撤出,在预定地点与大部队胜利会合。 南北岱崮守卫战,八连九十三名指战员英勇奋战,牵制了两千日伪军近二十天。最后以伤七人、牺牲三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三百余人。取得了利用有利地形、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战后,八连被八路军山东军区授予“岱崮连”荣誉称号。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山东淄博淄河镇,山势峻峭,峰顶突兀,四周悬崖如削。山巅石峰高数十米,东西两峰相连,成凹形,远望状似马鞍。山西南角有条石阶,狭而陡,似天梯,直达南天门,是通向峰顶的唯一险道。 王凤麟,黑龙江宁安人。一九三三年参加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任特务连连长。一九三五年赴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工兵班学习。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转为中共党员。一九三八年底,调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工作。一九三九年五月,调任该纵队第四支队三营营长。一九四零年四月任第四支队一团(后为鲁中军区二团)副团长。他是我军爆破攻坚的创始人。 一九四一年秋,在莱芜茶叶口遭遇战中,王凤麟右腿伤重截肢。一九四二年九月,失去右腿的王凤麟带着警卫员来到马鞍山休养。当时山上有几个八路军伤员和一些地方干部家属二三十人。十一月初,由于汉奸告密引来日伪军开始对马鞍山围剿。王凤麟上山时带了两支枪,一支驳壳枪和一支德式狙击步枪,狙击步枪是在沂水王庄天主教堂里得到的。八路军伤员手中只有七八条老旧步枪和一些手榴弹。王凤麟指挥二十几名伤员、地方干部及家属在马鞍山与一千余日伪军打了整整两天,子弹手榴弹打光了用石头砸,日伪军死伤二百余人。王凤麟枪法精准,战斗中,他拖着一条残腿,把手中的狙击步枪发挥得淋漓尽致,日军三十二师团参谋长及几十名日寇成了他枪下之鬼。后狙击枪弹尽,王凤麟胸部负伤,浑身是血,仍持驳壳枪与敌战斗。最后伤重不支,不甘被俘,举枪自戕。关山万里,勇赴国难。 壮哉,王凤麟。 相关图片链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