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挑担子的经历 作者:山阳客


 

一次挑担子的经历

我当时是认真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曾经出席过县里的先进分子代表会,看出我在哪儿吗?

那是刚下乡插队不久的一件事,但它非常清晰地在我的头脑中留下了烙印,只要想起来,就好像是昨天发生的事一样。

生产队分给我们八十斤稻子,我们要到十里路以外的公社米厂去换成米。几个知青商量谁去,我说,我去吧。因为我已经有快一个月的劳动经历,八十斤的重量在我的肩上,我觉得没什么。可农民们都劝我,少挑点,这是长肩担子(指路途长的担子),你们没干过,要悠住些个。

我当时听了农民们的话,确实有点儿怵,但年轻的我还是有点血气方刚。我试了一下,八十斤稻子装在两个笆斗里,一弯腰,一使劲,人就站了起来,走两步,没问题呀。我大大咧咧地说:“不重,没关系的。”农民看着我,说:“到底身大力不亏。”那时我一米七五的个儿,算不矮了。于是,我挑着担子出发了。

——后来我懂了:人干什么事,其实是要凭一股勇气的。

记得是下等吃过中饭出发的。初冬的太阳晒得人挺舒服,不冷也不热。挑着担子在沙土地的山阳沟圩堤上走,真是一步下去,一个脚印,一脚起来,一阵尘土。扁担的颤悠与步伐的交替形成一种节奏,容不得你慢,催你前行。

——后来我懂了:人只有负重而行,才能一步一个脚印。

可是,那种自豪地挑着担子前行的好景不长,没一会儿就开始换肩了,右肩换到左肩,但左肩似乎还不如右肩。走了大约二里路,我禁不住放下担子,把扁担搁在两个笆斗上歇息了。等气喘匀了,汗下去了,就再挑上担子向前走。

谁知越歇越想歇,第二次走了不到一里路就难以支持了。肩膀已经被频繁换的扁担磨红了,像针扎似的疼。我后悔不该过早地休息,但只能是咬着牙继续走,走走歇歇,终于走了一半的路程。这时我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是不是回去?因为我意识到,这还仅仅是去的路的一半,只是全程的四分之一,等到回来,我更会体力不支,那就更惨了。但青春的血性让我最后决定,还是继续向前走,决不回头。

——后来我懂了:困难总是在开始时觉得最难,吃苦也是最初难捱,习惯了就没什么了。

我几乎是咬着牙一步一步向前挪,但终于到了公社米厂。这时夕阳已经西下,我的秋衣秋裤已经全部脱下放在担子上,衬衫被汗湿透了。但我很兴奋,我感到我胜利了。换了米,我把糠卖了,这时只剩六十斤左右了,可当这六十斤的担子到了我的肩上,却似乎变成一百斤了。那平平的扁担似乎立了起来,像一把刀往我的肉里剜。我顾不得难看,用双手托着扁担,以减轻一点肩膀的负担,踏上了归途。

整个回来的路上,我的头脑始终在计算着距离。走了大约一里路,我就想,还有十分之九的路程;又走了一里路,我想,还有五分之四的路程;再走了一里路,我想,只剩三分之二了……我距离终点越来越近了。我忘记了这一路经过的村庄、桥坝,也忘记了劳累、饥饿,我知道,除了前行,别无选择,我必须把这一担米挑回去。我坚持着,不知歇了几回,也不知换了多少次肩。

——后来我懂了:人生之路亦是如此,只要你努力前行,每迈出一步,就向成功近了一步。

当我挑着担子走进村子时,天已经完全黑透了。我看着站立在路边等着我回来的知青伙伴时,我突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眼泪就要夺眶而出,但我忍住了。同伴接过我的担子说:“累坏了吧?”我却抑制住自己的感情,尽量平静地说:“没什么,还行!”虽然这时我已经累得快散架了,但我知道,我的插队生涯今天仅仅是一个开始,等待我的可能是更多的苦和累。

——后来我懂了:如果你有了吃大苦的准备,到真正吃苦时,就不觉得苦了。

在农村八年,和以后在工厂、在不同的单位,遇到困难时,我都会想起这次换米的经历,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吃苦的一代人,永远是挑着重重的担子,走着长长的路,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选择前行。

就这样,我一直走到了现在,从十九岁走到了六十六岁。我还想走下去。

注:这篇文章写于1993年10月,是为了纪念知青在宝应插队二十五周年而作,收录于《根之恋》一书中。当时,也是我面临人生的一个转折,我做出了辞去出版社公职的决定,告别了体制内的工作,走上了闯荡江湖的道路。这次在博客发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饰与改动。

                                                                   2015-02-04


山阳客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0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