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解决老知青问题 作者:孙伟搜集


 

【代表建言献策】

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

      ——解决老知青问题

作者:翟峰

来源:互动中国网

所谓“老知青”,主要是指20世纪六十年代及其七十年代初从城镇上山下乡到农村当知青的这一大批人。而且,这一大批人中的大多数已到了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年龄。

我为何把“解决老知青问题”看作是“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一是因为“老知青”中的特困群体的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亦是在大多数地方一直都没有解决好的问题。从有关媒体看,这个问题不仅在北京、上海等直辖市和不少省会城市以及其他大城市比较突出,而且在不少中、小城市和城镇同样比较突出。多年来,不少“老知青”及其亲属、子女采取各种形式不断上访,使其成为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如这个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即会影响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

二是因为“老知青”问题的确又是在特殊历史年代、特殊历史群体中出现的特殊问题。众所周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城市和城镇知识青年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家人奔赴祖国各地农村“上山下乡”,为祖国献出了宝贵青春年华,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今天,他们这一代人中的大多数已陆续进入了退休年代,他们中的许多人返城后工资不高,退休后收入就更少,还有不少人早就下岗而多年生活无着,因而成为了社会又一新的困难群体。因此,作为特殊历史年代、特殊历史群体中出现的特殊问题,“老知青”们理应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和体谅。

然而,从多方渠道反映的信息看,“老知青”问题在不少地方解决得并不如意。仅以我在省人大会上提出的一个相关建议和我在自己的《代表之声》网页贴出的一篇相关文章就引来众多“老知青”及其亲属、子女的热议、回帖和申诉的情况来看,即可从中窥视到这方面的问题的确还不小,的确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已造成了某一个方面的一定碍难。

倘若要证实我的上述判断,即请允许我引录几个回帖吧,因为这可从中多少窥视到一些我们应该了悉的民情民意——

“翟峰代表,你好,我本身就是一个知青。我们单位现有20多个返城青年,从1974年到1979年下乡。我们1979年返城到单位后成立了大集体,我们在单位大集体工作了近15年,以后单位就不再管我们了,现在没有生活来源,没有生活最底保障,没有养老保险,所有的福利待遇都没有,街道不管,单位不管,我们应该找谁解决这个问题。我是哈尔滨的。”“我听说国家出台了对无业或没办养老保险的知青的新政策,对部分返城知青给予补缴保险费用,在到达退休年龄后便可以享受社保的政策。好像是一次性补买15年的养老保险,女性退休年龄定在55岁,要55岁以后才能按月领取退休的钱。请问这个政策在四川有施行吗?具体相关的文件叫什么呢?能麻烦您提供一下吗?谢谢!”“翟代表:我是黑龙江省虎林市的姜淑玲,68年下乡到黑龙江八五四农场的知青,76年结婚86年调入东方红林业局,无故变成了大集体,现身患脑梗塞和颈椎骨质增生等病。没有医保。希望得到帮助。”“翟峰代表您好!我姐姐是随父亲的冤案受株连下放到农村的,79年我父亲落实政策返城,而我姐姐当时已在农村结婚生子没有随我们返城.94年姐夫意外死亡,2000年儿子又得精神病到现在也没有康复,生活无依靠.象我姐姐这种情况可以享受知青政策的待遇吗?”“看到您提的这个建议了,而且我们家那边也在按照这个办理了,我家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但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女知青要50岁以下才能给办理,男知青60岁以下给办理,问题是我母亲70年下乡,到现在已经是54周岁了,难道就不能办了?希望您帮忙反映下,谢谢!

“您好,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国务院下发知青养老金是如何计算的.我是湖南永洲,他们文件不公开.我今年57岁,男.,下放11年.,工作17年.。请问:究竟要交多少钱60岁拿养老金?”“有谁知道有关居民下放后收回了,但一直没有就业机会,是不是也可以享受知青养老保险的政策?有知道的请联系QQ157321036”“我是刚听说中央最近下了个对下放青年办社保的文件,是否属实?文件具体内容及对程序是什么呢?我是湖南怀化地区的,急需知道中央对我们这些下放青年而又没我生活保障的群众在社保这方面有什么政策!!

“翟峰代表,你好,我今天看到你的建议很高兴。因为我家也有同样的问题,不知道你那儿是否有相关文件、规定?我是四川省凉山州的,听说泸州解决得不错,我上泸州劳动局网上只能看到标题,不能看到全文,若你有相关资料望给我一份,将感激万分!急!急!急!邮箱:nnhys@sina.com”“............”读着这一封封朴实、渴望而又恳切的感人信函,我反而倒有些语塞、有些哽咽了,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大代表,我的确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虽然,我已尽了力,但仍因不能更好地帮助这些急需得到帮助的人们而懊丧。

我多么希望我们人大代表的建议能引起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呵!

借此,我要特别感谢重视我们人大代表的建议,关心那些有实际困难的“老知青”的社保问题的一些地方的各级政府和部门,因为你们的重视,一些“老知青”的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你们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些“老知青”的问题,而是解决的今天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某一个方面的碍难问题呀!

鉴此,我仍要进一步建议:

一、解决“老知青”的养老问题建议由国家有关部门从制定全国性的相关政策着眼,组织调研力量,深入到基层和知青中去,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切实了解返城知青在就业、退休、住房,以及社保、医保等方面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心传递到知青中,并将调查结果形成报告,作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的依据。

二、建议各大中城市的政府在每年“送温暖”的活动中,安排一定经费,专门对生活困难的退休老知青给与一次性补助;并借每年的“送温暖”活动,对于一些退休老知青的住房特困问题,适当予以解决(如将他们列为享有当地申请廉租房权利的对象等)。

三、建议通过国家有关方面出台的政策,规定由国家有关部门出面协调地方的有关部门,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把返城知青的退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关系转到现在的居住地;应明文规定,对于希望通过再就业政策改善生存环境的返城知青,可减免再就业培训费用,其再就业后,可按当地标准适当减免一些税费,并规定对接纳特困知青再就业的单位和个人采取鼓励和奖励措施。

四、建议通过国家有关方面出台的政策,规定原城市下乡知青“农转非”后在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市居民“低保”时,其知青身份和下乡年限以原劳动(知青办)管理部门审核认定的结果为准。具体操作办法应由省级政府统一制定。同时,应通过国家有关方面出台的政策,规定各级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将已经“农转 非”的下乡知青作为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低保”覆盖面的重点,尽快纳入保障范围,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

五、建议通过国家有关方面出台的政策,规定原城市下乡知青凡从2007年1月起,办理时男未超过65周岁、女未超过60周岁的老知青,均可从1996年后参加养老保险,实际缴费年限和下乡插队年限累计达到15年以上的,退休时可按月享受养老金;对以前以个体工商户身份参了保并已退休的老知青,增加下乡插队年限重新计算其养老金待遇。

六、建议通过国家有关方面出台的政策,规定原城市下乡知青“农转非”后被招用为企业职工的,要按照国家和各省、市、区现行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政策规定,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其下乡期间的年限视作缴费年限,与“农转非”后的连续工龄和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缴费年限,在达到规定退 休年龄时按规定享受退休养老保险待遇。

七、建议通过国家有关方面出台的政策,规定原城市下乡知青“农转非”后在达到规定退休年龄前一直没有就业和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或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条款规定后仍然符合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还可以按照国家和各地有关规定纳入户口所在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八、建议通过国家有关方面出台的政策,对知识青年下乡期间工龄如何计算的问题作出如下明确规定:1.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插队参加劳动的时间,可与招工后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连续工龄;他们参加工作的时间,从下乡插队之日算起。2.知识青年下乡期间计算为工龄的时间,必须是在农村参加劳动的时间。返城后等待分配工作的时间,不得计算为工龄。3.下乡知识青年在一九七0年至一九七八年期间,从农村被推荐或考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学习的,其在校学习期间,可以计算为工龄。

以上建议仅供有关方面参考。谢谢!

总之,知青问题并不是哪一个城市的问题。由于知青这个特殊群体中的某些个体,在适应社会等各方面有着不可避免的能力上的差异,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有个别知青在进入晚年之时陷入了困境。因此,解决好部分贫困老知青问题,不仅是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更是关注到各级政府行政为民的问题。所以,按照“为民办实事,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对“文革”期间下乡返城后未就业的老知青养老保险问题通过出台全国性的政策实行特事特办,应该视其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弱势群体困难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元素。

 

【公民言论】

再说“解决老知青问题”

作者:翟峰

A.有感而发

我于2006年10月28日在“华声在线”《翟峰的代表之声》网页以【代表建言献策】为栏目贴了一篇题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解决老知青问题》的博文之后,始料未及的是,居然有如此大的反响——不仅这两个月来光顾此文的网友不少(大概有五、六千人在点击此文,有近120人为此而附帖写了评论),而且仅我的个人电子信箱就收了大约200多封热情的网友和博友就有关妥善解决老知青问题而发来的令我感动的信。

在这些信中,有老知青本人或其亲属子女写的,亦有关注老知青问题的社会人士或知名专家、学者写的,甚而还有不少全国和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位高责重的官员。

象我等这样的一位普通人大代表仅一篇普通博文即可得到社会上的如此关注和反响,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老知青问题的确是因一个特困群体而带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确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亦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解决好的问题。

然而,我又不得不这样思考:这个历史性的问题在今天提出来后即能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和关注,的确亦得益于今天我们倡扬“以人为本”,倡扬“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和氛围。如果没有今天这样的“政通民和”而带来的春流暖意,亦就难有我等这样的普通人大代表的直言和众多网民、博友的无虑附和。

正因如此,所以我仍要怀着一颗诚挚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摘要转发一些网友的来信,以此盼能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能就这些发人深省的来信发表高见,或给我发电子邮件gyzf@vip.163.com

鉴此,特预先道声谢谢、谢谢、再谢谢!


B.摘要转发

二十一世纪的新一辈附帖于 2006-10-28 23:18:59 IP:221.236.208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父母就是与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一道响应国家号召离开家乡、离开爷爷奶奶奔赴农村“上山下乡”的。他们为祖国献出了宝贵的青春年华,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他们这一代人的应有贡献。我因此而特别敬重我的父母这一辈的老知青们!

李春林附帖于 2006-10-29 20:34:25 IP:218.22.104

毛泽东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历时近20多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有多少青年在农村滚了一身泥巴\练了一棵红心,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农村.这股政治潮流卷不下不行,下去光荣。革命嘛,接受再教育。现在的各级政府应该体谅呵!

白新格附帖于 2006-10-30 11:45:00 IP:222.138.136

我也曾是一名知青,目前单位还不错。看了以上知青大哥哥,大姐姐向翟峰代表反映的情况,非常担忧他们的生活和养老等问题。当年一批又一批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积极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轰轰烈烈的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那时说是知识青年必须到农村去,但从农村回来后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记得我们从农村回来很长一段时间下乡都不算工龄,我们各方面待遇和找种种理由不下乡先就业的人,比起来有很大的差别。我们想学技术说我们年龄大了不让学,工作分得也很一般,后来又三番五次对我们进行文化考试,说我们文化低无术说我们年龄大了不让学,工作分得也很一般,后来又三番五次对我们进行文化考试,说我们文化低无法胜任工作。当我们问下乡时不说我们是知青吗?总之,当年的知青遭遇到许多不平等的待遇。现在还有不少知青,面临生存,养老,医保等诸多凭个人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非常感谢翟峰代表为老知青呼吁。渴望他们的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知青是那个特定时期的产物,在毛主席挥手我前进的年代,他们荒废了学业,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了农村,现在一个时代过去了,但祖国和人们不应忘记他们,应该妥善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知青问题应该得到落实,当年他们不讲任何条件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把自己本该读书学习的时间贡献在了农村。回城后由于知识层次低,他们的工作,工资等诸多方面起点都很低。目前生活存在一定的困难,党和国家应该关怀他们,使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样才能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响应党的号召,到西部,到灾区去工作。(我现在的单位不错,年薪四万。但我仍很关心知青问题,希望他们的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因我也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理解他们。)

李华附帖于 2006-11-06 11:14:21 IP:61.161.821,

开县对知青的投保年龄加以严密限制:返城女知青的投保年龄不得超过50岁,男子不得超过60岁。这种做法多少显得有点野蛮和荒谬。开县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1964年进行的,距今已有42年。请问:当时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年龄只限于18岁以下吗?而对于返城女知青的年龄限制更加荒唐。在当时所谓“老四级”(66、67、68、69级)的初高中毕业生中,就以年龄最小的初69级的女生为例,假如毕业时16岁,至今毕业已达39年,她们的年龄现在至少在53岁以上。要是66、67、68级或是高中毕业生又是多大岁数呢?这种做法实际上是限制了部分返城男知青和几乎全部返城女知青参加社保(除末批下乡的社会女青年外)。国家规定男子退休年龄为60岁,女子尚且为55岁。那是党对女子的一种关怀和照顾,这绝对不是一种限制和惩罚。男女知青同等年龄入学、同等年龄上山下乡,也应有与男知青同等年龄参保的权利。开县对于返城女知青参保的年龄的限制,其实质就是把党对女子的关怀变为惩罚的一种倒行逆施,这是一种严重歧视妇女的做法,并借此把返城男女知青远远拒于社保的大门之外。

邢曙明附帖于 2006-11-08 13:44:40 IP:61.149.91

知识青年没有参加社会保障的在全国能有多少?应该由有关部门作一个统计,支持对这部分特殊群体实行特殊的政策,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富民政策的需要。应该把这部分经受过艰苦生活锻炼,而社会保障无着落得人们纳入统筹范围。

钟芳附帖于 2006-11-20 23:14:00 IP:218.77.112

我也是一名知青的女儿,首先感谢为知青说话的各位代表,但是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对知青办理保险的年龄限制定的这样低,我母亲是68年高中毕业后下乡的,(当年下乡又没有规定什么年龄不能去),回城后在一大集体工作了十多年后,从87年就参加了社会统筹,97年因为支持五强溪库区建设,工厂被迫关闭,政府没有及时安排,也就没有续缴养老保险,到现在我母亲已经62岁了,按现在规定是没有办法办理补缴的,但是这样的局面是政府当年的不作为所造成的,她当年完全是可以办理退休的啊,现在为什么却把她拒之养老保险之外呢?定这样的年龄限制,有什么依据吗?来信摘录:我和丈夫都是知青下放的,丈夫66年下放,84年自己去创业不成失业在家,快到六十了,生活没有保障.我74年下放,79年后分配到小药店工作后和丈夫一起创业.我现在做小生意,但经济上仍很困难.请问我们下放的这几年能不能算在养老保险里?我丈夫的情况政府有没有什么政府给予补助的?来信摘录:我的婆婆是一个60年代下乡的知青,由于在农村安了家,所以没能回城,开始她还在国营一家印刷厂上班,每月有几十元的工资,还能勉强过。但后来印刷厂转制,为私人所有。我婆婆就一直没有了最起码的生活的来源。婆婆已是58岁,什么生活保障都没有。连低保都没有吃上。老人一脸的辛酸。我想请问一下。对没有回城的知青有没有解决政策?

来信摘录:翟代表:看到我我情况在论坛上再现,很高兴终于有人为知青说话了。我和所有受益的混岗知青向您表示感谢。但目前黑龙江森工系统对混岗知青和混岗大集体是一样的待遇,不给按国营职工计算养老保险,无医保,而且我的68-86年不算,工龄只从86年计算,这样原本33年的工龄就成了15年,现如今除脑梗塞、颈椎骨质增生外又患上了胆结石和糖尿病。象我这种情况能否还原成国营工人正常退休并享受医保呢?

来信摘录:我妻子是东方红林业局的姜淑玲,感谢您为她们混岗大集体的事情奔波,在这里我和妻子儿子以及所有受益者向您致谢。我现在只盼着妻子的病能快点好起来,儿子林业高中慢慢能有所好转,有您这样的人大代表老百姓终于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了!!这里我让儿子在网上找了一首歌送给您寄去对您的感激之情:

歌曲:谢谢你!

假如人生能够留下可以延续的记忆
    我一定选择感激
    如果在我临终之前还能发出声音
    我一定会说一句谢谢你
    如果生命之重可以用我双手托起
    你定是我生命的精灵
    如果爱能够让我们永远在一起
    我会对它说一句谢谢你
    谢谢你
    你搂着我的伤痛
    抱着我受伤的心
    在迷乱尘世中从来未曾说放弃
    你牵着我的手走进明天的风雨
    不管前路崎你从来坚定
    谢谢你
    让我可以在平凡的世界发现我自己
    不管是否有阳光照耀我依然美丽
    你让我明白爱你就是爱我自己

来信摘录:

您好!我是一位来自辽宁省盖州市人,看了您关于解决原城镇下乡知青养老保险问题的建议.我想向您咨询一下关于下乡知青办退休的事情可以吗?我父亲原籍是沈阳人,在原沈阳二三军工厂上班.后来下放到农村,一直到现在没有返回城市,而且每个月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待遇,以前也找过有关部门,后来一些负责人说等我父亲到了退休的年龄可以办理退休的.我父亲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办理的.父亲是一个老实人,事情一直放到现在还没有办的.不知道现在办还来的及吗?现在父亲生活的很困难,母亲是父亲在农村时结识的.没有老保,两位老人现在只拿几十块钱的生活费,生活的非常拮据,所以看到您的建言,我就给您写了这封信,不知道是否能得到您的回复!

来信摘录:

我母亲68年响应党的号召"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上山下乡分配到偏远农村,因在农村结婚生子种种原因没返城,一直在农村过着清贫的日子,现在都快六十了,她可以参保吗????前两天陪她到县城跑了几趟,得到的结果是返城知青才可以参保,看着老妈几十年前的旧伤疤又被揭起那种伤心无助的样子,我这做儿子的看不下去,当年她们那一代青春献给了党,五十多岁的人,跟城里七十多岁的差不多老,我是他最小的孩子,现在都三十了,老妈从来不跟我提起那段伤心的往事,只是听我那外公外婆,还有几个姨说了很多那段本该回城往事,大概也就是要回城必须得离婚,离开亲生骨肉,离开自己在农村找的老公,这些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掉的.....听老妈说我们全县都只有三个没回城的知青,难道不是普遍现象国家就不解决,不能够给她们一个安度余生的机会吗??????从时代来说这极小的一点人也为当时城市就业压力的缓解起到了一点作用......当时的口号是"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到那里去一定会大有作为",现在老了还大有作为吗????参保不行,至少低保也可以提供给她吧,我想作为共和国最普通的一个公民都不希望这一点点人随着时间的流失而被共和国所遗忘,作为儿女们希望她(他)们可以在农村安享晚年,让知青阴影在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里抹掉.....希望领导们可以在政策上往她们倾斜点。作为子女不奢求其他,只求她能安享晚年就够了.让她的不完美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来信摘录:我是一个农村人,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去处理这个事情,也不知道具体该找哪个部门可以解决.家里一点什么关系都没有,更何况这应该是国家政策跟领导们所遗忘的角落,不是普遍现象,也没哪个领导愿意管,构建和谐社会真的和谐还需要一段路要走,但作为子女不奢求其他,只求古稀之年的老母亲能安享晚年就够了.让她的不完美的人生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让未老先衰的老母亲的阴影消除掉.希望有能力的人帮我老妈(现在已是白发斑斑)解决好这个问题.给我指引方向也可以,拜托了.在这里无能的儿子谢谢您了.无能的儿子:张冬平hhzdp@tom.com QQ:53761783 TEL:0856-4139060,手机:13017003772家庭地址:湖南省洪江市沙湾乡(具体住地址还是不写上为好,以免影响她老人家平静了二十多年的清贫生活)现在打工地:贵州省铜仁市休闲街A栋来信摘录:您好!我是一位来自辽宁省盖州市人,看了您关于解决原城镇下乡知青养老保险问题的建议.我想向您咨询一下关于下乡知青办退休的事情可以吗?我父亲原籍是沈阳人,在原沈阳二三军工厂上班.后来下放到农村,一直到现在没有返回城市,而且每个月只能拿到几十块钱的待遇,以前也找过有关部门,后来一些负责人说等我父亲到了退休的年龄可以办理退休的.我父亲一直到现在还没有办理的.父亲是一个老实人,事情一直放到现在还没有办的.不知道现在办还来的及吗?现在父亲生活的很困难,母亲是父亲在农村时结识的.没有老保,两位老人现在只拿几十块钱的生活费,生活的非常拮据,所以看到您的建言,我就给您写了这封信,不知道是否能得到您的回复!

来信摘录:

俞金珍:

我和丈夫都是知青下放的,丈夫66年下放,84年自己去创业不成失业在家,快到六十了,生活没有保障.我74年下放,79年后分配到小药店工作后和丈夫一起创业.我现在做小生意,但经济上仍很困难.请问我们下放的这几年能不能算在养老保险里?我丈夫的情况政府有没有什么政府给予补助的?来信摘录:我的婆婆是一个60年代下乡的知青,由于在农村安了家,所以没能回城,开始她还在国营一家印刷厂上班,每月有几十元的工资,还能勉强过。但后来印刷厂转制,为私人所有。我婆婆就一直没有了最起码的生活的来源。婆婆已是58岁,什么生活保障都没有。连低保都没有吃上。老人一脸的辛酸。我想请问一下。对没有回城的知青有没有解决政策?


C、回音壁——我再说说

上面附帖和来信的各位网友:你们好!

首先,我想说明的事,当我字斟句酌地读完你们的来信,第一视觉是感动,第二感觉是心动,第三触觉是激动。这不是文字游戏。此时,我的确是边敲打键盘边哽咽、边掉泪。我真有点怨我太无能,难以担当尽力解决老知青问题的重大社会责任!然而,我又是清醒和理智的,知道自己究竟该怎样去做。

我是从网民给我的《代表之声》来信,而我有责任回复这个角度回信的,而并非是仅凭此信就能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是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的事。人大代表的责任,就是把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较为较为理性和深入的调研报告及其意见和建议,向政府及其有关方面反映,或在人大会上以书面建议的形式提出来,以促成问题的尽可能得到解决。鉴此,我将尽可能抽出时间,以较为合适的调查方式,按照你们反映的情况和提供的联系方式,并在有关方面支持下,依照《代表法》赋予人大代表的职责及有关法定程序,尽力向有关方面反映,向国家有关部门写信建议和为全国有关报刊撰稿呼吁,或在人大会上以书面建议的形式提出来。好吗?

借此,我亦趁机向各位热心的网友、向有关方面和相关人员表达如下希望:

1、希望此文能得到各位热心的网友点击、点评、转发和传递,以利在更大范畴内引起社会各界的特别关注,因为这对在全国范畴内解决老知青的问题非常有利。

2、希望此文能得到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为,只有通过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才有望出台国家解决老知青问题的统一政策。

3、希望此文能成为2007年即将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和全国政协会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撰写在全国范畴内解决老知青问题的建议和提案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因为“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中,应该包括在全国范畴内解决老知青问题的切实举措呵!

最后,请允许我最后再借此文对上面附帖和来信的各位网友的信任表示衷心地感谢!

恳望各位热心的网友继续关注我的《公民之声》网页!

                                四川省人大代表:翟峰 敬呈2007年元月

 

请继续关注下乡老知青问题

作者:翟峰

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

你们好!

2006年10月以来,我先后三次在“华声在线”《翟峰的代表之声》网页以【代表建言献策】为栏目贴了题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解决老知青问题》和以【网民来信选登*回音壁】为栏目贴了题为《再说解决老知青问题》等博文之后,始料未及的是,居然有如此大的反响——不仅这几个月来光顾这些博文的网友达到了三万人左右,并有数百人为此而附帖写了评论,而且我的电子信箱和网页留言栏亦陆续收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约1300多封博友和网民热情的回贴或来信,就有关妥善解决老知青中的弱势群体的养老和社会保障问题而发来的令我感动的信。

在这些信中,有老知青本人或其亲属子女写的,亦有关注老知青问题的社会人士或知名专家、学者写的,甚而还有不少全国和省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位高责重的官员。

象我等这样的普通人大代表仅几篇普通博文即可得到社会上的如此关注和反响,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老知青问题的确是因一个特困群体而带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而且,这个问题的确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亦是在全国范围内尚未完全解决好的问题。此外,亦充分说明:这个历史性的问题在今天提出来后即能引起如此大的社会反响和关注,的确亦得益于今天我们倡扬“以人为本”,倡扬“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人和氛围。如果没有今天这样的“政通民和”而带来的春流暖意,亦就难有我等这样的普通人大代表的直言和众多网民、博友的无虑附和。

特别令我高兴的是:其中一些网民和老知青本人在回贴或来信中告诉我:在英明的党中央和我们和谐的国家的亲切关怀下,在不少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的呼吁支持下,下乡老知青的问题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解决,尽管仍有一些地方解决得尚不完全如人意,甚至有个别地方解决得还不够好,但下乡老知青的问题已呈现良好的解决趋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针对解决老知青中的弱势群体的养老和社会保障问题,而制定全国性统一的相关政策的问题。

当然,其中更多的回贴或来信却表达了这样一个强烈而又共同的意愿:即希望我这个人大代表能为进一步解决好老知青中的弱势群体的养老和社会保障问题,乃至于为制定全国性统一的相关政策的问题而再作努力、再作呼吁。

鉴此,所以我仍要怀着一颗诚挚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摘要转发一些网友的来信,以此盼能引起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社会各界特别是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能就这些发人深省的来信发表高见,或给我发电子邮件gyzf@vip.163.com,特别是恳盼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能通过建议和提案的形式提出更好!当然,对网友们有一定参考价值的评论,我仍将择优贴放在网页上供大家阅读,或整理成相关研讨性的文章在有关报刊发表。

在此,请允许我再次代表全国各地来信来函的有关网民和有关基层人大代表及有关政协委员向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道一声特别特别地感谢了!!!

让我们在共同履行好代表和委员职责方面;在共同做好“为国纳良策,为民吐心声”的工作方面;在共同把撰写议案、建议和提案的“目标”定位在“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美好”这个社会责任方面作出我们共同而一致的新的努力和贡献吧!

四川省人大代表、广元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广元市人大城乡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2006年度十大“社会责任”中国博客):

                                  翟峰 恳呈2007年3月

【注:我的博网地址http://blog.daqi.com/zhaifeng;我的电子信箱:gyzf@vip.163.com;我的QQ号:657067088;我的电话:0839-3270196】


附:网民来信摘要选登

湖北省“老三届知青”的一封信

我们是“文革”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老三届”,如果不是“文革”的原因,我们能按期毕业的话,将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考上大学,成为“天之骄子”;二是服兵役或参加工作(即使在大集体单位也能计算连续工龄),由于文革的原因,我们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成为知识青年,参加工作后,工龄从上山下乡之日起计算(68年),因“文革”延期毕业的66年8月—67年12月,既不算学龄也不算工龄,其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国家人事部人薪发[1994]43号文件规定:因“文革”延期分配工作的66—69届大专院校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和工龄从毕业当年的九月一日计算(中专生参照此精神适当予以解决)。在贯彻国发[2006]22号《国务院关于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的通知》时,湖北省人事厅、财政厅鄂人[2006]17号《关于印发〈湖北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套改年限,不计算工龄的在校学习时间,是指在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未计算为工龄的学习时间(只适用于这次工资改革,不涉及工龄计算问题)。根据这丙个文件精神,“老三届”因“文革”没能上成大学又延期毕业的两年时间也应该计算为工龄或工改套改年限。

解决全国1700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遗留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元素,同时也体现国家政策的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更加符合民情民意。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要求,供领导们决策时参考。

一、63年进校、66年毕业的高中生,其工龄(或工改套改年限)应从66年9月计算。

二、64年进校,67年毕业的高中生,其工龄(或工改套改年限)应从67年9月计算。

三、65年进校,68年毕业的高中生,正好赶上上山下乡,68年已计算为工龄。

四、63—65年进校的初中生上山下乡后,已从68年计算工龄,68年以前还没达到就业年龄,更谈不上上大学的问题。

五、湖北省人事厅、财政厅鹗人[200619号《关于印发〈湖北省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又将退休费的计发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降低5%,并且不再执行原来计划生育子女和受到一定奖励表彰的人员在规定的计发比例的基础上增加5%的政策,减少退休费计发比例政策的制定实施,又让“老三届”赶上了,这个年代的人都是近两年要退休的人,不仅退休费要减少,而且按正常晋升工资的办法中规定的“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增加工次(五年称职及以上的)和按年度考核结果晋升级别工资档次(两年称职及以上的)也没有份。”令人想不通的是:为什么好事喜事都轮不到“老三届”,相反坏事悉事都摊上了“老三届”,命运总是在和“老三届”开玩笑,真是可叹可悲!

以上情况,望领导能体谅下情,对我们的建议和要求能予以采纳,我们将以实际行动努力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感谢和报答领导对“老三届”的关怀。

一个重庆老知青的来信

翟代表您好:

我是一个重庆的老知青,当我在网上看见您对我们老知青的理解,同情和给上级领导的合理建议时,我的心中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我对您的崇敬及感激的。希望您能为我们老知青向政府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和方案,来解决我们这批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

我是1969年下乡的老三届毕业生,73年我因父亲去世,母亲年老病重,家中无人照顾(我是一个独生女),而由街道办事处申请“知青安办”照顾回城的。回城后街道一直没安排我的正式工作,我为了生活,不得不做做临时工,而这一做就是一辈子。到现在我已是55岁了,临时工也做不动了,也没有生活来源,有时想起来真有说不出的心酸难过。怎么也想不通,人生对我是这么的不公平,回想起从下乡到回城的这38年,特别感到委屈和自卑。想到临时工与正式工的待遇差别,心中的不平衡,没有这些经历的人是难以体会的。几十年的临时工日子,工资低,工作累,甚至还有受人歧视的时候。就这样艰难,忍气吞声的做了几十年的临时工。现在老了,做什么别人都不要了,我想这辈子算是彻底完了,真没想到您——人民的好代表翟峰同志,还能记得起我们,在我心中,您就是我们老知青的贴心人,人民的好代表,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所有下乡知青,向您表示最诚心的感谢,谢谢您的理解、帮助和支持!!

                                      重庆老知青敬上2007.1.11夜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68年下乡知青付某某的一封信

翟代表:您好!

我是68年(16周岁)的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的知青,在农场局办的煤矿下过井(采掘工),拉过火锯,共有十多年。88年我父亲因公故去(矽肺),经双鸭山市劳动局商调回双鸭山矿务局劳服公司,我原以为是全民职工,可到下岗时才知道是集体职工,为此我曾代表双鸭山市知青上访过矿务局领导、信访办、市劳动局、市信访局、市政府、市人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信访、中央信访、人大信访,也曾致书宋法棠、张左己、***等有关领导人和国家有关部门的现有领导人及信访等部门,均无结果。看了您解决老知青问题的博文之后,我觉得有必要给您写这封信。真诚的希望您坚持下去!

自68年以来,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了山,下了乡,这场运动缓解了城市就业的压力,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扼制了以苏联为首的反华大合唱。在新疆、内蒙、云南、黑龙江的边防线上,有屯垦戎边知青的队伍,珍宝岛、吴八老岛的战役也有知青的参加。那时知青为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缩短城乡差别起到了伟大的作用。知青用自己的所学建设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一股返城风把知青刮回了城里,由于年轻人思家情切,怀念城市生活,所以夫妻离异,抛妻舍子,举国上下都掀起了病退回城的热浪,国家让几百万知青返城容易,添个表,写上有某某病,不适应农村生活环境就回了城。

忆往昔知青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看如今,老气横秋,生活无靠。大部分知青从80年开始陆续返城,回城后基本都被分配到集体企业,大型国有企业,临时成立的劳动服务公司,属全民所有制中的集体职工。同在一个法人的领导下,从事着同样的工作,产值和利润都归同一个单位,却享受着两种不同的待遇。说穿了国企人员就是管理层,返城知青就是劳动工具。这样每月能领到少得可怜的工资,可以维持生活。可是到了95年以后,职工纷纷下岗,全民的下岗有下岗津贴,生活可以维系。而我们却分文补助都没有,还要向单位缴纳养老金。我们想打工,想自谋出路,可到了这么一大把年纪,哪个单位肯要我们。人老了就要生病,生活的来源都没有,哪有治病的钱。我们曾总结过,我们这一代人出生时赶上建国;长身体时赶上自然灾害;求知时赶上文化大革命;参加工作赶上“上山下乡”;成家立业时赶上返城;临退休赶上企业破产;暮年多病,该养老了,又赶上没有三险一金的待遇。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