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和九品中正制(外一篇) 作者:孙尔台


 

高考和九品中正制

读大学时我对历史课本并不感兴趣,因为中学时就学过了,说来说去还是那些内容。但老师是文革后落实政策回来的,心里憋了一肚子的火,总喜欢不时地影射几句,发一点怨气,结果反而把枯燥的历史课讲得有声有色的。

谈到历史,谈到影射,我就想到了曹丕发明的九品中正制,这是历史课里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内容,因为我的感触太深了。所谓九品中正制就是把官员的家世、品行和才干归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以便朝廷量才录用,而这个鉴定工作是由各级中正官员来负责的。虽然曹丕的本意是大力选拔人才,但后来却成了官职世袭的依据,历史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说法就出于此时。这说明由于环境的影响,再好的政策执行起来也会走样,就像文革中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事情一样。

我在这里丝毫没有故意贬低工农兵大学生之意。在我看来,作为学生,能上大学就是获得一次学习的机会,让谁上都是一种幸运,至于这个制度好不好那不是学生的事。我有几个同学就是抓到了这个机会,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后来都成了大教授、大专家,这是他们的造化,我也挺佩服他们的。但我也有个同学得到了这种机会却不会用,学了几年后还是一脑袋的浆糊,还是回到厂里当一个普通的工人。我也不是看不起工人,只是觉得他本应该更有作为。即使当个工人,也要当得堂堂正正,甚至轰轰烈烈。我的同学大多数是插队回来当工人的,但不少人后来就当上了经理、主任、厂长,成了企业的领导骨干;还有的人成了艺术家或者作家、编辑、记者什么的,照样都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所以我认为,读书是个好机会,人人都想读,至于能不能读好,那是你个人的能力问题;但让不让你读书,有没有一个公平的机会,那就是社会的问题了。于是我就想到了九品中正制,并没有其它的什么意思。

没经过那个时代的人,就不可能知道文革中那些荒唐事。我想毛主席提出推荐工农兵上大学的时候,肯定没想到会搞成个九品中正制。他的本意是砸烂反动的教育路线,但他没想到砸烂了高考这个规矩,什么不讲规矩的事情就都出来了。包括我们后来讲的不正之风的问题,都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堂而皇之地蔓延开来的。那个时候的推荐权一般掌握在县和公社两级领导的手里,所谓的贫下中农推荐只是走个形式而已。每年分到公社的指标大约有三四个,但该轮到哪个领导干部的子女上都是内定好的,这几乎是公开的秘密。而且每年录取的结果都和事先的传说基本一样,只是录取到什么学校,是中专、大专还是本科,那是要按照父辈的职务大小来确定。偶尔也会杀出匹黑马,就是某某人的父亲刚刚解放了,要求落实政策,所以不得不安排。当然来头还要大,至少是省市一级的,否则下面也不会买你的账。还有一种是大专院校带名额、戴帽子下来的,你不办不行。这样的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让一大批不相干的、没门路的人都死了这条心,呆在一旁看看热闹就行了。

说到推荐,毕竟还有个程序,所以就需要有陪考的,而且陪考的人也要有几个条件,一是政治上可靠,不会回来乱讲乱说;二是基础要好,关键时刻要能发挥作用;三是要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和见荣誉就让的精神。别的地方的情况我不敢说,但我们公社的事情我是一清二楚的。一个曾经陪考过的同学回来后说,真正是长见识了。问及缘由,他苦笑着说,原来还以为可以去表现一下,结果监考老师首先带领全体考生学习毛主席语录,要大公无私,要批判知识私有论,要互相帮助。他是任务也很明确,就是帮同桌的你取得好的成绩。于是他的满腔热情一下子就被浇灭了。类似我讲的那种给你机会也不会用的人,我们那里也有。是个县里领导的亲属,真正是连ABCD都搞不清,但最后还是勇敢地考上了。据说毕业后就不了了之了,反正已经混到了一个国家干部的头衔。

我那时就属于死了心的那一批人,闲暇时就学学英语,读读文章,也是一种情趣。有一天夜里雷电交加,大雨如注。一想到明天可能就不用下田了,我竟高兴得睡不着觉,于是起来写了一篇小说。说是在雷电交加之时,我的真魂已经出窍,一路来到南天门,经太上老君引见到玉帝殿前。玉帝说日日见我灯下苦读,精通西语,甚为欣慰,还问我可想留在天庭干些什么。这时在一旁的张天师上奏道,微臣道陵略知,他所学之西语是人间西方之英语,而不是佛界西方之梵语,两者大不相同也,还望陛下三思。于是玉帝怏怏地说了几句修炼未果,甚为可惜之类的话,便让太上老君送我回去了。临别时,太上老君对我说:你在天庭本无根基,只能死了这条心吧。但我可授你一诀,以保你在人间的平安,快快附耳过来。因为是附耳之言,我听得真真切切。此言乃是:读书本无用,关系才神通。太上老君见我不解,便坦诚相见道,莫说是在凡间,就是在我们天庭,有几个做官的是考进来的,还不全是靠拜师傅、托关系、走后门推荐上来的,所以各路大仙的香火才那么盛,就连玉帝都有点嫉妒,但也奈何不得他们。天机不可泄露,你就好自为之吧。说完就一把将我推下了天界。一梦醒来后,我就成了大彻大悟之人,云云。

写这个故事实际上就是一种影射,影射当时的推荐制度。这种困惑一直到小平同志后来说了一句话,恢复高考,我们才得以摆脱,并积极地投身到这一实践之中,九品中正制也就寿终正寝了。

 

做家长的要敢于说不

现在家长们可谓烦不胜烦,烦什么呢?最烦的就是小孩子学习上的事。一谈到这个问题,每个家长都有说不完的苦恼。前不久看到报纸上介绍过一个家长关起门来自己教育孩子,竟然也顺利地培养出了一个小神童。我在这里不是鼓吹这种教育方式,但我觉得他有一点是值我们学习的,就是要敢于对一些现象说不。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培养女儿的体会,谈几点要敢于说不的事情。

一是要敢于对择校说不。我们家的学区小学并不好,原来是民办的。当时不少邻居都在忙转学,我也动过这个念头。但教育局的一位朋友提醒我说,现在学校只认钱,说不定过几天就叫你孩子把户口本带去,不是本学区的又要交什么钱,会把孩子搞得灰溜溜的。我是学过教育心理学的,心想对啊。干嘛要让孩子去受那个气呢,不就是上个小学吗?于是我就放弃了转学的念头。结果孩子在学校里很顺利,还是区里的三好生,老师都把她当成了个宝。

二是要敢于对奥数说不。其实奥数班在八十年代就已经很热闹了,都是一些大学的老师瞎搞起来的,还在小学大力推广,学了几堂课后就叫你参加提高班。我也曾经为孩子报过名,但看到那些教材后,就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感到这简直就是在摧残儿童。我对女儿说,我不指望你以后当什么数学家,所以也不想花这个冤枉钱,我们把该学的东西学好就行了。我女儿后来就没再去碰那个奥数班,到了毕业时,照样考上了学区内最好的中学。

三是要敢于对家教说不。从女儿上学时起,我就下决心不请家教。我想我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当真不就能当个小学教师吗?所以小学阶段就这么混过来了。到了中学后,数理化比较难了,但我还是坚持不请家教,中考时女儿照样考取了南京最好的南师附中。到了高考前,女儿说班上的同学都有家教,不少人还补了好几门课呢。于是我就请来了南大的一位女研究生,我对她说,我请你来不是给我女儿补功课的,而是补心理课的,你就讲讲你是怎么从农村一路杀过来的经历就行了。这一招果然见效,女儿的心理很快就调节好了。

四是要敢于对盲目的留学说不。女儿上大四时流露过想出国读研的念头,我赶紧说你就死了这条心吧,老爸没这个钱。女儿说我可以挣奖学金啊,我说没把握的事我们不干。再说你学的是管理,我看连国内的研究生都不要读。现在研究生一年招30多万,比我们当年高考录取的人都多,今后找工作难呢,千万别去凑这个热闹。后来女儿就在北京工作了,在工作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已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我说了这么多,好像成绩都是我的,自然是带有许多自我吹嘘的成份,其实女儿的成长主要还是靠老师的教育和她自己的努力。现在女儿在北京已经有了小家庭,也做妈妈了,但她对我这个老爸还是很尊重的。有时候在电话中和她妈妈说了一些家常话后会突然问一声,我爸呢?叫我爸接电话。那估计是有什么事请要征求我的意见了,因为这个家里只有我经常会说不。


孙尔台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36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