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谈否定问题 作者:余 杰


 

四谈否定问题

一、“否定”的两个关键点

2013年的1月5日习总书记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两个不能否定”由此诞生。这一命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各种意见都有,是件好事情。至少在今天,一个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不是像“文革”期间的“最高指示”那样,容不得半点不同声音。

有人认为,这个命题是“直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党执政根基的巩固、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凝聚统一等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入认识其重大意义。”可见这“两个不能否定”的重要性。

否定这个词不能笼统用,事物的发展必须要有所否定才能前进。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核心是两个问题:第一、是如何评定毛泽东这个人物(后30年包括邓小平)。第二、关键是不能否定共产党的领导。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问题的产生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和环境的。尤其是在当今公信力急剧下降的时候,整个国家出现的信任危机,必然会在这些事情上掀起风波。总书记亲自出面来讲述这些问题,可见事态的严重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里包含着怎样看待我们在前30年和后30年所走过的道路?如何看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怎么来评价毛泽东,究竟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有严重错误的人?还有就是怎么看苏联解体,诸如什么“没有男儿”之说?等等。

这使我想起了毛泽东去世以后出现的“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际上当时提出这个论点,无非是为了维系自己的权利、统治。因为毛泽东去世以后,指点了接班人。当新任最高首长遇到“危机”的时候,不得不从“祖宗”那里寻找救命稻草。“凡是”了,你还能说什么呢?就是为了维护当年接班人的执政利益。只是其一。第二就是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碍,人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文革”结束了,大批人平反了,这还能说明发动者的正确?凭什么说凡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就必须坚持?那么,毛泽东说了,文革要七八年来一次,要不要再来呢?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两个凡是”都站不住脚了。最终被抛弃了。道理很简单,这些口号的提出它的出发点是有问题的。

那么现在的两个不能否定又是什么呢?总不会是被钦点的接班人登基以后的惶惶不可终日的需要;要不就是为了摆平左右观点(派别)的一个新观点。这也不能否定,那也不许否定,搞的对与错,正义与邪恶,是与非都无法区分了。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尤其是自1978年的三中全会以后,人民有了再一次被解放的感觉。中国大地上根本不存在要否定共产党的领导的力量。即使有,也只是蚍蜉撼树而已。那么,提出否定之说是不是有点大惊小怪、小题大做呢?

否定,两个关键点:

第一,没有人会(敢)否定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明明是错的东西,本该否定的东西还是要“一事一议”地否定。

讨论否定问题,千万不要忘记一句老话:实事求是。

这四个字到了关键时刻,总会因为某种无法说出的原因不兑现了。

否定什么,最需要的还是实事求是。


二、如何评介毛泽东,关键是否定他的错误

造成今日还要对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进行评介,这是历史虚无主义造成的。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时代,一个重要的失误就是对于毛泽东的评介。尤其是对于毛泽东时代所发生的10年“文革”这段历史的深入揭示。现在的年青人还有多少人对于这段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黑暗之一的历史有所知晓?掩饰、掩盖、避重就轻、甚至闭口不谈。不仅自己不谈,而且也不许大家议论。这种掩耳盗铃式的做法助长了翻案“文革”的歪风盛行,助长了是非不分、扭曲历史之风的经久不衰。

一个政党就像一个人一样,没有错误是绝对不可能的。犯了错误,付了学费,是要有回报的。这个回报就是牢记历史,吸取教训,不再重犯。但是,对于错误都不愿多讲,而是在一种遮遮盖盖中生怕影响“伟、光、正”的形象,结果是适得其反。像原重庆的领导人就是再次捡起历史的垃圾,企图重演过去历史荒诞剧,达到自己隐藏着的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人是一定会再次举起毛这面旗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对于毛泽东的错误部分,我们没有很好地进行过清算。那些是要坚持的,那些是必须扬弃的。不分青红皂白地一味只讲高举,其真实的动机和目的是在令人生疑。

自从毛泽东去世以后,我们失去了几个关键时刻——

1978年的《决议》,据现在披露的情况看,与会者对于毛的评论各不相同。由于担心被否定,就出现了“向前看”的“拟粗不拟细”、“七分成绩、三分错误”、文革是毛“被利用”了等等。由此错失了一次对于这位领导人准确的评论机会。

八十年代,思想解放的高度是至今难以逾越的。人民从封闭走向了开放,再也不迷信“最高指示”了。出现了一批观点鲜明的评论毛的文章等等。可惜,好景不长。一场认为发动的清楚“精神污染”运动,虽然只有28天,但影响极坏。又一次失去了对于毛的准确评论。最终的结果是1989年的那场风波。

风波之后,一场歌颂和怀念之风在中国大地上兴起。毛的像片又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在警惕“和平演变”的旗帜下,改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停滞。要不是邓小平无奈地以“南巡讲话”来推进改革,中国历史的进程会发生逆转。至于对毛的评论,已经是“题外话”了。

这以后,凡是毛的诞生日,领导人必定会集体去参拜一下纪念堂。对于毛的思想,在官方文件和讲话中经常会提及,但只是一种象征性的口号而已。在这样的纪念日里,不会对这位还在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物作出准确的评价。一切停留在1978年的《决议》之中。谁也不会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一次次地丧失时机,一次次地回避、躲避,一次次地装聋作哑,核心问题还是有个告白:否定了毛,那么这个党的历史怎么办?

其实这样的担心真的是多余的。

就像否定了斯大林,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依旧是人民心目中一场伟大的卫国战争!揭露了他的错误甚至是罪行,并没有抹杀前苏联人民对于世界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坚决否定了王明,否定了高岗(至今还有争议)是不是就是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呢?否定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绝对不是否定整个毛泽东思想。

记住:人民是历史的主角!

连毛泽东都讲人民是历史真正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被自己的兴败荣辱都寄托在一个人身上,隐藏起真相,只是自欺欺人而已。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是一个人的历史。现代史上一个政党能够自我否定毛泽东发动的“文革”,定性为是一场浩劫,唯有中国共产党。(其他一些政党不是“文革”的始作俑者,在政治舞台上只是“陪衬”)自我纠错一直是一个得意之作,但没有真正找出错的原因以及谁对此承担责任,这样的纠错只是一种表象。

实事求是,四个字讲了多少年了。现在感觉到要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确实很难很难。例如毛在这场浩劫中是不是被林彪和四人帮“利用”了,究竟是谁利用了谁,恐怕稍有头脑的人都会明白。如此掩饰的结果将会成为历史的笑柄。不否定“文革”,怎么来解释今天的改革呢?不敢实事求是地讲出真相,说明内心存有胆怯。

害怕什么?否定一个人(当然是伟大人物)的错误,会影响现今的历史进程?会否定一个政党的历史?会引起人民的“造反”?会抹黑中国的社会主义?都不会,只会推进历史的进程,提高人民的觉悟,使一个真正为人民的政党形象更加高大完美。

何乐而不为呢?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缔造者、第一任领袖,从这个角度来说,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如果动摇了,那么今天中国共产党就有被动摇的可能性。这是问题的关键!

中国一定会继续前进的。有了这笔丰富的历史遗产,认真总结,永远不忘,只有好处。毛泽东是一位绕不过的历史人物,现在的评介争议越大,撕裂就越深。无论是政治上的成熟还是经济实力的厚实,现在展开对于这个人物的点评,是时候了。


三、如何看待前30年,核心是如何承认错误

表明几个观点——

第一,对两个30年不是相互否定的问题,而是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一分为二。

第二、两个30年的共同点都是在探索中国的发展道路。

第三、前30年探索中走了不少弯路,基本上是失败的。但这30年是有成绩的,而且成绩不小。

第四、后30年的探索基本上是成功的,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不等于说这30年就没有失误,有些失误还是很严重的。

鉴于以上四点,我感到核心的问题还是一个对毛泽东的评价。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在能不能否定中,必须要实事求是。对于毛泽东,有其正确的一面,取得辉煌成绩的一面,但不是一贯正确。毛泽东的有些错误也是严重的。(讲错误还是比较客气了一些)

我们可以例举许许多多在前3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绩。在这些成绩里有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领导的功劳。但真正创造这些功绩的是人民。假如在探索的道路上少一些错误,我们的国家或许会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强大。后三十年整个中国加快了发展的进程,在一定意义上是吸取了前三十年的经验和教训。这些教训有的是惨痛的。

在1949年建国到毛泽东去世的27年里,在我们的记忆中至少有这样几件事情难以理解——

三年大饥荒到底饿死多少人?新版党史中说2000万,有人说3500万。这些数字都是以千万计算的,多少的争议一直不断。多少只是一个罪责大小的问题而已。那么多人是在没有战争的情况下活活饿死的,谁之罪?有个人,有集体,这些都是要上书的!那么毛泽东作为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的责任是什么?这个需要回答,需要否定!

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作为始作俑者的责任是什么呢?对于这场浩劫,人们较多的是引用了叶剑英同志在1978年11月中央工作会议上说的:文化大革命中,1000万人死亡,1亿人受冲击,8000亿元经济损失。

从1949年开始后大大小小、持续不断的运动中损失了多少、死了多少人?

前人民出版社社长韦君宜在《思痛录》中说:“所有这些老的、中的、少的,所受的一切委屈,都归之于‘四人帮’,这够了吗?我看是还不够。”(102页)

这个问题就像“文革”究竟是谁利用了谁一样,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又要装聋作哑。

核心问题还是前30年取得的成就归功于谁?是人民,还是某一个个人?创造历史的是谁,这个问题讲了多年,一到了关键时刻就会变得很深奥、很复杂。纠结来纠结去,就是不愿公开真相,就是不愿承认错误,就是不肯向人民道歉!


四,该否定的必须否定

“不能否定前30年”,这句话没有说完整。

第一,该否定的还是要否定。第二,不是全盘否定。第三,否定错误,肯定成绩。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邓小平,他们的功绩都是与共产党紧密相联的。是一个政党的一种行为。

很长时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一种很坏的封建意识里。例如在“文革”期间的中央文件和讲话里都是这样排列的:“毛主席、党中央”、“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等等,把领袖置于政党之上。到了现在依旧是“以某某为……”,有“核心”之说,也有“总书记”一说。当然,在实质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本质上似乎没有很大的改观。既然是如此,我们更不应该把领袖人物都看成是一个人。这一个人实际上是表明了党的水平。

在当今时代与毛泽东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以后,不可能再回到毛泽东的想法、做法上去了。所以对于毛泽东以及前30年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该肯定的肯定,该否定的否定。不是什么不能否定!

应当说前30年与后30年时一种承续关系,不可分割。但同时也是一种否定之否定的关系。后30年的中国主要是在进行改革开放,与世界接轨。这本身就是前30年的否定。马克思在《道德化的批评和批评化的道德》中说过:“任何领域的发展不可能不否定自己从前的存在形式。”

举例说,如果不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治国方针,怎么会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不否定僵死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机制,如何来建立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呢?不否定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难道我们还要七八年来一次“文攻武卫”的狂潮?不把所谓的“句句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的封建意识教条理论抛进历史的垃圾堆里,我们能够取得今天思想解放的开放吗?“一言堂”和“舆论一律”的清规戒律不否定,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和民主的新鲜空气能形成吗?

还有许多许多。

否定是发展的必要环节,没有否定,就没有发展,没有进步。辩证法从来不害怕否定,讳言否定。

从我们的切身感受来说,没有否定是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很简单的道理,改革开放是在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基础上开始启动的,是在总结前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展的。当时大家齐心协力的就是要“拨乱反正”。拨乱,是否定;反正,是在否定的基础上前进。拨乱反正是一种否定,这是历史的事实!准确的解释应该为“不能全盘否定前30年”。注意,是“全盘”。不全盘否定前30年,并不是说30年的事情包括文化大革命都不能否定,而要看从什么意义上来说否定。并不是否定一切才叫否定。

至于说到“两个30年不能够相互否定”,焦点是在于“不能够否定前30年”。对此,正确的态度是不全部否定,应当否定的还是要否定。

                                                                        2014-02-13


余 杰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1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