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阙之旅】:梓潼贾公阙
作者:banjin
|
|||||
【汉阙之旅】: 梓潼贾公阙 离了绵阳就不再走高速公路而是沿着G108国道奔梓潼,这一线有丰富的三国遗存和故事,很值得细细地品玩。但我因忧心于时间是否足够寻找汉阙心切放马直奔梓潼而去。 没想到的是第一座“贾公阙”正应了那句: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它就静静地矗立在老G108线即将跨过老潼江大桥进入梓潼的路边隔离带上。车滑过它们的时候我还没反应过来,直到冲过路口才急刹车靠边跑回来查看,直到看到了那块无字的文保碑才确认就是它,贾公阙! 百度地图又一次令人信服地标识了贾公阙,虽然位置稍有差池,但是。。。但是什么?地图标识的位置不准确能用么?总比没有标识好么,这叫误差,在周边转转就找到了,呵哈哈哈! 路边的贾公阙那位1914年考察过蜀地汉阙的法国人维克多·色伽蓝(也译作维克多·谢阁蓝,是位诗人,四十一岁去世,早夭是诗人的通病?)曾经考察过贾公阙,并留有最早的影像资料。
这是1914年5月20日(至今已经整100年啦)的贾公阙,当时双阙阙体已有1.37米沉入地表之下,地表之上残高为右阙1.55米,左阙1.80米。看看它的布局,仍是背山(长卿山)面水(潼江)好风水。
1914年拍摄的右阙
1914年拍摄的左阙 可以看出它的建筑形制与平阳府君阙相似,是由多块巨石垒筑的双子母阙,只是因为风化坍颓严重不像平阳府君阙那样伟岸雄奇。不过看它采用的石料体量似乎原来的规模还要大于平阳府君阙也未可知?
这面是现在从潼江方向看过去,似乎应该以此来和1914年色伽蓝的照片来对应? 其实呢,1996年贾公阙曾经因为扩建G108国道有过“动迁”这种原本是巨石垒起没有粘合剂的建筑大规模移迁是否能复原的那么准确,是值得商榷的。 现在的贾公阙已经辅以水泥粘合,并且在脚下砌了香炉,看起来初一十五还有香火,凸显国人的信仰也真是杂乱的可以,不过好歹没像平阳府君阙开凿佛龛。左阙脚下也是砌有香炉。 回到家里在网上搜寻资料,才得知贾公阙虽然风化严重,至今却仍残存着“蜀”“中”和“公”几个隶书铭文,博主野娃考察时曾经拍过照片,我自惭行前未好好做功课,在此借用一下野娃的照片并表示谢意。 具体细节见野娃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6df4e30100wcag.html]
鲁迅一九一六年五月十四日日记说去逛琉璃厂“往富华阁买冯焕、李业、杨发、贾夜宇阙各一枚,三元;”有人说这个贾夜宇(雨)就是贾公阙的主人,网上能搜到贾公阙铭文的拓片,其后似乎还有跋,不知鲁迅先生花三块大洋买四幅拓片之一的贾夜宇阙拓片是这一幅不?拓片与野娃拍摄的照片对照似乎不很贴切,例如照片中残存的“公”字之下似乎没有拓片上“之”字的位置,“中”下面也写不下“书”字,但这恰恰旁证了,阙石是有较大破损的,这块巨石的下半部已经断裂丢失,移动后贾公阙每块巨石排列顺序和整体外观的样子很可能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维克多·色伽蓝所看到的样子了。 根据野娃的描述,这残存的铭文是刻于右阙母阙里侧面而非阙的正面,就是在下所拍照片中白色路灯杆紧靠的那面。镌刻在这个位置似乎这也不该是贾公阙原铭文?从“蜀”中书令的称谓看铭文也不像是建阙时镌刻更像是后人所为。 据资料记述完整铭文是“蜀中书令贾公之阙”八字。有汉一代至阙不再流行的晋代,四川这块地方有三个小政权可能被称为“蜀”,它们是王莽后期的公孙述;三国的刘备;晋的李雄,我觉得似乎蜀汉更可能些,因为另两家都自称“成”。 网上查到贾公阙主人有多种说法,除了贾夜宇之外,一说是邓芝阙,《梓潼县志》记:“蜀汉邓芝阙,在县西南五里,有二阙。”所记方位、距离于贾公阙相符合。一说为李业阙,贾公阙位于石马坝,于李业阙最早所处的位置也是相符合的,但到底阙主何人至今未有定论。 贾公阙被当地的老百姓称为“书箱石”,绵阳平阳府君阙似乎也有这个“外号”,那是因为垒阙的那一块块方整的巨石像旧时的书箱。古金牛道沿途和雅安附近的阙似乎都是这种巨石垒筑阙体的建筑形式,而川东渠县的那些阙的阙体多数是一块独石构成,也使得它们体量远没有前者那么伟岸雄奇。 “书箱石”伴着一系列的传说,都是某前人担书箱过此,因歇脚书箱化为巨石,主人公有文昌帝君张亚子、张飞、张飞的儿子张苞。就个人喜好我喜欢有喜感的张飞:张飞镇守巴西,常为没文化犯愁,跑到成都向诸葛亮借书。诸葛亮喜出望外,挑选两箱书叫张飞快快挑回阆中。天儿热书沉,走到梓潼,实在挑不动了,就扔了俩书箱在路边。后来,两只书箱变成了两堆石头。 找到了贾公阙,李业阙就不远了,资料说贾公阙距梓潼城1000米,李业阙500米,那还等什么,乘胜追击李业阙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