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不止生存着人类——读郭雪波的《母狼》
作者:震亚
|
|||||
天底下,不止生存着人类 ——读郭雪波的《母狼》 关于羊和狼,似乎从来不缺故事。 果然,羊年伊始,围绕狼的一场论战,已在各种传媒上展开了。 这场论战的起因,当然是因为目前正在热播的电影《狼图腾》(根据姜戎的同名小说改编)。 其实,关于狼,以及由此而来的所谓“狼图腾”,早在2004年小说出版之际就已经开始了。而且,近一二十年间,以狼等动物为题材、为主角的小说屡见不鲜。 所以,我们不妨多找几部作品来看,看看不同作家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呈现的狼是一种怎样的形象,以及在这形象塑造的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理念与立意。比如,对《狼图腾》提出批评意见的作家郭雪波所写的一系列作品。 郭雪波(1948—),蒙古族,出生于内蒙古库伦旗。从小跟随说书艺人的父亲,走村串乡,背着酒壶和胡琴,走遍科尔沁的南部草原沙地。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著有长篇小说《火宅》《锡林河女神》《大漠狼孩》,中短篇小说集《沙狼》《沙狐》等二百多万字的作品。其中,中篇小说《大漠魂》曾获台湾第18届“联合报文学奖”。 与其他作家比较,郭雪波的取材较为独特——他对大自然的一切,尤其是动物,都格外关注。出于成见,在以往其他作家的作品中,狼,往往与凶残画等号。但在短篇小说《母狼》(见长江文艺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1998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中,那只被人类夺去了三个狼崽的母狼却有着“处于哺乳期的涨奶女人”同样的痛苦。甚至,因这痛苦,“使它改变最初的血性复仇的本意”,而从人类那里抢回“一个自己能哺乳的娃儿”。虽然,“爱抚方式与人两样”,但对幼子的无比关爱,与人并无差异。显然,作者的立意是明确的:提醒人类,在我们这个地球上,“不止生存着人类这单一物种”,那种凌驾于万物之上的思想,理应去除。 这一见解是极可贵的。而小说的成功在于,作者的这一思想是融铸在作品的全部情节中,借一个又一个场景描写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 比如,在人娃彪子被抢的七天之后,人们意外地看到:在绯红的晨霞中,母狼“安详而立,而在它后腿前肚脐下跪蹲着一个两条腿的人娃,正仰着头吸吮母狼的奶!那母狼则微闭双眼,神态慈柔,无比的满足和惬意,任由那个娃贪婪地轮着吮吸三只奶头,一动不动。”又如结尾,为救落水的人娃,母狼跃入了冰窟窿中。于是,第二天早上,冰河上呈现奇景:“水晶般透明的冰层下,上仰贴着两张脸,一个是母狼的毛茸茸长脸,一个是山龙儿子彪子的小圆脸,都紧紧贴着冰层冻死后固定在那儿了。好似活标本。”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能不感动吗? 当然,小说也写到了人娃的母亲腊月:为了救回儿子,她不顾死活地与母狼搏斗,“遍体是伤,血肉模糊,大腿露出耷拉的肉块,脸和脖子被抓得血迹斑斑”;因为最终还是失去了儿子,她“号啕大哭”,直至精神失常。毫无疑问,对于腊月的痛楚与不幸,我们都会给予理解和同情的。那么对于狼呢?我相信,读了这篇小说后,大部分读者也会赞同作者的看法:“母爱哟。人类的母爱。狼类的母爱呢,也如此差不多吧,同样是雌性哺乳生命体,丧子也会同样发疯。”其实,岂止是狼呢?我们对于自然界中的许多生物都缺乏应有的了解,从而产生隔膜、误解,甚至毁灭之。且不说世间万物都有其生存的道理,即使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我们不是也必须抱着善意去了解它们吗!在此基础上,方能与自然界的万物和谐共处。 2015-02-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