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文字,这代人的苦难就没被埋没 作者:胡发云


 

留下文字,这代人的苦难就没被埋没

按:在知青回忆录《流失的记忆》座谈会上的发言,长江商报摘录了一小段,订正几个字,贴在下面。本地媒体,据说常有关于我的“打招呼”,此媒沾了商字,空间大一点。正巧前几日友人来电,说本地某高校立项研究本地作家,名单有我,批下来后,我没了。我说多年如此。心想也好,万一里面有几条带鱼,弄得不腥不臭。

对于历史,应该是有多种维度,有官史也有民史。我一直不相信官史,它不可能告诉你完全的历史真相,我们看到的很多历史,哪怕是局部的细节的真实,放到真正的历史大背景下,也不是真实的。当我们接触到更多的史料时,历史的真实面目就会一点点呈现。

我以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过,我们的历史是没有人的历史。我们的人是没有历史的人。而一个当代人,如果没有历史的话,是可疑的。而我们必须对这种可疑保持高度警惕。现在不少官员,如果从年龄来看,从50多岁到70多岁,他们基本经历了红色中国的主要历史阶段。但是他们在各个阶段做过什么,我们看不到,只能看到一个个非常枯燥的履历,而其真实的思想、人生状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是不了解的。相反,在国外,一个政客要想当总统、首相等,他几十年的个人历史就要被各种媒体和知情人翻得底朝天。别人在这种基础上看待这个领导人合不合适他的职位。

历史还有另一种维度。在不同的历史意识形态话语控制下,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说,当年各省市州县都有先进知青代表,他们也有过自己知青史的叙述,有过到农村插队的演讲,他们如今是用什么方式讲述当年的生活?如果这种方式没有改变,还在延续,我们今天还把自己个人的经历当做真正的历史吗?

看到这本《流逝的记忆》,我想说,走到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写出我们的真历史了。我们在以个人的方式写史。而无数的个人史,像碎片一样,可以拼接出一幅更真实的历史长卷。书中,有很多人写到思念家乡的寂寞、惆怅、痛苦,这显然跟先进知青代表们表现的豪情万丈的叙述方式是不一样;写到自己偷鸡摸狗,思念女朋友,甚至绝望,显然和扎根农村一辈子、革命到底的决心不一样。

这代人几乎是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这个时代,而最后走到晚年的时候,自己要给历史一个交代,就是把自己真实的生活写出来、留下来。我自己也在努力写,不是为了发表和好评,而是希望让后人看到,这个作家说了点实话,他留下的东西是我们回望历史的宝贵资料。我们这代人的苦难,就没有被埋没。

                                                                  2014-10-24


胡发云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3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