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聚会还要唱“样板戏”吗?/告别“知青时代”
作者:劳作坊
|
|||||
老知青聚会还要唱“样板戏”吗? 近日,一友发我一邮件,是转帖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讲“样板戏”的前世今生,主旨是严厉批评“样板戏”公演之事,认为是“文革”未能彻底肃清的严重后果。“样板戏”公演有为“文革”张目之嫌。 呵,呵。很玄。乍一看,快要冒出冷汗了。但想一想,又不敢盲从此文观点。首先我想到老知青聚会,几乎无不唱上几曲,包括“样板戏”在内的“红歌”,一定是首选。这不仅仅是“玩一下青春年少时的那些想法”,还是一种人生价值观的宣示。这群人曾经共理想同命运,青春期的主流意识,早已植根于脑海深处,一旦唤醒集体记忆,势必不顾当下个人各异的思想状况生活习惯,而直奔趋同的内容。 再一想,一方面是到处可见的老年群众自发的广场、聚会歌咏“样板戏”或“红歌”;另一方面,有很多文化精英批评甚至批判包括“样板戏”与“红歌”的“文革”余韵,显然是当下社会意识存在裂层。两者的区分,千万不要用政治性语言区定性。我认为归结为个人的经历与感受所致为好。 相同的事情是,很多老知青谈“青春无悔”的说法,也颇受人质疑。犯的着吗?老知青谈“无悔”,是坚持自己青春期的价值观,并不虚假,对社会无害而有益。用得着某些精英挖苦否认吗?其实,老知青的更高价值还在于人生“无愧”。 社会有裂层,古今中外一致的。怎样处理?五花八门,怎么评价,只能远看,再过五十年看“文革”、看“老毛”,将更有趣。(我以为到那时,直接受害者或受益者都过世了,会忽略某一些,更突出某一些。届时,“红歌”与“老毛”,一定不会沉淀。) 我也想到:老知青坚持青春期的“无悔”与晚年回顾人生的“无愧”,两者结合起来,将是一代老知青传世的历史形象。 想了这么多,那就下次聚会时,再“玩一下青春年少时的那些想法”吧!唱一唱,何妨? 2015-01-07
告别“知青时代”———致老知青们 早晨起床之后,推开窗户,看到晴天才有的朝霞,想到现在是岁尾时刻,即将迎来新的一年,不免有一些小的激动。 旧的岁月终将要过去,新的岁月有些希望,还会有一些未知,知青退休一族在享受安逸与快意的同时,总有一些迷茫。特别是心思重的“族友”几乎每一天都会产生对往日的回想,检点自己在哪一些事情上是否有一些缺失?或者推想人生过程中的若干个“可能”。于是心思不减反而加重,加速脸皮纤维的叠连。殊不知往事休矣,徒念无益!这也不是知青退休一族特有的现象,大凡老年人缺乏自我调控能力,一定会给自己寻找一些不必要的烦恼,就是“自虐”或“苦忆”。 我们则要自勉与互励:一定要跳出老人“苦忆”的定律。怎样才能做到呢?关键是要把握住老年人自有的健康的价值理念。我略作思考,归纳出几条: 第一条,多向前看,明确今后的第一要务是什么。过去的岁月不可逆转,有值得回味、有助于晚年作甜蜜回忆的不妨记录下来(立体式的、文字图像录音皆可),自我欣赏、请人欣赏或传世皆可;有不如意的、甚或难堪的,大可忽略不计。向前看,则是要聚焦今后的目标,把关注自己与关注老伴作为第一要务,若有余力则去关注晚辈。 第二条,关注自己要不断调整方式方法,做事与思维都要灵活机动。说关注自己,不是要把自己与世隔绝,独来独往,恰恰相反,应当是有利于自己和老伴的事多做,不利之事不做或少做。视不同状况而论,身体状况好、天气好的、心情好的的时候,多出门走走,多与同类人多交流;想方设法创设一些新项目或坚持一些好项目,有利于身体健康包括心理健康。 第三条,对晚辈的关注要力所能及与适度,(包括物质上的照顾帮助付出与思想上的教育引导);切忌超出能力范围或无节制地“添砖加瓦”。 第四条,不给自己或老伴提“奋斗目标”。该退休与休养了,就要讲究修养,做凡人之事,不要自我加压,套责任加负担。谈凡人的晚年贡献,就是少生病,少吃药,多做有理有益之事,不做伤神添乱之事,不与能人伟人比肩靠拢。 以上各条想出来之后,告诸“族人”,除了请教之外,还是想与“族人”一同走向2015年,在心理上告别“知青时代”。 2015-01-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