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寻她千百度 作者:王安平


 

梦里寻她千百度

像做梦一样,国庆期间,挚友老孔和我携老伴一行四人回到了阔别36年的第二故乡。

36年来,我一次又一次的梦回故乡,一次又一次故地重游,一次又一次与乡亲们会晤,一次又一次梦见栖身的小屋、竹林间的小路、驻地下的桂花树、洗衣被的小溪、板栗树下的苕洞、还有那洒满汗水的自留地……

我始终放不下心中那份牵挂,始终忘不了那浓浓的乡情。毕竟,我曾经在那里生活了将近七年啊!

国庆节前夕,接到老孔的电话,建议我们两家人利用国庆长假返回第二故乡——天柱县白市镇探望乡亲们;寻找当年的足迹。老友的建议与我不谋而合,令我激动不已。离开白市36年,早就该回去看看了。

那些待我如亲人般的淳朴乡亲们还好吗?当年的独家村通电了吗?我的房东还好吗?半夜醒来,我曾经栖身的木楼、我的苕洞、自留地、火塘……反复出现在眼前,让我久久无法重新入眠。

天公不作美,雨一直下个不停。根据气象预报,长假期间前三天小雨,后四天阴转多云,我们约定10月3日出发。

10月2日,根据此前打听到的线索,我撑着雨伞到凯里五中附近寻找高宝银房东的儿子林泽垠,冥冥中似有神助,指引我径直来到林泽垠的小店前。得知我的来意,他找出电话本,使我如愿立即与大塘的退休医生林世进通了话。

世进和他的大哥世亮老师都是我当年的好朋友。知道我要回去,他非常高兴。

10月3日。老孔夫妇从贵阳出发,人还未到,世进的电话就打过来询问了,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让人心里暖暖的。

天雨路滑,老孔开车格外谨慎,我们一行四人于天黑前平安抵达天柱。

世进又一次来电话询问行程情况,我告诉他,明天一定按时到达。

10月4日。一早起来,宾馆外传来腰鼓声。出去一看,竟然是迎亲的队伍。呵呵,今天是个好日子!

车到白市,沿途除了新舟的祠堂、水井还有些印象外,别的几乎全变样了。特别是白市新街上两旁的楼房,虽不算气派,但与当年的吊脚楼比起来已经很了不起了。更令人兴奋的是,白市大桥早已通车,而白市到湖南的公路必经大塘。

车过大桥,公路转进山里。昔日的崎岖山路已不见踪影,两旁的植被完好无损。昔日独自顶风冒雨挑着大米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跋涉的情形仿佛又出现在眼前,让人感慨万千。

啊,久违了,兰溪山!久违了,大塘!

久违了,乡亲们!

我回家了!

世进在他诊所的路边迎接我们。我冲下车,两双久别重逢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世亮老师来了、泽森来了、世笔来了、历届的村支书来了,我们受到了乡亲们热情的接待,彼此急切地询问对方的近况。亲切熟悉的乡音让我再次感受到那浓浓的淳朴乡情。

遗憾的是,我们队的老人们全部走了。世黄哥砍柴时不幸遇难。就连比我小几岁的世枚也因病撒手人寰。

世事难料,物是人非。当年,乡亲们总是习惯在我们的姓氏前加上“老”字称呼我们,不管你是十八九岁的小伙子还是十六七岁的大姑娘,都是老王、老刘、老管地叫。如今当年的“老”王真的成了“老王”回来了,他们却悄悄地走了,让人悲从中来唏嘘不已。

可喜的是,乡亲们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变。粮食富足了,再不用就“干粮菜”喝稀饭;电通了,家家用上了电器。电磁炉的普及大大保护了山林,乡亲们再也不用花费大量时间和劳力上山砍柴。很多后代都搬到路边住进新修的砖房,再不受火灾的威胁。

世进用特地到几十里外的湖南朗江买来的大鲤鱼、不含任何添加剂(饲料)喂养的猪肉做了一桌丰盛的菜肴款待我们,并为自己不够高明的烹调技艺表示道歉。

“这是绝对的绿色食品!在城里是花钱也买不到的啊!”老孔一边答谢一边感叹道。而让我更加感动的,是那无价的深情厚谊。

席间,乡亲们频频敬酒,真诚欢迎远道回来的我们。

“当年我们条件有限,无法照顾你们……”“不不!”我赶紧打断世笔(高宝银他们的老房东)的道歉,举杯答道:“说句良心话,当年我们到大塘来分食乡亲们的口粮,扯稀了你们的秧。不过那不是我们的错,更不是你们的错!感谢乡亲们在那么困难的日子里接纳我们!我代表知青敬大塘的父老乡亲一杯,祝乡亲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日子越过越红火!”“也祝你们身体健康!常回家来看看!”世笔说。

现任支书赶来紧紧握住我的手:“你们是老革命,今天不走了,下午我安排!你们多看看,多转转,看看家乡的变化。”“谢谢!谢谢!下次一定来!回去后我一定联络大塘的其他知青,大家一起回来探亲!”饭后,我们在乡亲们的陪同下故地重游。老天仿佛也被乡亲们的真情感动,风停雨住,大山也张开博大的臂膀迎接游子归来。

当年的油榨房已不复存在,原址上杂草丛生。

世笔家的房子(高宝银等同学的知青点)基本保持原貌,记忆中珍藏的同窗之谊立刻呈现在眼前。

大塘小学现在已是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校舍早已焕然一新。站在当年宣传队的演出场地——篮球场,我和泽森不禁感慨万千,与会同中学的同学联欢的演出仿佛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

拐进小路,我们去探望桂花佬的媳妇甄银秀大嫂,不巧的是她外出不知去向。她居住的依然是原先的木屋,不过房子已经整体拆迁到原来驻地的山背后了。

穿过楠竹林间的小路,翻过山坡,我们前往知青点的原址。

昔日的房屋已杳无踪影,屋基已经变成菜地。然而我还是一眼认出了院旁的板栗树和树下石砌的台阶。

我认出了曾经栖身的房间的位置:

我认出了我的自留地:

认出了当年剥蛇时钉蛇的地方——枫木树。

路边的板栗树下,我居然找到了当年挖的苕洞!

在山下竹林间的小路,我指出了与五步蛇不期而遇的位置。

魂牵梦萦的桂花树下,我和乡亲们合影留念:

当年清洗衣物被子的小溪,我忍不住与溪水亲近一番。

返回的山道上,我对大家说起了当年夜晚沿着这条路摸黑上大队部参加宣传队排练的情形。

世进的诊所前,我终于等到了赶场归来的世韬哥——我们队当年的队长兼会计。我远远就迎了上去握住他的双手,他一时没认出我,只说面熟面熟。待我报出姓名,他连连叹息:“老了,老了,大家都老了。”谁说不是呢,当年的小知青已年过花甲,队长已是古稀之人。岁月不饶人,一点也不假啊!

我对众人谈起当年世韬哥的老母亲——金梅大娘对我的种种关照,想到老人已经驾鹤西去,不觉哽咽了,从不在人前流泪的我忍不住在乡亲们跟前泪流满面。

“走,到屋里去嗨。”(嗨,当地方言,玩耍的意思——笔者注)

因为时间太紧,更多的是害怕增加麻烦,我婉言谢绝:“下次再来,下次一定来看你。”

“何至是话呢?何至是话呢?(那怎么像话呢——笔者注)”

“保重!下次一定回来看你!”

为了看望银秀大嫂,泽森带我们驱车到湖南蒲稳乡场去找她,遗憾的是在茫茫人海中始终没能如愿。

分别的时候到了,我们和乡亲们紧紧握别。

再见了,乡亲们!再见了,大塘!

我还会回来看望大家的!

                                                              2011-10-9

 

相关精彩图片欣赏请移步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2b18f00101ao53.html


王安平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1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