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点睛】:法国进入“取代美国”的悲惨世界·固守言论自由边界也是有效反恐·三巨头缺席巴黎大游行背后……
作者:井民
|
|||||
【要闻点睛】: 法国进入“取代美国”的悲惨世界 9.11过去14个年头,双子塔不在记忆在,美国人没忘当年,因而组建国土防卫机构,提高防范意识,无恐必防,疑恐必查,有恐必反,哪怕为此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旅客的个人隐私、乃至派兵追杀到天涯海角,也在所不惜。巨大的人财物力投入,换来的效果是,除波士顿马拉松赛场被高压锅小搞一下外,过去近14年里,美国本土再也没有遭到恐袭。 可是国际恐怖势力并没有被美国剿灭,况且他们的繁殖能力特强。过去14年里,美国本土倒是安全了,别的地方却更危险了。频繁遭遇“三股势力”的暴恐袭击,让中国大陆的反恐情势越来紧张,美军撤离或将撤离的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恐怖分子丝毫没有曾受重创的痕迹,巴基斯坦、利比亚等国,恐怖分子似乎比以前更加猖狂。至于从来就是恐怖分子乐园的也门等地,则几乎是隔三差五就弄出个重大伤亡。譬如也在昨天,该国警察学院那起肉弹爆炸。 新出现的大趋势是,每每在若干重大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定距离的法国,竟然悄悄取代美国,成为恐怖分子袭击的首要目标。 而这恰与法国自身有关。若说是法国自己“争取”来的,残酷了些,但比较准确。 回想3年多前,利比亚闹内乱,法国在西方一帮多动嘴少动手的盟友中,超越英美,力盖德、加、澳、新、意,突然同昔日朋友卡扎菲翻脸,率先发动“奥德赛黎明”行动,派幻影2000空袭利政府军。虽说彼时法国人的骤然亢奋,自有一番理由,如地缘政治的传统影响,如曾经的殖民地情节,如距离战场更近更便利,如“地中海地区老大”的心理作祟,如自认诞生了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主流价值观等,反正那一回,法国盖了英国的气势,领了美国的风骚,压了德、加、澳、新、意等国的风头,做了回“国际反恐”的带头大哥。 其实,法国本应清楚,利比亚内乱,与英国何干?关美国何事?卡扎菲再讨厌,不也私下向美英示弱了么?洛克比空难,不也承认并道歉赔款了么?此时再去趟那团浑水,无异惹火烧身。见法国此时有意领军弹压,英美国赶紧顺着这递过来的梯子,下到隔岸观火的安全处。虽说后来英美等国均对卡扎菲的被杀有功,但直接的功劳属于利比亚叛军,间接的功劳归于发动空袭的法国人。 然这也遗留下一个待解的问题:就算卡扎菲犯下包括洛克比空难在内的若干罄竹难书罪行,但其毕竟是一国合法领导人,以如此方式置他于死地,与稍早在美军的支持下,得势的伊拉克反对派绞死萨达姆,性质无异。此等行为的后果必然是,西方在帮助了一帮人的同时,也就得罪了另一帮人。偏偏那里的人,历来就分成这一帮和那一帮。他们只是轮流成为西方的朋友,同时又轮流成为西方的敌人,永远不会固定角色。 尤其值得一提是,不管是法国帮助利比亚反对派干掉卡扎菲,还是美国帮助伊拉克反对派除掉萨达姆,其行为在“反恐”的光鲜旗帜下,也都是对伊斯兰世界内部的一帮人行支持,同时又对其另一帮人行压制。按上述道理,也都是在赢得一帮人的同时,得罪另一帮人。换言之,所谓“恐怖势力”的力量并没有因此被削弱,“恐怖活动”的频率并没有随之减少。因为内中那个令人无语亦无奈的道理是:在那个世界,谁是恐怖分子,谁是反恐力量,定义权虽然在西方嘴上游移,而永恒不变的,却是反西方、反异教、反干预的伊斯兰人。 如今想来很有意思的是,当年独战卡扎菲的法国,还责怪西方朋友“不给力”,射弹只是点到为止,配合只是意思意思,让自己拼得力不从心。哪晓得,那些朋友都是些老鬼,没有与法国同样的念想,咋可能有他们同样的步调?再说,也就充其量往前反推三四年,卡扎菲与萨科齐,亲密得还跟兄弟似的,利比亚与法兰西,密切得似比北约内部还紧实,谁知道你们咋就翻脸如翻书?更深层的考虑或许还在于,伊斯兰世界,这是个外人咋也闹不明白的巨大存在。该世界内部各方力量的沉浮升迁,永远也没能让外人闹个明白。 巧的是,萨科齐领军轰炸利比亚,继任者奥朗德也不甘示弱,派战机袭击了马里。相同处是,两被炸国都在非洲,都曾是法国殖民地。相异处是,萨科齐帮助的是利比亚反对派,奥朗德支持的是马里政府军。据说萨科齐的行动使自己威望大增,奥朗德依样学样,也想为自己挣得国际分。当然,最冠冕堂皇有理由,还都是“反恐”。据说马里是恐怖组织“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的大本营。不知是与不是。因为类似的国际恐怖组织,名头已经多到让人无法记住。 于是有法国高人早就看到,该国3年前在利比亚,及去年在马里的动作,倒是彰显了法国的“大国”地位,同时也提升了两位总统的国际影响力,可是由此换来的代价也十分沉重,那便是法国“有望”取代美国,成为国际恐怖组织的首要打击目标。“作为恐怖主义分子袭击的首要目标,美国可以休息一下了,现在法国才在那个位置。”此话可不是井民现在放的马后炮,早在去年,一位法国的高级安全官员就对《时代》周刊记者如是说。联想起该国昨天发生的事情,此话可谓精确命中靶心,好似当年派去利比亚的幻影2000。 具体说到昨天的事情,其实也跟法国自利比亚和马里得胜以来的自信心暴棚,以及麻痹大意直接有关。其实围绕此次袭击的提示性小动作,已经早就接二连三。有警察当街被割喉,有杂志被扔燃烧弹,有独狼驾车撞无辜市民,有多达3000人、占整个欧洲赴外参加恐怖组织者七成以上的本土恐怖分子,有各种公开的挑战和暗地的警告,但惜乎,整个国家还是觉得恐怖分子都是“说得凶,做得松”,或纸老虎一头。 最典型就是昨天的最大受害者《查理周刊》。即便早已被恐怖分子口头敲打和扔弹警告,依然自认所谓“言论自由”硬是神圣无比,甚至可凌驾于他人的信仰与情感之上。拿伊斯兰先知开涮,对伊斯兰信仰嘲讽,虽站在该杂志的角度,那不是污蔑更不是攻击,只是幽默与讽刺,且自己国家的领袖也常充当这类角色,但他们就没有想过,在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的地球上,民族自尊与宗教情感,往往有着最深刻的内在关联。冒犯别人的信仰,无异于蔑贱他人的尊严,更何况冒犯的目标是人家心中的神圣。再说因那先知的被涮,伊朗历届宗教领袖对作家拉什迪的追杀令,利比亚示威者对美国大使的行刑,前车之鉴可谓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查理周刊》们还是“一往无前”,这不是成心作死的节奏么?据说,此次凶手在施暴时,还高喊“我们为先知复仇了!”而倒在枪下的,就有该杂志的漫画家沙尔博、卡布等,亦可谓定点清除。 拙文结束前,看到人民网今日巴黎电,最新一期《查理周刊》所登漫画,其中一幅就是《法国仍然没有恐怖袭击》。画面上,一个背着枪的“圣战”战士说:“等着!一直到1月底都来得及祝贺新年……”而该画的作者,正是昨天被当场击毙的沙尔博。可怜沙尔博,他生前可能咋也不会想到,毕生最后一件作品,竟是献给自己的咒语。而自己一辈子追求的浪漫,竟在与毫不浪漫的对撞中,连同自己的生命一道,惨被彻底击毁。 估计自昨天起,法国就不得不效仿14年前的美国,大幅调整自己的国内和国际反恐政策。只是法国毕竟没有哪怕接近美国的综合国力,当他们亦如美国那样去做时,能做得下去、支撑得住,以及收得到同样的效果么?比方,他们能否率领或裹挟一帮西方盟友,像美国当年那样,浩浩荡荡杀向恐怖分子的老巢?或极其严密地守住自己的国门,盯住国民的通信,防住疑似的恐袭?若是,又会否冒犯他们一贯标榜的优于美国、甚至整个西方的价值观?再有,他们如何与占比远高于美英等国的伊斯兰教信仰者们和平相处?那几乎遭受灭顶之灾的《查理周刊》,还会否一如既往地保持“谁也可以拿来涮”的风格?…… 别忘了,法国还欠人家俄罗斯两艘“西北风”呢。总之,随后的日子,够生性浪漫的法国人理智一阵子了。因为料理遭受惨重损失的后事,需要的更多是理智。同时,也够法国人忙一阵子了,因为举国突然进入安全警戒级别的最高,闲是肯定不可能的。 2015-01-08
固守言论自由边界也是有效反恐 随着恐怖兄弟俩的被击毙,震惊世界的《查理周刊》事件,大致进入善后阶段。西方右翼势力得一口实,膨胀了久已潜伏的反伊声浪,法德等国都有铁杆“纯西方人”示威。左翼显然突遭重创,暂时不知该作何反应才是。政治家若法美等国总统,则于第一时间的谴责中,无不强调恐袭,是对“言论自由”类西方价值观、甚至“普世价值观”的挑战。中国等向来反恐标准纯一、道德立场持中的国度,一如既往强烈谴责恐怖分子,同时又秉持真理不怕重复的态度,再将宗教极端势力与特定宗教本身,理智而科学地做切割。 最值关注是,闹出如此惊天恐怖袭击后,凶手自称不惜以生命捍卫的那个宗教,整体又是啥反应?还好。今晨遍寻全球媒体,均见该宗教的主流,同样对《查理周刊》恐袭事件,持强烈地谴责,且态度鲜明,立场坚定。譬如昨天在孟加拉国召开的世界伊斯兰教大会,有专门的声明,谴责发生制造《查理周刊》事件的恐怖分子,同时强调,“暴力与激进主义是伊斯兰最大敌人”。参会的伊斯兰学者孟莫哈默指出,“伊斯兰教并不支持杀戮。即使是先知生前受到非信徒嘲讽,伊斯兰教受到讥讽,他也予以容忍,原谅对方。”因此制造恐袭的凶手,“根本不了解伊斯兰教教义”,其残杀画家和警察的行为,破坏了伊斯兰教的形象,亦使该教的传教变得更加困难。依这位理智的学者所见,发生在巴黎的恐怖袭击事件,即使对伊斯兰教本身,也是危害十足。 上述入情入理的反应和见解说明,伊斯兰教的主流与正宗,坚定地反对打着该教旗号的极端与恐怖行为。饱受惊吓的法国和世界人民,当多少能放宽心。毕竟,事发后高调“认领”幕后、并表扬凶手为“圣战英雄”的,只是“伊斯兰国”那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地球人逾七十亿,极个别或极少数,啥时节也总是有的么,不必奇怪。 由于事件的足够震惊,“最坏的事情是最好的新闻”的歪理,便再次得以证明。大量恐袭的细节,透出若干值得深思处。其中一最值关注处,便是此次《查理周刊》被袭,如果严格从手法上看,简单套用“滥杀无辜”一词,还真有些失真。凶手为“替先知报仇”,事先经过境内外严格训练,行凶时表现得如同训练有素的特种兵;进入《查理周刊》前找错了门,还打探准确后再进入;入门前偶遇女漫画家雷伊,虽说该女也属“侮辱先知”者,却在告知门禁密码后被放生;入门后面对吓得六神无主的女自由撰稿人樊松安慰道,“不要害怕,我们不杀女人”;进门见满屋的编辑和画家,并没有扣动AK47就一阵乱扫,而是呼喊欲杀之人的昵称或笔名才开火;即使在忽逃跑的路上与一位名叫迪迪埃的销售员狭路相逢,也向其声明“走吧,我不杀平民”,让迪迪埃误以为遇到的是法国特警。 上述细节表明,此次恐袭《查理周刊》,较之隔三差五发生在各地的事件,尤其是与那些专门在闹市搞“自杀式袭击”的恐袭,至少在目标、用意与手法的使用上,具有非常特殊的表现。其中最突出者便是,恐怖分子中也有顾忌“滥杀无辜”者,也有竭力让自己的恐怖行动具有尽可能的道德合理性者。尽管再是具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或借口,也不能改变他们行为的恐怖性质。毕竟即使按“以牙还牙”的俗理,人家漫画了你,你也还以人漫画就是,用子弹还以漫画,明显是反应过度。用结束人家的生命,来结束人家的漫画,更是标准的全人类都不会原谅的恐怖行为。 拙文将《查理周刊》的几位遇难画家和编辑划出“无辜”范畴,丝毫没有侮辱他们的意思。这是在就事论事。而就事论事的目的,是尽可能减少类似不幸的发生,即不给类似兄弟杀手的借口。注意到法美等西方国家首脑第一时间的表态,均称恐怖分子所攻击的,是神圣无比的“言论自由”;也注意到惨遭不幸的几位画家和编辑,此前一直不肯屈服于恐怖威胁,也是自认上述“自由”比自己的生命还值得珍惜。然而,如果他们这一立场真若那么坚定,且那么必须是只听他们的解释,那么,我们或许就得冷血地说出一个结论:这事还会再来,一如它曾经的多次。 这里说的是,在“言论自由”口号下,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抗议和警告,无论普通伊斯兰信徒而非只是少数极端分子有多么愤怒,也非要拿人家的先知来开玩笑不可,这种偏执和独断的“言论自由”。众所周知,玩笑通常只能在哥们儿内部相互开,前提还得是哥们儿之间能相互接受,从而使开出的玩笑得以成立,而不是走偏到侮辱或埋汰。即使在哥们儿内部,一旦有人不苟言笑,或心有不爽,往日能开的玩笑,此时也须得停止。这是常人都能明白的道理,知书达礼的西方人咋能有所不知?更何况,正像允许人有开玩笑的自由,也当允许人有不接受被玩笑的自由,在不接受者已经明白无误、接二连三地表达不悦、不爽甚至愤怒和警告后,还非要逮着别人继续开玩笑,彼时那执着的开玩笑者,是否也已经涉嫌失礼与失敬,涉嫌粗暴和粗鲁,以及涉嫌落后或野蛮? 必须专程说说伊斯兰教。全球信仰它的人,至少是法国人口的20倍以上。即使在法国,它的信众也是总人口的一成以上。在“全球化”这词尚未被创造出来之前,它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一种文化类型,早就已经全球化,全球57国被称伊斯兰国家,这是个什么概念?在该教的十数亿信众心中,先知的名字甚至连口头提及都必须避讳,而要是用来漫画,简直就好比是对他们的刻意羞辱。因为漫画须得变形,须得夸张,而变形与夸张,显然无法称得上尊敬。 譬如《查理周刊》,曾经让漫画中的伊斯兰先知赤身裸体。这在伊斯兰信众心里,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或许,辩护者会说,我不是不敬,只是幽默。那对不起,人家不接受你那幽默。就像朋友不接受你那玩笑,你就得停止再玩笑下去。或许,辩护者又会说,我不信你那教,所以我不敬。那就更是失礼也失理,且粗鲁和野蛮得无以复加。在这里,切莫拿什么“先进文明”来说事,一拿这东东来说事,说事者自觉不自觉,就站在了道德的高点上,就失去了对其它文明起码的尊重。 说白了,“言论自由”是有边界的自由,那边界就是言论的对象是否接受。现实是,拿人家的先知玩笑的“言论”,人家十数亿人不接受,极少数人很不接受,个别极端分子极其不接受。如此,个别极端分子也就获得走极端的坚实理由。事发后,美联社副总裁莱昂表示,不希望刊登涉嫌冒犯、挑衅、羞辱或亵渎宗教象征的言论或影像,因为那会在宗教或种族问题上触怒他人,激起仇恨。英国《金融时报》欧洲版总编辑巴伯在谴责暴行的同时,亦批评《查理周刊》漫画伊斯兰先知做法“愚蠢”。《纽约时报》、路透社、《华尔街日报》的网站,删除了涉嫌讽刺伊斯兰教先知的漫画。《费城问询者报》主编比尔·马里莫表示,以后不会再刊登任何有讽刺宗教意味的漫画。窃以为,如许来自西方社会的声音,是清醒的,也是理智的,还是真正文明的。如果认为这是“被吓坏”的反应,恰恰是对如斯理智和理性的贬损。 突然想到刚刚过去的《刺杀金正恩》风波。不错,在拿金正恩开涮的索尼影业那帮人看来,金是独裁者,是暴君,拿他开涮是正该的,且还是轻的。然而,在两千多万朝鲜人心中,金是伟大领袖,现世主神,拿他开涮,就是冒犯自己的尊严。因此如果索尼公司果真遭朝鲜黑客的攻击,与此次《查理周刊》的遭遇相比,也算是轻的。不知以美法等国为盛的一向口无遮拦的西方,平时那逮谁也敢开涮的“言论自由”,到底是文化中的嬉皮本质外露,还是真的不懂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人没这嗜好,抑或是真的是自觉不自觉,“文化优越”或“文明优越”心理变成了言论和行动。 惊闻遭重创的《查理周刊》下周将发行特刊,预计印量将从平时的6万,猛增到100万。现不知其内容属何,是否还保留对伊斯兰先知的玩笑。若是,个人觉得十分不智。因为如此挑战性的反应,必然引来更猛烈的挑战。而在一场仇恨加深与敌视升温的对决中,最大的受害者肯定是广大无辜、真正的无辜,而非少数几个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者。 2015-01-10
近日有个未上的头条也抢眼 巴黎不幸上了头条,别的地方纵是刻意,也无法与之争锋。这话无非是想说,假如没有巴黎两天三起恐袭,基辅、柏林以及莫斯科,多半会抢了过去三四天的头条。 将上述三个城市,或说三个国家首都联系起来的,消息披露时间是本月8号,发生时间可能与巴黎遭恐袭重合,涉事人和事却完全出乎意料:出访德国的乌克兰总理亚采纽克,在柏林接受德国ARD电视台采访时,石破天惊地说出这番话:МывсепрекраснопомнимонаступлениисоветскихвойскнаУкраинуиГерманию.Этогонужноизбежать.ИниукогонетправапереписыватьрезультатыВтороймировойвойны.ОднакогосподинПутин,российскийпрезидент,пытаетсяэтосделать.这段俄文引自俄罗斯RT电视台,面向全球多语种播报。以井民蹩脚的俄文水平,大致译为如下内容:“我们大家都还清楚地记得,苏联军队对乌克兰和德国的侵略。必须避免类似悲剧的重演。没有人有权更改二战的结果。但是,普京先生却企图这样做。” 知道二战是咋回事的人,恐怕没有敢认同亚采纽克的上述言论。德国总理默克尔当然对这段历史永志不忘,因此她惊闻此番献媚太过也太离谱的话,直接批判或当即纠正,有伤来宾的面子,不作任何回应,易被视为立场跑偏,不禁处境尴尬。于是有今日俄罗斯RT电视台的大幅标题:Из-завысказыванийЯценюкаоВтороймировойвойнеМеркельоказаласьвнеловкомположении.直译过来就是:“由于亚采纽克关于二战的言论,默克尔陷入尴尬的境地。” 默克尔的尴尬,可随亚采纽克的离去而消失。闻知那言的俄罗斯人,却根本无法保持淡定。因亚采纽克那话,等于一笔勾销当年苏军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甚至,还是明显的是非颠倒和黑白混淆。以至于亚采纽克后半段话中的普京在“更改二战的结果”,俄罗斯人也不及做出反应,就照着那话的前半段,直接照会德国外交部,要求澄清或说明。一帮俄罗斯高知和高官,在网络和纸媒上奋笔疾书,重温历史,维护正义,狂喷猛扁。 “亚采纽克的话,实质是直接支持纳粹德国,侮辱对为我们祖国和欧洲的解放而牺牲的人们。”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在推文中如是说。话罢,这位主席先生还愤愤不平地强调,在亚采纽克说出这样的话后,他的话就再也不能当真。 国际法专家亚历山大称,Большинствонемцев—аяихзнаюоченьхорошо—несчитают,чтововремяВтороймировойвойныГерманияобороняласьотсоветскихвойск.大意是,“大多数德国人——我知道他们非常好——不认为二战期间德国防御的是苏联军队。”这话有点语焉不详。是在夸他认为“非常好”的德国人自有正义感呢,还是在讽刺那些德国人是历史糊涂虫一条呢?抑或,是在借亚采纽克的逻辑,把当时也攻入德国的美英军队,拉入“侵略者行列”呢? 没见美英法中加澳等当年的同盟国出来表态。估计至少,美英法三国那态不好表。以当下他们和俄罗斯闹别扭论,直接站出来义正辞严地驳斥亚采纽克,感情上做不到。法国正忙于反恐,哪来闲心回应这档原本不值一驳的歪理。哪怕照亚采纽克的逻辑,法国当年也受美英军队的侵略。诺曼底登陆什么的。尤其是美国之于日本,若按亚采纽克的逻辑,也是标准的“侵略”。以今日德国早已不是当年德国,德国人彻底反省了罪行和改正了错误论,亚采纽克那番言论,在今天的地球上能够找到的知音,恐怕最大最铁是日本,最小最弱是澳大利亚。前者不须多说。后者是其现总理去年7月当众夸奖日军,称他们虽然袭击悉尼海港不对,但他们的士兵“技能和荣誉”高超,值得赞许。千万不要以为政治糊涂虫只存在于草根,庙堂之上也多的是。 中国外交部没做任何表态。估计是没人提问,也无直接相关。若有,中国绝对祭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回答,保证不会得罪任何当事人,同时又鲜明地表达自己一向站在真理和正义一边的立场。 幸好,亚采纽克说的那番话,直接与巴黎恐袭撞车。否则,这位时不时出语惊人的领袖,引起一股不算微弱的国际外交风波,那是肯定的。如上提及的那位俄国际法专家撰文称,亚采纽克的颠覆性言论,看似他个人政治见解与历史观念出岔,真正深沉的原因是乌克兰近年愈来愈严重的反苏情结。尽管苏联早已变“前”了,过去时的形动词“曾经的”或“先前的”修饰“苏联”,但出于各种复杂的民族及历史纠葛,在今天的乌克兰内部,这一情结确实正愈演愈烈。在这一情结助推下,仅仅是2014,乌境内过半的列宁塑像就被推倒,那可是前苏联的象征。至于乌克兰为何有这么深沉的“反苏情结”,专家没有挑明。估计即便要说个大致清楚,也得花上个三五万字,还不敢保证能否被述及的双方认可。 令俄罗斯人多少感到欣慰的,是亚采纽克离去前,有德国人叫他“法西斯分子!”这在俄罗斯人看来,分明是“非常好”的德国人,终于以民间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正确的历史观。该消息在今日俄媒上有披露,篇幅不长,拿来做文章似嫌料不够,但用来一解心头之气,还是管用的。毕竟以俄乌当下的血泊关系,直接要亚采纽克道歉,除非让克里米亚再次回乌。俄官方清楚得很,于是只向德方要解释。 也曾替亚采纽克设想过,假如俄罗斯人真的向他提出质疑,为何跑德国去用黑苏联来污俄罗斯?估计正因克里米亚丢失、乌东大乱而怒火中烧的亚采纽克,绝对马上用现实来注解历史,反问趁乌克兰内乱拿走克里米亚,与当年你们趁反法西斯,把乌克兰并入“大家庭”有啥两样?若是,恐怕俄罗斯要以理服人,而非以势压人,得少说花上好几天,也还未必令双方满意。 读这则被巴黎恐袭盖住的消息,意外得到个很有价值的收获:原以为,乌克兰加入欧盟或北约,不仅俄罗斯坚决反对,欧盟和北约也少见高调的赞成,主要是因乌克兰自身没准备好,以及欧盟和北约忌惮俄罗斯。错。还是直接用俄罗斯人的观点——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卢基扬诺夫——称,“那是因为欧洲人早就看出,乌克兰是一个非常麻烦的国家,其达到加入欧盟的标准,还需要做出超常的努力。”ВЕвропевсегдазнали:Украина-крайнепроблемнаястрана,которойнужнытитаническиеусилия,чтобывыполнитькритериичленства.这位主席认为,这是乌克兰的宿命,或命定。至于上述两个通常的理由,乌克兰没有准备好,欧洲忌惮俄罗斯等,都是哪里哪。阿尔巴尼亚那么弱,都已列入正式候选国。欧洲人真要做啥,比方部署反导、北约东扩等,啥时节又忌惮过俄罗斯? 井民延伸的看法是,有亚采纽克那样的历史观,欧盟和北约恐怕就更不敢要乌克兰了。还别说他们一向不要经济负担重、与邻国存在领土纠纷者。由这又可看出,10个月前俄罗斯拿回克里米亚,乌克兰至今不肯认输,原本分家前已划清的俄乌领土,突然出现难以化解的纠纷,俄罗斯由此得到宝贵出海口加战略重镇,还顺便为乌克兰的加入北约制造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普京当时是想到这层而刻意与精心,那么他真的是太深谋远虑或老谋深算了。 2015-01-11
三巨头缺席巴黎大游行背后 1.11巴黎游行,场面极其感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国家,敌对、仇恨、闹矛盾的民族,都有领袖到场,且手挽手,肃穆前行,用行动表达在反恐问题上,捐弃前嫌,一致抗击的决心。地球人如果真是意志如此坚硬,恐怖分子就休想成大气候。 注意到前排的队伍里,没有标语,尤其没有于今天火极的标语:“我是查理”。也注意到,世界三巨头习近平、奥巴马和普京,均未位列其中。不禁引人浮想联翩。 习大大没去,完全在情理之中。若真要去了,才真正是大出意料。道理简单且直接:中国人坚定反恐,但坚决不赞成无边界的言论自由。习大大们是用辩证法武装起来的,从来不相信有什么“绝对自由”或“无边界自由”,反倒笃信,世界上仅有的,是有边界、有条件和相对的自由。思想如此,行动亦然。原本绝对站在法国人民一边,突见那边舆论已将事情定性为“恐怖分子袭击言论自由”,或对所谓“普世价值观的挑战”,而非残忍剥夺无辜者生命这种反人类、反社会罪行,自然也就只有收起念想,你们爱玩儿自己玩儿去得了。 《查理周刊》在中国肯定是出不了刊的,那样的漫画肯定是不会发的。类似的失控即使偶有发生,也必在第一时间遭到政府严肃查处,从而尽可能迅速地减少其危害性。前些年《脑筋转转弯》什么的,也是出版物,也是漫画,也是冒犯那教,相关人员的政治生命就死得极其难看。这跟怕与不怕无关。而是中国人讲究和,讲究相互尊重,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纵然想开谁的玩笑,也会视被开者的是否接受而定。同理,中国人永远也不会拍《刺杀金正恩》类电影,更不要说用公开发表漫画,亵渎人家15亿人心目中的先知。 可见,要习大大到巴黎,同奥朗德卡梅伦默克尔们手挽手,等于是要他用行动告诉世人,赞同“我是查理”,或赞同“言论绝对自由”。这是完全无法想像的。有中国驻法大使到场,所有的意思也就传送到了,所有的礼数也就尽到了。 奥巴马的缺席多少有些令人意外。原本他那么高调,定性“挑战文明价值观”什么的,就是第一时间出自他的口。随后白宫的解释是,美方考虑到法方安保的困难,不愿再为他们增添更大的麻烦。还不惜自暴,美总统副总统出国,对安保的要求极高云云。然此理由恐怕非但法方不信,美国人自己,说起来也会嘴巴打结。确实,在时间短、任务重的条件下,组织这么场百万人大游行,要有序,还要保卫四十多国政要的安全,任务确实十分艰巨。但是,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两个仇人、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两个冤家,都一齐到场,犹太极端分子、伊斯兰教极端分子和乌克兰、俄罗斯极端分子什么的,也没有趁机捣乱,奥巴马不来的那个理由,还能成立么? 显然,美国人自有其考虑,甚至是顾虑。《查理周刊》事发后,一篇刊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标题就很能说明问题:“我不是查理”。作者布鲁克斯称,《查理周刊》若在美国,会因涉嫌煽动仇恨而被迅速撤下。若此说不假,则完全可以推知,《查理周刊》,以及某些人所持的绝对或无边界的言论自由,美方是不赞成的。此时如果前往现身于漫天的“我是查理”标语下,奥巴马打心底里不情愿。 或许马上就有人喷,奥巴马对朝鲜黑客攻击索尼影业,不也表现出极度愤怒和凶狠反击么?不也公开谴责朝鲜对《刺杀金正恩》的反应,是冒犯“言论自由”么?嗯,不错。这看起来确实是自相矛盾。然而,又何妨解读为这恰恰是奥巴马的贼精:朝鲜人再是怒不可遏,也充其量弄个黑客啥的,以他们的文化,不可能做出跟本.拉登或“伊斯兰国”一样的反应。换言之,他吃定了金正恩和朝鲜,吃不定伊斯兰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 今日又听说,白宫已就奥巴马缺席巴黎游行“低调认错”,国务卿克里将很快专程前往补救。其实“补起也是个疤”的道理,奥巴马不可能不懂,真正更合理的解释是:先综合判断后做出不该去的决定,再视国内外反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补救。而该不该去的权重,显然大过补不补救。顿觉美国人狡猾,奥巴马聪明。何况时下的法国,“我是查理”的吼声甚嚣尘上,奥巴马不可能没听到,愈是听到,就愈可能不去。一向嬉皮的美国人,在玩“言论自由”这点上,远不及法国人口无遮拦。 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是普京虽然没去,却派外长拉夫罗夫去了,给奥朗德的礼遇比美国更高。可美国是法国的盟友,俄罗斯不是。不仅不是,鉴于法国有北约、欧盟、西方等成员的身份,俄罗斯还是他们的异类甚至敌人。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问题后,法国加入了西方对俄制裁,两艘几乎造好的“西北风”,就是不肯交货。俄罗斯人于今想起法国人,肯定一肚子都是气。说不定惊闻法国遭恐袭,“窃喜”的可能都有。 那么,普京是出于什么考虑,还做出比美国更高的姿态呢?最大可能就是他早就看出,“西方”绝非铁板一块,法国则是那最容易松动的一条。其次是饱受制裁的孤单,驱使他努力找寻些微的缝隙,以便透透气。再有,纵是心头极其不爽,在一些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俄罗斯人也能站稳立场,不至无端自损形象。不仅仅因普京是“战斗民族”的精英,延续300年的俄罗斯外交史,支撑着该民族历来不缺外交智慧。这不,见俄罗斯来了外长,美国却只来个大使,法国人心中对谁好感对谁怨,怕也不难猜想。 反暴恐不等于挺查理,当是三巨头缺席巴黎大游行的主因。 当然,世界不仅三大国,领袖也不止三巨头。1.11巴黎游行队伍里,也不见日本首相、韩国总统的身影。若简单以政治价值观论,安倍和朴槿惠到场,似更合乎情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的缺席,是听了美国人的指挥。反倒是以他们国家的文化论,出于难以认同无边界的言论自由,由此衍生的“我是查理”,才是更为可信的原因。一个旁证是,参与游行的新加坡外长就在巴黎称,在新加坡,不允许任何人在追求言论自由的过程中,侮辱其他宗教或种族。也就是说,这位外长虽来了,却摆明不是来挺《查理周刊》,而是来表达反恐立场的。换言之,这位新加坡外长,不会认同“我是查理”。东亚文化,在此展露共性。 一些法国人,譬如《查理周刊》们,事实上也把“言论自由”当神崇拜了,认为它具有无上的地位、无边的权利和不容质疑的真理。殊不知,这正好在逻辑上与宗教极端主义殊途而同归。他们心目中想当然的“欧洲中心论”和“西方文明先进论”,使得他们在必须予以尊重的最深厚情感上,依然是我行我素。他们已经忘记,自己所冒犯的东西,照样有人视为比自己生命还重要,一如他们认为重比生命的言论自由。当立场完全对立的两彪人马,都坚持不惜用生命来捍卫自己视为最宝贵的东西时,悲剧也就难以避免了。 主观判断,英国首相卡梅伦,虽然也出现在1.11游行队伍的前排,但他的内心也未必认同“我是查理”及“言论自由无边界”。在他的国家,公开场合已将“黑森林蛋糕”,换了个不至引发有色人种负面联想的说法,而“圣诞节的夜,雪白的夜……”什么的歌,即使在圣诞夜,也因多次招来“影射”的抗议,进而被停止播放。井民三年前在英国那阵,初听到如此过敏与过激的反应,颇为惊诧,甚至怀疑,这是“自由国家”么?现如今再看法国的刚刚,不惊了,不疑了,理解了。 多少有些矫情的,是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此君参与游行后,在自己推特上发文,称“反恐大游行中集合了世界所有的文明国家。”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马上刊出他在队伍里微笑打招呼的照片,说他与其说是去挺法国,不如说是去刷自己的存在感。俄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则咬住乌总理亚采纽克的话不放,同时狠批西方在此问题上所持的双重标准。亚采纽克访德期间,对德国媒体说,德国和乌克兰,都是二战时期被苏联侵略的国家。普什科夫怒道,如此颠倒黑白的言论,如此替法西斯张目的观点,至今不见德国置评和英美法批评,却见他们那般关注《查理周刊》事件。如此看来,普京派外长去巴黎参加游行,规格已是高得不能再高了。 2015-01-13
震惊属于人类,同情献给巴黎。两天三起恐袭,凶手当街暴警察头,点名清除漫画家,事后从容逃窜,同时有绑架策应,最终也不让抓活口。手法如此专业与特殊,怕是只输9.11。百万法国人上街抗议,多国政要加入队伍,彰显的是全人类不惧威胁的意志。与此同时,“言论自由”有无边界的老话题,“武器的批判能否取代批判的武器”的新问题,也在法国及人类社会的愤怒与悲伤中,浮上水面。想必,严防与反思,当是人类长期待解的严肃命题。 继中非、中欧、中国-东盟等大型论坛召开后,中拉论坛在京举行。因中拉相距遥远,更因拉美乃美国后院,论坛也就平添几分关注。从论坛进展与成果看,首要内容是生意,主要关切是发展,如10年内中拉贸易达5000亿美元、中国在拉美直接投资达2500亿美元,以及中方帮助修建两洋铁路等,直叫一些人羡慕忌妒恨。习主席在论坛部长会上承诺,将为拉美提供更多市场机遇、增长机遇、投资机遇和合作机遇,更让地球人顿生良好预期。 金正恩过生,没有往日的庆典,却传“七天统一”方案。韩美等国神经紧绷,哪怕他们心头清楚,方案乃白日梦翻版。非是朝鲜无那能力,关键是无中俄支持,想也白搭。偏偏中俄两国,早已不是当年的中苏。不过中方发去贺电,生日快乐什么的,又显示僵持的中朝关系,似有松动的迹象。不过同时披露的朝鲜逃兵越境杀人劫财,让我百姓委实气愤至极。外交部已交涉,公安机关已介入,就看此类为非作歹,他们是根本不管还是根本管不住。 小马哥为挽救自身政治疲态,趁新年来临之际,走了回“外交”钢丝,让青天白日旗非法升上美国天空。大陆方面明察秋毫,即拿中美建交公报和“一个中国”共识,令美方拿话来说。美方咋可公然输理?一句“事先毫不知情,不符合美国一中政策”,回应了大陆,贬斥了小马哥。青天白日旗应声而落,留下余音在海峡两岸飘荡。小马哥手下辩称,事先与美达成默契。不过,所谓默契与公开声明掐架,返回的结论仍然是:小动作难改大格局。 印尼海军当真比马来海军厉害,或说亚航到底比马航幸运,那架飞丢的客机,先是被成功找到,后是被分断打捞,包藏大量事故密码的黑匣子,也被大致锁定。虽说不幸已经无可挽回,但不幸者的血不白流,让他们的不幸变成后人的幸运,也算是幸运者对他们的最好祭奠。中方说自己发现黑匣子信号,俄方称有效协助找寻,美方也说自己有功,大概是吧,遍数地球各类交通事故,唯有空难的防范和处置,最需国际合作,何况坠机处是茫茫大海。? 2014年度国家级各项科技奖评出,人民大会堂有盛大颁奖仪式,向那些为共和国富强和安全做出突出贡献的功臣,颁证书,发奖金。一场形式特殊、效果突出的爱国主义教育,无形中被亿万人感受。尤其是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于敏院士,为让国家安全有最坚实盾牌,隐名埋姓几十年,终以独特的“于敏构型”,比肩美国的“T-U构型”,成为中国“氢弹之父”。网上有帖道,若无于敏类科学家,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哪有中国席位?所言极是。 2015-01-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