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学重教的“军阀”们——(一)刘文辉 作者:为之60


 

兴学重教的“军阀”们——(一)刘文辉

回顾“军阀”当然是个贬义词。贬从何来?多年来的宣传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就是从上世纪初开始各地军方实力派都在“打内战”、“争地盘”等等。其实,当时中央政府(不管是北洋政府还是南方的孙中山政府)尚无有效控制全国的权威,这些“军阀”们不“抓住机遇”实施一下“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伟大理论,还能做别的什么?而且,他们中不少人还深知“两手都要硬”的道理,对文化教育也很下了些功夫。一帮赳赳武夫大兴教育,肯定要算民国时期的一大靓丽景观。

第一个要说的是刘文辉。

  1_调整大小

刘文辉(1895~1976),四川成都大邑县安仁镇人,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二级陆军上将,民国时期先后任四川省主席、西康省主席等职。1949年后先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国家林业部部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等职。当然,他还有个显赫身份是大地主刘文彩之“六弟”。

右图是刘文辉为川军将领陈离(曾任成都市长)重修族谱题词。(网络图片)

1931年,已过“而立之年”的刘文辉在四川省主席任上断然处置各种矛盾,将原公立四川大学、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堂合并,亲手签署成立国立四川大学,开我省高校“强强联合”、“做大做强”之先河。这份签发三校合并建校的公告现存四川大学档案馆。当今的四川大学又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与成都科技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华西医科大学(原著名教会大学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强强联合”,成为四川两所“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大学之一。

  2_调整大小

上图: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国立四川大学就在成都市中心的“皇城”内。下图:四川大学理学院旧貌。(网络图片)

上世纪三十年代,刘文辉还创建了成都当年很有名气的私立建国中学。1949年后建国中学改为成都市第十五中学,现在是成都市西北中学高中部。

1948年,华西协合大学教育学院大楼在1928年建成的基础上扩建,刘文辉捐建该楼西端新建部分。该楼现保存完好,为四川大学华西校区第五教学楼。

  3_调整大小

华西协合大学教育学院今昔。(网络图片)

下面一组图片(网络图片或从《定格西康》一书中翻拍的图片)是摄影家孙明经先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西康省所摄,非常清晰。这个被蔡元培称作“带摄影机的今日徐霞客”从他个人的视角反映出刘文辉治下的西康省特别是当地学校教育的状况。

当年的西康省管辖区域主要包括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和西藏的昌都、林芝地区,大部属藏文化中的康区,多数居民为藏族。

  4_调整大小

省会康定城内的省政府办公“楼”,简朴的中式建筑相当陈旧,其貌不扬,省主席刘文辉就在此办公。他的执政理念是十六字方针:勤俭为政,倾囊兴教,开化民智,建设桑梓。以下图片可见,这位刘主席为兴教而“倾囊”并非大话空话。如《定格西康》一书所说:

“刘文辉主政西康期间,大力发展教育。考察中,孙明经每到一地都发现,最好的房子大都腾给了学校,而政府的办公处往往破旧不堪,有的竟至摇摇欲坠,全无衙门应有的气派。原来,刘文辉曾严厉地对下属发令,哪里的县政府房子超过了学校,哪里的县长就要被就地正法。在如此严厉的督导下,谁还敢怠慢?为表明对发展教育的重视,有的县长还于繁忙的政务之余,到学校去义务兼课,以弥补当地师资的缺乏。”

刘文辉在康定的全家照。

  5_调整大小

康定城内的西康省立小学。高大的藏式建筑很有气势,屋面漂亮的挑檐却是传统汉族建筑风格。两侧白墙上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字样,是国民政府倡导的道德准则。

  6_调整大小

康定郊外的县立瓦斯沟小学。墙上写有“读书救国”、“共赴国难”。孙明经参加的考察团地理组临时借住于此。

  7_调整大小

西康省德格县县长范昌元,年富力强,笑容很阳光,很有亲和力。他身后是随身带着的一面旗子,上书一个“范”字,那是他走访基层流动办公的标志。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县政府,坐下来就办公,解决民众向政府提出的各种问题。这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工作作风与我党的倡导完全一致,显然应属“正能量”。

  8_调整大小

他身后是德格县立小学。

  10_调整大小

近看这所小学:依山而建的藏式校舍。

  9_调整大小

这所小学的师生在教室屋顶天台上的合影。学生们身着整齐的校服,很有朝气。背景的校舍高大坚固,孙明经认为即使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也难找。右下方看得见摆满课桌的教室,向内撑开的窗户很宽大。德格县距成都九百多公里,平均海拔三千米以上,紧邻西藏,非常偏僻,至今贫困落后。七十多年前当地竟有这样好的学校和衣冠楚楚的学生,真是难以想象。

  11_调整大小

德格县立小学校园墙上的标语,康文即藏文。这条标语反映当地民族间的相互尊重。刘文辉在家乡大邑安仁镇修建的公馆大门上方的匾额也有藏、汉两种文字,见上篇博文中的图片。

  12_调整大小

西康省巴安县(今巴塘县)县立小学藏汉教员合影,显得十分融洽。他们的左胸前都带着一个三角形校徽。他们身后的匾额上分别写有“敬业乐群”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之精髓。匾下方挂有孙中山像。这个小县城也很偏僻,距成都约八百公里,隔一条金沙江就是西藏。

  13_调整大小

巴安县长赵国泰还在小学兼任教员。

  14_调整大小

巴安县县立小学棒球队,统一着装。棒球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少见,1939年地处金沙江畔万山丛中的一所小学校竟然会有棒球队,不能不令人惊叹。

  15_调整大小

白玉县的省立小学。前排学生皆穿着长筒藏靴,后面的校舍就是今天看也很气派。白玉县紧邻巴安县,与西藏隔金沙江相望,也是个边远之地。

  16_调整大小

甘孜县四个小学生在“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前合影。

  17_调整大小

西康省义敦县县长彭勋在县政府门前。他身后的房子破旧得已成危房,需要用木头支撑。此地海拔4100米左右。

孙明经在西康省历时六个月的考察摄影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当地的学校校舍大都宽敞明亮,学生衣着整齐,而一些县政府的办公房子却破烂不堪。这位彭县长对他说:“刘主席说了,如果县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就地正法!”如此斩钉截铁的话语真是振聋发聩。

  18_调整大小

西康省道孚“县政府的房子”,远比义敦县政府耐看,但也够寒酸了,确实不能与前面图片中的那些学校相比。


为之60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4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