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信仰,贵在坚守——读卢新宁的致辞有感 作者:震亚


 

需要信仰,贵在坚守

     ——读卢新宁的致辞有感

偶然从网上读到卢新宁(1988届毕业生,1991年获硕士学位)在北大中文系201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顿时有了将其讲话的片断抄录下来的冲动: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二十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我们那时的中国依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无数和你们一样的青年喜欢用“囧”形容自己的处境。

不多的几句话,何等精确地把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校园里青年学子昂扬的精神风貌活画了出来。同时,也如一面镜子,映现出时下许多青年人的“囧”境、状态。

当然,回顾不是目的;可贵的是,作为毕业已经多年的学长,为自己的学弟、学妹们给出了极为中肯的忠告:

……你们不缺前辈大师的荫庇,更不少历史文化的熏染。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梦想,李白杜甫的词章,构成了你们生命中最为激荡的青春时光。我不需要提醒你们,未来将如何以具体琐碎,消磨这份浪漫与绚烂;也不需要提醒你们,人生将以怎样的平庸世故,消解你们的万丈雄心;更不需要提醒你们,走入社会,要如何变得务实与现实,因为你们终将以一生浸淫其中。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是的,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明年,就将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百周年。

余生也晚,关于“五四”的一切都得之于书本。是那些前驱与大师的言与行,在我的脑海中还原出了科学与民主、破旧与立新的壮阔图景。而他们,作为后辈的我们需要仰视的他们,当时也还年轻,之所以能开创中国的现代历史,关键是有信仰、有追求。这信仰,是科学与民主;这追求,是强国与富民。

搜索相关的资料,知道卢新宁出生于1966年。

这是中国当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就在这一年的6月18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三(五)班革命学生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北京市第四中学全体革命师生为废除旧的升学制度给全市师生的倡议书》。现在回看我的同学、校友的这封信,幼稚、冲动是不言而喻的。它只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封信所代表的一代中学生也曾是有信仰、有追求的。尽管在当时,这信仰与追求已被时代所扭曲。

是严酷的现实,修正了信仰;是追求的坚持,免于了沉沦。如果说,被历史称之为“老三届”的这一代人,能够历经坎坷,在尔后的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里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关键之处就在于其心中,一直有着对信仰的追求。

卢新宁说得好:

二十多年社会生活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当许多同龄人都陷于时代的车轮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仅因为坚强,更因为信仰。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

在“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时代,遵从良知的呼唤;在“知识越多越反动”的谬论甚嚣尘上的时候,坚持文化的学习;在祖国这艘巨轮一度搁浅于淤滩之际,“把纤绳深深勒进”自己的肩膊——正是老三届走过的轨迹。

而属于80年代新一辈的卢新宁们无疑更优秀。他们有着远比老三届当年优越得多的条件;有着更广博的见识,更成熟的内心。因而,她和她的同代人及其前辈的肺腑之言更值得当下的年轻人记取:

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2014-06-21


震亚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6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