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青的二、三事 作者:三猫


 

当知青的二、三事

高中毕业十余天后,我就下乡当知青去了。当年上山下乡是城里多数学生的必由之路。早晚都得去,晚去不如早去,早去早点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当然,18岁的青年也有些热血在沸腾。下乡第一天,我在日记本的扉页上,写下了马克思的名言:最先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究竟是什么命运,不知道。

我下乡的地方写出来很顺溜,白庙区杨柳公社6大队6小队。想象一下,白色庙宇,杨柳成荫,定然是好地方。实际也不错,我住山坡上一独栋石头墙青瓦房,隔壁是乡村小学,只一个班。再隔壁是集体的养猪场。白天书声朗朗,夜间唯有我窗口的煤油灯伴着猪们偶尔的哼哼。屋后是通往县城的公路,屋前一条深沟,沟底有条小河。越过深沟望过去一脉逶迤的山,山的皱褶里炊烟升平,鸡犬相闻。景致相当田园。

我个子小,队长让我跟一帮老头儿一起干活,种点蔬菜,是最轻松的农活。其实这不是队长的人道主义同情,而是上面的安排。公社管知青的副书记是我父亲的学生,学生对老师的报答是实实在在的。

那帮老头儿对我都很好,他们说城里人到乡下来吃苦,原是不容易的。除了炫耀一下干农活的技巧,他们对我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并不在意。他们大多数人都少言寡语,但几乎所有人都愿意和我摆龙门阵(四川方言:聊天)。他们面对现实生活的态度是现实的,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也必须现实。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很质朴,如文艺作品中的贫下中农。他们不乏心计,有着料想不到的狡黠。

有个老头,姓沈,念过1年私塾,说话常冒出几个之乎也者。他告诉我,干农活得学会抽烟,要抽就抽叶子烟。叶子烟乃中式雪茄,大致都是用烟叶一层层卷成。我嫌叶子烟劲大。沈老头摇头:叶子烟不在抽,而在裹(即卷烟叶)。见我仍未醒豁,干脆直接点拨:活干累了,想歇口气。一坐在田坎上,旁人都大眼瞪小眼看到的,说你偷懒。但是烟瘾发了要抽两口,别人连屁都放不出来。裹叶子烟,要慢慢撕烟叶,慢慢裹,慢慢抽。这样拖的时间长,气才歇得够。

名堂原来在这里!怪不得他们人手一只烟杆,却没人装烟丝,全裹叶子烟。我想再学一招,便问,我不想抽烟,又想偷偷歇气,该咋办?沈老头很是不屑:你只有学那些婆娘,把锄头抱在怀里喂奶。这是指双手握住锄把抵在胸口,身体以锄把为支撑的站立歇气方式,妇女们多有采用。“农业学大寨,大干大站(战)也。”沈老头越说越得意。

我观察,沈老头并不偷懒,活干得比大家多。队长总把相对重的苦的活派给他干,他虽不积极踊跃,却不折不扣完成指令。还有,他从不像其它老头那样,收工时顺手掐把集体的菜回家。后来我知道他不是奉公,而是克己,是不敢。他是个国民党陆军少尉,起义后遣散回家的。夹起尾巴做人是他的本分。所幸身在僻乡,历次运动乡亲们也没人找他的麻烦。

下乡后,夜晚最是漫长。我在那两年多的夜晚里,读了大量闲书。读到兴头上,鸡叫二遍才熄灯睡觉也是有的。书,抓着什么看什么。小仲马《茶花女》、《郭沫若文集》、邹韬奋《经历》、《中国通史》、《简明世界近代史》、《列宁传》、《俄罗斯绘画教程》。也从朋友那里借来些内参读物,美国伍尔科德兄弟合著的《中国现代史》,前苏联小说《州委书记》。美国人的《中国现代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譬如美国人说:孙逸仙为中国国民党找到了一个杰出的后继者—蒋介石。美国人赞扬蒋介石倡导的新生活运动,居然称蒋介石坚持抗日,是二战盟国领袖之一。记得书中将毛泽东与蒋介石做了比较,认为毛与蒋同样优秀。毛泽东之所以胜出是因为有周恩来的襄助,而蒋介石阵营恰恰缺少一个周恩来式的人物。

这些问题不同于我在学校学到的,在书籍、报纸上看到的,以及在广播中听到的,甚至与官方的说法完全相反。美国人应该在说谎。但既然是假的,为何我国自己还要翻译出版?中方出版前言中,有批判吸收一说。该批判哪些?吸收哪些?实在弄不懂。这的确超过了十八、九岁青年人的认知。我隐隐感觉风从另一个天空吹来,又茫然又新奇。嗨,人的烦恼正始于学和问。

忍不住在田间悄悄问沈老头,因平时他和我这个外来户小子说话不太顾忌。他说蒋介石是真天子,他上台那年,风调雨顺,谷子(四川人称水稻为谷子)结双线线(双穗),大丰收。我说蒋介石不抗日,先安内后攘外。躲在峨眉山上,等抗战胜利又下山摘桃子来了。国民党老兵勃然大怒:哪个说国民党不抗日,老子就打过日本鬼子。台儿庄、长沙、武汉三大会战,老子们川军都参加了。日本人骑到头上拉屎了,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中国人,哪个不抗日!?

沈老头说罢扛起锄头就走,活不干了,直接回家。远远丢下一句话,你娃儿晓得哪样!

                                                                    2012-9-18


三猫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48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