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祖父的屋子 作者:海迪


 

我祖父的屋子

在龙海榜山镇的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村子里,有我祖父留下的一座屋子。那屋子听说是我祖上的人们北上做生意到了满州里,赚了钱回来建的。我始终不知道我祖上的人们在满州里做的什么生意?他们做的也许是毛皮生意?也许是黄金生意吧?所以祖父留下的屋子在那个村子里被叫作“满州厝”。后来我有幸到北京去读书,在北方转了一圈,才发现我祖父留下的屋子其实有点象北方的四合院。

我从小没见过我祖父。我出生时我祖父已经去世多年。可是他给我们留下了那座屋子。小时候我觉得那屋子很大。现在那屋子虽然仍然很大,可在感觉上我觉得变小了。现在我们大都不住在那屋子里了。我们家从我父亲开始,就搬到石码住了。可我听说在祖辈上,我们一家子是全住在那屋子里的。

到过龙海榜山镇的人们都知道,这里是九龙江下游最大的一块冲积平原。你从地里抓起一把泥土,使劲一攥,你的指缝里都会渗出油来。这里土地肥沃,阳光和雨水交替滋润着这里的地面。在地理上,这个乡镇地处漳州与龙海市城区石码镇之间,交通发达,经贸活跃,景气良好。象它的土地一样,这里历代就是一个滚金流银的地方。

我现在仍然住在石码。石码与我老家乡下的那个大村子虽然相距只有数里之遥,可我回去的次数还是很少了。但我每回到漳州去,总得从我老家的村子前面经过,所以我还是常常看到了我们家的村子。我发现那里的地垅仍然井井有条。地里仍然生长着水稻和荸萁。那里的河沟仍然流着碧绿如蓝的流水。水面上仍然映着白云蓝天。

我的老家就是这么一块地方。用乡下人的话说,这里是一块富地。可在过去我们数得上和数不上的岁月里,这里并没出多少富人,也没出多少商贾,连出走南洋的人也很少。现在分析起来,你会发现,这种状况的出现正好与它的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关。因为自然条件太好了,安平乐道的人也就多了。可想而知,在一个连灾荒和饥馑的年头也不愁温饱的地方,人们还会四处奔波,为生存做出努力吗?既然已经安平乐道,人们也就不太想为更多的物质幸福劳心劳力了。

这时候回想起来,我心里不由得对我祖上的人们油然生出了一种敬意。他们那时就把生意做到了满州里,无疑是一种杰出少有的、富有想象力和开拓进取的行为。那时候是什么条件啊!满州里离我们老家村子又有多远啊!也正因为他们不满足于当时的现状,把生意做到了满州里,我们家才有了我祖父留下的那座屋子。

现在算起来,我祖上的先人们经商满州里,正是汉民族“走西口”的民族大迁徙运动方兴未艾之时。那么我的居住榜山乡下的先人们,也是“走西口”的汉人们的一部份吗?那一回的“走西口”也走得太远了!

可是老家村子的自然条件没变,社会条件已经变了。首先是人口变得很多。我刚才不是说了,小时候我觉得我祖父留下的屋子很大,后来觉得小了。原因是小时候我们的那个大家子人口还不是太多,可后来人口以一种难于想象的速度膨胀起来,单我祖父繁衍下来的子孙就有一百多口人了。那么多的人挤在那么个屋子里,再大的屋子还显得大吗?龙海的榜山正好也是这么个地方。这里地好,可是地少。而榜山又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这个问题在一百年前显示不出来,在五十年前也显示不出来,可在最近的几十年就显示出来了。人口的自然增长完全可以、也完全可能把优越的自然条件给抵消了。因为你无论条件怎么好,在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足3分田的地方,生存还是受到威协的。道理非常简单,因为你的地里长的只能是稻米和蔬果,你的地里不可能直接长出黄金。我们老家那个屋子变得空落了。因为景气不好,生活看不出良好的迹象。我有一支族亲甚至总体衰落了。

可也就在这个同时,一个悄悄的、不动声色而且不是有计划、有预谋的运动开始了。那就是那个村子在不知不觉中建起了好些工厂厂房,出现了好些加工作坊,出了好些大小老板。而特别大的变化是,老家的那个村子人口出现了大规模的迁徙运动。一个特别有趣有故事是,我老家那个村子有数百口人外出开起了面包房。

他们把面包房开到了上海,苏州,杭州,甚至开到了济南和徐州。据说单上海就有龙海榜山人开的面包房数百家。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我不知道我老家的人们怎么热衷起了做面包。在我的记忆里,我老家的村子好像跟面包没有太多的联系。在此之前,他们不仅不懂得做面包,他们甚至很少吃面包。他们更多的是吃稻米。可是总之他们在全国开了好些面包店。他们做起了面包,开起了面包店,我想这里跟生存的需要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你在老家那个村子再过下去是过不好了。你只好外出寻找更好的生存方式和生存地点。而为了生存的需要,你做起了面包。而我想说的是,除了生存的需要,这里面是不是也有我老家祖上的人们的,把生意做到了满州里的,那种富有想象力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因为你怎么也不可能把面包店开遍全国呀!

面包店就这样成了我老家村子里人们的一个产业。他们甚至把面包店的建设,面包的生产工艺,包括面包的原料和辅料的采购和流通,建成了一个产业链。这个产业甚至带动了全村人们的迁涉。他们往往以亲族为纽带关系,不断地把人们带动出去。结果他们就在中国的好些地方开起了面包店。

现在我有时从老家的那村子前面经过,看见那里建起了大批和大量的别墅式和花园式的房子,它们大多是私人住宅楼,好多是小洋楼,我总感到惊奇。因为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在一个连生存都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的村子里,人们怎么可能盖起那么多那么好的房子呢?我想这里估计有不少是那些开在中国的地面上的面包房寄回来的钱吧?我知道就在那些大小住宅楼后面,有一座我祖父留下的屋子。那是一个老屋子。那屋子在老家村子里被叫作“满州厝”。

那屋子永远是对我先人们的一种纪念。


海迪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95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