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笑兼得的《归来》 作者:井民


 

哭笑兼得的《归来》

风传大师斯皮尔伯格看《归来》,竟“哭了将近一个小时”。可是此君未经文革,不懂中式爱情,咋会有那么长时间禁不住?莫非,大师真的是掐着表流泪?

好奇心被激活。

于是看了《归来》。全程平静,出气不自觉放缓。偶有一两次嗓子痒,自觉忍住。啥时节有泪夺眶,不太记得,只觉面颊上有冲刷感。对影院里不时传出的暴笑,愈加愤怒,险些挺身制止。尽管明白那是人家的权力。怎么能笑得出来?银幕所示,哭不出来,笑也难啊!

当然,这是个人的认为。

一段典型的中式爱情故事。不管肇因属何,不管变故如何,既已爱了,就爱到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被认得,固然是爱。被遗忘,依然是爱。相伴一生,相依为命,信念牢固而僵硬。不知这是否就叫无怨无悔。可以界定为老套,亦可界定为坚贞。当然,如果只是到此为止,就真正是落套。

《归来》的未落套在于,它的故事由反右和文革联手制造。因此但凡过来人,在任一场合被唤起当年的记忆,所有平淡的感受就都会立刻变得复杂。何况是爱情。动乱时期的爱情。被政治扭曲的爱情。

女儿举报父亲,仅仅出于谋取跳吴清华的机会。妻子搭救丈夫,多半出于一日夫妻百日恩的认命。女儿三岁不见父亲,妻子二十年守活寡,所谓感情的有无,其实已经无足轻重,在此情形下的举报,以及搭救,残酷地超越了亲情与爱情,更大程度上属于本能,革命少女的本能,贤妻良母的本能。感悟至此,愈加觉得文革的可怕,时代的可悲,个人的可怜。

得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世间最牢靠的情感,才会扭曲如斯?文革。或许还有更早的反右。陆焉识是怎么右的,又是怎么判的,对过来人来讲,确实不重要。只要活在上两个大背景下,精神摧残与肉体消灭的可能就都有。判重型,去西北,很可能罪因就是一句话。政治的社会于政治的人生,政治的人生于政治的感情,就这样比耍流氓还要无理无赖与无耻。

以过来人的亲历,感觉展示在银幕上的存在,是真实的。尽管已是拟态的真实。这种拟态由于没有失去真实,甚至变成原生态真实的浓缩。如此一来,男女主人公的命运,一家三口的故事,就典型了。甚至个别典型到过于巧合,以至于有人合理化地怀疑其真实性。但抛开艺术成就的得失不论,《归来》的故事,人物,景物,情感异动,记忆符号等,真的像极对历史真实的还原。这也就奠定了它的故事再奇,际遇再巧,性格再怪,过来人都无法笑出来。主观地断定,但凡场中的暴笑者,多为改革开放的后生。

同时也在提醒,我们民族的过于善忘,以及太重向前看,是否真的会太快泯灭了痛苦的记忆?而有时,保留必须的痛苦记忆,对营造幸福和长久的未来,恰恰是大有助益,甚至是必须。

见到银幕上整体摇动着红宝书高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周遭笑得最为起劲。在无法控制笑神经的观众眼里,如此大规模地集体发疯,实在是可笑至极,亦荒诞至极。然而他们有所不知,远比这更可笑,更荒唐的事实,都曾是整整一代人的亲历。特想某个导演拍部文革片,把当年夫妻互相揭发,互相批斗,甚至振臂高呼“坚决同你划清界限!坚决和你离婚!”时,批斗会现场依然森林般举起手臂,同时发出一个山呼海啸般的声音的荒谬,再现出来。要不就把当年集体吃忆苦饭的场景搬上银幕,厚皮菜煮米糠,不许放油,不许放盐,不许剩余,闭着眼睛强行咽下之前,还得有领导带头痛陈旧社会的万恶,而所有举着忆苦饭土巴碗的人,还得发自内心地作苦大仇深状。

故事片当然不是纪录片。特定时期的亲情与爱情,自然是循着彼时的逻辑在走。正是在这个内在逻辑中,不难感受到三位主角的命运太特殊,太悲惨,同时又太平庸。前两个太,是今天的人们的感觉,后一个太,则是所有过来人的认知。因言获罪,被判重刑,毕竟还没有斩立决么,在那个时代的悲情故事里,明显算是温柔的了。毕竟陆焉识还能半道脱逃,逃脱后还能偷偷潜回家门,他女儿还能跳那般主流舞蹈的配角,最后全家又都能活着重逢在新时期。即使是女主人公不幸失忆或发疯,也还能生活在幻觉里、迷糊里和想像里,还能从读信中获得幸福感,还能对每月5日的到来充满期待。在那个时代,这就已经是福莫大焉了。

窃以为《归来》的真正动人处,恰恰在于三位主人公与大多那个时代的普通人一样,经历了几乎所有的磨难,吃尽了几乎所有的苦头,但最终,也还是侥幸保全了性命,从而演绎生命在艰难时世苟活的艰韧。如果像那些惨到极端者,刘少奇彭德怀等领袖,张志新遇罗克等平民,老舍马思聪等名人,经历的故事倒是更悲惨与更催泪,但又恰恰因为他们本身即与多数人相去甚远,因而即使再悲惨与再催泪,也不会在观众心里产生强烈的共鸣。

反右被扩大化后的知识分子命运,文革被“革文”后的普通人生经历,在陆焉识、冯婉瑜、丹丹三个角色身上,得到鲜活地唤醒,强烈地激活。影院里的唏嘘及至抽泣,最终盖过骤发的笑声。即使多数时间影院里基本静默,然静默也是感情被牢牢俘获的另证。不禁想,趁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们还在,不妨放手让他们多拍些反映文革的电影,否则待到他们百年后,即使再有人拍那样的电影,效果也绝大可能如老外扮演毛泽东。当然,艺术上得严格把关,轻易不投放拍摄,严防抗日神剧类滑稽重演。关键是得有一批若《陆犯焉识》那样的好文本。只可惜,严歌苓这样对文革记忆犹新又能深刻反思的作家,已是愈来愈少。

关于文革,关于文革中的爱情,《归来》或许反映得不是最好,甚至未必超得过三十年前的《芙蓉镇》。但它算得上近年同类作品的最好。在老谋子的作品堆中,这是最独特的一部,最文艺的一部,最有质感的一部,最人性和最人情的一部。甚至,还可能是最有思想内涵的一部。泪点基本不是硬催的,笑点倒是多出乎意料。看了,湿了,抹了,分明感觉到,时下真好,改革开放真好,能从文革平安过来真好。这不就是经常被念叨的正能量么?

                                                                2014-05-23


井民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9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