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知青》的致命伤是虚假 作者:若水


 

电视连续剧《知青》的致命伤是虚假

在网上看到几篇评论梁晓声编剧的电视连续剧《知青》的博文。骂声一片。我以前没看过这部电视连续剧。不好发表意见。最近从网上一集一集把这部电视连续剧看了一遍。

我觉得,电视连续剧《知青》致命伤是虚假。按说编剧梁晓声是个知青作家。对知青生活应该比较了解,不至于连出败笔。写小说,允许虚构。但写知青小说,则需慎重。因为它牵动了1700万过来人的敏感神经。现代社会越来越浮躁和虚假。人们对虚假的东西越来越反感和抵触。这也难怪梁晓声编剧的电视连续剧《知青》播出后会遭到老知青们的广泛质疑。

概括起来。这部电视连续剧的虚假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 生活常识性虚假

比如冬天在北大荒不戴皮帽子。知青吃安眠药。手被强碱严重烧伤可以不住院就痊愈。


二. 政治常识性虚假

为了突出当时的阶级斗争。作者特地制造了许多斗争机会,设计了不少斗争场景。可以说,全部是虚假的。没有一件事儿能令人相信。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 当事人说了不少对当时形势和文革有着深刻见解的话。这是绝无可能的。一是当时人们没有这么高的觉悟,要是都有这么高的觉悟,文革就发动不起来了。当时的人们也不会有这么深刻的见解。这是现代人的见解给移花接木愣安在当时人的思想和语言中了。二是就是有些看法也绝不会当众言说。人们不是傻子。

2. 马上有人站出来反驳和批判。在火车上食堂里和宿舍中处处是战场。农村也是整人整得不亦乐乎。这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到了1969年1970年特别是林彪1971年出事儿后,社会上逍遥派越来越多。文革的狂热已经开始逐渐走下坡路。在农村。还是以生产和生活为主。


三. 错误地评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把一场违背广大青年意愿的倒行逆施给美化成了浪漫的抒情诗。

下面。我说说我觉得这部电视连续剧《知青》不可信的地方。

1. 知青去黑龙江建设兵团政审严格。出身不好的去不了。可信度:10%。

去黑龙江建设兵团是比别的地方严格些。特别是靠近边境的一师。别的师并不是那么严格。特别是北京知青。69届的。一锅端了。只要你走就行。把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说得条件那么高那么神圣。有为自己脸上抹粉之嫌。

2. 一个小火车站的老站长为一个上海女知青能去兵团到处说情。可信度:5%。

这部电视连续剧中刘威演的那个老站长对上海女知青周萍的事儿热情过分。非亲非故的。几无可能。

3. 上海女知青周萍脚崴了。北京男知青赵天亮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她背过桥。可信度:0%。

那时。还是比较封建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有的在一个连队。因为男女分排。5年甚至10年。没说过一句话。更甭提有亲密接触了。而且组织上也不鼓励男女生过密接触。初次见面。又不是一个地方的。会有此壮举?纯属为了凑爱情戏瞎掰。

4. 周萍不用自己去办手续就被分配到北大荒的山东屯。山东屯的女支书非要坚持叫周萍来山东屯插队。就是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团长说情也不行。可信度:0%。

知青下乡。必须凭户口簿自己或者由家人办理原城市的削户手续,再办理农村或农场的所在地的迁入手续。不可能由组织代办。从农村和兵团的关系来看。兵团处于强势地位。一个农村的党支书绝不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知青得罪兵团领导。

5.上海男知青徐进步发牢骚说“现在有革命化,也有科学化,就是没有人性化”。可信度:0%。

当时知青们都是比较谨慎的。谁会说这种话?而且当时根本就不讲“人性”。

6.上海男知青徐进步的书包里藏有酒心巧克力。可信度:0%。

那时哪有这玩意?沈阳当时是每人每月3两油。当地民众管辽宁省革委会主任陈锡联为“陈三两”。全国各城市,糖定量供应。哪来的酒心巧克力?

7.麦收。割麦子。连里决定给知青每人发一付线手套。经办人将手套买成了袜子,没受批评反倒受到表扬。可信度:0%.当时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小麦收割100%机械化。只是在两种情况下用人工收割。一是1969年秋。小麦收割季节雨大内涝。康拜因误在泥泞的地里。用了人工。还有就是割麦开始时需要人工打道。用人工收割主要是收大豆。那时,也是“小镰刀打败机械化”这一口号喊得最响的时候。其实,收大豆,也可以完全用机械。当时日本人刁难中国,说机械收割破损率太高。当时知青有怕扎手自己买手套戴的。但不禁磨。大多数人根本不戴手套。连队绝不会那么好心给你买手套。让你买手套你自做主张给买成了袜子。谁敢?

8.不经批准私自探亲。可信度:5%。

当时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知青们的组织纪律性还是比较强的。私自逃跑?谁敢呐。再说黑河那是边境地区。要边境证的。没有介绍信。跑不掉的。

9. 赵天亮保存他哥哥的信一事儿。可信度:0%。

知青们绝不会这么不小心。一般的做法是看完信,烧了。你当是李玉和保存密电码啊。一封可能带来麻烦的信,有什么保存的必要!而且在信里。赵天亮的哥哥赵曙光也不会说那么多先知先觉的话。

10. 画面:把床单撕成条裹镰刀把。女知青吴敏说:“我就不明白了。既然收割大豆的农机具还没有造出来,只能用镰刀割,为什么还要种那么大一片黄豆啊?”可信度:1%。

缺乏基本常识。编剧梁晓声没在北大荒呆过?当时。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收割大豆完全是机械化。只是有一年因为出口日本大豆人家挑剔。才重拾镰刀。而且农工(包括知青)割地从来不包镰刀把。

11. 同一个宿舍的男知青们翻看了赵曙光的信后,排长有这样一番话:“眼下的形势,不允许我们有个人的思考,更不允许有个人的质疑。我们都是知青。你们说,这样的情况正常吗?------我曾经跟天亮说过,历史会证明这封信的对与错。”可信度:0%。

当时。绝没有人敢当众说这么一番话。不想活啦?

12. 高中生修复拖拉机。可信度:10%。

凭高中那点儿知识,修复不了拖拉机。除非天才。而且是报废的拖拉机。要能修好人家早修好了。

13. 北京知青赵曙光用火碱水洗拖拉机零件。手被烧伤。李君亭给他找关系住院。他还不住。可信度;0%。

火碱。NaOH。强碱。赵曙光是老高三的。学了那么多化学知识。绝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已经高度烧伤。绝不会拒绝住院。

14. 北京知青赵曙光被严重烧伤的手没住院回家了。突然就好了。可信度:0%。

太神了。要是这样。医院就都关门了。

15. 赵天亮上跳。引起那么多人关注。可信度: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儿。不会对别人太关注的。赵天亮是什么大人物吗?而且没交代清楚为什么不让他上跳。

16. 兵团民主选举班长、副班长。可信度:0%。

那时兵团都是任命制。包括班长副班长。不可能选举。

17. 围绕着几本世界名著的“阶级斗争”。可信度:1%。

书的事儿没那么严重。当时是缺书。特别是世界名著,轻易看不到。可是在黑龙江建设兵团尚且不把知青看世界名著的事儿看得那么严重。更何况一个偏远的农村呢。

18. 坡底村的老支书给警察通风报信让警察来搜书。可信度:0%。

老支书脑子进水了?

19. 为了让赵天亮和周萍单独谈谈。齐勇和孙敬文吃安眠药。可信度:0%。

兵团上哪儿弄安眠药去?

20. 送别三名兵团战士。别人都戴着大皮帽子。周萍什么也没戴。可信度:0%.那是不可能的。早冻坏了。零下30多度呐!

21. 为了突出和批判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作者特地编造了不少阶级斗争场景。例如在火车上。知青齐勇和孙曼玲说话中引用了“列宁在1918”电影中高尔基的话。一位中年干部当场就对他俩进行批判,为此还找到了列车长。可信度:0%。

一个原因。“列宁在1918”电影,大家都看过。其中高尔基的话家喻户晓。一名中年干部不可能这么孤陋寡闻。另一个原因,齐勇和孙曼玲坐火车去山东采购海带的时候,起码在1971年以后,那时,林彪已经出事儿,文革已经走下坡路,在火车上,没人会没事儿找事儿。特别是一般不敢得罪知青。找打啊?

22. 齐勇在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借一位被抄家的作家之口说:“凡是疯狂的行为都长久不了。”可信度:0%。

绝无可能。当时人绝无这种觉悟和语言。也不会这么不小心。

23.王曙光的父亲把大衣丢了。可信度:1%。

冬天。天儿那么冷。特别是陕北。下车会没感觉?

24.周晓兰跟赵曙光的父亲说他们公社的干部都是靠造反上来的。“还让农民把这些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的会开到县里去-----”可信度:0%。

在那个时代,谁说话也不可能带上“没有价值没有意义”这两个定语。

25. 赵曙光跟他父亲这样说公社:“集体这俩字不能像虎口似的-----这是打着集体主义旗号的剥削。”可信度:0%。

即使是现在,人们也不见得这么胆儿大。赵曙光毕竟是村官。官能这样说他的上级吗?

26. 陕北农民:“这城里人把什么东西都往河里倒。这水能没问题吗?”可信度:0%。

你当那时是21世纪呐。还环境污染呐。再说城里人怎么倾倒污水也不可能倒到陕北的山沟沟里去。

27. 陕北姑娘春梅要求北京知青赵天亮亲她一下。可信度:0%。

这个镜头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初。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情节。10年以后,1980年演《庐山恋》,有一个女演员张瑜和男演员郭凯敏亲吻的画面。拍摄这样一个镜头需要清场。不光是男群众演员,连其他女演员和导演都被赶走。只剩下了一个摄影师。可见当时“封建”到什么程度。

28. 知青沈力画油画。画上的女士露出一个乳房正在哺乳。可信度:0%。

当时的知青绝不会这么不小心画这类画。若是要画,只可能在临摹达芬奇油画“哺乳圣母”和画周萍的肖像画之间取其一,绝不可能画出一幅合成画来。毕竟周萍是沈力好友赵天亮的对象。

2. 谢菲在地里晕倒了。孙曼玲给她喝水。说:“这是加了蜂蜜的葡萄糖水。”可信度:0%。

那时哪有这个条件。

30. 齐勇手割破了。自称是临时卫生员的孙曼玲说;“先拿碘酒消消毒吧。把手指头浸进去。”可信度:0%。

常识性错误。有破口。应该用红药水或者紫药水。地球人都知道。

31. 在陕北农村插队的北京女知青李君亭爱上了原为北京知青后来成为刑事犯被关在监狱里的武红兵。可能性:0%。

北京女知青李君亭是大干部的女儿。心气儿挺高的。她绝无可能莫名其妙地爱上武红兵。武红兵其貌不扬,从来没有主动帮助过李君亭,也从来没有对李君亭表示过好感,李君亭爱上当时在服刑的武红兵纯属瞎编。当时,知青们都希望能离开农场、农村,搞对象就意味着在当地安家。对于和一个一无所能的知青在当地成家让很多女知青心生恐惧。她们宁愿选择当地农民。有的远嫁外地,叫作曲线救自己。

32. 赵曙光对他弟弟赵天亮说:“行了。你别说了。你可能不知道。人家红兵也有招工的机会,可是人家放弃了。人家刘江也有参军的机会,他也放弃了。还有李君亭。人家随时都可以返城。可是人家没走。为什么?因为他们当年都是跟我一块儿来的。”可信度:0%。

把知青们都描绘成义薄云天的绿林好汉了。严重和事实不附。那时节。谁能走谁走。没啥可眷恋的。能不抛妻弃子已是善莫大焉。没有一个为了同学而甘愿留在农村的。这一情节纯属胡遍乱造。“人性中的温暖”不应该是靠说谎捏造出来的。

33. 赵天亮他们用马车拦截警车并要求警察给张靖严打开手铐。可信度:0%。

大胆!

34. 周萍:“扎根落户,不就是为了结婚生孩子吗?结了婚之后,就更有人疼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有人搂着了。”可信度:0%。

周萍的这番话要是当地的老娘儿们说还可信。可她是一个上海姑娘,还是资产阶级小姐。能这么不要脸吗?

35. 采石场发生山体滑坡,哈尔滨知青孙敬文牺牲。孙敬文都那样了就是不咽气。非得说完一番话才咽气:“我一生最幸福的三个阶段,就是在哈尔滨过的童年,北大荒的这八年,还有内蒙古。我唱歌给大家听吧-----”可信度;0%。

简直是胡扯。瞎编得太离谱。都砸成那样了。还会想唱歌,还会说那许多冠冕堂皇的话。如果他是党员。一定要提到缴党费的。没有一个北大荒的知青会认为在北大荒的时光是最幸福的时光。这简直就是一个弥天大谎。如果他们认为最幸福。那么干啥还要逃离那疙瘩?所谓最幸福的时光是央视在21世纪问民众的。小地包孙敬文却在1976年就给出了答案!

36. 赵天亮和周萍结婚当夜跟周萍说要回宿舍去睡觉。可信度:0%。

要不不结婚,过些日子再说。结了婚了,要求回男宿舍去睡觉。不合常理。

还有不少。懒得一一枚举。

有位网友评论得好:“一帮娃崽子写和演隔代的故事,充满了虚假。真当知青运动充满着浪漫呀!还有那个时候哪里有那么多青年人都看透了运动的实质,似乎先知先觉一样。一个字‘傻’。”

胡编乱造。歪曲历史。把一场违背民心的倒行逆施写成一曲理想主义的赞歌。这就是编剧梁晓声所说的:“这是一曲挣脱暗影的青春之歌”吗?什么是暗影?违背大多数知青和他们家长的意愿,把本应该有权继续读书的青年学生发配到农村和边疆去,这种反进步、反科学、反人道的行为才是“暗影”。请问编剧梁晓声。你的作家的良心在哪里?对于反历史潮流而动的上山下乡运动不去揭露和批判反而竭尽美化和粉饰之能事。你说“这也是我在用我的方式守护一份历史、一份责任”。“一部好的作品,根本不取悦任何观众。《知青》不是商业片,这只是在尽我们的文艺责任、文艺自觉。如今风花雪月、穿越宫斗充斥电视荧屏,我只想在观众面前呈现一部好作品,一部大众渴望的非娱乐的作品。这也是我在用我的方式守护一份历史、一份责任。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因而《知青》中确实有一点理想主义,但即使别人都这么说,我还是坚持把人性中的温暖传递出来。”是的。当时知青中的确有极少数理想主义者。这些当时唱着高调的理想主义者最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抛弃他们的理想而逃回城市。可以说他们都是他们的理想主义的叛徒。一伙儿理想主义的叛徒有什么脸面高歌没叛变时的奋斗?而对于绝大多数当时的青年学生来说,他们是被知青的。他们是不得已的。被裹胁的。心里是不情愿的。从来没有过什么豪迈和激情。这才是历史的真实!时至今日。绝大多数老知青已经觉醒。对那场文革中的上山下乡运动持否定态度。这是他们的一致意见。再拿这种垃圾作品来忽悠民众只能为历史所不齿。

这部电视连续剧最垃圾的当属片尾曲。它的歌词是这样的:“绚丽的青春之桨,划出人生的层叠波澜,一代人的追忆,荡涤难以平静的心田。难忘那苍茫岁月,呐喊着温暖的春天,磨练伴随着无怨无悔,展开人生的风帆。梦里的晶莹泪光,闪耀着你我曾经的容颜。风雨中的思念,一路相伴着过往流连。哪里有雪野大地,哪里有战友的生死相牵。哪里有山村大川,哪里有父老乡亲的惦念。我们曾经用身躯亲吻精神的花瓣,我们曾经用心灵编织理想的花环。我们曾经用微笑面对命运的挑战,我们曾经用歌声唱响美好的期盼。我们用歌声唱响心中的的永远。”

用八个字来概述我们对这段歌词的评价:胡说八道,欺世盗名!

好像绝大多数知青不是被知青,而是充满革命理想,受了磨练,欢天喜地因而无怨无悔。这是对世人的欺骗!如果真如作者所言。那你们怎么解释云南知青下跪绝食要求返城呢?不情愿就是不情愿。说什么假话!老知青们都这把年纪了。完全没有必要再为自己脸上贴金了。受伤害了就是受伤害了。把你的疮疤再怎么描绘成灿烂如桃花也没有用。没人会相信你们!你们说得假话太多了。你们愚弄和戏耍人民的次数太多了。

把知青的苦难史写成浪漫的抒情诗和绚烂的青春之歌是一场大骗局!


若水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76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