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反映知青生活的好书
作者:木瓜
|
|||||
一本反映知青生活的好书 知青朋友肖忘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小说《鱼挂到臭,猫叫到瘦》的前面部分后,感觉特对胃口,立刻欣喜地短信给我让我也去看看。 这么多年来咱俩也算脾味相投,能够打动他的肯定也合我口味。突然想起华夏知青网曾登载过有关此书的介绍,当时因觉得书名怪怪的就没在意。这一提起立刻上网重寻。嗨!果然评价甚高。说它原先只是网络小说,是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金红女士(知青出身)在网上看了此书后大吃一惊,觉得这人怎么写的这么好,于是找到作者商量后就将书正式出版了。著名知青作家张抗抗在看完此书后表示:叹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民说它“是一部难得的精彩之作”。还有那个专门研究知青上山下乡的法国人潘鸣啸,看了书后给予作者的评价是:这个不平凡的作家,会把他不平凡的名字刻在知青文学这块碑上,而且是很高的位置。等等,等等。 如此评价还犹豫什么呢?立刻网购一本,急切地盼了两天到手后一气看完。 果然好书。 这是香港作者更的的的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书名似乎有点怪内容却非常实在,它真实而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一群插队知青的生存状态所思所想,描绘了当时农村的风俗人情。 小说的主人公阿毛是个66届高中生,毕业前遇文革被裹挟着闹腾一年多后回校复课等待分配,“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其实还是只有一种准备。”六八年十月阿毛和一百多个知识青年被送到胥河公社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阿毛被分在竹窝里生产队。他们插队的地方估计在安徽的东南靠近浙江的地方,往东是浙江的太湖流域,往北离南京不算太远。 在那块地方,阿毛和他的那些“插青”朋友们一蹲就是六年。后来阿毛还当上了生产队长。 这本书好在哪里呢?我觉得首先是好在书中的人物普通。他们不是金训华、朱克家之类的英雄典型人物,不是什么红二代,不是曾经的风云人物或之后的成功人士,也不是胸怀天下救国救民的壮志青年。他们只是一群和我一样上海弄堂里的小老百姓,个别还是“黑二代”。他们是阿毛、阿狗,是凯凯、娟娟。上山下乡对他们来说完全是无奈之举,是“在劫难逃”。他们不像北京55当年去云南那样满怀豪情坚决主动要求下乡为此还找过总理,走前到天安门广场庄严宣誓表决心什么的。他们没有,他们根本就不想下放,也没有什么远大的革命理想,他们只想留在城里过小老百姓的正常日子。 “到底为了什么,我们要下放?我又从不反对毛主席,让我做一个工人不好吗?”(p114)“为什么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不能选择,生活必须总是由别人来决定,而且这种决定总是伴随着强权的暴戾、无聊的谎言,以及深入骨髓的对人的羞辱。”(p177)到农村后,他们“滚一身泥巴”,但不是“练一颗红心。”他们“身在农村”没有“放眼世界”。“阿毛是庸常的人,想的当然还是一些个人小事,完全不会胸怀天下、放眼世界的。”(p371)因为“世界是你们的,不是我们的,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p39)对于他们来说“身居茅屋,放眼世界,世界在哪里,世界就在洋车沟北边南边。”(p54)“阿毛知道,那模糊的天河就是银河系,银河系外还有整个宇宙,世界很大,但是阿毛的世界很小。阿毛把工作服的扣子解开,他觉得自己的胸怀也很大,可以装得下全部宇宙。但是阿毛觉得自己不在世界里,他觉得自己和世界是两个独立的存在。他可以从宇宙的高度,从银河系的视角俯瞰自己。”(p108)他们日出日落辛苦劳动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而且粮食总是不够,一年劳作甚至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更别说结婚生儿育女了。报纸广播宣传的邢燕子.侯隽.董加耕等扎根农村的风云人物与他们似乎不相干。他们必须面对现实,他们是要操心一日三餐如何过日子的普通人,“扎根农村什么的屌话,自己是不能用来骗自己的”(p54)这本书的第二个好是写得真实。 这里说的真实不是指史料上的真实,文学作品本来就是虚构的,它的真实是指虚构出来的人物情节非常可信。电视剧《知青》为什么会遭到许多知青的质疑,因为人们认为它不可信。 知青下乡延续十多年,我们有过开始时的激情(特别是农场部分知青),有过失落和绝望。那么,什么才是知青的真实呢?是曾经的激情吗?不是。我们那时的激情只是被利用的年青人“心理和生理燥动的激情”,因此,它是虚幻的。“真正的“激情”是一种人的自由意志的激发,而“文革”时期的人是不具备这种自由意志的。”“失落和绝望,那才是激情表象后面的真实景象,写知青,如果写不到这一层,那就顶多是浮光掠影、隔靴搔痒而已。”(以上红字的作者是徐贲,详见他的评论文章《什么是<知青>"激情岁月"的激情》) 这本书好就好在写到了这一层,写了知青“失落和绝望”后的真实。 先让我们看看作者对上山下乡如何评说。 “知识青年就像一把杂七杂八的种子,革命的风车把他们随便吹到了胥河,任其自生自灭,在广阔天地里就看不见了,天苍苍、野茫茫。其实他们都还悄然活着,活得艰难迷茫,活得不知所以。”(p356) 胥河公社其实完全不需要这些知识青年,知识青年倒是需要胥河公社,胥河的农民给他们提供一份口粮;知识青年对于胥河没有意义,胥河给他们提供了栖身之所。 这些知青其实根本不是什么候鸟,其实是无头苍蝇,他们不知道往哪里飞,也不知道如何飞,更不知道为什么飞。这个样子飞飞,那个样子飞飞,他们只是瞎飞。他们在毫无目的地虚掷光阴,他们的光阴什么用也没有,未来由不得他们来选择。”“什么叫下放呢,几千年前的人肯定是不懂的,什么是接受再教育呢,他们肯定也是不懂的。不懂不要紧,人生不一定需要装着明白这些佶屈聱牙、不容分说的理论。阿毛一点也不懂,……阿毛更加不懂的是,为什么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不能选择,生活必须总是由别人来决定,而且这种决定总是伴随着强权的暴戾、无聊的谎言,以及深入骨髓的对人的羞辱。”“我们也许可以一起躲避枪林弹雨,但是我们无法抵挡漫长沉重的生活。”(p361)再让我们来看看那些插队知青的生存状态和想法以及当地农民的风俗民情。 先看那些“插兄”。 凯凯是个瘦瘦高高的美男子,从小到大从未干过农活,下乡后挑起担子腰弯着被农民戏称“虾子”。“虾子”干农活不行却是叉妹高手。他在城里叉到一个妹叫谭薇薇,凯凯把它带到队里“晚上住在一起,除了那件事她什么都愿意,就是不做那件事。”“凯凯一宿忙碌,围而不打,枉担了虚名,竹窝里的人民白白欢欣鼓舞了一场。”任凯凯这只猫怎样叫唤,鲜活的鱼就这样挂着,看到吃不到。待女朋友谭微微走后凯凯抽泣地对阿毛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个鬼地方?……起码要有饭吃,我自己也养不活自己,我今后怎么养活她?怎么养活孩子? ……,我已经二十九岁了,再过几天就三十了。半世人生过去了,等啊等,等啊等,卡在这里上不能上,下不能下,到底那一天才能回家。”“你不知道,她真的很喜欢我,爱我。她的身体那么结实,肉都掐不动。就因为我是知识青年啊,我养不活她,我确实养不活她,她不会嫁给我的。等等又是一年,为什么,为什么人家要等我?等等就会上调了吗?”相比凯凯,施同学就胆大果断的多。他在公社卫生所当会计勉强能养活自己,真要结婚安家生儿育女依旧没那个能力。多年来他暗恋着女知青张小婷,女方虽然心里明白却依旧无望地等待上调回城,施会计看到吃不到心里着实难受,在青春的肾上腺发作和荷尔蒙的激励下,他竟然斗胆在一个夜晚翻过两米多高的隔墙进去霸王硬上弓。这事闹大了可又怎么办呢?“猫不愿意瘦,就把鱼得罪了”。张小婷前后想想也实在没更好的出路,怎么办呢?自己已经二十七岁老大不小了,也只能这么办了。两个人住到一起“就是担心不要有孩子。有了孩子,两个人就没有活路了。”庄同学就更加荒唐了,在一个看露天电影的夜晚,竟然控制不住把一泡精液射倒农村大姑娘采娣的裤子上,这个“炮子鬼”被发现后仓狂逃走。 马同学也是个耐不住的人,摸了一个亲家母,是一个有四个小孩30多岁有几分姿色的农村妇女,一天夜里竟被她老公活捉大庭广众之下捆了起来。 可怜的这些“猫”啊。 再看看那些“插妹”吧。 “一干女知青们就是咬定青山、不予理会,宁可变成神女蜂以及望夫崖”。 何净,“人长得高挑,一米六八,市运动会3000米跑记录保持者。”“在跑道线上冲刺压线,简直是万人瞩目。”在农村那么多年就是坚持不谈朋友,“是一个坚定的等待派,没有上调宁可等到海枯石烂也不会轻易嫁人。”(p374)就这么干挂着。在苦苦等待了六年依旧看不到前景后对阿毛说,“现在我真的觉得冷清孤独。女生比起你们男生来,不说别的,天天上工,没有厕所,从早到晚不敢喝一滴水的。女生每个月的那几天,一样要赤脚下冷水。回到家里,还有一滩事,不烧饭就没有吃,片刻休息都没有的。我自己觉得还是很坚强的,现在半夜里也会淌眼泪。”(p377,p378)她终于坚持不住了,却没有接受一同下放的男知青庄同学的求爱,为了起码的生活,她不太情愿却又无奈地同一个农村男青年好上了。 阿毛能够理解,“一个女生,一个人苦苦等了七年,真的不容易的,等不下去了。那种无望的等待,那种心底的绝望和冰凉的孤独,谁也很难忍受的。”(p382)唐娟娟是阿毛的女朋友,在婚姻问题上,她家里人非常现实,为了她美好的未来想办法硬把她拉到新疆去了,说是嫁给一个军官。唐娟娟为此承受着精神上巨大的痛苦。 蒋方萍,终于坚持等待到最后回城,但照她小妹妹蒋小萍的说法,“你们把所有大好时光都等掉了,就是有朝一日上调,还剩下多少青春呢。”(p378)“阿毛突然感到,这些女孩子其实非常惶惑、孤独和寂寞,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也许更加无奈、无助,一场与它们完全无关的什么革命彻底改变了她们的生活,彻底破坏了她们的全部梦想,使她们离开了生活的常态,剥夺了她们本来可以拥有的对未来选择的权利,面无表情地把她们扔在一个与他们毫无关系的地方自生自灭。青春正在毫不留情地离她们而去,她们在毫无希望的等待中失去等待。一天又一天,它们痴痴地等待着,她们在无望中挣扎着希望,她们只是等待着回到生活的常态。”(p131,p132)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小说主人公阿毛他自己吧。 阿毛的女朋友唐娟娟离他而去,贫下中农心妮的爹爹想把小女儿介绍给阿毛,阿毛谢绝。心妮的爹爹迷惑了,“我就不懂你们这些知识青年,为什么不想讨老婆。……你们这些知识青年不知道想的什么。猪会做、鸡会做、麻雀会做的事情,难道你们不会做?”(p244)阿毛当然会做,但阿毛又不能去做。心妮爹爹不懂,阿毛也觉得里面肯定有问题。 “造物既然制造了男人和女人,而且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又是那么快乐,那么男人就应该和女人在一起,如果几千万青年男女吓得不敢在一起,压抑着本能,强制了渴望,不敢谈情说爱,宁可摸亲家母,宁可自慰,宁可作挂屌汉,宁可人老珠黄,那就违背了造物的本意,不符合自然规律,不合乎人的天性。不顺从社会发展的规律,那就是不符合毛泽东思想,那么肯定是不对的。不是这些年轻人不对,就是别的什么地方不对。”(p386)阿毛不做,但阿毛是个正值壮年的男人,阿毛想女人。 “阿毛想到了唐娟娟椭圆的大眼睛,想到了蒋芳萍红红白白的脸蛋,想到了蒋芝萍柔软湿润的嘴唇,想到了小美头雪白的肌肤,想到了心妮丰满曲折的身体,甚至开始想象到底是心妮的屁股博大还是唐娟娟的屁股更加恢弘。”(p178)阿毛“想得心里很温暖,想得浑身蓬勃有力量,想到香艳合欢时,金猴奋起千斤棒,一山飞峙大江边。”阿毛不但想女人,当他在漫长等待后,在青春荷尔蒙的激励下,心理防线在农村小媳妇小美头的诱惑下瞬间垮了。“偶老子就这样了,偶老子二十八岁了,我还不知道什么是女人呢。”(p372)“阿毛终于把持不住了,顾不得许多了。血气上涌,脑子一热,人压了上去,于是,翻江倒海卷巨澜,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p384)之后,阿毛又同心妮搞上了。“阿毛趴在渴望已久的大屁股上,双手箍紧心妮的细腰,阿毛像骑自行车一样心驰神往恣意妄为。”(p402) 阿毛和小美头,和心妮搞上了,“贫下中农眼睛是雪亮的。”竹窝里的妇女“很高兴,他们觉得阿毛终于成了竹窝里的人。”(p388)上山下乡终于把一个城市知青改造成一个农民。 知青是这样“鱼挂着,猫叫着”,想爱不敢爱、想性又不敢性。那么知青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老师”农民兄弟又怎样呢?他们可实在的多。 “因为有了男女之间这点屌事,不管如何缺吃少穿,不管怎样拖儿带女,不管跪草还是莳秧,竹窝里的人还是活得很开心,活得眉开眼笑,活得欢欣鼓舞。”(p403)“摸亲家母是竹窝里村人民最喜闻乐见的业余文体活动,就是偷情。”(p3)“唱山歌是民俗文化,民俗的东西终归离不开男女之间那点好事,何等生动活泼。”(p373)由于农村处于社会底层及男女比例差异,找不到老婆的单身汉被称为挂屌汉,虞胜林就是一个,30岁出头,不知为什么亲家母也摸不到。他叹了口气对阿毛说:“阿毛,你看看,人要是只鸡多好,随便看中那只母鸡,扑上去,上面叼住鸡冠,下面点把点快活。”(p17)后来,胜林死了,或许是憋的难受,自杀了。 这本书的第三个好是写得很平静。 在我们常见的许多知青作品和文章中,对于曾经的上山下乡人们总不免要感慨一番。有人喜欢站在历史的高度上说些伟大意义和知青精神之类的话,而那些“右派分子”们则牢骚满腹“痛说革命家史”。争争吵吵我们见多了。但作者却能把所有的内心感受都忍着,再忍着,用一种非常平静的心态,用幽默、诙谐、平实的语言通过人物的视角和经历把它展现出来。“那种平静,有时候觉得确实让你感受到非常深刻的无奈。”(张抗抗) 书中主人公阿毛的一个如同兄妹的女知青蒋芝萍死了,是突然骑车掉到沟里淹死了。在那个年头,一个女知青的意外死又算什么呢?在处理丧事时,阿毛看着蒋芝萍的遗容心里默默地说:“你不再需要等待上调了,你安静地走吧。不要有仇恨和诅咒,不要有怨怒和愤愤,这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宿命,我们在劫难逃。”(p357) 阿毛的父亲年青时放着大学不读,突然间觉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就投笔从戎抗战八年,解放初肃反被判八年徒刑关在白茅林劳改农场。“父亲的刑期早在十四年前就满了,现在是留场劳动并且继续改造,改造总是必需的。”(p176)下面再随意摘录一些话同样可以看到这种平静以及平静后深刻的无奈。 “伟大领袖毛主席还说了,“容当统筹解决”。阿毛懂得,什么事情要解决终归要容当并且统筹然后解决或者不解决的。”(p198)“竹窝里是自己的洞穴,躲起来舔舔伤口活下去就是好事,其他的只能再说吧。时间总会洗涤旧迹,给苟活者活下去的理由的。”(p302)“开车的司机对胥河倒也不陌生,前几年有一个知青喝农药,一个知青割脉,还有一个知青农药中毒牺牲,也都是他开车带走的。殡葬车带走的都是知青,胥河人是从不火化的,他们习惯埋在地下发臭腐烂。”(p358)“阿毛是个男生,男生就继续撑着吧,不撑着也没有别的办法的。撑到什么时候,这个谁知道呢,最多也就是撑到死吧。死了就不要撑了,死了就可以躺着了,一天到晚躺着点把点快活。”(p382)“我们现在也不是冤的吗,我们其实别无选择,没有别的路好走的。”(p335)“我们都是苟活者,希望着微茫的希望,然后踉跄前行。”(p360)对于那个年代曾经许多很神圣的东西,包括毛的诗词等,在书中我们常能看到作者不动声色的另一种表述,令我们会心一笑。 “卵子家的三间小瓦房就在知识青年房子的正后方,阿毛有时半夜醒来撒尿,总是看见这八角楼的灯光闪闪发亮。”(p100)“什么是理想目标呢,阿毛想来想去,也还是挣钱、吃饭、找老婆、生孩子。其中尤其挣钱是个纲,纲举目张。”(p217)“把门打开,只有心妮家的狗三忠于四无限地坐在门口。”(p30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蒋芝萍同学是沉在水里而死的,她的死比泰山还重的。如果是鸿毛或其它鸟毛,那肯定是轻扬在水上并且胜似闲庭信步的。”(p357)阿毛和心妮搞上了,“身体的纠缠和撞击是多么舒服,阿毛想:与人奋斗,其乐无穷啊。”(p407)写得是如此的平静,平静中带着幽默,带着沉重。不容易,真的不容易,这说明作者的思想已经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没有那种历练后的成熟是难以做到的。 书写得平静,但作者在书的最后(跋)中,我们却看到了不平静,那是因为作者对青春无悔论调极为不满,忍不住直言:“有大言猎猎者,诩诩强笑曰:往事可鉴,青春无悔。余拍案诘之曰:往事可鉴,十年岂可倒流;青春无悔,昨日何能再来?筋骨之劳、肌肤之苦、饮食之困,此古今中外皆有之,非其要者也。十年韶华,心志之厄,权利之失,其觳觫战兢,无可奈何,乃暴虐违天之胁,苛政悖理所祸,故三千万知青是无一人幸免,天下苍生是无一人能趋避,此其万要者矣。焉能曰可鉴乎?曰无悔乎?市忠媚上,昏瞀呓语,过矣。”这最后的古文看起来稍微有点累,但这本小说却写得非常朴实流畅,值得我们一看。 (本文的写作得到知青朋友肖忘的指点。有兴趣的网友如果想看此书的话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可以找到,但好像只能看到前面一部分。网购能买到此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