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工人生涯 作者:河水


“以厂为家”

工人的收入之低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强壮的劳动力每月工资46元,折合美元仅6、7元,一般工人家庭有五六口人,靠这点微薄的工资养家实属艰难,工人们能省则省,无论吃、穿、住,都维持着最低水平。即使如此,许多工人家庭仍难以支持,于是,“以厂为家”成了工人天经地义的真理。工人常挂在嘴上的说法是:
“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
“不拿白不拿,白拿谁不拿”

可以说,只要拿得动,只要拿了不出人命,工人什么都敢从厂里往外拿,无论零配件、原辅材料、工具和产品,胆小的小来小去,胆大的成汽车地往外搬。

厂里许多车间生产时需用肥皂或肥皂粉来润滑,真是好极,全厂工人家家都不必再买这些东西,从厂里稍点回去就是了;二车间镀锌工段用猪油拌木炭给镀锌的线材上光,于是二车间工人的饭盒里都不放油,做菜时到镀锌工段的那个大油桶里舀上一勺就行,尽管那些是下脚料熬的工业用猪油。有些勤快的女工,趁夜班时将家里的衣服,被子褥子全拿到厂里来洗,这样既用了公家的时间,又用了公家的水,待下班,到锅炉房将烘干的衣物收起带回。这些在工人眼里都是极正常的,“连人都是公家的,这算啥!”

许多工人每天上班都带两个大饭盒,一个是饭,一个是菜,下班时也是这两个饭盒,里面装的是块煤焦碳,是肥皂甘油,是铜屑锌末等等。工人们夹带这些东西从不避人,常几个人一同往饭盒里装厂里的东西,一边有说有笑,司空见惯:饭盒空着也是空着,好歹派点用处。有些工人真是不择手段,将他们能搞到的东西都想方设法弄出去。他们可能将电缆一截一截剪断,铅锭一块一块砸碎,然后装入饭盒带出厂。厂里的灯泡消耗最多,原来换上的灯泡要不了几天就被人摘走了。然而,这些都是胆小的工人,胆大的才不屑这些鸡毛蒜皮呢。

略微胆大的利用经常出入的板车、拖拉机为自己搞“运输”。厂里的生产原料和废品由专门的运班负责搬运,只要和运班打好招呼,门卫那儿就可通行无阻。冯六子要结婚,自己做了一对沙发,所用的材料如:木头、麻布、弹簧全由运班运出;老韩家里安土暖气,给运班张师傅一包烟,就顺利将无缝管,紫铜管和散热片运了出去;大鼻子曹双更绝,他向厂销售科买了五公斤的废线材,结果夹在运班的拖拉机里运回家一百多公斤正品,他用这些线材做了许多搂草的耙子,卖到乡下发了一笔小财。电视普及后,家家户户房顶上赛过丛林的天线无不是厂里的材料做的:先把铝盘元截了,压扁,钻眼,旋罗口,配上一定高度的镀锌管,材料齐了,如果不托运班的话,由一个人在厂外接应,从窗子将东西传出去,到家即可装配成一副完整的天线。在工友家里,可以看到许多不花钱的“装备”,如:脸盆架、煤油炉、铁栅栏、小推车、沙发、土暖气、天线等等。

更甚的则带有盗窃的味道了,如用卡车将原材料、建筑材料、有色金属带出,或自用,或变卖,这是要冒一定风险,但大胆的人有的是:二车间书记“大烟口袋”盖七间房,只向厂里买了几百公斤废钢丝、两车旧砖和少许水泥,余者全是通过运班和储运科的哥们从厂里偷的。说起储运科,一共十六个人,个个是偷拿的高手,厂里有啥家里有啥,他们能够长年利用运垃圾的汽车向外运东西,与收购站坐地分赃,大捞特捞,后来东窗事发,恰逢“从严从重”,全都判了刑,其中一个还被枪决。其实,真正大胆的还轮不上他们,工友们哪儿知道,身为领导的厂长居然偷偷用厂里的钢材为自己和儿子换来几套住房,其他一些领导也变着法子为自己捞着大好处,反正是公家的,正所谓“不拿白不拿,过期作废”。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