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本能 作者:宝嘉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生命身上都有一种使自己趋向毁灭的本能冲动。而这种冲动的目标是生命本身,这就是死亡本能。与这个冲动相对的是生命本能。后者的最初目标是自卫及自足,而且本质上是创造性的一股力量。
  弗洛伊德认为死亡本能设法要使个体的人走向死亡,因为对于处在死亡本能状态下的人来说,只有死亡才是真正宁静的状态。只有在死亡的状态下,个体的生命才有希望完全解除失望、紧张、焦虑和挣扎。  
  这个自毁的冲动有时会受生命本能的压制而减弱,或者改变了方向。不过当生命本能不足以对抗死亡本能的时候,死亡本能就会以“自杀“方式表现出来。
  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有段台词:“活着,还是死去,这是个问题”。在这里他提出了若干条理由,说明为什么死亡对人类具有吸引力。他也提出了为什么死亡也许并不那么吸引人的一些理由。哈姆雷特王子对“不想寻死“所提出的理由,是那紧护着生命并且保卫着它的生命本能。但是最终他还是死去了,在他报了父仇同时羞辱了他的母亲之后,中毒身亡。
  死亡本能有时戴着各种形式的假面。例如:自毁的愿望是如此地无法抗拒而使得一个人不能不自杀的时候,他不会明言而是表现得很正常甚至过于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生命本能战胜了死亡本能,死亡本能的潜在诱惑也会使他可能成为一个自虐的,一个享受自己身心痛楚的人。或许,也可能把所有“毁灭能“的方向转向外界,而成为破坏性、虐待性的人,甚至也许成为一个谋杀者。
  在同样的压力下,有些人可能会沉溺于酒、麻醉品或者性,这时他们心里的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是相抗衡的,力量均等的。但是死亡本能随时会战胜生命本能而占上风。
  我们应该承认死亡在某种环境状况下是诱人的。比如当绝症缠身时,当对一切都深深地绝望时。即使在普通情况下,死亡同样可能是吸引人的。在弗洛伊德提到死亡本能以前,早有一些伟大的人谈论到死亡的诱惑:
  莎士比亚:
  死的震击似爱人的技巧
  它是伤害者
  也被欲求着
  (《安东尼和克利奥佩特拉》)
  约翰.济慈:
  我在黑暗中谛听多少次, 
  几乎爱上了安逸的死亡;
  在诗思里,轻唤他的好名,
  求他把我一息带往天上,
  如今死去似乎最为富丽
  在午夜里溢然魂离人间…
  (《夜的颂歌》)


有些人活得够久了,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拿。这种人知道我们欠了亚当先生一笔多么大的人情债。他这-位人类第一个伟大的恩人,把“死“带到世界上来了。

  (《笨人威尔逊的日记》)

  今天, 活着,还是死去,这仍然是个问题。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