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知青大返城不是否定上山下乡吗?
作者:余 杰
|
|||||
云南知青大返城不是否定上山下乡吗? ——致一位知青朋友之一 今年春节前(1月17日),我在博客里刊登了一篇文章《不否定,你回来干啥?》。没有想到引起了一些反响。短短几天就被转载了一百多次,有将近500人阅读了此文,大多数来访的朋友对此留言表示赞同,这说明关于上山下乡的话题依旧是我们这代人所关心的。 当然,也有一些不同的意见。这是很正常的。 有一位朋友的一些意见较有代表性。据他自己的留言介绍,他是一位当年曾经作为云南知青代表参加过上访。他说:“我当年作为云南农场知青参加上访请愿的时候,就明确说过我们不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只是利用宪法明文允许罢工的权利,争取自己回城的平等与选择的自由。” 他进一步指出:“赞美红军长征的壮举,一定不是想要再去进行一次‘长征’。同理,肯定知青上山下乡,只是肯定知识青年当年艰苦奋斗建设自己的国家这一基本历史事实和这个运动的本来面目。用要他们将自己的子女再送去‘上山下乡’之类的话来堵那些肯定者们的嘴,不是在讲道理。中国大多数人曾经是任人欺凌、任人羞辱的‘乌合之众’,但自从有了共产党、有了毛泽东教会他们‘组织起来’,他们就开始成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能够为共同的理想而坚持奋斗的人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证明过这些,今后中国的历史一定还会继续给出这样的证明。” 这段留言提出来了几个值得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第一,当年云南知青大返城的时候,知青是不是明确提出过不否定上山下乡? 第二,知青争取回城,试图离开云南是不是对上山下乡的一种否定? 第三,例举红军长征的例子来说明赞美不一定是重复或者效仿,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上山下乡的本来面目是值得肯定的。 第四,知青的上山下乡的历史证明了有了毛泽东的“组织起来”,知青们才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这样的归纳对不对,是不是这位朋友的原意,请大家鉴别分析一下。 当时,我给予了简单的回答:“如果你还记得当年云南知青的三封信的内容,难道这不是在否定上山下乡。”我不赞同他的看法,只是想就否定问题做一个善意的提醒。既然都是当年为了返城的知青朋友,一定会记得那时的三封信。这三封信都是上海知青丁惠民起草的。即1978年10月16日给邓小平副总理的公开信、1978年11月18日给邓小平副总理的联名公开信、1978年12月3日的请愿书。 信的作者丁惠民在《在激流与漩涡的中心》一文的回忆中说过这样的话:“11月18日,第二封联名信公布了。如果说第一封信只限于诉苦,第二封信则有所不同,信的锋芒对上山下乡政策提出了质疑。我的用意主要是想促使知青群体中那部分思想认识比较先进的知青行动起来,他们是我预期中的最终能支撑起这场运动的基层骨干力量,也是运动成败的一个重要部份。”那么第三封的请愿书是云南知青北上请愿时递交给中央领导的基本上是反映知青民意和要求的集成。 请注意,丁惠民用了“对上山下乡政策提出了质疑”字样。什么是质疑,其实就是否定的一种表现形式! 第二封信的主要内容是对于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种种弊端、政策的缺陷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和批判。如果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内容,确实还有许多不足。但是,这些内容已经涉及到了上山下乡问题的核心问题。有系统地全面地大胆质疑上山下乡,起到了唤醒知青重新认识上山下乡、重新审视自己的命运的作用。事实说明,这些信中的文字就是在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绝非“只是利用宪法明文允许罢工的权利,争取自己回城的平等与选择的自由。” 这是基本事实。 特别是在《请愿书》(第三封信)里的那段话至今令人震撼—— “八年了,父母的泪快要流尽了,我们肉体的青春即将衰老,再这样下去,我们实在受不了。我们请求,不求金,不求银,只求让我们回到父母的身边吧!我们可以干最脏的最累的活,领取最低的工资,但只要回到父母身边,再苦也是甜的。恳求中央早日决策!” 一句话,知青要回家。 在这份《请愿书》里既陈述了上山下乡运动的种种不是,又提出了知青问题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让知青回城。 假如发生在“文革”期间的上山下乡是值得肯定的话,还会发出如此惨烈的呼声吗?知青上山下乡如果是“开始成为能够掌握自己命运、能够为共同的理想而坚持奋斗的人们”,那么还会做出如此激烈的写信、罢工、请愿、上访、示威、绝食的行动吗? 这位朋友在回复我的留言是强调:“我一直记得当年云南知青三封信的内容。那里面没有否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词句,更没有要求中央政府中止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只有对我们在这个运动中遭受的不公正待遇的申诉,以及我们要求回家、要求回城学知识干四化的呼吁。” 那么再来让我们看看当年这些信里对于上山下乡的否定之词。 在第二封公开信里,作者反映知青的上山下乡“往往用各种变相的强制手段。”“名曰说服,实为强逼。父母兄弟也收到株连。”“重庆的青年大多数是被骗来的。”关于如何看待知青上山下乡利弊,信中认为:“实践已表明,城乡、工农、脑力与体力的这三种差别丝毫没有因为我们大批知青来到农村而得到缩小。”、“知青上山下乡给国家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在各地农村的知青所处的思想和经济状况,都是极不稳定的。”为此,信的作者问道:“把数量如此众多的青年放在农村,究竟对国家有何好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应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呢?是看农业人口多少吗?是喊上几句漂亮的口号吗?” 作者在信中明确提出:“上山下乡同样是得不偿失的,不可取的。”“拿我们农场来讲,国家用于我们的各项费用,超过了我们的实际创造。十年来,国家为知识青年不知化了多少钱,尚能将这笔钱用于工业建设,想必利非薄也!可是为什么有利而不图,偏偏要干人们不欢迎、经济上年年亏损的事呢?”结论是上山下乡是不可取的一场运动,给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带来了灾难。 关于农村群众对上山下乡态度,信中举例说,有个地方的农民问起当地的知青:“当年我们是带着土地、耕牛入社的,你们现在带来什么?”且不谈这个传说是否真假,但从中可以看出些问题来。“我们农场,大批青年的到来,虽然都有一双手,但也有一张嘴。由于各种原因,农场生活长期搞不上去,老职工生活比以前明显下降,当地经济也被打乱。农林副产品价格飞涨,附近村镇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大幅度下降,引起了普遍的不满情绪。少数青年侵犯民族利益,影响社会秩序,损害民族团结,给当地人民造成不良的影响。农场生产规模的扩大发生了与当地群众或集体生产队争自然资源的各种纠纷。” 因此,信的作者认为:“上山下乡到底给国家带来了什么好处?知青到底愿不愿意?人民到底拥不拥护?这些问题我们心里很清楚,有自己的看法。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我们认为,由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上山下乡出现和积累起来的问题已经不少了,现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了。何去何从,我们听中央的!” 这不是在否定上山下乡还能是什么呢? 我的朋友李勉先生对这位朋友的留言回复说—— 你说的很对,“赞美红军‘长征’的壮举,一定不是想要再去进行一次长征”,当年“反右”并不是惩罚迫害,而是想教育这些对本党说三道四者让他们走正路;嗣后的大跃进亩产万斤放卫星,并不是想饿死人,只是想让大家吃的更饱;至于文革嘛,那是为了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呀?锻炼了人民,破灭了帝修反想在中国复辟的迷梦,何错之有呢?而“上山下乡”实在是领袖的恩眷呐!那些学校里的封资修玩意有必要学吗?一旦学了如何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呢?岂不成了资产阶级的狗崽子了?所以,真不该放你等回城呢!你看如今不都成万恶的资本主义代言人啦! 今天,我们再次就否定的话题谈及上山下乡,首先是要尊重当时的历史,不忘当时知青们为了回家所作出的壮烈的举动。 还是那句老话,不否定,你回来干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