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明天我们革命的光芒 作者:董学仁


 

看明天我们革命的光芒

这句话是一句电影台词,拿来做了题目。

想起这句话时,我正看电视上的春节晚会。画面上一群芭蕾演员,全部装扮成女兵,踮起脚尖,把手中大刀挥来挥去。那些亮光闪闪的大刀,说出了那支部队的年代、归属和结局:她们是1930年代初中国内战密集时期时的红军女兵,利用一些原始武器与中华民国的政府军作战;她们的连队组建了一年多就溃散了,姐妹们后来的境遇都很惨。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中国的春节,本是喜庆祥和的日子,跳内战时军事操练的舞蹈做什么呢?

女兵操练舞来自一个芭蕾舞剧。那个芭蕾舞剧的名字,也是那个连队的名字,叫《红色娘子军》,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八个革命样板戏之一,也是普通观众最喜欢的一个。

那个极端的革命年代,女性男性都一样的长衣长裤,街上看不到姑娘们的窈窕身影。幸好还有这样一部芭蕾舞剧,故事情节发生在热带地区,因此剧中的女红军穿着短裤衩,露出长腿,在明亮灯光下跳啊跳啊,吸引着男性观众齐刷刷的目光,并且让他们想入非非。那时少年的我,也曾看得心潮激荡,根本不管这一节舞蹈是不是编排简单、难度很低,女演员晃动的长腿就把我晃晕了。

据说在中国人演出《红色娘子军》的同时,苏联人拍摄的一部电影里,导演安排了红军女兵洗浴的裸戏,与她们后来的战死对比,让观众感觉到悲剧的力量,爱情和生活是多么美好,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战争。电影审查时裸戏没有通过,导演就找了最高领袖勃列日涅夫。最高领袖参加过卫国战争,觉得这段戏挺好,就没有删掉。又过了十多年后,《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在中国上映,裸戏被剪掉了。对于我这样的中国观众,露出一节玉腿都看得心潮激荡,如果看到裸体还不得跑到街上动乱?

顺便说一句,中国1980年代被认为是改革开放的头一个十年,比后来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力度大,但是从这部电影裸戏被删就可以看出,它的开放程度,没有赶上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时代,距离此前的赫鲁晓夫时代差得更远了。

现在的我,看到电视上的女兵操练舞也不再激动,但脑筋仍然在在活动,便想起了一句电影台词,“看明天我们革命的光芒”。

这句话来自哪一部电影呢?我想了想,确定是《中国解放军占领巴黎》,1974年上映的法国喜剧片。

很多中国人没看到这部电影。

中国没有买它的拷贝,也不能买它,这关系到它的所有情节,看起来像是对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嘲讽。当时有关方面组织了批判文章,驳斥西方电影对中国的污蔑和抹黑。据说,中国官员还向法国政府提出了抗议,得到的答复却是“艺术创作是国民的自由”。在我看来,1974年的中国正在集中精力批判安东尼奥尼的纪录片《中国》,这样一来,减弱了批判法国电影《中国解放军占领巴黎》的力度。

那部法国电影里,七亿中国人将红色革命输出到欧洲各国,带来计划经济、政治运动和社会风尚的改变。

中国人让瑞士制造手表,让意大利制造面条,让荷兰制造自行车,而法国只能从事唯一的工业——生产烟囱管子。

他们还封闭红灯区,推广清教徒式的生活。在全城取消汽车,取代汽车的是满大街的中国黄包车。交通指示灯也被撤除,取代它的是楼顶上站着的举红绿小旗的哨兵。

整个法国的大街上都是中文革命标语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巨像。电视节目里播出农业教学片《大豆是个宝》,一些人被送去农村,接受农民的再教育。电视台增加了批判斗争节目,其中的资本家戴上了枷锁,被中国官方的政治语言加以训斥。此外,中国军人还推广“早请示、晚汇报”和红宝书,动员法国民众参加革命,鼓励市民相互揭发“反革命分子”。揭发信要用麻袋装,被揭发的平民百姓都受到批斗。

这部电影的结局很有趣,中国军人允许开放红灯区和夜总会以后,从士兵到军官都没法抵御法国美女和美酒的诱惑。而远在北京的“中国最高委员会”认为革命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于是下令全军撤出法国。

我在网上看到它的片段,长度有六七分钟,内容是法国人模仿《红色娘子军》的革命芭蕾舞。在《卡门》音乐里,舞台上的法国舞蹈演员,穿上《红色娘子军》中的革命者服装,舞刀弄枪,一脸正经,表演着十分强硬的中国政治故事。这一荒谬的搞笑段落,足以让人笑到肚子疼。

其中一个情节,从舞蹈动作看来,女主角在向男主角表示爱恋,男主角却在为她指引革命道路。

“看明天我们革命的光芒”,解说词里这样说道。

革命与艺术之间有某种联系。

《中国解放军占领巴黎》的一个依据,是法国人确实想把中国革命照搬到那个浪漫、极端、摇摆中的国家。二战后的法国,共产党的力量比较强大,知识界的观念比较左倾。当莫斯科开始清算斯大林罪行和改革开放,他们就把仍然坚守马克思学说原教旨的北京当成了榜样。在这种思潮影响下,法国成了第一个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

在人们印象里,法国电影界思想左倾,态度激进。当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蔓延到法国,电影圈里掀起了“学习中国”的狂潮。

1974年春天,罗兰巴特等一批法国电影人访华。他们希望汲取中国文化革命的先进经验,却失望地发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真相,对中国电影和样板戏的艺术性也大感失望。回到法国的他们,立即引发了对中国红色革命的重新认识。

在这部电影上映的1974年,还有著名作家索莱尔斯来到中国,作为法国“左派”的代表,学习中国红色革命的经验。他看到了中国发生的事情,其实没有法国人想象中的那样好,甚至是一场灾难。或许他出于自己的“左派”立场,回到法国后很难说出中国的真实和详细信息。

在1974年来华之前,索莱尔斯当然也是法国1968革命的一分子。1968年5月的巴黎,极左派学生集会,警察粗暴干预。被激怒的学生筑起街垒对抗警察,工人与社会各阶层相继卷入。那场革命有两千多人受伤,六人死亡。动乱持续了一个多月,法国陷入内战的边缘,导致了戴高乐总统辞职。法国人内心对革命的渴望,一旦与1960年代的革命氛围相结合,成就了那场另类风花雪月革命的高潮,燃烧瓶和街垒是全民的狂欢。

我在美国人约翰·霍洛韦尔《非虚构小说的写作》里,看到他对1960年代的描述。那是人类遇到前所未有的思想危机的十年,整个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是如此令人迷惑和不可思议。激进的狂潮几乎席卷了整个地球,约翰·霍洛韦尔说,年轻人和少数组织寻求激烈的手段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关于《中国解放军占领巴黎》,有一篇影评写道,电影中并没有确切的政治立场,而是肆无忌惮的把一切立场和作风都进行嘲讽。导演像个天才的顽童,他几乎熟悉那个时代所有的有组织的混乱和制度化的疯狂,并把这些放在了电影之中。

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它的真相还没有揭开。它可以拍出一百部震撼人心的电影,但一部也没有拍出,这不仅仅是中国电影界的遗憾。从这一点来说,法国人1974年拍摄的《中国解放军占领巴黎》,有它独特的意义。

它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但是它比所谓的历史更接近真相。

《中国解放军占领巴黎》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中国最高领袖毛泽东号召中国革命者去解放全人类,说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当然,后来的历史并没有把他的这个宏伟计划变成现实,但法国导演把它在银幕上实现了。

                                                                      2014-02-09


董学仁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72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