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烟 】:回味往事·记徐成时叔叔 作者:七分队


 

【往事如烟 】:

回味往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讲的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段解释为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这只是“三字经”开头的几句话,咱上学的时候已经不兴读这些东西了,只是在看课外读物时偶尔看到一些,至今也只能勉强记住这几句话。

下面想讲两件往事,这是我在文革后才听说的。第一件事情是父亲讲给我听的,并且说过N次。

1966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父亲先是被送到社会主义教育学院与一些老同志们关押在一起,被要求互相揭发批判。两个多月后“集训班”解散,父亲作为“牛鬼蛇神”被揪回原单位批斗。回到机关,就被单独关押在一间小屋里,接受“群众专政”,精神与身体都饱受摧残!

当年负责看管父亲的是S叔叔。S叔叔与父亲同年出生,也是个知识分子。文革初始,积极响应“伟大领袖”的号召加入了造反派组织。

有一天傍晚,S叔叔突然对父亲说道:“大晚上的,你还戴着手表做什么?”并且逼着父亲把手表摘下来放进抽屉。继而又说:“穿上外衣,当心着凉。”父亲心中很是不解,正值暑季,天气炎热,何凉之有?但是,在S叔叔的逼迫下,他极不情愿地套上外衣。这时外面传来嘈杂声,随着脚步声由远而近,一群年轻的红卫兵闯了进来,领头的是一个从小在机关院里长大的初二学生,暂且叫他小B。他们进屋后,不由分说抡起手中的武装带劈头盖脸一通狂抽,瞬间,父亲的后背被打得皮开肉绽。父亲被送到医院后,大夫在给他处理伤口时不禁脱口而出:“这是什么人打的?怎么下手这般狠毒!”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父亲都只能趴着睡觉......

文革后,父亲数次与我讲起这件事情。父亲明白了S叔叔逼着他摘下手表套上外衣的良苦用心。他是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对他施与点滴之恩的人。再有就是一定有他对疯狂岁月作用于人性泯灭的独到见解等待我去解读......。因为在那个扭曲的时代,有些人已经泯灭了人性。

第二件事情也与在机关院里长大的孩子有关系,因他在家行三,暂且就以三哥呼之。

这件事情发生在1967年下半年至1968年的上半年,那时蔡楚生伯伯经过文革一系列的批判、揪斗、折磨,身患多种疾病,在家卧床不起。与他相濡与沫的爱人也被莫须有的罪名关押在秦城监狱,家里的老阿姨也被轰回老家,蔡伯伯只能默默地忍受着疾病的痛苦折磨与亲人离别的情感煎熬。并且,隔三差五地还要面对各地来外调的造反派。

一日,三哥到蔡伯伯家中串门,正好看见那些外调的造反派因为蔡伯伯不愿违心地迎合他们做伪证,使他们拿不到所需要的材料。这些人恼羞成怒,不仅对蔡伯伯进行言语上的侮辱,甚至还要动手打这个身患疾病的年迈老人。见此情景,三哥不禁怒火中烧大喝一声:“你们要外调就好好说话,别骂人。”随即就站立在蔡伯伯的床头怒视对方。那些外调人员见三哥1米8几的个子,身穿一身军装,一副那年间红卫兵的装束打扮,自知也是惹他不起,只好悻悻离去。打那以后,只要家里来了外调人员,蔡伯伯总是叫家人召唤三哥。三哥来了以后并不说话,只是站在蔡伯伯身旁盯着对方,对方倒也不敢造次,让蔡伯伯心里踏实了许多。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那个疯狂荒谬的年代,许多人还保有人的最初本性。

小B和三哥都是与我从小一起长大,比我大一岁多不到两岁,我平日里称他们为哥哥。文革前关系也不错,在一起游泳、滑冰。还记得那时小B喜欢做幻灯片,我和院里一些孩子经常在他家看幻灯。照理讲,他们二人的长辈都是从解放区过来的知识分子干部,二人岁数相仿,所受教育一样,为什么到了文革时,这二人的所作所为咋就那么大的差距呀?

一个朋友对我讲,这只是那个疯狂岁月的缩影......

其实在那个时代,我们99%的人都是如此,且万众一心死心塌地的情愿被愚弄......

人的劣根性与生俱来,只不过通过各自刻意(是指学识、修养、廉耻、荣辱、情谊、自私等)地掩饰让他人难以昭然。而一旦有其适宜表现的环境场所、气氛烘托,则君子的伪善、人性的泯灭都将被揭示得淋漓尽致......

尽管施暴者欠下的血债未必偿还,尽管他们未必主动认账,相信他们的内心一定受着煎熬!包括小B!毕竟扭曲的人也有之初。

人之初,真是性本善吗?或许是苟不教,性乃迁。

                                                                  2013-07-16

 

记徐成时叔叔

我的徐成时叔叔生于浙江加善,他是在全国解放以后,由上海来到北京。1950年8月至1951年8月在北京新闻学校(新华社训练班)学习,结业后进入国际新闻局新闻处工作,先后在对外部和国际部任编辑、译审、改稿人、副组长等职,1987年退休,享受老专家待遇。

我的母亲与徐叔叔的爱人陈阿姨是好友,两家经常走动,因此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了徐叔叔。在我的印象里,徐叔叔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他留着一个短短的平头,浓浓的眉毛,一双睿智的眼睛,见到我们这些小孩子永远是面带微笑......

记得那年我刚刚从东北兵团返城以后,与他聊起下乡时的生活及轶闻趣事,他面带微笑饶有兴趣地听着,听罢过后他鼓励我将那些往事写出来。当时我说到兴奋时也确实想把那些往事记录下来,后来由于工作忙,心思也不在那上面,渐渐地就把这事淡忘了。光阴荏苒,又是许多年过去了,徐叔叔早已搬家,我与他也是多年不见,只是断断续续地听我的父母亲对我说,你徐叔叔前几天来家了,还在问起你写文章的事情。这让我在心里感到愧疚,觉得无颜面对徐叔叔......

2009年9月我开始写起了博文,主要是写那些当年上山下乡时的往事,我想等自己感觉写的不错的时候再拿给徐叔叔看,让他老人家也高兴一下。在2010年5月初的时候,我听父母亲对我说,你徐叔叔病了,正在宣武医院住院,希望我在不忙的时候替年迈且行动不便的他们去探望徐叔叔。我当时正在为我们连队上海知青组织的上山下乡四十周年聚会活动忙活着,于是就耽误了。不想我从上海返回北京后没有几日,就得到徐叔叔因病去世的噩耗。当天晚上赶往徐叔叔家替父母亲探望陈阿姨,陈阿姨对我讲了许多徐叔叔的往事,由此我才真正了解了徐叔叔那坎坷的一生......

徐叔叔在上学时就是个高材生,他的英文水平非常高。1949年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夕,他的同事们劝说他去香港工作,一心想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他执意不从,最后只有通过丢硬币的方式来决定去留,徐叔叔很幸运地猜对了硬币的正反面,这才得以留在大陆。

徐叔叔来到北京,进入新华社工作,在这个地方可以充分发挥他英文好的长处。他热爱新成立的人民共和国,在抗美援朝时期,徐叔叔毅然拿出千元积蓄,慷慨捐献给国家。熟料,如此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竟在1955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中被关在单位审查、交代问题,只是因为解放前他曾在旧政权的单位工作过,这一审就审了一年。陈阿姨一个人带着一岁多的孩子,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且背负着很大的精神压力,那日子真是苦不堪言啊!

陈阿姨对我讲,当时亏的审查了他,他被审查后出来就是干工作,很少讲话,否则的话57年反“右”的时候也跑不了他。我想象的出来,凭徐叔叔那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的“臭”脾气,看到不对的地方肯定就要提意见,殊不知当时就是“引蛇出洞”啊!当时就是凑数,也得把他凑进去,那顶“右派”的帽子指定是跑不了他。也亏得当时他只是工作不说话,(为什么不说话呢?我猜想可能是心里委屈,满怀理想抱负留在新中国,想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尽一份绵薄之力,没想到却被审查,因此不响应号召给组织提意见,没想到的是反而救了他。)这才得以侥幸躲过一劫。

俗话说: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1966年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开始了,徐叔叔又惨遭厄运,由于他是搞英文翻译工作的,所以经常在家里敲英文打字机,那“滴滴答答”的声音传到屋外,被时刻绷紧阶级斗争这根弦的革命群众向专政机关举报,说是有特务在发报,再加上徐叔叔历史上有“问题”,于是便被逮捕,不经任何起诉、判决便被送往山西监狱,这一关就是五年多,待“平反”放出监狱,已经是五十多岁了。

徐叔叔有很高的中英文造诣,对外报道业务熟练。他曾多次参加中央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能够对难度较大的评论、通讯等新闻稿件进行翻译、编辑、改稿和定稿,受到新闻翻译界的一致好评。国际部对外组成立后,他在业务领导上起了重要作用。工作中,他注意培养和指导年轻同志,传授自己多年积累的英文翻译和翻译经验,为新华社带出了一批业务骨干。

徐叔叔一生译著和著作众多,他于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作品包括翻译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汤姆.索亚历险记》、高尔基的《和列宁相处的日子》,及《白夜》、《白鲸》等作品和撰写《论尼克索的三部曲》等文学评论。他先后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为培养新闻采编专业研究生和外语新闻人才作出了贡献。

徐叔叔为人正直、坦率,敢于对那些不良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他的所作所为无愧于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我想起了多年前我们在一起聊天的情景,上至国家大事,下到家庭琐事,我们无话不谈,就像是一对相知甚深的忘年之交。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以及宏亮爽朗的笑声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令我永远难以忘怀......

仅以此篇短文纪念我敬爱的徐成时叔叔。

                                                               2013年9月2日


七分队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227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