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案四题(外一题)
作者:笨人
|
|||||
薄案四题 一、 薄案发于偶然,誉为“打老虎”经典,是笑不起来的滑稽。试想:若王督军不入美领馆,薄能下台?不下台,终将或入京,由王而相甚或而帝;或挟除腐败督军之功,同样由王而相或而帝。彼时距十八大换位仅数月,薄声望如日中天,顺理成章,并非黑马,谁能阻之?而上位后,依中国贯例,问题不再,将一贯正确,红歌、黑打、浮夸将由西南吹遍全国。 不改体制,有何用? 二、 “吃一堑长一智”,在中国是嘴上说,并非座右铭;“好了伤疤忘了疼”才是国粹,是行动指针。中国弱智者多,看清末和民国国人照片,无论老幼,无论官民,呆滞漠然的脸正是病态,才理解鲁迅写阿Q、倒提的鸭式看客、华老栓是真实的反映。 薄熙来拥者甚众,源于他承诺“共同富裕”。国人被这口号骗了千年,依然还信。所谓兵不厌诈是也。历史如此简单?小孩学步摔倒证明的是不应走路而应爬行吗?弱智者真就这样认为,改革三十年就这样被他们否定。希特勒当年在德国万众拥护,原因在于他前任把经济和百姓生活搞得一团糟,而他搞得好;毛泽东万民拥护,在于他提出共同富裕,尽管终于万民共穷。 中国人的逻辑是弱智的逻辑。 三、 其实薄有理由成为杰出领导人。他应当理直气壮公开竞争上位,实现自己的治国方略。为什么领导人要指定或变相指定?国家本应有好体制来保障竞争上位,而我们没有。从这个意义讲,是体制害了薄。 所以,薄的问题不在于想上位,而在于他走的是文革之路,手段是文革之手段。所以他上位的目的就成了问题;他若上位,国家前途就是问题。若有公开竞争体制,他公开他的主张,人民会不会选择他,就不是他的事了。 人都有野心,都有钱权色欲,好体制就是把欲控制在法律框架内。如有体制保障公开竞争,谁想上位,谁就不敢腐败。马英九不是这样吗?难道马英九没有非份欲望? 所以,现体制对他公审,也是政治动作,意义不大。如果是好体制,以薄的才华,可以成为杰出领导人。许多人在清明环境下可以成为好人,在昏暗世界里就成为流氓。 四、 薄案公审,当然不涉及政治和思想,但相对于法律清算,政治思想清算更重要,或者说,无后者,前者等于开窗灭蚊,没用。 他之要害在十六字:复辟极左,否定改革,复辟专制,否定宪政。此不清算,只审钱、权,没用。文革复来,全民灾难,并非钱与权的事。迄今,高层仅温总态度明朗,一语中的,见于人代会答记者问。他人装聋作哑,未成共识,将遗患无穷。 这原因,一是高层怕蹈极左时以政治思想代替法制,二是高层理论水准不足,左右摇摆,不能形成正确体系。 前一条担心毫无必要,所谓党,就是政治思想差异,例如台湾,国民党主张一中,民进党主张台独,这不是法律,这是思想和政治。共产党难道没有用什么思想、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吗? 另,不想改体制,对薄案就投鼠忌器、避实质就表面。
孩子远行,家长警告:“不可走A路!A路不通!只能走B路!” 宪政,走得通否?尚未走,即有人连篇累牍:“宪政是资产阶级!是西方打倒中国的手段!” 颇不解:论西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国务院,皆由西方引进,我辈咋用得不亦乐乎?市场经济亦是人家的,我们咋说可用?人家发明宪政时,新中国尚无,难道人家预测到百年后将出现新中国而提前研究出打倒中国之武器?走哪条路,应以某党某人掌权为正确,还是以人民幸福为正确?若这还用讨论的话,那这政府和党不妨死掉算了。睁眼看俄罗斯、越南、东欧,走向宪政后人民不幸福吗?试一试不可以吗? 现在,更理解当年搞市场经济,许多人叫喊“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不能搞”,邓小平巧妙答以“可以摸石头过河”的英明,现有人声讨邓的说法,是以此时代彼时的无聊。遗憾的是邓仅限于摸经济体制石头,而政治体制未敢,未敢的原因在于权。 2013-10-0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