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草原记忆】之一:向扎鲁特草原迁移 作者:马不停蹄


 

【扎鲁特草原记忆】之一:

向扎鲁特草原迁移

这一天,我和艾拉肖楞起得很早,匆匆地喝过早茶后。开始住勒勒车上装蒙古包内的东西。杂七杂八的昨天都已整理好,包内的东西很快装上车,而后我们开始拆蒙古包……,蒙古包装上两辆勒勒车。后面是柜车、水车、牛粪车。后面这三辆车还要拉上“浩乐(lào)(用柳条编成,给羊群挡风雪的排子)”

羊群已经散开,我和艾拉肖楞把勒勒车按顺序排好,一辆辆套好牛。后车的牛笼头拴在前面的车尾。五辆勒勒车拉上我们全部家当。

艾拉肖楞从师木老布僧。学会些简单的木匠活。这样牵牛车的事就由他担任了。中途车出了毛病,他可以修理一下,不至于像有的女知青那些坐地上哇哇大哭。

艾拉肖楞在前面牵着头牛。我在后面照顾着,看哪个牛走的慢了,驱赶一下,上路后,几辆车走顺了。我便骑马去追赶羊群。

这是一年的冬初。我们蒙古包向一百多里外的扎鲁特草原迁移的第一天,后面还要走十多天。

乌珠穆沁草原还延续着古老的游牧习惯——“逐水草而生”。逐水草而生的特点是随着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气候变化,不同的牲畜生长发育需求,不同的草场变化及时的更换栖居地。春季要居住在雪少的阳坡,这里阳光充足,雪化得很快。青草早早地露了头。很适合带糕的牛马羊群。夏天要在靠近泉水、小河、水塘等地居住,但要住在草低矮的坡上,因为草高茂盛的地方蚊虫太多,牲畜被搅扰得昼夜不得安宁。秋季要住一些沟壑旁,这此地方草高,很多草结有草籽,草籽实实在在是畜群抓秋膘的最好食物。冬季要住在背风的地方。雪要少。要松软。这样才不会划破牲畜的蹄腿。当然,草要高,要充足,乌珠穆沁草原地势平坦,很适合牲畜春、夏、秋栖息。但冬季暴风雪猖狂,草被大雪埋没,雪壳坚硬,不利牛羊生存。

比较适应乌珠穆沁草原生存的是马。因为马会用蹄子刨开雪吃草。马是啃草,草再低矮它都可以吃到。而牛就不行了,首先牛的蹄子是双瓣的。不适合刨雪。再有,牛是用舌头卷草吃,要卷得到的必须是高草,而乌珠穆沁草原的草在冬季基本被雪盖住,上面虽然会稀稀拉拉地有几根露出雪处,也不够牛群充饥的。羊群更不用说了,只一项:坚硬的雪壳会把它的蹄腿刺伤就够受的了。而与乌珠穆沁草原相邻的扎鲁特草原就很适合牲畜冬季生存,那里山谷交错,风雪被大山挡住,雪小风弱,山水充裕,牧草茂盛。但这里沟壑多,山势变化多。灌木丛生。杂树林立,乌珠穆沁庞大的畜群(牛群多在几百头以上,羊群多在一千只以上)放牧起来非常困难。

第一天我们走了有二十多里路,住在艾拉山的北侧。由于第二天还要搬家。我和艾拉肖楞没有搭蒙古包,只把“罕那”支了起来。很低矮窄小,好歹对付一夜,天一亮又要走。从迹象看以前住在这儿的那家牧民刚搬走,我们把“浩乐”卸下来。给羊群拉起一个挡风墙。羊盘上有很多羊粪球可以用来烧火。节省了不少的牛粪。羊卧在一个旧羊盘上比卧在雪地上要暖和许多,会睡得安稳一些。

我们的计划是明天到达坝口,后天下坝。

夜里起风了,风刮起雪片顺着毡缝吹进“罕那”里,沉寂的炉火忽然发出“嘭”的一声响,几团火星从炉下窜出,响声过后。炉里的火熊熊燃烧起来。这是烧羊粪特有的景象。

我俩的脸被炉火映得通红,一股热气扑在脸上。

锅里的雪在渐渐融化……,雪水是我们用来做晚饭和明天早茶的.

注:“罕那”在这里用错了,蒙语里“罕那”应指的是围墙的木骨架.正确的应为"陶那".陶那在蒙语里是把蒙古包的顶部木骨架.陶那包括最顶端的园形顶及支撑杆.

                                   
马不停蹄文集:http://www.hxzq.net/showcorpus.asp?id=159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