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土地上“天使”情 作者:凡平


——上海知青李燕玲印象 

 她,有着一个曾通的名字:李燕玲。她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白衣天使之歌,成为江西南昌继邱娥国之后又一位家喻户晓的全国先进人物,不久前又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红土地,是我心中神往的热土。 

 当我双脚踏上这块土地,禁不住总要想起一个至今仍扎根在此的我的同龄人。 
 在我眼里,她是一个没有任何光环的普通的女知青。她普通得就像一撮红泥土,虽然在阳光下没有金子般的光泽,但我仍可以实在地感受到她存在的价值;她普通,普通得就像一株小草,走近看,分明有着自己鲜亮的绿色,退远看,她又与大地融为生命的一色。 

 或许,我也曾是一名知青的缘故,我渴望能走近这位敬佩已久的白衣天使。 

 从知青到白衣天使,23年,她用青春和热血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相见是一种缘。不久前,我们终于相对而坐。相坐在江西新建县大塘卫生院。平心而论,我真不敢相信,眼前的她——李燕玲,就是曾到上海做过先进事迹报告,让所有的人听后感奋得热泪盈眶的典型人物。她个子不高,身着白色护士服,很是腼腆,与演讲时判若两人。 

 “……一切已成过去,我没什么可讲的,平平淡淡的,我觉得日子还是过得平静一些的好,真的,真是这样的。”对我突然的到访,她语气讷讷的,竟有些惶然。她柔和的目光向我一闪,神情是那样的诚挚。
  
 平静,普通人渴望拥有的就是平静,可我却“残忍”地打破了她的平静。 

 往事历历,叠现在她眼前…… 

 李燕玲从小在上海徐汇区长大,1969年毕业于枫林中学。1970 年,她以一份决心书表明心迹,报名去黑龙江。母亲知道后说什么也不同意,要她去近一点的地方。她这一改就把黑龙江改成了江西。她至今不会忘记1970年4月9日离开亲人的那一天。临行前那晚,母亲急得吐了血,她抱着母亲哭了一夜,并劝住了母亲第二天不去车站送行。火车开动了,当她在人群中看到母亲时,再也忍不住眼泪扑在车窗外大声哭了起来。她是在哭声中大声喊着“妈妈”两字离开上海的…… 

 李燕玲和其他9名知青被分到安义县石鼻公社的果田大队,初来乍到的李燕玲插秧时双脚磨出了血泡。她的脚开始溃烂了,加上水土不服,导致创口久治不愈。大队干部看到李燕玲这样,就照顾她去当小学教师或者做赤脚医生。不曾料想,就从这一天起,她便在红土地上开始了漫长的医护生涯。1975 年,李燕玲同土生土长的乡卫生院大夫杨水根结了婚。当年,她被安排到新建县大增卫生院从事护理工作,这一干就是整整23年。 

 爱在红土地,无怨无悔,无私奉献,鲁大塘人终要难以忘怀 

 在卫生院,我见到了她丈夫,这是一对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几十年来夫妻俩从未红过一次脸。这一点,李燕玲显得特别的满足…… 
 “23年,一直守着这片红土地,难道没有后悔过?”我忍不住这样问道。“没有。”她的回答虽是轻轻的,但语气绝对坚定,令人深信不疑。 

 7O年代全国知青大返城,她完全可以顶替回沪,而且孩子和丈夫也可一起照顾,可她没有动心,仍旧留在了红土地。年迈的母亲忍不住思念和焦虑,千里迢迢从上海赶到江西大塘。母亲万万没想到,这里的生活条件如此差,没有电灯,没有自来水,没有煤气,母亲实在不忍心让儿女放弃返城的机会,一阵劝说。最后李燕玲还是让远道而来的老母亲失望了。母亲哭了,她也哭了,她觉得自己又一次伤了母亲的心。大年三十到了,她本想好好陪陪母亲的,可医院又正巧来了病人,她擦去了眼泪又去医院抢救病人,直到六年初一中午才回家。要知道,在她走过的23年护理生涯中,只有两个除夕、春节是和家人欢聚,其余都是这样年复一年陪着病人在病房里度过的。 

 这奉献是默默的、无声的。可大塘乡这一带的农民却永远不会忘记这动人动情的一幕幕…… 

 199车年初,李燕玲去一村庄进行乙肝普查,有位母亲牵着孩子的手,指着李燕玲对孩子说:“快,叫妈!”李燕玲一时摸不着头脑,事后才明白,1981年8月的一天,医院来了一位女患者,怀抱着三个月的婴儿,母亲因久病无奶,只得靠米汤喂养,来医院后一时弄不到米汤,婴儿饿得啼哭不止。李燕玲见状顾不得自己家里还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用自己的奶汁喂起这个陌生的婴儿。孩子在医院5天,李燕玲就喂了5天。 

 患肺心病的老人程茂海,1996 年6月临终时还不断地呼唤着李燕玲的名字。老人卧床生病5年,李燕玲利用中午或晚上休息时间,五年如一日坚持上门为老人看病、打针、喂药。 

 患者蔡值茂更是难忘李燕玲。l99宇年他做胃部手术后三天,不遵医嘱进食,导致便秘,疼痛不堪忍受。此时,李燕玲正好在病房,她顾不得许多,连忙动手一点一点帮病人抠大便,缓解了病人的痛苦。事后,患者将50元钱送到李燕玲手中,以表谢意,可她说什么也不肯收,她说,这是医务人员的职责。 

 面对昨天,她有的只是对亲人的永远的愧疚 

 对病人,李燕玲无私奉献,尽到了一名白衣天使的职责,可是她承认,她这辈子唯一愧对的是她的儿子。1981年,她的子长时间高烧不退,由于李燕玲工作忙不便请假送儿子去南昌进一步检查治疗,结果导致智力发育低下。提起儿子,李燕玲忍不住泪水又打湿了眼眶。她说:“前几年,得知自己得了结肠癌时,都没有掉过半滴眼泪,出院后又投入了工作。可不知为什么,一讲起儿子,我心里总觉得愧疚难过。” 

 在卫生院后面的家属院里,我走进了李燕玲的家。李燕玲的家并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书桌上摆放着许多医务参考书,墙上挂满了奖状。最显眼的还数当年她当赤脚医生时的那张黑白照片。可以看出,她心中的“知青”情结至今很深,很深…… 

 这天,她儿子正巧在家。智力残障的儿子什么也不喜欢,唯独喜欢唱歌,为了儿子,李燕玲省吃俭用专为他买了台卡拉OK机,好让儿子在家尽情地唱。可是,儿子越是唱得高兴,唱得欢,她心里越是隐隐酸涩…… 

 儿子又在屋里唱开了,一曲 《世上只有妈妈好》,唱得那样真情,那样投入,李燕玲忍不住把头转向了窗外…… 

 这时,一缕阳光斜斜地从窗外的绿荫里投射进来,阳光下,我发现李燕玲的眼眸湿呼呼的。 

 李燕玲愧对自己的儿子,可她无愧于脚下这片红土地,无愧于“白衣天使”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称号! 

 也许,地平线的尽头,才是她生命和事业相连的归宿。可是,地平线有尽头吗?……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