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飞飞,旧日成灰
作者:三叶虫
|
|||||
蝴蝶飞飞,旧日成灰 It has been said that something as small as the flutter of a butterfly’s wing can ultimately cause a typhoom halfway around the world.. ——Chaos Theory (美国电影《蝴蝶效应》开头的一屏字幕:根据混沌理论,有人说,蝴蝶翅膀的一次微小的扑腾,最终可导致地球另一边的一场台风)。 “这里有篇社论,都是关于航天飞行的深远意义和它将对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这些事都很好,可是我们什么时候能安稳下来呢? 只要我们正确地管理,这个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空间,就是走遍整个宇宙也不会找到比它更好的地方了。 我们别自欺欺人了,就不能停下来,过安静的生活吗?”这是与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罗伯特·海因莱因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的英国阿瑟·查尔斯·克拉克的著名科幻小说《太空序曲》中公园里一个老者对宇航者(哈塞尔)说的一段话,我想这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想法。 人类有必要慌了慌忙地向宇宙发展吗? 如同那个宇航者所说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好奇的探险者型,另一种是乐于坐在自家后花园的居家型,这种人不少,他们宁愿待在自己宁静而安逸的家中。我们能说哪一种是错误的愚蠢的吗?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这两种类型的混合体,也就是小说中主人公历史学家德克所说的“我喜欢坐在我家后花园里,但也喜欢流浪者偶尔来拜访我,跟我讲他们的见闻。”一个月前的周日我去到一个小县级市,晚上出来,欣悦地发现清冷的夜空中竟然现出了清晰的银河,满天繁星如同当年下乡时的情景。已经好久没看到银河了,我突然发现这才是我最需要的,最怀念的。 贪婪插上科学的翅膀,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当年当老美的那个探测器力求降落到木星深厚大气层下时,于下降到类同于地球上方克拉克带的同步轨道高度那段相似的距离后就被巨大引力所摧毁,随之人们那巨大好奇心也破灭。除了好奇心外,我们干嘛非得那样呢? 倒不是我们不想那样,而是确实有点怕那样可能会给我们这样带来无法预测的异样。如同我们看过的那个美国电影《蝴蝶效应》,你若为了追求细节的完美而去改变事物本来的不甚完美的进程,那可能会导致更不完美甚至毁灭性的后果,如同电影开始时的那段字幕(本贴开头那段)。 1912的12月21日冬至日正在走近,已经听到其清晰的脚步声了。不管那天会发生什么,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即使费尽移山心力,也丝毫改变不了它的结果。有改变吗?也许有,我们以往的所有人类活动,那怕小小地对自然进行的改变,其影响力都不会无影无踪地消失(物质和能量都是不灭的),它们都会和自然力结合于一起,发酵酝酿,在一定的条件下或许产生某种“共振”现象,而对人类的将来产生本不该或本不会那么早或那么晚出现的巨大的灾难性后果——一如蝴蝶效应,大西洋的那边它微微地扇扇翅膀,太平洋的这边即会狂风大作。记得大学时曾听老师说过,英语typhoom的单词源于汉语“大风”,它只有在大陆东岸靠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海面上才会出现,欧陆没有这种自然现象,后来野蛮入主美洲后才发现,于是他们管它叫“飓风”,多产生于美国东海岸的南部沿海地区,一般比台风规模小多了。台风多现于福建沿海,闽人“大风”的发音如同“台风”,于是欧美人也鹦鹉学舌地翻译为“typhoom”了。 我们可以去观察,带着艺术家的或孩童的眼光去观察,观察那自古以来即令我们敬畏无比的宇宙空间,也可去感知,但最好别去干扰或试图改变,为了人类自我的好奇和贪婪。 本人觉得:孩童的破坏力和残忍是最可怕的。他们不受任何人为的行为准则的束缚,可以轻易地杀死一个小虫子,揪断一支小蚂蚱的腿,或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地折磨一只小猫或小狗什么的,其残忍之状有时令大人都想象不到,且事后丝毫没有怜悯忏悔之心。为什么?性本恶?或实在是好奇心和贪婪欲使然? 人类其实也类同于此。他们津津于战争艺术,衷情于武器研究,热衷于争强好胜。他们开发宇宙的研究除了满足好奇心而外,其实大多是为了贪婪自私的极具破坏性的国家、集团、势力、或个人的利益需求。如同地理大发现时代,实际上是同样一个道理。 西方人的精神体系已经到头了,如果再去开发改变地球周边的宇宙环境,万劫不复就离我们不远了,何止这一个小小的2012呢?若真有2012之殇,经三日黑暗之后,还有劫后余生的人,可要是因人为而至的宇宙灾难,那最后一个人的最后一声惨叫就成了人类永堕地狱前的天鹅之歌了。 人类发展有头吗?有时间限制吗?那我们干吗还这么急急忙忙地玩儿命地发展科技开发自然呢?任其自然不好吗?有些事儿让子孙后代干不好吗?水到渠成,这才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境界。如同小时吃小豆冰棍儿,一口一口地吮吸,方能充分享受其点滴的甘凉,何苦非得三两口即咬光,弄得牙齿生疼,还猪八戒吃人生果,滋味没充分品出即一下子没了,还得再买,浪费资源不说还伤牙伤胃。占有商品这是你个人的事儿(谁叫你有本事有钱呢),可因此而拼命占有甚至浪费资源这就不是你个人的事儿了。 资源和环境是大家的,也是前人今人和后人的共同财富,你没有权利超量占有、改变或浪费。如同历史上的某个小小的节点哪怕有一点小小的改变,即会导致人类后代的或许可能是万劫不复的灾难。十全十美的事情永远是没有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才是发展之道。 我可不想成为那只扇动翅膀的小小蝴蝶。
旧俄五人强力集团中,我最喜爱的是李姆斯基·科萨科夫(音乐素养最高,五人团中其他人的作品多是他完成润色的),当然最熟悉的莫过于其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一千零一夜)》了,可惜这里只有片断,因不能链接原视频,只得将其用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加Audio Repeater实时录音软件录下后作视频上传(我聪明吧?哈哈,音乐没处上传也可用此法哟,就是容量大了点儿)。 该组曲是由冷酷残暴的苏丹王沙赫里亚尔主题(后来的大海主题是该主题变奏而来)、聪明美丽的舍赫拉查德(又译“山鲁佐德”)主题及辛巴德、王子和公主等形象优美的各主题及变奏而组成。这些主题的次第出现显示着故事的跌宕起伏地进行,非常形象和优美,且较为通俗。其中舍赫拉查德王后的主题,很美很柔,它贯穿于四个乐章的起始,以示意下面的内容都是美丽的王后讲的故事第二乐章中卡伦德王子的音乐我很喜欢,平时总是不自觉地哼哼出来,可不知怎地内心深处总有种无奈的感觉。最优美的则是第三乐章中的王子和公主的两个主题,特别是王子主题,尊贵威严仪态静穆却深情舒展,此处的录音即是。多美呀,能叫你的心飞得很远很远的。紧接着是公主的主题,优雅、活泼,而且还有铃鼓的声音,似乎在跳东方舞。仔细听,结尾处又出现了柔美的小提琴——优雅的舍赫拉查德主题,她的这段故事快讲完了,真是余味无穷,听得那老家伙恋恋不舍的。 这个组曲连同鲍罗廷的中亚细亚大草原、穆索尔斯基的展览会图片(最喜拉威尔配器的)及巴拉基列夫的塔玛拉等,在我遥远的大学时期就已很是喜爱,至于那个有法国血统的居伊则没听过他的作品。浪漫时期的有标题音乐(包括民族乐派)确实旋律很美,且风格多样,又相当通俗,虽然没有古典时期的音乐那么耐嚼和深刻,且听多了易审美疲劳,然依然是茶咖时节的最佳佐料。 2012-12-1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