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外云和月
作者:林小仲
|
|||||
平型关外云和月 2009年6月初,应山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郭良孝之邀,我和团中央时的老部长勾德元一行,到山西省灵丘县参观。 灵丘位于山西晋东北边,大同市东南端。灵丘之名始于战国,因赵国著名国君赵武灵王葬于此而得名。说到赵武灵王,我们想起那位有远见卓识的君主,他学习胡人着装习俗,改革了赵国人长袍宽袖的着装,赵国上下出现穿胡服,练骑兵的热潮。他们短衣紧袖,摧马骑射,由此极大提高了赵军的机动性与战斗力,振兴了赵国。这里还留下了北魏文成帝、孝文帝、辽代萧太后的人文遗迹,灵丘有悠久厚重的历史。 让灵丘境内平型关威名海内外,当属抗日战争时的1937年9月。侵华日军沿平绥路西进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进攻。为了配合国民政府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所领导的太原会战,阻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115师在林彪师长指挥下,开赴平型关伏击日军辎重队。 灵丘地处黄土高原,境内群山连绵,沟壑纵横。我们站在平型关战场旧地,周边山峦叠嶂,两山之间,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谷,山谷里有条土路通往太原。山谷的两侧都是延绵的黄土高坡,陡坡上长着青草和酸枣树。平型关在沟的前方,老爷庙在沟的一侧。望着这险峻的地势,想着发生在72年前的那场战斗,似乎还能听到暴风雨般的枪林弹雨,还能见到抗日勇士从山的两侧冲向日军敌群。 1937年9月25日,在林彪师长指挥下,115师主力布置在平型关到东河南镇,共计10余里长的公路两侧山地边缘上。晋北9月下旬气温很低,战士们饥寒交迫,但伏于湿地和山岩上待命,却士气高昂。 25日晨5时左右,日军坂垣师团21旅团千余人及汽车、大车300余辆进入伏击圈。自认为"皇军不可战胜"的侵略军,大摇大摆骄横的行进在谷底的公路上。八路军115师曾贤生连长率部首先向敌冲杀,他们用手榴弹炸毁了最后一辆汽车。日军退路被截断,他们困兽犹斗,拼命抵抗,多次组织反冲锋,反复争夺公路两侧制高点老爷庙。 激战持续到27日白天,日军终未能冲破包围,敌坂垣师团21旅遭受全军覆灭的打击,日军武士道精神顽抗,他们宁死不缴械,无人投降,甚至身负重伤,还杀害救护他们的八路军战士,千余日军全部被击毙,缴获日军全部装备。八路军115师也伤亡严重,有600多人牺牲。最先发起攻击的五连,曾贤生连长壮烈牺牲,全连百名壮士,凯旋时只剩30多人。一场有备而来的伏击战打得如此惨烈,牺牲的八路军战士中,有许多人是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干部战士。 由此想到近年来影视中那些抗日剧,许多对战争的描写如同儿戏,与真正的历史相距甚远。战争的残酷性,日军的顽强,中国军民做出的巨大牺牲,才是抗日战争的真实的历史。林彪指挥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这是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有力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在灵丘和广灵的县委书记张小立、刘振国等人陪同下,我们参观了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纪念馆。我仔细的阅读一份阵列文件,那是林彪师长关于平型关大捷的总结手稿。他详尽的列出了若干条,文字精练务实,分析了敌我态势优劣,特别总结了与日军首战的经验教训。读后让人十分感慨,那时的林彪师长年仅30岁,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冷静和军事天才。 平型关头云高风急,纪念馆的广场上有一排威武的青铜雕塑,英姿勃发注视前方。他们是平型关大捷的主要参战将领,他们中间有林彪、聂荣臻、陈光、徐海东、李天佑、杨勇、杨成武、杨得志、萧华等人,这些人都是新中国著名的开国将帅。中华民族应该记住,1937年9月,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雕塑群中的将帅和参战部队,还有在战斗中血染疆场的无名英雄们,为国家民族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林彪师长那年30岁,林彪40岁时统帅130多万人的东北野战军,指挥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林彪被授元帅时也才48岁。林彪的一侧是聂荣臻元帅,另一侧是陈光将军。平型关大捷胜利后,林彪被友军误伤,陈光曾代115师师长。1933年8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在江西成立,周恩来亲自为这支年轻的部队授予了军旗。全师1万余人,70%以上都是共青团员,平均年龄18岁,最小的年仅14岁,中央军委任命陈光为师长。萧华也曾任该师师长,该师累建奇功,并在决定红军生死的湘江战役中力挽狂澜,全师减员只剩四分之一。陈光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红军长征时,陈光任红一军团红二师师长,指挥过飞夺泸定桥和攻占腊子口等一系列著名战斗。平型关大捷时,陈光是115师343旅旅长,参战部队有他属下两个主力团,分别是李天佑任团长,杨勇任副团长的686团,杨得志任团长,陈正湘任副团长的685团,都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陈光却因性格不如人意结局悲惨,他是建国后,因受到处分自杀的我军第一位高级将领。数数平型关纪念广场上,9位将帅,除林彪、聂荣臻被授元帅外,徐海东被授大将军衔,其余5人全在1955年被授上将军衔,只有陈光离去。尽管平型关大捷参战将帅们,后来命运不尽相同,但他们为国家民族英勇献身的历史,应该得到永远的尊重。"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为陈光恢复了党籍,1989年,包括罗荣桓元帅夫人林月琴在内的115师部分老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历史不会忘记--怀念陈光同志》,人民不会忘记在我军历史上这位骁勇的战将。 晚上下榻灵丘县宾馆,由于灵丘有丰富矿产资源,在大同地区,灵丘经济富裕,县城是颇具规模的现代化城镇,整齐的街道,绿树成荫,灯光如织,人们过着平静快乐的生活。徐徐的夜风将天空吹拂得月明星稀,我不由得从平型关大捷,联想到抗日战争中的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平型关大捷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我曾到山东省枣庄市,参观过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1938年春,日本侵略军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这个师团的21旅曾在平型关被歼灭。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欲取台儿庄。他们计划占领徐州,继而打通津浦线,直逼中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坐镇徐州指挥,孙连仲部防守台儿庄,汤恩伯率部在侧翼协防。中国军队在以台儿庄为中心的鲁南地区,与日军进行了大规模惨烈战役。这场战役,前后历时三十多天,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战役经历了台儿庄外围战,北门争夺战,惨烈的巷战和台儿庄反击战。在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以孙连仲的二集团军为主的左翼兵团,以汤恩伯第20军团为主的右翼兵团,经过反复的攻防拉锯,将士们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浴血奋战,击溃了日军第5、第10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了日军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法西斯气焰。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振奋了全民族抗战精神。这是国民党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中国军队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有数万将士为国捐躯。 台儿庄战役参战国军将领有,李宗仁、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仵德厚、田镇南、关麟征、池峰城、王铭章等人,台儿庄大捷的英雄业绩同样名垂青史。 台儿庄战役参战将领也有不同结局,王铭章将军因誓死保卫滕县而牺牲殉国,为台儿庄大捷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之后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在湖北战场,率部与日军血战,最后一刻身中数弹,但他仍然站立不倒,在距日军几十米的地方挥舞着早已空膛的枪,围护着他的卫兵此前已全部阵亡,日军中队长射出一弹,命中将军头部,连鬼子事后都承认,张自忠将军倒下时如同一座山。仵德厚在解放战争中被俘,2007年病逝于家乡。池峰城1949年率部参加北平和平起义,同年4月1日因"历史遗留问题"受审,1955年3月在北京监狱病逝。汤恩伯在台儿庄战役之后的河南豫中大战,面对日军进攻,国军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作为司令官的汤恩伯竟然丢下十几万大军,临阵脱逃。 战争与军人的命运竟然是这样不相同,在平型关大捷纪念馆,那些参战的开国将帅的巨幅照片刚毅凝重。件件展出文物似乎在诉说那场光荣的战史。纪念馆依山而建,凭高远眺,巍巍太行山山峦起伏,蓝天白云下,有谁还记得昔日的枪林弹雨、烽火硝烟。 站在平型关上,我想起去年应山东临沂常务副市长杜德昌之邀,我也参观过孟良崮战役旧址,我曾在陈毅和粟裕雕塑下久久驻留。粟裕在抗日战争中,也是转战苏北的抗日名将。粟裕1947年5月,解放战争时,在这里指挥华东野战军,纵横鲁西南,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歼灭国民党军队的精锐王牌军整编74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令蒋介石落泪,国民党军队胆寒。而粟裕那年年仅40岁,参战将领中有许世友、谭启龙、叶飞、陶勇、王建安、王必成、陈士榘、皮定均等一批开国名将。粟裕指挥的苏中战役七战七捷,歼灭数倍于己的强敌。特别在1948年底至1949年初的淮海战役当中,粟裕指挥60万人民解放军,击败了国民党80万大军,创造了中外战史上的奇迹,为全国解放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在1949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深有感慨的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在张雄文著《名将粟裕珍闻录》中有这样几段记述:刘伯承元帅曾称赞粟裕百战百胜,有古名将之风,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陈赓大将为粟裕1958年的遭遇抱不平,他说:"中国历来有两大忌;一忌功劳太大,能力太强;二忌不迎合,不吹拍。你老兄这两忌都犯了,怎么会不倒霉呢?林彪与粟裕同是杰出的军事家,孤傲的林彪却对粟裕敬佩有嘉。1958年身为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落难后,林彪甚至还与叶剑英、萧劲光、陈赓等人一起,帮助粟裕说了难得的公道话。粟裕这位当之无愧元帅的中国第一大将,建国后政治命运却十分坎坷,当然比起许多开国将帅"文革"中的悲惨结局还算幸运。 林彪指挥的平型关大捷,为中央红军改编的八路军115师,威名天下扬。纪念馆内有蒋介石以最高统帅名义发来的贺电:"有日(9月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平型关战场遗迹秋风萧瑟,八千里路云和月,曾经的将帅们,对错复杂,扑朔迷离。而他们毕竟有过史诗般的壮举,为中华民族留下了英雄的篇章。站在平型关上,我想起了那句名言:一个不忘历史,正视历史,保留历史的民族才有未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