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画小人书——我文学的启蒙老师
作者:曹小莉
|
|||||
连环画小人书 ——我文学的启蒙老师 一个精瘦穷苦的老头,坐在街头,身旁是轻薄的木架,一排排叠满着连环画小人书,化一分钱你可坐在那儿看两本书,租回家一本两分钱。那一本本小人书已被千百次地翻阅,有的纸页发黄,有的已成孤本。春天伴着茉莉玉兰的花香,夏日伴着枯寂的蝉声,秋天落着梧桐的黄叶,老头身边总围着小孩,有的尽情喧闹,有的聚精会神看书,有的在地上拍洋画。小人书方寸大小的空间图文并茂,在那里我找到极乐世界,找到让思想自由驰骋的空间。这就是我记忆中童年南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最无忧无虑的时光。 我爷爷奶奶拥有自己的房屋,并有一个很大的院子可以栽花种菜,养鸡养蚕。租书老头很文弱,晚上就把几个书架存在我们家,那真是我的天堂,我免费的图书馆。不知有多少夜晚,我在灯光下贪婪地翻读,不是阅读,因为不认识字。奶奶总在灯光下做衣服、纳鞋底、织毛衣,不知怎么就在这混混沌沌的几年中,从学龄前到上小学,这一幅幅的图画,就是历史,就是地理,就是教科书,它们就像魔毯一样,载着我飞跃时空,在古今中外的云彩中浏览。 不记得确切从几岁起,奶奶用方块字教我认“人手口大小中”,逐渐那一个个方形字被赋予了意义,带上了色彩,配上了声音,构成了故事,并和小人书结合在一起,成为我最初的启蒙,启动了我最初的情感。我在几百本小人书中浏览大千世界。第一次读安徒生的《丑小鸭》,我坐在街头几乎泣不成声,恨不得把那可怜的、受欺辱的小东西搂在怀中抱回家去;看完聊斋中的《画皮》,晚上再也不敢睡在院中竹床上乘凉,看到漂亮的女人,总疑心是鬼魂所变。大白天站在阳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也惧怕三分。读了《宝莲灯》,劈山救母,二郎神、孙悟空、王母娘娘、哪吒闹海,也幻想自己七十二般武艺俱全,可腾云驾雾、上天入地。一千零一夜、神灯、幸福鸟、阿凡提,我的小船随着形形色色的人物驶入无边的汪洋大海,在异国的风光中漫游。渐渐地红楼二尤,宝黛悲剧,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天仙配,望江亭,牛郎织女也进入我的视野。闻着沁人心脾的槐树花香,听着隔墙阿姨的吴侬软语,苏州评弹,浙江越剧,“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哪舍祝英台”,“花落花飞飞满天,魂断香消有谁怜”,不知不觉地被这种美妙的南音所征服,好像看见了这些古代风情万种的美人。接着三国、水浒、西门庆、潘金莲、宋江杀阎罗、杜十娘….《项链》、《王子与贫儿》,《雾都孤儿》,《王子复仇记》,《第十二夜》,《红与黑》,《马兰花.方方》,《黑奴恨》,《罗密欧与朱丽叶》,《彼得大帝》,《茶花女》,《居里夫人》,《牛虻》,《保尔.柯察金》也相继出现。感谢中国艺术家的绘画天才,古今中外的这些人物都栩栩如生地跃在纸面,让我分享他们的命运,体验他们的哀乐,一个小女孩的心灵是何等的脆弱和易感,在这些动人的传说和故事中,我汲取了营养,心智在慢慢地成长和成熟。 这些早年的文字和图画,就像微型胶片,深深储存在记忆库中,从小到大,我从未感到贫穷,谁能说脑中的这些东西不是财富。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疾病、痛苦、战争、灾祸,存在着不义、不公,但也存在着亲情、友情、爱情、音乐、绘画、诗歌、艺术,科学、探险,无论在何种境遇中,只要有存身之所在,有温饱之安康,有天伦之乐趣,有家庭之团聚,就可以满足了,不必苦苦追求身外之物而耗费心力,而早衰早亡。我想我之所以成为乐观派,恐怕要追溯到幼年的心态。那时我就满足的像个小公主,自认为拥有一切,其实连个像样的玩具都没有。在六十年代初,和成千上万的儿童一样,常常是饥肠辘辘,头脑却异常活跃丰富,用一张床单,一块纱巾,几卷彩色皱纸,几根孔雀羽毛,就可把自己装扮成小姐、公主,几根树枝,几根鸡毛,几块带颜色的布,就把邻居小孩们扮成士兵、强盗、王子、丫环等各种角色;用南腔北调演出威武雄壮、悲喜交杂的戏,打发着永远用不完的时间,我是导演,指挥着一群小男孩小女孩演戏,小人书就是我无声的艺术指导。 及至年长,识字越多越多开始看真正的书了,我惊讶地发现,这些书的轮廓和大意我竟然都了解,只是领悟越来越深刻,不知不觉中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坎坷时就想象着下一幕镜头会出现,当然必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暴风雨过去后,天空多晴朗”。顺利时则告诫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每当看到一部好电影时,在视觉上,在感官上,在艺术上都感到极大的享受。几乎每一部伟大的电影都是根据名著改编的,而名著大多都曾经绘制成小人书。成年或出国后,我观赏了大量的中外电影,《漂》、《红字》、《苔丝》、《战争与和平》、《红楼梦》、《一江春水向东流》、《家》、《雷雨》、《呼啸山庄》、《大卫.考培费尔》、《静静的顿河》、《居里夫人》、《悲惨世界》、《茶花女》、《牛虻》、《翠堤春晓》、《魂断蓝桥》、《欧根.奥涅金》、《流浪者》,看电影时,我心中就浮现出温暖的涟漪,童年少年青年时看过的连环画小人书和小说立刻出现在面前。在精神文化物质匮乏的文革年代,我庆幸这些文艺作品始终在托举着我和我的同代人,在劈头盖脸而来的惊涛骇浪中不致沉沦,而是顽强地寻找着方向。那种人文精神当时离我们的社会现实很遥远,但离人心却很近,难怪深深地打动青少年的心。 小人书还培养了我的审美观,我喜欢看优美的舞蹈,听动人的音乐,欣赏醉人的风景。小人书同时也软化了我的心灵,我不可救药地易于感动,一朵在朝霞中盛开的鲜花,一个婴儿无邪的微笑,都会牵动心中的美感。 如果说优美的文字拨动了我的心弦,那么这些精湛的绘画则提高了我的审美观,这是潜移默化的熏陶。一提起玉洁冰清、倾国倾城,脑中立刻浮现出古代美女的风姿,林黛玉、杨贵妃、赵飞燕、王昭君、貂蝉,穿过历史的风烟徐徐走来,而且各具风采,互不混淆。我成为一名苛求的观众,当电影电视里的演员和我心目中的主角配不上,我总怪罪导演不会选人,破坏了古代美女的形象。 唐诗宋词也成了我的最爱:“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幅幅明清水墨山水画跃然眼前。“红酥手,黄藤酒,满园春色宫墙柳……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令人仿佛置身沈园的池台楼阁,看到墙上陆游题字,墨汁淋漓,如泪如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顿时见到岳飞精忠报国的英武形象。 感谢书中的插图,读者获得鲜明的形象。“我可怜的阿毛”,神志恍惚的祥林嫂形容枯槁、步履蹣跚,拄着拐棍在风雪中走来;“多乎哉,不多也。”马上就看到双腿被打断的陈腐的孔乙己。尤三姐为明心志“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的壮烈自刎;巴黎女人贝姨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娴熟和毒辣,恰成强烈的对比,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个人性格,经过文字和画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撞击。《项链》小说中诚实而虚荣的美丽法国少妇,为了偿还朋友的昂贵珠宝,被迫放弃了舒适的小康生活而借钱还债,再度相逢时才发现她丢失的只是一串廉价的假项链,画面上她的朋友仍年轻如昔,而她却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美貌来筹钱还债,憔悴得令她朋友大叫起来“我可怜的女孩。”这本小人书从童年时就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上,它引导我远离虚荣,懂得追求充实的人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