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知青时代》首发式侧记
作者:孙海文
|
|||||
《华夏知青时代》首发式侧记 7月30日晚,解放军军乐团的军乐厅门前,聚拢着一群准老人。喜悦尖叫、热情拥抱,讲不完的话,诉不尽的情。难怪,许多人三四十年未见,而三四十年之前,他们是曾经生死与共的姐妹弟兄。“人生不在初相逢,洗尽铅华也从容”,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青”。 走入礼堂,舞台背景是:《华夏知青时代》杂志首发式。主办方:华夏杂志社。承办:华夏杂志北京通联处、知青爱心家园。 18点45分,《红旗颂》激越悠扬的乐声响起,央视资深策划人、康舰导演(《华夏儿女》杂志社名誉社长。原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导演)与《华夏知青时代》杂志编委会主任、总策划陈效琴女士(原山西定襄县北京插队知青)健步走上舞台。 两位主持首先宣布了到场嘉宾: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化工大学副校长丁巨元、廊坊党校校长安育中、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百科分社长郭银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王晏青、中国网乐活频道运营总监马彦斌、北京语言大学教育测量研究所所长谢小庆、著名知青作家王子冀、张小虎、聂新元、葛元仁、著名知青油画家邢仪(杂志封面‘永远的史铁生’作者)、多部知青文集编委庞沄、北京日报社著名评论家解玺璋、知青企业家张宝贵;中国知青网理事长周秉和、香港作家联会理事金虹、香港知青艺术团团长骆少伟、香港知青协会罗钧、老知青网副站长徐丰盈、北京知青网副站长冯启安、上海《黑土情》杂志外联部副主任刘素贞、延安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刘江、北大荒志愿者总部张建明、天津丰采园博客圈代表、南京知青网代表等。 原吉林扶余县插队北京知青、《华夏知青时代》主编孙海首先发言。“诸位,我不想用女士们、先生们来称呼你们,因为当年在乡下时我们彼此之间不用这样的称谓。请允许我代表编委会的全体同仁,向你们真诚地说一声“知青兄弟姐妹们,对你们的到来,我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笑声、掌声,活跃了气氛,拉近了距离。接下来,孙海用简短的发言回顾了筹办杂志的艰辛种种,以及得到的广大知青朋友们的支持与帮助。发言中,孙海对海外知青、全国各地知青、在京中知网、老知网、北知网代表前来参会表示感谢。他代表编委会热切希望全国广大知青记录历史、书写知青、不吝赐稿、携手合作,使杂志今后与时俱进,不断进步。 知青爱心家园执行会长田永清发言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知青爱心家园现状、目前正在进行的知青服务公益项目和《华夏知青时代》杂志发展方向。 前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之子、老知青万伯翱深情地忆及1962年万里同志送他到艰苦的河南省黄泛区农场劳动锻炼,成为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先进典型的感人经历。 敬爱的周总理侄子、中国知青网理事长周秉和,谈到现任中央政治局七常委中,五位有着知青经历;谈到文革前后下乡、回乡知青的总数达到三千五百万之众;谈到我们这一代,人该怎样做、路该怎样行。 化工大学副校长丁巨元、廊坊党校校长安育中,从专家学者的角度分别对知青精神和评价知青进行了颇有见地的诠释。 延安电视台党委副书记刘江的发言,让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当年北京知青到延安插队落户时,自己年龄还小。但知青大哥哥大姐姐们在困境中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舞着我,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多么质朴的语言,多么真挚的感情。四十多年前,我们去接受再教育;四十多年后乡亲们以我们为荣!如果一定要给“青春无悔”加一个理由,那么就让我选择这条吧——青春期,我曾有幸和憨厚朴实的中国农民度过了难忘的几年。在他们身上,我们学会了宽容理解、学会了吃苦耐劳,学会了义无反顾、学会了感恩知足。 傣族舞蹈《竹梦丝语》那葫芦丝如泣如诉的乐曲,是否勾起了云南兵团战友对往事的回忆?《天上有没有北大荒》表演者那身特有的服装、粗犷豪放的歌喉,怎能不激起‘建设钢铁边防’六个师战友的共鸣!《信天游》当然是唱给当年陕北知青的歌;阿兵的独舞,贺兰山与内蒙的知青直看得如痴如醉,就仿佛又重回到“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是心里始终割舍不掉对第二故乡的情思?还是人老了容易怀旧喜欢哭?我分明看到身边好几位知青朋友眼中噙泪。不知是悲是喜?唯信有情有义。 就如同生活有苦也有甜一样,节目中也穿插着许多喜庆的节目当最后一个节目《爱我中华》乐声响起,一对对衣着艳丽的演员翩跹起舞时,我突然间想起了杂志中的一篇文章《交公粮》——插队时,男女生宿舍之间有隔断却不隔音,以至于夜晚小解时,少女们只好敲盆敲碗拉风箱作掩护。白天如厕更狼狈,曾有女生知青在方便时被猪拱倒大哭而归。记得初审时,我流泪了:为我当年知青姐妹的际遇,也为当年共和国农村的清贫。 台上表演的知青女演员、台下欣赏的知青女观众,我说这些,你懂…… 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句,在插队时很是风行:“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感恩时代,祝福知青! 2013-8-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