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天然气的背后以及其他
作者:董浩
|
|||||
抢购天然气的背后以及其他 解放日报3月28日刊文《“天然气价将大幅上涨”完全不实》,文章说:“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记者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27日正式对“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传言表态,明确表示“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的消息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个别媒体散布不实信息是极不负责任的。” 对于官方的辟谣民间的反应却是宁信其有。因此,此等辟谣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反而激起了抢购的风潮。《华商报》3月27日报道:“陕西省西安等地出现市民排队集中抢购天然气的现象,有人带板凳,有人带救心丸,有人一次买够10年用量。” 《齐鲁晚报》的消息,“一早就有很多市民排队缴费。”青岛新奥燃气珠江路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刚开始市民通过叫号机叫号,可后来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了,有的市民反复按号,叫号机系统彻底瘫痪了。”工作人员只能手写号码单。” 这实在是一种讽刺和悲哀,从什么时候起,国家权威部门的表态被民间作为反相指标的? 联想到对于香港的奶粉限售,《人民日报》3月22日报道“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称国产奶粉主流品牌百分百合格”,而四天后的3月26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王光亚自曝自己也是“限奶令”受害者,王光亚说,他四个月大的孙儿也是吃香港奶粉,要靠同事为他从香港带回内地,“限奶令”一出,他孙儿的奶粉供应也出了问题。 这里就产生了一个悖论,作为高级官员的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都不信中国乳协负责人的国产奶粉主流品牌百分百合格的表态,遑论百姓? 中国老百姓对奶粉的不信任大致源于阜阳劣质奶粉造成的“大头娃娃”事件,但此事件并未得到政府的重视,由此就又在2008年爆发了三鹿奶粉事件。 理性地说,三鹿奶粉出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倒是政府对“大头娃娃”事件的敷衍,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政府本来就不多的信用进一步大幅流失,这怪得了谁?加之因三鹿奶粉高调去职的官员却有悄悄地低调复出,最短的距离被记大过处分不足两个月。 坊间对于有关部门的辟谣有着完全相反的理解,网民认为“谣言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回到本文开头的天然气。 那么天然气价格究竟会不会涨?《“天然气价将大幅上涨”完全不实》说“据接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能源专家介绍,未来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推进阶梯气价:对满足居民基本生活的部分保持基本稳定,不涨或少涨;超出基本需要的过高消费,将通过价格杠杆进行抑制,促进资源节约。” 由此可见,天然气价格还是要涨的,仔细解读这段话,其意思是居民用气“价格改革的方向是逐步推进阶梯气价”隐含着企业用气是一定会涨的内容,如此一来,企业用气涨价就意味着相关零售商品的涨价,既然如此,又何必说“天然气价将大幅上涨完全不实……纯属无稽之谈”,甚至责怪“媒体散布不实信息是极不负责任的”。 这真是笑话。 2013-03-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