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寨小憩 作者:河水


车在山间盘旋着,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悬崖下是湍急的岷江。看似簇新的中巴,爬起山来坚持不了多久,终于又抛锚了,司机修了半天说:零件坏了,等后面车捎新的来换,要一些时间,请大家自便。 

我们在悬崖旁,望着岷江水翻着白浪滚滚而去,心内好不焦躁:已等了近两个小时,又饥又渴,眼看傍晚了,弄不好要在这山里过夜。

“看,那边有人”。我回头望去,见远处有个男人立在悬崖旁的花椒树下。

“老乡…”我朝那个男人喊道。闻声他朝我走来,手里好像上下掂着什么东西。待他走近,我有点后悔,这是一个干瘦的中年汉子,脸庞黝黑,手里明明掂着一把亮晃晃的匕首!

“啥子?”他走到我跟前问。

“嗯…呃…,请问这…这是什么地方?”我支支吾吾,看着他手里的利刃,心里有点儿发怵。

“这儿嘛,是松潘县,往前三十多里就到县城咯。”他用袖子拭着刀刃答。

“唔…附近有村庄吗?我们是旅游的…车坏了…,想喝点水…”

“转过山就是寨子,不远,二里地路,我可以领你们去。”

大家正腻味的慌,便让司机修好车到前方寨子接我们,就一起随着中年汉子往前走去。

转过山后,果真“豁然开朗,土地平旷,房舍俨然……”,路旁的山崖已不是很陡峭,山坡上参差建有很多木屋,远近坡地上种着玉米、青稞、花椒和许许多多的果树。我们的情绪顿时活跃起来,说真是“世外桃源”,汉子说是羌寨。 在那汉子家门口,我们喝了清冽的山泉,这是用竹管从山上引来的,味道比自来水好。主人没有邀我们进去,我们也不敢往里闯,少数民族有种种风俗习惯,不能冒失。大家坐在木屋前,有一搭没一搭地跟主人聊着,我打量着这完全用木头建筑的房子:房子分两层,下一层起搁空作用,可能是为了防潮湿和野兽,上一层住人,晒台宽宽的,由设在屋外的木楼梯上去。房子外露的木头上到处雕刻着鸟兽图形,并上了浓重的油彩,这许是羌民崇拜的图腾。我赞道:“好漂亮哦!这房子…”那汉子听了显然很高兴:“这不算好,我领你们看看更好的。” 由他领着,我们在寨子里转了一会儿,果然许多房子都很漂亮,油彩一家比一家鲜艳。但我发现,羌民的生活还十分艰苦,除一些农用工具和粗制陶器外,几乎没有现代生活用品。有一家人正在门口吃饭,土制粗瓷豌里不知盛的什么食物,上覆几根腌制的辣子、蕨菜之类。

比较熟识了,我们随意交谈起来。汉子告诉我,寨子里有几十户人家,全是羌民,世代生活在这儿,主要种植玉米和花椒,玉米是口粮,花椒则由国家收购,换点零花钱。过去不通公路,盐巴、布匹全靠马帮从成都驮来,花椒也靠它驮出去,马帮在崎岖的山路上要走半个月,而现在汽车不消一天。说起手里这把匕首,他笑道:山里人出门都带着,习惯。然后又不好意思地说:“怕你们摘花椒哟…”原来,他以为我们是来偷他的花椒的。 望着山坡上的果树林,有人问能否买点水果上路吃,那汉子说行,他喊了两声什么,我们也没听懂,只见从别的木屋出来四五个女人,挎着筐,筐里有苹果、桃子、李子和煮熟的玉米,尤为那李子,有小拳头大小,紫红色的皮上挂着一层白霜,诱人极了。这样的李子,在上海苏州的超市里要卖到八元或十元钱一斤。这儿一问价,只要一元钱一斤。有人居然还价:“八角,我们多买点,怎么样?”山里羌民实在得很,八角一斤竟成交了,还饶我们尝个够,不要钱。玉米香喷喷,热乎乎的,只要三角钱一穗,大家啃得津津有味。 我们将三四十斤李子用纸箱包扎好,那边汽车喇叭也响了,车已修好,司机在催呢。临行,我用相机对准了羌族汉子,他却腼腆起来,用手挡着,笑出一脸皱纹来。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