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随笔】:智慧太多的泰勒斯
作者:董学仁
|
|||||
【哲学随笔】: 智慧太多的泰勒斯 世界上最早的哲学大师,不管是谁,当时都不叫哲学家。 泰勒斯活着时,被称为智慧家,或贤者、爱智者。 公元前570年,泰勒斯越来越衰老。他说,生与死毫无区别。可是在他的邻居、一位年轻的牧羊人看来,只有活着,近处的奶酪、帐篷、羊群才是好的,远处的山丘、大海、太阳才是好的。 我不判断他们两人谁说得正确。后来的各种宗教和哲学,小心翼翼地探讨了这个话题。它们研究生与死的区别、方向以及意义,在我看来,没有超出泰勒斯和牧羊人太远。 他们两人的分歧,构成智者与大众的矛盾。而无数分歧中的一个,是大众喜欢财富的程度超过智慧,而智者喜欢智慧的程度,不用说,远远地超过了财富。比如,泰勒斯年轻时经商,然后漫游天下,寻求各地的知识,回来时挣的钱快花光了,城邦内外的人就不像以前那样尊重他。 他的智慧太多,从天上、地下再到水中,到处都是。他想证明一点,智慧就是财富。他还想证明,智慧比财富更让人尊重,还有比开阔的知识、完善的思维,以及它们激发的勇气更值钱的吗? 城邦大众以制造橄榄油为主业,连续几年,橄榄歉收,一多半榨油机闲置着,快生锈了。泰勒斯夜观天象,预测到来年橄榄丰收,就租下所有的榨油机。橄榄成熟的季节,人们必须用高一些的价钱转租那些机器榨油,他成了本年度最出色的财富家。大众就比较服气了——如果智者继续经商,还会有他们赚钱的好日子么? 有什么事情比经商重要呢?比如说吧,泰勒斯不喜欢战争和伤亡。他对米底国王说,不久之后某天,会有那么一刻,太阳会失去光芒,白昼变为黑夜。没过几天,米底国王正与吕底亚国王在哈里斯河平原打仗,忽然之间天就黑了。国王想到泰勒斯的话,以为是上天对战争的惩罚,于是以哈里斯河为界,终止了两国死伤惨烈、连续六年的战争。 同样重要的,还有对宇宙万物的认识,从经验提升到理论。 他仔细阅读尼罗河每年涨退的记录,还亲自查看水退后的情景,发现洪水退后留下肥沃的淤泥,淤泥里有无数微小的胚芽和幼虫。他于是提出了“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水不是神秘的东西,在生活中很常见,可以被人感知。这样一来,泰勒斯就把人类的思想从神话思维解放出来,导向注重观察、推论的思维方式——简言之,用观测到的事实说话,不相信你头顶上的权威。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没有明显分野的年月,这真是个好的开端,让后来几千年的西方思维,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相互融合、彼此制约,即使有时偏离,也会自我纠正。 他还有一个观点是“万物都有灵魂”。根据这一学说,整个宇宙都是有生命的,而正是灵魂才使一切生机盎然。比如说,在泰勒斯看来,任何一块石头,看上去冰冷坚硬、毫无生气,却也有灵魂蕴藏其中。据说,一块石头也有灵魂的结论,来自他对磁石的观察:它看起来没有生命,但是它附近的铁粉,却受到它的控制。 这样说来,每一棵树,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阵风,同样,都有生命和灵魂。如果我们相信这种观念,再读赫尔曼·黑塞的小说《彼得·卡门青》,会有更深的感受。万物有灵的观念,与世界各地的观念,事实上不截然对立。中国唐代写诗最好的张若虚,有一篇《春江花月夜》流传下来。其中的春、江、花、月、夜,都有灵魂,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印第安人更直接,如果一条路荒废了,就说那条路死了。 泰勒斯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世界;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深刻地认识自己,才能深刻地认识世界。这也包括认识一头驮盐的骡子——这头骡子每过溪水就会跌倒,让盐溶解掉一部分。主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找泰勒斯帮助解决。泰勒斯的判断是,这头骡子以前跌倒在溪中,因此减轻了不少负担,纠正它的办法是让它改驮棉花。果然,棉花吸水后重量增加,这头骡子再也不敢在溪水里跌倒了。 人们都说泰勒斯智慧太多。他只是笑了笑:换了你或者换了我是这头骡子,也可能在驮盐时故意在溪水中跌倒。因为,尽可能地避重就轻,也是我们自己的天性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