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是一种什么感觉
作者:河水
|
|||||
中华民国撤到台湾,红旗遍插大陆之时,我尚在虚无之中,没有尝到解放的感觉,故对上世纪四九年的解放一直缺乏认识,我的对解放的感觉应是在七六年以后。
大米多起来了 七六年以后,计划供应的细粮一年比一年多,开始还攒起来留着过年过节或来客吃,后来看看没有这个必要,一个月供应的细粮比以前一年供应的还多。于是我们就经常包饺子,吃大米饭,日子好过啦。但毕竟苦日子过得太久,总疑惑会不会似“大锅饭”时,好日子先过,然后喝西北风。事实在以后的日子里,肉多了。鱼多了,特别是我们爱吃的大米多起来了,起初还限制,我们只好用面粉乘火车到辽宁开原换大米,渐渐地只要有粮票就可随便买,直至连粮票都取消。 优美的港澳台歌曲 七八年末,我有了第一台“小三洋”袖珍录放机,苦于没有磁带,就托人从上海转道香港卖来一些磁带,大都是邓丽君的曲子。当“小三洋”传来邓丽君美妙动听的歌声时,我们个个为之倾倒,一些大陆曲子到了邓这儿,就如仙乐飘飘。 探亲不必再开介绍信 七十年代以前,中国至少是个半军事化国家,到处军管,人民一举一动都要汇报,处于监视之中。回上海探亲更是个要紧的行动,不开介绍信,寸步难行。购火车票要介绍信,住旅馆要介绍信;途中访友、逛景,不小心误了车,没有介绍信的话更是要尝尝笆篱子(拘留所)的滋味。回到家中还要凭介绍信登记临时户口,否则,立马遣返。 发牢骚不再是反党 众所周知,发牢骚引来大祸在那个年月屡见不鲜,所谓祸从口出。其实,百姓发点牢骚,无非是因生活琐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那时兴无限上纲,一字一词,都可能成为反党言论而受到追究,轻则批判,重则入狱。一时全国上下人人自危,即使夫妻,父子之间,也话不能随便讲,牢骚不能轻易发,在家里说话还捏着嗓子,唯恐隔墙有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