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革命日记”的几点思考 作者:老边


 

关于“革命日记”的几点思考

“革命日记”的摘要,算是“晒”完了。几个月前开始晒这些日记时,有留存资料的意思,也有希望借此唤起大家的回忆的意思。几个月来,在录入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在与战友们讨论的过程中,对一些问题也随之有了相对深入的思考。先将要点罗列在这里,以后再逐渐成文。


1、“革命理想”,是对还是错?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大得有些危险。因为,这里包含着迄今仍然被奉为经典的基本理论。

但又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自己多年以来所信奉的精神支柱。

说它对?为什么现在基本上仅仅驻留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了?

说它错?那将如何看待我们的前人为之慷慨赴死?

一个未必成立的简单解释:在20世纪的前50年,作为结束封建社会、赶走外国强权的精神支柱,它是对的;但在20世纪的60年代和70年代,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它被伟大领袖推向了极端,也推向了“云端”。

近三十年来,当庞大的社会转型被冠以“中国特色”的理论所指导的时候,“革命理想”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鲲鹏展翅,九万里。”飞走了,一代豪杰。


2、我们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与实践,是对还是错?

我的那些“革命日记”,忠实地描述了当时我自己的精神状态。其内容,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学习革命理论;

*以革命理论为准绳,纠正自己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记述革命理论的实践活动。

有一点应该是清楚的:当年的我们,在全心全意地追求并实践着“革命理想”。而且,正是依仗着对于“革命理想”的坚定信念,才使得我们面对艰苦的劳动与生活时能够长期保持高昂的斗志和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

然而,三十多年过去以后,当我们回过头来评价自己的这些实践活动时,就很难说有多大的意义了。因为,如果连我们信奉的“革命理想”都飞上了“云端”,那么,我们这些追随者的实践也就很难留下什么痕迹了。随之而去的,还有我们整整一代人的青春。

仔细想想,也是对的: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是当年的我们了。其实,这种转变,从我的“革命日记”难以继续的1972年,就已经开始了。

这是我们的光荣与骄傲:当年,我们曾经真心诚意地追随过一代革命伟人。

然而,这同样也是我们的悲哀与无奈:我们为此付出的几乎全部青春,却没有转化为应有的能力、使得我们在社会大转型时期能够有所作为。或者说,当我们从“云端”回落到地面时,已经远远地落在了社会大潮的后面。


3、如果我们当年的所作所为不全是在追求“革命理想”,那我们还做了些什么?

我想到的,有如下一些:

*作为多年的农工,掌握了纯熟的农业工作技能;

*对当地社会发展的全面促进,包括对“鲇鱼子”们的正面影响;

*业余时间里贫乏的娱乐生活;

*热烈程度不同的恋爱、与年龄相关,但都偏于含蓄或拘谨;

*相对平静和简单的人际关系;

*与家人的长期守望。

每一条都连带着许多鲜活的经历。以后再逐一展开。


4、我们当年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与实践,有哪些可以留给后人?

对我们当年的实践,可以定义一个较大的范围、和一个较小的范围。较大的范围,包含了我们的全部实践活动;而较小的范围,则仅包含那些带有革命色彩的活动。

从较大的范围看,当多年的农业劳动和农村生活作用在我们这些城市小知识分子身上时,“杂交”出来的某些品质,可使我们既区别于那些仅有城市生活的知识分子、也区别于那些仅有农村生活的农民。这些品质包括:

*坚强,坚忍。被无数的汗水、泪水、血水淬炼而成。

*平和。

*包容。

从较小的范围看,是否可以说,我们是那个“革命年代”中的最后一批狂热信徒了。与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无信仰”相比较,我们的一些品质或许还有被传承的价值。这些品质包括:

*执著。

*信仰。

*理想主义。

上面的每一个题目都有较深的内涵,以后再逐一展开。

                                                            2009-06-02


老边文集:http://hxzq05.d68.zgsj.net/showcorpus.asp?id=206

 


华夏知青网不是赢利性的网站,所刊载作品只作网友交流之用
引用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有版权问题请与版主联系
华夏知青网:http://www.hxzq.net/
华夏知青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