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灵】:长翅膀的朋友
作者:牧雨
|
|||||
【草原生灵】: 长翅膀的朋友 当年,乌珠穆沁草原的植物资源是如此的繁盛,而动物资源的繁盛也是一样令人难以忘怀。 根据“乌珠穆沁在线”网站2007年发布的信息,西乌旗的野生动物主要有百灵、野鸡、斗鸡、天鹅、地鵏、野鸭、灰鹤、鸿雁、狍子、黄羊、旱獭、草兔、马鹿等珍禽异兽。 但根据各方面的资料,以及我自己的记忆,锡盟地区对草原自然环境有影响的动物至少还应该有丹顶鹤、白鹳、喜鹊、沙鸡、草原雕、猞猁、艾虎、野猪、狐狸、狼、獾子和草原鼠等等。我想,肯定不会是这些动物如今已经全部灭绝了,而可能是“乌珠穆沁在线”没有把它们列入本地动物资源的范围而已。其中的一些动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先说几种主要活动在开阔草地上的鸟类。 百灵是草原上的鸟,它的脚趾平直,不会握着树枝站在树上,却能在草丛间飞快地奔跑蹦跳。所以笼养的百灵不用在笼内设置栖杠,却要设置供其站立的一个小小平台。野生的百灵飞行迅捷,速度极快,且飞且唱,鸣入云霄,歌声婉转嘹亮,所以又被称为“告天子”。它深受草原牧民的喜爱,被誉为爱情的象征,1983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确定为自治区的区鸟。 经过人类的调教,百灵能学唱百声。北方的所谓“百灵十三套”,就是让百灵按照一定的顺序,成龙配套地学唱十三种鸟、兽、虫的鸣叫和器物的声音。然而,也正是由于歌喉美妙,才使它成为全国城镇居民普遍饲养的笼中宠物,每年内、外销的交易量极大,也给百灵的生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70年代的一个夏天,阴雨连绵,草地上的百灵湿透了翅膀,又冷又饿,被人们成百上千的捉了卖到畜产公司。我听一个在西乌旗小学当教员的女知青讲,她看到班上的几个男孩子连续逃课,一打听,才知道是跟着大人抓百灵去了。本想和孩子们讨一只百灵来养,可孩子们告诉她,因为抓到的百灵太多,以至畜产公司无法处理,只得紧急停止了收购。孩子说道:“老师,您不早说。我们家抓的那些百灵,昨天都让我妈给包了馅饼了”!!! 草原上的沙鸡长着沙黄色的羽毛,若是站在沙地上简直就看不出来。外形长得像鸽子,个头有鹌鹑大小,小腿上的羽毛又长又密,披到脚面,所以学名叫作毛腿沙鸡,常结成数百成千的大群在开阔的草地上觅食植物的种子。人畜路过惊动了它,大群鸟儿自草丛间像猛然爆炸一般飞起,千百翅膀一齐振动,发出很大的声音,反倒把人畜吓一大跳! 沙鸡的肉味鲜美,是草原上数量最多的经济类飞禽,每只重有四、五两左右,人称“沙半斤儿”,全自治区年产量约20万对,是内蒙传统的出口物资之一。 地鵏(bǔ),学名大鸨(bǎo),是典型的草原鸟类。它的样子长得像大雁,但身高背阔腿长,身量比大雁更大,不但是草原上最大的鸟,也是世界上形体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地鵏通常成群活动在广阔的草原上,既吃野草,也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各种昆虫,是牧区害虫的主要天敌。每年秋后飞往长江流域一带越冬,春季再返回草原交配繁殖。它身上的羽毛是外贸出口物资,欧洲妇女喜欢用它插在帽沿上作装饰品。地鵏的肉是上等野味,它的体重一般在七、八公斤左右,秋后可达15公斤,所以蒙谚有云:“一只地鵏装一锅”,这个锅指的可是能装一只羊的大锅呀!
地鵏的翅膀虽然不小,也许是因为太胖了吧,起飞的能力却并不是很棒。它们总是伸长脖子观察周围的动静,以防突然的袭击,样子看似笨拙,其实十分机警。再加上腿长善跑,一般的袭击者很难追上它们。万一无法摆脱,马上展开翅膀,迎风狂奔,借助上升气流,晃晃悠悠地腾空飞翔起来,使袭击者望空兴叹。 当年牧民曾经传授给我捕捉地鵏的方法。首先要选乘一匹短距离冲刺速度极快的“杆子马”;其次,发现目标以后要远远地绕到上风头去;第三要利用地形、地物隐蔽接近,不要惊动目标;第四,发起突然冲刺,用套马杆直接把目标套住,或是抽打下来。我于是一一照方抓药。待那一群地鵏猛然发现我时,“杆子马”已从上风方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了跟前,那一群地鵏胖得像是肥鹅,顶风奔跑已没有了空间距离,顺风奔跑速度上又不占优势,转瞬之间,我的套马杆子已经点到了几只胖鸟的身上。 由于原本就是打算贴近了看一看的,又不是真的打算吃肉,所以前后几次“出猎”都是玩得尽兴,却是无功而返。 当年草原上的地鵏数量很大,近20年来,地鵏已从国家三级保护动物上升为一级保护动物,可见其数量已日渐稀少了。 再说说生活在湿地和沙窝子里的几种鸟类。 湿地里的鸟类当然是以水禽为主,比较引人注目的有天鹅、鸿雁、野鸭这样的游禽,也有丹顶鹤、灰鹤这样的涉禽,绝大部分都是候鸟。每年秋后,湿地里冰天雪地,一片肃杀,侯鸟都飞往南方越冬,待天气返暖后,又都返回草原交配繁殖,湿地里生机一片。
候鸟迁徙的时候,往往都是编队飞行。初春时分,草地渐萌绿意,雁行带来的是一阵阵醉人的和风,雁鸣之音传达的是生命的喜悦;深秋时节,塞外初雪已降,金风萧瑟,雁阵泣断长天,迤逦远去,使人平添一派乡愁。
候鸟都有很强的飞翔能力,大都会游水或是涉水,别看百千成群,人类却只能远观,很难接近它们。但雏鸟出生之前,正是坝前农户驾车北上东乌旗盐池拉盐的季节,赶车人沿途会捡拾大型鸟的鸟蛋食用。好在鸟蛋的数量极大,赶车人这一路也吃不了几个,不至于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影响。 无冬立夏,沙窝子里最显眼的恐怕要数喜鹊和鹰隼。 除南极洲、中南美洲与大洋洲外,喜鹊几乎遍布世界各大洲。在中国,除了沙漠和荒漠草原外,全国各地都有,均为当地的留鸟。喜鹊杂食,几乎什么都吃。除捕食各类昆虫以及蛙类等小型动物以外,也吃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有时还会偷吃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或者是啄食其他死亡动物的腐肉,在消灭害虫以及清除自然界的垃圾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喜鹊除了秋季会结成小群活动外,全年大多数时间只是一雌一雄成对生活。尤其喜欢在居民点附近活动,捡拾残羹剩饭。要是谁家新宰了一只羊,把剥下来的皮张晾晒在蒙古包顶上,就会引得喜鹊们呼朋引类,纷纷聚在皮板上,争相啄食残肉,根本不在乎人和狗的驱赶,人坐在蒙古包里,只听得头顶上“笃笃笃”的响个不停,聒噪得很。孩子们有时会把那张新鲜羊皮的肉面向上盖在一只筐子上,然后藏身筐内,当一群喜鹊在上面忘情啄食的时候,突然跳起身来,吓得喜鹊仓皇逃窜。 喜鹊是鸟类中的一流建筑师,它们会在高高的树上选择最好的位置,由雌雄喜鹊共同建造自己的巢。喜鹊的巢很大,很正式,很结实,它们先用精选出来的树枝编织成一个不规则的球形,里面填上厚厚的泥土,并且衬上草叶、羽毛、兽毛等等,而且每年都要在旧巢上添加新枝,修补缺漏。我曾不止一次看到过游隼之类的小型猛禽抢占喜鹊的巢,一番激烈的打斗之后,喜鹊夫妻只能落荒而逃。冬季里在沙窝子里打柴的时候,有时会见到被狂风刮落坠地的鹊巢,庞然一大堆。可是牧民从来也不会把鹊巢捡回家去当柴禾烧,不知是因为不好用,还是另有什么意识形态上的说法。 沙窝子外面的大草原上很少有树木,所以游隼、草原雕之类的猛禽也都在沙窝子里筑巢,但它们的游猎范围可绝不仅限于沙窝子。一旦升空,草原、湿地、沙窝子尽在眼底,那些处在食物链低端的中小型禽兽一旦现身,就很难逃离它们那锋利的目光。俯冲和杀戮来得像闪电一样迅疾,单凭人眼很难看清它的每一个动作细节,人们往往只能看到向沙窝子方向迅速飞去的鸟儿,爪子中似乎多了一些什么东西。
2011-09-11
| |
|